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大研究:脑部曾外伤 失智率大增
医药新知成大研究∶脑部曾外伤 失智率大增
迷信断食疗法 癌友早逝
信偏方反要命 医师吁癌友∶别中奸商计
5年等不到换肾┅ 死後器捐遗爱
健康焦点三餐当老外 苦等开饭胃抗议
医生这样说/饮食好习惯 和胃痛说再见
饮食西化 摄护腺癌也找年轻人
成大研究∶脑部曾外伤 失智率大增
记者修瑞莹/台南报导/联合报
脑部受伤千万别大意。成大医院研究发现,脑部外伤患者五年内发生失智症比率是一般人的一点六八倍,十五到廿九岁年轻族群比率更是同龄者三点八七倍;这族群到了四十岁,失智机率更可能是同龄者廿倍。
研究团队提醒,一旦发生脑外伤,不要以为伤愈就没事,脑内可能持续发炎,蛋白堆积导致失智。
主持研究的成大医院临床医学所助理教授蔡坤哲表示,失智症没有药物治疗,全球都在研究如何预防。脑外伤多数是车祸造成,要避免年纪轻轻就失智,最好方法是不骑快车,骑机车一定要戴安全帽。
这项研究是从健保资料中发现,研究团队从二○○○年到二○○四年健保资料库,找出四万四千多名有两次以上脑外伤就医纪录患者,追踪五年,有一千一百九十六人被诊断罹患失智症,扣除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罹患比率约百分之一点五三,为一般人的一点六八倍。
其中十五到廿九岁年轻族群脑外伤者,罹患失智症机率是同年龄者三点八七倍,七十五岁以上则是同龄二点六倍;五十五到六十四岁罹病机率则与同龄差不多。至於为什麽年轻、年长两族群罹病机率较高,尚未找出原因。
不过,蔡坤哲表示,年轻族群脑外伤者罹患失智比率会随年龄增加愈来愈高,一旦到四十岁,罹病机率可能是同龄者廿倍。
迷信断食疗法 癌友早逝
记者詹建富/台北报导/联合报
不少癌症病人以为不能吃太好,否则会养大癌细胞。基隆长庚医院内科部长叶光扬昨天表示,有肝癌病人采「断食疗法」,以为能「饿死」癌细胞,结果两个月内体重掉了十多公斤,最後竟提早死亡。
台湾营养医学推广协会昨天举办「营养医学整合性治疗专业论坛」,专家呼吁癌友如接受非正统的断食疗法,务必要让医师及照护团队知道,以免花大钱却又伤身。
叶光扬指出,不少癌患以为「少吃挨饿,就能让癌细胞死亡」,因此采取「断食疗法」,只喝水、吃少许蔬菜水果,完全不碰肉类或其他蛋白质,其实是「错上加错」。
叶光扬去年收治一名五十二岁女病患,已属肝癌第四期,她却私下选择断食疗法,不仅两个月内体重遽减十多公斤,瘦成皮包骨;且因肝脏代谢能力本来就差,因此并发急性肝衰竭不治。
他说,这名女病患,原本若接受肝癌的栓塞疗法及其他保守疗法,估计至少还能存活六个月,却因断食疗法不幸提早往生。
癌症希望基金会董事长王正旭表示,癌症病人需要充足营养,才会有抵抗力,如果只喝水、吃青菜,当然会要人命。
王正旭指出,不少癌友食欲不振,可能是缺乏运动、化疗副作用引起,应与医师沟通,透过调整药物提高食欲,才有体力抗癌。
信偏方反要命 医师吁癌友∶别中奸商计
记者李树人 台北报导/联合晚报
生机饮食、断食疗法、海洋硷性深层水┅,国内健保已提供不少给付,但不少癌症病患却舍弃不用,选择「要命」偏方。台北马偕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谢瑞坤提醒,不少偏方背後可能都有厂商暗中力推,癌友不要听信以免花钱又伤身!
台湾海洋大学食品科学系教授吴彰哲表示,许多末期癌症患者都是皮包骨,出现所谓的「恶病质」,一旦身体虚弱,接受化疗时缺乏能量及体力,反而会让肿瘤细胞更加壮大。国外营养医学已经行之多年,建议癌友对体重一定要「斤斤计较」,务必与医师、营养师密切配合。只要服用特殊药物、多运动,都可提高食欲维持正常体重。
癌症希望基金会董事长、基隆长庚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指出,食欲不振是众多癌友共同面临的问题,主要原因在於缺乏运动、化疗副作用及疾病本身引起。只要患者与医师好好沟通,就能透过药物提高食欲、加强口感,不用迷信坊间的饮食偏方。
谢瑞坤指出,治疗癌症的饮食偏方中,断食疗法几乎历久不衰,最近几年生机饮食大行其道,不少病友购买一台两、三万元的食物调理机,三餐喝自制的有机饮品,但还是不见效果。
另外,近来还有人强打酸硷值调整概念,认为只要将体质从酸性转为硷性,就能加强免疫力,让肿瘤逐渐变小甚至不见,谢瑞坤直言「根本不可能!」。
王正旭指出,人体正常酸硷值为7.4,透过饮食调整酸硷值必须承担许多风险。要是超过7.45以上,就可能导致电解值失衡、心脏传导功能异常,容易引起心律不整。
谢瑞坤强调,从实证医学来看,生机饮食、断食疗法、调整酸硷值等都治疗癌症都没有效果。
5年等不到换肾┅ 死後器捐遗爱
记者杨欣洁/台北报导/联合报
等了五年,等不到别人捐赠肾脏,五十四岁的洗肾患者司先生,今年初因交通意外脑死。他生前深知等待器官的苦,要家人捐出他所有可用器官。
台北荣民总医院昨天举办「一○一年器官捐赠感恩会」活动,近七十个家庭、一百五十位捐赠者及受赠者家属参加。司先生的女儿代表捐赠者家属致词,她哽咽表示,父亲五年前罹患肾脏病,从此开始洗肾,这几年一直期待换肾,希望却一再落空。当时廿岁的她曾希望将自己的一颗肾脏捐给父亲,但医师评估并不适合捐赠,若取她一肾,担心父女日後恐怕都要洗肾。
司先生等待换肾逾五年,切身感受等待器官的无助与痛苦,他曾向家人表示,过世後,愿捐出自己的器官,帮助更多生命重获健康。没想到,今年初不幸车祸脑死。
「爸爸其实还活在我们身边。」司小姐说,虽然百般不舍,但家人决定尊重父亲遗愿,捐出包括肝脏、心瓣膜、眼角膜、血管及骨骼等可用器官,让父亲的生命延续。
北荣移植外科主任龙藉泉说,「台湾是很有人情味的国家,但器官捐赠的比率却非常低。」卫署统计,台湾每百万人仅四人捐赠器官,每年约有百名捐赠者,等待器官者有六千六百多人,两者差距悬殊。
为提高器捐率,龙藉泉将於十二月卫生署举行的器捐会议中,提出器捐应比照捐血机制,可享优先使用权。他建议,器捐者的三等亲,未来若有移植需求,能列为器官移植排序的第二顺位,优先获得器捐资格。
其实,意外发生时,不少人因没有签署器官捐赠同意书,家属面临难以取舍情况。北荣护理师廖丽凤说,有器官捐赠意愿的民众,应及早告知家属,或签署器捐卡。
三餐当老外 苦等开饭胃抗议
彭宣雅/联合晚报
阿泰是个忙碌的上班族,平时工作太忙,三餐不定时,大家都说早餐很重要,偏偏阿泰非常不喜欢吃早餐,「中午一起吃就好了」,但阿泰的午餐总在办公室附近的路边摊随便吃,晚上又常因工作太过忙碌,经常拖到晚上8时以後才用餐,有时早已饿过头,根本没胃口,什麽东西都入不了口。
长期下来,阿泰觉得自己身体越来越糟糕,且胃口越来越差,明明肚子饿、很想吃东西,但才吃一点点就觉得肚子很胀,吃东西就觉得「有东西堵住」很不舒服;而现在只要工作太忙,太晚吃饭,胃就会持续疼痛,有时半夜也会痛到睡不著。
阿泰的太太觉得,老公这阵子可能工作太累了,因此开始在家做一点家常小菜,让阿泰可以三餐定时定量吃东西,看看是否胃痛的状况可以改善,但阿泰似乎还是改不了长年的习惯。尤其阿泰不爱吃早餐,不论是面包、蛋、咖啡或牛奶,阿泰总不想吃,为了不伤太太的心,勉强咬两口就出门上班,让太太觉得非常困扰,两夫妻常为此有争执,一早起来剑拔弩张,气氛很尴尬。
阿泰无奈解释,早上刚刚睡醒,头脑不清楚不说,身体也才刚开始运作,这时他不想吃一大堆东西,食物下肚後会觉得消化不良,且吃完後又很想睡,会影响上午的上班情绪。因此,他顶多喝点水或牛奶就去上班,加上长年的胃疾,让他胃部疼痛不堪,他还是尽可能饿了才吃比较舒服。
阿泰不喜欢吃药,也不喜欢到医院做侵入性的胃镜检查,他也想要改变生活习惯希望可以减缓胃痛,但常常一忙起来,三餐不仅当「老外」,也不能准时定量吃东西,他不知道该怎麽办,才能摆脱胃痛的不适感。
医生这样说/饮食好习惯 和胃痛说再见
彭宣雅/联合晚报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中医科医师许懿心表示,阿泰的胃病是日积月累所造成,若不想吃西药,不妨试试中医治疗,改变生活习惯,假以时日还是可以改善胃痛的毛病。
许懿心表示,现代人生活步调紧凑、工作忙碌,且压力特别大,因此常常忙到忘了吃饭,三餐不定时或饮食习惯不良,就容易产生胃病。通常肠胃不适的症状包括胀气、泛酸、心窝下(胃 )闷胀疼痛,有些患者食欲变差,也有患者竟变得非常容易饿,明明刚刚才吃饱,却感觉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的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偶发剧痛,或出现胃食道逆流、心口灼热。
许懿心说,患者除了应该改变生活习惯,三餐定时定量以外,最好还是可以透过食疗改善胃疾。
因此建议,如果只是一时暴饮暴食造成患者消化不良,可以吃点山楂、陈皮开胃助消化,若是脾胃虚寒、手脚容易冰冷者,平时吃东西尽可能使用生姜入菜,或吃桂圆、红枣、黑枣补中益气。而有些患者胃部常隐隐作痛,虽然很饿却不想吃东西,平时口乾舌燥、手心烦热者,则可多吃一点梨、白木耳、蜂蜜、百合、甘蔗汁等食物,不仅润喉,还可生津解渴。
平时的保养也不可少,许懿心说,为了避免胃胀、胃痛常常发作,平时饮食应该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如生菜、冰凉的饮料或生鱼片。此外,豆类制品、面包、豆浆、汤面等等容易胀气、消化不易的食物,最好少吃,许多人习惯喝浓茶、烈酒,还爱吃麻辣锅等辛辣食物,这些都容易刺激肠胃,常胃痛、消化不良者千万要忌口。喜欢甜食的女生也要多留意,甜食易碍胃,加重嗳气、泛酸的症状,肠胃不佳,还是浅尝则止。
因此中医师建议,民众要和胃痛说再见,最好要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暴饮暴食、忽略早餐或过饥不食,吃饭要保持心情畅快、愉悦,不要一边工作、一边吃东西,也不应该狼吞虎咽,最好放松心情、细嚼慢咽的享用每一餐,不仅让肠胃充分吸收食物带来的养分,也不会对胃部造成负担。
饮食西化 摄护腺癌也找年轻人
记者黄文彦/专题报导/联合报
自1990年到2008年,国内摄护腺癌发生率成长4倍,死亡率增加2.3倍。
医师指出,摄护腺癌患者增加,可能与饮食西化有关,摄护腺癌不再是西方人的癌症。
美国摄护腺癌发生率,每十万人口有250人,占男性癌症发生率第一位;台湾每十万人有25人罹患摄护腺癌,数据较国外缓和。但卫生署统计,新增摄护腺癌患者中,超过30%都是第四期病人。
台中荣总泌尿外科主治医师欧宴泉说,欧美国家摄护腺癌患五年存活率,几乎可达百分之百,但台湾仅有75%,显示台湾多数病患发现罹癌时,都已太晚。
根据卫生署2009年癌症登记统计显示,摄护腺癌跃升台湾男性第六大癌症,该年新增4013名男性摄护腺癌,平均每131分钟,就有1人罹患摄护腺癌。
台北荣总泌尿科主治医师张延骅表示,摄护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只有频尿、夜尿等类似摄护腺肥大的症状,主要发生在65岁以上男性;许多人都以为摄护腺癌是老人病,但近年因为食物过度加工,患者年龄层有下滑趋势。
台安医院泌尿科主任陈日升说,番茄、南瓜与深绿蔬菜,能降低摄护腺发炎机率,但最重要的是50岁以上男性,每年应定期检验摄护腺特异抗原。
台湾泌尿科医学会理事长黄一胜说,摄护腺特异抗原虽没有纳入政府筛检项目,但建议有排尿问题的男性,无论年纪大小,都可随时和医师商量做特异抗原检查,提高早期治疗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摄护腺癌
癌症的这些蛛丝马迹,你必须知道
癌症发现早,10年生存率可达90%
倪海厦-医师建议:多吃蕃茄,改善摄护腺症状
质子治疗后,肺癌患者5年未复发,这个治癌利器多少人用得起?
【健康】摆脱癌症候选人的命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