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麻杏苡甘汤用法拓展

麻杏苡甘汤用法拓展  

2015-04-30 01:15:01|  分类: 中医方、药|举报|字号 订阅

本文转载自 中医缘《麻杏苡甘汤用法拓展》

 临床极少单独使用,用此方加味治疗多种皮肤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扁平疣患者,男,12岁,于2001年5月8日因前额、鼻颊部布满聚集成群扁平疣,经本院及外院皮肤科确诊1年余就诊。经服用多种西药如聚肌胞、病毒唑、消疣灵及中药内服外洗等治疗未获显效,故来我科诊治。详观患儿面色无华,皮疹无瘙痒及疼痛感,伴四肢酸困、食欲不振,舌质暗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微腻,脉细。中医辨证为风湿内蕴,治宜祛风行湿、解毒除疣。方用麻杏苡甘汤加味,处方如下:麻黄6g,杏仁8g,苡仁15g,马齿苋20g,木贼10g,焦三仙各1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同时用生猪板油涂搽患处,服用15天后见效,大部分扁平疣干结脱落,效不更法守方巩固治疗1周,皮疹全部消退,病告痊愈。

1.2荨麻疹患者,男,45岁,因全身肌肤散在片状淡红色丘疹3年,瘙痒难忍,于2001年6月21日来我院就诊。经本院及外院皮肤科明确诊断为荨麻疹,作皮肤过敏试验检测出对姜、葱、蒜、辣椒等调味品及化纤衣物饰品过敏,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伴恶风畏寒,遇之则皮疹瘙痒可诱发或加重,全身肌肉酸楚不适,懒于运动,心烦不安,神疲乏力,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濡数。中医辨证为风湿内蕴、营卫失和,治宜祛风行湿,调和营卫。方用麻杏苡甘汤加味,处方如下:麻黄10g,杏仁10g,苡仁30g,当归30g,黄芪30g,白术10g,穿山龙10g,防风10g,白鲜皮15g,甘草6g,荆芥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6剂后部分皮疹消退,瘙痒减轻,精神转佳,治疗有效;守方继服15天巩固治疗直至临床症状全部消除而收功。

1.3亚急性湿疹患者,女,52岁,于2001年9月17日因颜面、颈项、双上肢及手背散在粟粒状红色丘疹、水疱、红斑1月余来我院就诊。局部瘙痒,抓破流水,此起彼伏,本院皮肤科诊断为亚急性湿疹,内服外用多种西药治疗未获显效,伴肢倦欲卧,口干不欲饮,午后痒甚,舌质淡嫩,苔薄腻微黄,脉细弦数。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治宜祛风行湿、清热解毒。方用麻杏苡甘汤加味,处方如下:麻黄6g,杏仁10g,苡仁20g,马齿苋30g,鱼腥草30g,连翘15g,赤小豆30g,苦参10g,杭菊花10g,葛根2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先服药5剂后,部分皮疹干痂脱落,抓破无流水,瘙痒减轻,无新皮疹出现,治疗有效;固守原意,上方略加调整后继服12剂,皮疹全部消退而愈。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验三则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症见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者。笔者临床用该方加减治疗扁平疣、结节性红斑等取得良好效果。
    案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陈某,女,38岁。2010年9月9日初诊。3月前一次劳动汗出后,遇风雨交加,全身淋雨,衣服湿透,夜里发热,体温39℃,全身肌肉疼痛,经当地医院治疗后发热退,全身疼痛消失,唯双膝关节疼痛时轻时重,虽经服药、理疗等,时有减轻,但终未愈。刻诊:双膝关节疼痛稍有肿胀,皮色不变,双下肢沉重困乏,午后较甚。X线摄片报告:双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证属太阳表实,风湿之邪凝聚筋骨 、肌肉。治宜辛散透邪,祛风除湿,方选麻杏薏甘汤加川牛膝、海桐皮。药用麻黄(中药配方颗粒,相当于饮片剂量,下同)12克,杏仁、川牛膝、海桐皮各10克,薏苡仁20克,炙甘草6克。5剂,日1剂,分2次冲服。
    二诊:药后微汗,膝关节胀痛及下肢沉困减轻,守方麻黄减为6克。5剂,服法同前。
    三诊:药后膝关节胀痛全消,下肢舒适。为巩固疗效,继服5剂。半年后因他病来诊,言其虽劳累而膝痛未复发。
    按:本例患者系汗出腠理疏松,风湿之邪乘虚入侵,稽留于筋骨关节,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不通则痛;下肢困乏,舌苔白腻,脉沉滑,系属湿邪留滞之象。针对病机,立辛散透邪,祛风除湿之法。方中麻黄辛温发汗,透邪外出,杏仁“疏利开通”(《长沙药解》),助麻黄开腠理,祛风湿;薏苡仁渗湿健脾除痹,《本经》谓其“主筋急拘挛……风湿痹”;炙甘草甘缓,扶中健脾,且缓和麻黄峻烈之性;川牛膝活血通经,又引药下行;海桐皮“主顽痹腿膝疼痛”(《海药本草》)。诸药合用,紧扣本病“汗出当风受寒,风湿困滞肌肉关节”之病机,故疗效可靠。
    案2  扁平疣
    宋某,女,20 岁。2010年6月3日初诊。患扁平疣2年余,经用肌注聚肌胞和外涂干扰素等,久治无效。查:双面颊密布芝麻大至绿豆大扁平丘疹,皮色稍暗。双手背亦有同样皮损。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诊为扁瘊,证属肝经郁热挟风湿之邪上攻于面部和手部。治宜散风祛湿,疏肝清热,活血散结之法。方用麻杏薏甘汤加味,药用麻黄12克,杏仁、木贼、香附各10克,薏苡仁20克,炙甘草、炮山甲各6克。10剂,日1剂,开水冲泡后2次温服。
    二诊:药后无变化,守方继服,10剂,服法同前。
    三诊:药后面部丘疹增多,原皮损增大鼓起,瘙痒。此药已中的,守方去炮山甲加黄芪30克,10剂,服法同前。并嘱患者按时服药,服完即消。1周后患者电话询问,面及手部皮损全消。嘱其将药改为2日1剂,坚持服完。1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扁平疣,中医学称之为“扁瘊”,多由肝郁化火上炎或风热郁表所致。本例患者,舌苔白腻,脉弦滑,属肝郁化火挟风湿郁于肌表,气血凝滞,结聚成形。治宜散风湿,疏肝郁,消结块之法。所用麻杏薏甘汤加味方中:麻黄既开腠理,祛风湿,还有“破癥坚积聚”(《本经》)之功,炮山甲走窜穿透力强,“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与麻黄配伍,一表一里,散聚破癥之力倍增,黄芪益气扶正托毒外出,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木贼疏散风热。又据临床经验,木贼、香附、薏苡仁均为消疣佳品。诸药熔散风祛湿,疏肝行气、活血消癥、扶正托毒药于一炉,与扁瘊病机契合,故疗效彰显,2年顽疾,月余收功。
    案3  结节性红斑
    患者,陈某,女,48岁。2010年3月6日初诊。述其双小腿红斑疼痛,反复发作3年余,遍服中西药,输液、外涂等均无效。查:双小腿散在红斑,小如黄豆,大如1角硬币,色红焮热,肿胀疼痛。足踝部酸困肿胀,晨起减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湿热痰瘀蕴结。治宜清热祛湿化痰,破瘀消癥散结之法。方选麻杏薏甘汤合桂枝茯苓丸化裁。药用麻黄12克,杏仁、川牛膝各10克,桂枝、炮山甲各6克,茯苓、赤芍、丹皮、桃仁各10克,浙贝母20克,连翘、薏苡仁各30克。7剂,日1剂,开水冲泡后2次分服。外用益母草、泽兰各100克,熏洗双小腿。部分较大皮损,外涂重楼(七叶一枝花)、红花适量,开水冲泡后成糊状,外用塑料薄膜盖贴,胶布固定,日1换。
    二诊:药后皮损色红灼热,肿痛减轻,足踝部肿胀大减。守法守方,内服药7剂,外用法同前。
    三诊:药后色红灼热及足踝部肿胀消失,结节缩小1∕2,活动时稍有疼痛。守方去炮山甲,加黄芪30克,白术20克,外洗药停用,个别较大皮损外涂三七(陈醋调膏)。至5月26日共服药60剂,结节全消而告愈,嘱其服桂枝茯苓胶囊善后。1年后随诊未复发。
    按:结节性红斑属中医“瓜藤缠”,系湿热痰瘀凝结所致,盖湿性下趋,故多发于小腿及足踝等处,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本例患者结节色红灼痛,足踝肿胀,结节较大,系湿热并重,痰瘀互结。药少味乏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故合方治疗,麻杏薏甘汤散风祛湿,桂枝茯苓丸消癥破结,又加浙贝母化痰散结,炮山甲活血消癥,连翘清热散结,黄芪、白术益气健脾,扶正托毒。诸药共奏散风湿,清郁热,化痰凝,逐瘀血,消癥结,扶正气,托毒邪之功,与本病病机唇齿相对,故收效甚捷。又配以外用药,如此内外兼治,则疗效倍增,沉疴得起。


皮外五官与经方:黄仕沛老师麻杏苡甘汤治扁平疣案
 

 患者钟某,女性,30岁,工作时常接触酒精等化学物品。2010年双手手指及掌背开始出现米粒大的扁平隆起丘疹,起初仅2-3粒,表面光滑,呈浅褐色,无渗液,颗粒较大的会有疼痛感。后来颗粒逐渐增多,增加至10-20粒。患者经常自己用剪刀切除丘疹。2011年6月曾在广东省中医院行激光治疗。经过上述处理后丘疹仍反复长出。2011年11月11日,患者经同乡介绍求治于黄仕沛老师。
刻诊:双手手指及掌背散在有近20粒比皮肤颜色稍深的扁平隆起丘疹,多是米粒大小,最大直径约3mm。予麻杏苡甘汤。处方如下:
           麻黄十二克  北杏十五克  薏苡仁六十克  甘草三十克 
七剂并予生薏苡仁五百克磨粉,每次二十克口服,每日3次。11月25日,即服药后第14天复诊。薏苡仁粉尚未做好,丘疹已开始脱落。继续服上方汤药七剂,并嘱加服薏苡仁粉以巩固疗效。一周后丘疹仅剩2-3粒。2012年1月,其同乡来诊时询悉钟某之丘疹已全脱落,未复有新的丘疹长出。 

按:黄师曾用苡仁粉治疗扁平多例屡屡验。其心得曾发表在国医大师邓铁涛主审的《中医简便廉验治法》一书中。以往单用苡仁粉通常是在20-30天丘疹自行脱落,此例服后第14天内丘疹便自行脱落,较以往所见为快,是否丘疹较细小加之与麻杏苡甘汤合用而效果增强?有待观察更多病例以证之。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多以为此品平淡无奇,只注重其利水渗湿之效,而忽略其他功效。《金匮要略》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风湿外;试观治胸痹之薏苡附子散、治肠之薏苡附子败散、《千金》苇茎汤之治肺痈,皆非用作利水渗湿。而胸痹为胸阳不运,血脉痹阻,肠痈、肺痈条文中均注明“其身甲错”、“胸中甲错”。“甲错”者肌若鱼鳞之错也,仲景均视为瘀血之证。胸痹、肠痈、肺痈均非一般之疾,古人均委薏苡仁以重任,可知本药非一般平淡之品可比。扁平疣虽非大病但也是气血结聚而成。黄师用此法治扁平疣,患者初服时往往信疑参半,至疣体自然脱落后才啧啧称奇。本例未来得及薏苡粉磨粉,故先以复方汤剂治之。并无阳气不足之附子证,未与附子合用,而麻黄有破癥坚积聚的功效,故选用麻杏苡甘汤。竟效更速。



本文转载自 中医缘《麻杏苡甘汤用法拓展》

 临床极少单独使用,用此方加味治疗多种皮肤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扁平疣患者,男,12岁,于2001年5月8日因前额、鼻颊部布满聚集成群扁平疣,经本院及外院皮肤科确诊1年余就诊。经服用多种西药如聚肌胞、病毒唑、消疣灵及中药内服外洗等治疗未获显效,故来我科诊治。详观患儿面色无华,皮疹无瘙痒及疼痛感,伴四肢酸困、食欲不振,舌质暗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微腻,脉细。中医辨证为风湿内蕴,治宜祛风行湿、解毒除疣。方用麻杏苡甘汤加味,处方如下:麻黄6g,杏仁8g,苡仁15g,马齿苋20g,木贼10g,焦三仙各1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同时用生猪板油涂搽患处,服用15天后见效,大部分扁平疣干结脱落,效不更法守方巩固治疗1周,皮疹全部消退,病告痊愈。

1.2荨麻疹患者,男,45岁,因全身肌肤散在片状淡红色丘疹3年,瘙痒难忍,于2001年6月21日来我院就诊。经本院及外院皮肤科明确诊断为荨麻疹,作皮肤过敏试验检测出对姜、葱、蒜、辣椒等调味品及化纤衣物饰品过敏,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伴恶风畏寒,遇之则皮疹瘙痒可诱发或加重,全身肌肉酸楚不适,懒于运动,心烦不安,神疲乏力,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濡数。中医辨证为风湿内蕴、营卫失和,治宜祛风行湿,调和营卫。方用麻杏苡甘汤加味,处方如下:麻黄10g,杏仁10g,苡仁30g,当归30g,黄芪30g,白术10g,穿山龙10g,防风10g,白鲜皮15g,甘草6g,荆芥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6剂后部分皮疹消退,瘙痒减轻,精神转佳,治疗有效;守方继服15天巩固治疗直至临床症状全部消除而收功。

1.3亚急性湿疹患者,女,52岁,于2001年9月17日因颜面、颈项、双上肢及手背散在粟粒状红色丘疹、水疱、红斑1月余来我院就诊。局部瘙痒,抓破流水,此起彼伏,本院皮肤科诊断为亚急性湿疹,内服外用多种西药治疗未获显效,伴肢倦欲卧,口干不欲饮,午后痒甚,舌质淡嫩,苔薄腻微黄,脉细弦数。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治宜祛风行湿、清热解毒。方用麻杏苡甘汤加味,处方如下:麻黄6g,杏仁10g,苡仁20g,马齿苋30g,鱼腥草30g,连翘15g,赤小豆30g,苦参10g,杭菊花10g,葛根2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先服药5剂后,部分皮疹干痂脱落,抓破无流水,瘙痒减轻,无新皮疹出现,治疗有效;固守原意,上方略加调整后继服12剂,皮疹全部消退而愈。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验三则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症见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者。笔者临床用该方加减治疗扁平疣、结节性红斑等取得良好效果。
    案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陈某,女,38岁。2010年9月9日初诊。3月前一次劳动汗出后,遇风雨交加,全身淋雨,衣服湿透,夜里发热,体温39℃,全身肌肉疼痛,经当地医院治疗后发热退,全身疼痛消失,唯双膝关节疼痛时轻时重,虽经服药、理疗等,时有减轻,但终未愈。刻诊:双膝关节疼痛稍有肿胀,皮色不变,双下肢沉重困乏,午后较甚。X线摄片报告:双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证属太阳表实,风湿之邪凝聚筋骨 、肌肉。治宜辛散透邪,祛风除湿,方选麻杏薏甘汤加川牛膝、海桐皮。药用麻黄(中药配方颗粒,相当于饮片剂量,下同)12克,杏仁、川牛膝、海桐皮各10克,薏苡仁20克,炙甘草6克。5剂,日1剂,分2次冲服。
    二诊:药后微汗,膝关节胀痛及下肢沉困减轻,守方麻黄减为6克。5剂,服法同前。
    三诊:药后膝关节胀痛全消,下肢舒适。为巩固疗效,继服5剂。半年后因他病来诊,言其虽劳累而膝痛未复发。
    按:本例患者系汗出腠理疏松,风湿之邪乘虚入侵,稽留于筋骨关节,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不通则痛;下肢困乏,舌苔白腻,脉沉滑,系属湿邪留滞之象。针对病机,立辛散透邪,祛风除湿之法。方中麻黄辛温发汗,透邪外出,杏仁“疏利开通”(《长沙药解》),助麻黄开腠理,祛风湿;薏苡仁渗湿健脾除痹,《本经》谓其“主筋急拘挛……风湿痹”;炙甘草甘缓,扶中健脾,且缓和麻黄峻烈之性;川牛膝活血通经,又引药下行;海桐皮“主顽痹腿膝疼痛”(《海药本草》)。诸药合用,紧扣本病“汗出当风受寒,风湿困滞肌肉关节”之病机,故疗效可靠。
    案2  扁平疣
    宋某,女,20 岁。2010年6月3日初诊。患扁平疣2年余,经用肌注聚肌胞和外涂干扰素等,久治无效。查:双面颊密布芝麻大至绿豆大扁平丘疹,皮色稍暗。双手背亦有同样皮损。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诊为扁瘊,证属肝经郁热挟风湿之邪上攻于面部和手部。治宜散风祛湿,疏肝清热,活血散结之法。方用麻杏薏甘汤加味,药用麻黄12克,杏仁、木贼、香附各10克,薏苡仁20克,炙甘草、炮山甲各6克。10剂,日1剂,开水冲泡后2次温服。
    二诊:药后无变化,守方继服,10剂,服法同前。
    三诊:药后面部丘疹增多,原皮损增大鼓起,瘙痒。此药已中的,守方去炮山甲加黄芪30克,10剂,服法同前。并嘱患者按时服药,服完即消。1周后患者电话询问,面及手部皮损全消。嘱其将药改为2日1剂,坚持服完。1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扁平疣,中医学称之为“扁瘊”,多由肝郁化火上炎或风热郁表所致。本例患者,舌苔白腻,脉弦滑,属肝郁化火挟风湿郁于肌表,气血凝滞,结聚成形。治宜散风湿,疏肝郁,消结块之法。所用麻杏薏甘汤加味方中:麻黄既开腠理,祛风湿,还有“破癥坚积聚”(《本经》)之功,炮山甲走窜穿透力强,“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与麻黄配伍,一表一里,散聚破癥之力倍增,黄芪益气扶正托毒外出,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木贼疏散风热。又据临床经验,木贼、香附、薏苡仁均为消疣佳品。诸药熔散风祛湿,疏肝行气、活血消癥、扶正托毒药于一炉,与扁瘊病机契合,故疗效彰显,2年顽疾,月余收功。
    案3  结节性红斑
    患者,陈某,女,48岁。2010年3月6日初诊。述其双小腿红斑疼痛,反复发作3年余,遍服中西药,输液、外涂等均无效。查:双小腿散在红斑,小如黄豆,大如1角硬币,色红焮热,肿胀疼痛。足踝部酸困肿胀,晨起减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湿热痰瘀蕴结。治宜清热祛湿化痰,破瘀消癥散结之法。方选麻杏薏甘汤合桂枝茯苓丸化裁。药用麻黄12克,杏仁、川牛膝各10克,桂枝、炮山甲各6克,茯苓、赤芍、丹皮、桃仁各10克,浙贝母20克,连翘、薏苡仁各30克。7剂,日1剂,开水冲泡后2次分服。外用益母草、泽兰各100克,熏洗双小腿。部分较大皮损,外涂重楼(七叶一枝花)、红花适量,开水冲泡后成糊状,外用塑料薄膜盖贴,胶布固定,日1换。
    二诊:药后皮损色红灼热,肿痛减轻,足踝部肿胀大减。守法守方,内服药7剂,外用法同前。
    三诊:药后色红灼热及足踝部肿胀消失,结节缩小1∕2,活动时稍有疼痛。守方去炮山甲,加黄芪30克,白术20克,外洗药停用,个别较大皮损外涂三七(陈醋调膏)。至5月26日共服药60剂,结节全消而告愈,嘱其服桂枝茯苓胶囊善后。1年后随诊未复发。
    按:结节性红斑属中医“瓜藤缠”,系湿热痰瘀凝结所致,盖湿性下趋,故多发于小腿及足踝等处,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本例患者结节色红灼痛,足踝肿胀,结节较大,系湿热并重,痰瘀互结。药少味乏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故合方治疗,麻杏薏甘汤散风祛湿,桂枝茯苓丸消癥破结,又加浙贝母化痰散结,炮山甲活血消癥,连翘清热散结,黄芪、白术益气健脾,扶正托毒。诸药共奏散风湿,清郁热,化痰凝,逐瘀血,消癥结,扶正气,托毒邪之功,与本病病机唇齿相对,故收效甚捷。又配以外用药,如此内外兼治,则疗效倍增,沉疴得起。


皮外五官与经方:黄仕沛老师麻杏苡甘汤治扁平疣案
 

 患者钟某,女性,30岁,工作时常接触酒精等化学物品。2010年双手手指及掌背开始出现米粒大的扁平隆起丘疹,起初仅2-3粒,表面光滑,呈浅褐色,无渗液,颗粒较大的会有疼痛感。后来颗粒逐渐增多,增加至10-20粒。患者经常自己用剪刀切除丘疹。2011年6月曾在广东省中医院行激光治疗。经过上述处理后丘疹仍反复长出。2011年11月11日,患者经同乡介绍求治于黄仕沛老师。
刻诊:双手手指及掌背散在有近20粒比皮肤颜色稍深的扁平隆起丘疹,多是米粒大小,最大直径约3mm。予麻杏苡甘汤。处方如下:
           麻黄十二克  北杏十五克  薏苡仁六十克  甘草三十克 
七剂并予生薏苡仁五百克磨粉,每次二十克口服,每日3次。11月25日,即服药后第14天复诊。薏苡仁粉尚未做好,丘疹已开始脱落。继续服上方汤药七剂,并嘱加服薏苡仁粉以巩固疗效。一周后丘疹仅剩2-3粒。2012年1月,其同乡来诊时询悉钟某之丘疹已全脱落,未复有新的丘疹长出。 

按:黄师曾用苡仁粉治疗扁平多例屡屡验。其心得曾发表在国医大师邓铁涛主审的《中医简便廉验治法》一书中。以往单用苡仁粉通常是在20-30天丘疹自行脱落,此例服后第14天内丘疹便自行脱落,较以往所见为快,是否丘疹较细小加之与麻杏苡甘汤合用而效果增强?有待观察更多病例以证之。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多以为此品平淡无奇,只注重其利水渗湿之效,而忽略其他功效。《金匮要略》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风湿外;试观治胸痹之薏苡附子散、治肠之薏苡附子败散、《千金》苇茎汤之治肺痈,皆非用作利水渗湿。而胸痹为胸阳不运,血脉痹阻,肠痈、肺痈条文中均注明“其身甲错”、“胸中甲错”。“甲错”者肌若鱼鳞之错也,仲景均视为瘀血之证。胸痹、肠痈、肺痈均非一般之疾,古人均委薏苡仁以重任,可知本药非一般平淡之品可比。扁平疣虽非大病但也是气血结聚而成。黄师用此法治扁平疣,患者初服时往往信疑参半,至疣体自然脱落后才啧啧称奇。本例未来得及薏苡粉磨粉,故先以复方汤剂治之。并无阳气不足之附子证,未与附子合用,而麻黄有破癥坚积聚的功效,故选用麻杏苡甘汤。竟效更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每日经典——麻杏苡甘汤
麻杏薏甘汤治扁平疣
(9)经方治粉刺【草根一生】
麻杏意甘汤治扁平案
麻杏苡甘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瘊子、扁平疣:麻杏薏甘汤:麻黄 10杏仁 9薏苡仁 40炙甘草 10  金银花18  连翘10 ,一般吃十付左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