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归体宇宙观(阅读指导;自序)

回归体宇宙观 阅读指导   

 

    宇宙空无一物,只有不对称比例,不对称比例的理想对称点称为心,围绕着相同的心而运动的一组不对称比例称为回归体,支撑和制约回归体的阻力被“错误”地当成了物体。那么,“没有”物体,阻力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不同质点可以任意混淆,那么宇宙就没有质点可言了,宇宙能做到没有质点吗?不能。只要有质点,就有差异,只要有差异,就有对象,只要有对象,就有对象的维护,维护的过程就是阻力产生的过程:阻力的本质是不同的回归体指向不同的心所产生的相互制约关系。
   上述观点深深地压在哲学的根本问题和最高问题上,它是本书的基本观点,称为回归体宇宙观。回归体宇宙观不是奇思妙想,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20年的发展过程:1994年笔者发明了概念码汉字编码,自此笔者对宇宙核心问题的思考一刻也没有停止过;2013年,笔者利用对立统一原理和回归体的性质推导和统一了欧姆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化学平衡常数、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定律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定律,推导方法初中生都能读懂,难题在于,怎样使人们用最自然的逻辑思考问题,而不是用已堵塞的结论思考问题;2014年,笔者的思想进一步升华,懂得了宇宙的推动力量是非零动力,非零动力就是不对称比例,不对称比例生成惯量,惯量指向更高效率。
   上述观点在本书中从多个角度上进行了论证,它是笔者20年心血的结晶,值得读者阅读、思考和鉴别。其中,第五篇“回归体”是笔者思想的升华,它将本书的观点浓缩在较短的篇幅中,可使读者快速地理解宇宙。

 

回归体宇宙观 自序   

 

   1994年9月我学习用××码打字而重重地“扭伤”了脑筋,扭伤的脑筋、巨大的伤痛压迫着我,使我感觉到每走一步都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控制着。这股力量不是身外之物,而是我真真切切的感觉。我的感觉不就是我的生命吗?我的感觉不就是我的概念吗?有了概念,我才能永无止境地指向存在而运动。如果汉字编码的汉字拆分无限地趋近于感觉,如果汉字编码的击键位置无限地与字形概念相吻合,那么,这样的编码自然就与人脑连为一体了,那么,这样的编码自然就不会扭伤脑筋了。所以我在感觉的控制之下理所当然地发明了概念码汉字编码。
   为了推广概念码,为了让人们能够听懂我的理论,为了征服行业专家说服投资人,每年、每月、每日、每时、每分、每秒我只想概念码这一件事,只为概念码这一件事而奔波而准备,虽然我不断地遭受挫折,曾经彻底绝望,但痛定思痛之后,我于2010年自发地改变了写作方向。2010年之后,我清晰地感觉到有一股潜在的力量井井有条地向我输送,使我的认识不断地提高。这股力量是这样向我表达的。
   1.我被感觉控制着
   2013年3月的某日,我向一位同事借一本书,随手一翻,好像有一块磁铁把我吸了进去,原来是斐波那契数列,这个发现使我爱不释手,我反复推敲正在写作的内容,但当时我还是没有用上斐波那契数列。
   2013年4月的某日12点左右,我刚刚放下正在琢磨的文章准备去食堂吃饭,突然我的脑子里蹦出了两个字“空子”,我意识到这两个字必有来路,但我无法把这两个字与我当时正在思考的微观粒子的划分等问题联系起来。不久我又做了一个梦:一个无穷小的实心的点在我梦中的意识里放大而成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看到若干实心的点,接着我的脑筋又潜入一个实心的点中,它又在我梦中的意识里放大而成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2013年10月26日至31日连续几天,我的鼻沟以上部分好像被磁化了一样呈“带电”状态,晚上基本上没有睡着。我睡在床上每隔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搐动一下,每搐动一下我就感觉到似乎舒服一点。我希望能睡着,希望能好好地休息一下,但我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抑制思维。我的睡不着与通常所说的失眠不同,更不是胡思乱想:我的思维始终没有脱离我的写作主题,我没有感觉到烦躁,白天也不觉得疲劳。28日我的脑子里飘出了正六面体,这使我后来进一步看到了6个面、每面4个角、每个角3条通路、每条通路按来2去1或去2来1进行的运动景象(称为64321循环)。31日我的意识里开始接受了宇宙“没有”物体的自发思维。在此之后,更高效率、对立统一运动、正六面体、斐波那契数列、0.618运动在我的写作过程中自发地联系了起来,64321循环在我的思维器官中形成了。
  2.我想到了回归体
   64321循环是回归体的范式。“回归体”这个词的含义是怎样产生的?1994年9月我被××码“扭伤”脑筋之后只想概念码这一件事,而这一件事所涉及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复杂、太难解了,我应该向何处回归呢,我就是一个回归体,我对自己的思考就是对“回归体”含义的潜在思考。2010年我终于放弃了寻找投资人的思维,并同时产生了揭示生命本质的写作冲动,2013年我的文章里出现了“聚合体”,然后“聚合体”被改为“活心体”,“活心体”被改为“连心体”,“连心体”被改为“回归体”。
回归体是共同运动的联系体,共同运动依靠什么力量推动?例如,苹果是回归体,苹果的生长(图Z-1)是什么力量推动的?是它的支持体苹果树吗?那么,苹果树的运动又是如何聚集的呢?是能量吗?


   我们所认识的能量,如动能、势能、热能、电能、光能、化学能,等等,它们都是物质运动的推动者,于是我们就认为物质运动依靠能量推动。那么,苹果的生长是能量推动的吗?苹果的生长不是能量推动的吗?用现有的理论无论怎样解答都逻辑不通。要把这里的逻辑理通顺,只有从能量的来源入手:推动苹果生长的能量,是不是苹果的生长需求与适宜环境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呢?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那么,苹果的生长需求又是怎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呢?答案就是回归体。
   3.我是不是物体呢
   回归体是共同运动的联系体,共同运动就是存在,存在是什么?如图Z-2所示,当物体A与物体B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时,如果没有抵抗,感知就不会出现,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由于任何对象都可以分割为物体A和物体B,所以根据上述假设可以认为,没有抵抗,任何对象的存在都不可能发生。


   进一步讲,由于“我”与物体发生了抵抗,所以“我”就根据感知把那个与“我”发生了抵抗的物体称为物体,其实:如果“我”不是物体,那么,那个与“我”发生了抵抗的物体就必然也不是物体;如果“我”是物体,那么,那个与“我”发生了抵抗的物体就必然也是物体。“我”是不是物体呢?
  4.我是一幅新道理
   没有动力“我”就无法推动自己,推动错误“我”就不会出现。“我”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
   是道理吗?道理相同则相互聚集,表现为融合;道理不同则彼此分离,表现为分化。融合与分化始终指向更高效率:一方效率更高则另一方效率必然更低,高、低差距过大其效率就会降低,这就是没有道理,所以融合之后必然出现分化;分化使高、低差距缩小,差距过小效率也会降低,也没有道理,所以分化之后必然出现融合。融合在分化中产生,分化在融合时出现,两者无穷作用必然使融合与分化指向存在而生成新道理:原来,我就是这样生成的一幅新道理。
   5.我的本质是感知
   2014年4月4日,“我‘不是’物体”的认识在我的意识里占据了绝对优势:物体及其运动是不同道理之间的相互感知,空间是物体、是感知的背景,时间是效率的参照、是感知的流逝,能量是效率的转移、是道理的积累;道理,我的道理,更加深刻的道理是什么呢?
   “我”的环境是母体,母体之外还有母体,没有穷尽,“我”的组成是子体,子体之内还有子体,没有止境。当“我”较大程度地与母体融合时“我”就获得了支撑,但同时也失去了感知,由于“我”的本质是感知,所以这时“我”与母体分化的参照力就占据了优势;当“我”较大程度地与母体分化时“我”就获得了感知,但同时也失去了支撑,由于没有支撑“我”就无法继续存在,所以这时“我”与母体融合的参照力就占据了优势。分化与融合无限进行,母体与子体就会无限地协调统一而指向分寸,从而就产生了物体、形成了宇宙、生成了“我”。
    我是一幅新道理,我是参照力,我是感知,我是回归体,我的母体,母体的母体,我的子体,子体的子体,等等,它们都是参照力,都是感知,都是回归体。作为一幅新道理,一幅更加深刻的道理,我处在无数对象的相互参照之中,这些参照使我不得不漂浮到一个最佳位置上,这个位置就是我的分寸,我的本质就是指向这个分寸的感知。我的感知是怎样运动的?以下经历可以让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
    ⑴2014年4月4日“非零分寸”一词强烈地占据了我的脑筋,使我对宇宙的认识大大地跨了一步,但我还没有达到十分清晰的程度;2014年5月2日我进一步破解了“非零分寸”所暗藏的含义,提出了非零分寸原理:多于一点就是对立,对立就是参照,参照就是感知,拥有感知而与母体统一就能得到支撑,拥有感知而与母体对立就能确认自我;由于感知是在失去支撑时发生的、支撑是在满足感知时显露的,所以“我”不可能同时得到感知与支撑,所以“我”必然变化在获得感知与支撑的最佳位置上,这个位置就是“我”的分寸,“我”的本质就是指向这个分寸的感知。
    ⑵2014年6月,“非零动力”“能量粒子”“宇宙构造”“生命来源”四个写作主题自发地占据了我的脑筋,使我围绕着“非零”而写作。7月中旬,正当我的写作进入即将完成而又感觉说服力不够强大时,远在杭州的女儿给我打来了电话,问我一道数学题怎么做,接到电话时我非常清晰地意识到我所需要的知识被人送来了:为了解答女儿的数学题,我在网上搜索相关知识,当我看到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1707─1783)的几何定理和分式时,一种无形的引力吸住了我──这不正是我所需要的宝物吗!
    ⑶欧拉的两件宝物就像放在我的心里一样压迫着,它使我时时揣摩,直到与我的心、我的文章融为一体。2014年8月,我逐渐放弃了不够通俗易懂的名词“非零”,以及因它而产生的四个写作主题,取而代之的是较为直观的名词“不对称比例”,并由此产生了新的写作主题。

《回归体》目录

 

第1篇 宇宙原理

 

第1章  母子一体
1.1 径径相同    1.2 子基竞震     1.3 逆流而上    1.4  天地一体
                                    1.3.1  共震方程  1.4.1  聚散平衡
                                    1.3.2  竞震函数  1.4.2  能量循环
                                    1.3.3  动静交错  1.4.3  天地一体
                                    1.3.4  逆流而上  1.4.4  两极分化
第2章 天地相通
2.1 更深秩序    2.2 更高需求     2.3 更优功能     2.4 更远守护
2.1.1 秩序为根   2.2.1 弛张呼吸   2.3.1  运动秩序  2.4.1  回归现象
2.1.2  效率为源  2.2.2 功能更新   2.3.2  结构调整  2.4.2  物体表现
                 2.2.3 需求调整                     2.4.3  造我者谁
                 2.2.4 结构回归                     2.4.4  非零分寸

第3章  能量性质

3.1 能量的效率性   3.2 能量的转化性   3.3 能量的守恒性   3.4  能量的封固性

 

第4章  运动表现

4.1 统一立万机制   4.2 效率时空原理   4.3 物体运动规律   4.4 结构感知示例
                                        4.3.1 运动粒子     4.4.1  狼孩现象
                                        4.3.2 子体数量     4.4.2  汉字现象
                                        4.3.3  力的概念
                                        4.3.4  万有引力

第2篇 生命本质

 

第5章 生命指向
5.1 需求          5.2 意识             5.3 意志                5.4  概念

第6章  生命依据
6.1 概念的分类   6.2 概念的特性       6.3 概念的定义          6.4  概念的居所
6.1.1 实物概念   6.2.1 概念的自发性   6.3.1 概念的一幅性定义  6.4.1  震动波的指向
6.1.2  过程概念   6.2.2 概念的特异性   6.3.2 概念的本源性定义  6.4.2  震动灶的能耗
6.1.3 修饰概念   6.2.3  概念的延伸性
                  6.2.4  概念的指向性
                  6.2.5  概念的遗传性

第7章  生命机制
7.1 平衡机制     7.2 思维机制         7.3 效率机制            7.4  智力机制
7.1.1 概念建立   7.2.1 概念浮出       7.3.1 资源效率机制      7.4.1  智慧在外机制
7.1.2 自我管理   7.2.2 蛘震躁动       7.3.2 功能效率机制      7.4.2  文字记录机制
7.1.3 竞争向上   7.2.3  行为控制
7.1.4 融为一体   7.2.4  方向调节

第8章  生命演化
8.1 生命形成           8.2 生命优化          8.3 生命爆发          8.4  生命定律
8.1.1 生命形成的内因   8.2.1  个体功能的调剂  8.3.1  环境规则的制约  8.4.1  生命指向的定律
8.1.2 意识形成的外因   8.2.2  群体概念的继承  8.3.2 生命活力的爆发   8.4.2 生命演化的定律
8.1.3 结构形成的原则   8.2.3  两性比例的保护
8.1.4 功能形成的目标   8.2.4  本色结构的调整


第3篇 概念码

    是什么原因激发孙基寿研究概念码的?又是什么原因激发孙基寿走上揭示宇宙奥秘的创造性写作的?答案就是概念码,概念码是宇宙奥秘的一个缩影。

 

第4篇 受命人

 

第15章 冲动之痛     第16章  调整之难
15.1 长久冲动          16.1  能级封固
15.2 彻底绝望          16.2  众步难移
15.3 痛定思痛          16.3  对立统一
15.4 由痛到通          16.4  回归于高

 

第5篇  回归体

第17章  回归原理     第18章 价值规律     第19章  时空变化
17.1  身在心外          18.1 指向圆心          19.1  无法不生
17.2  心在力中          18.2 逆流对称         19.2  时空变化
17.3  力在心中           18.3 求圆方程
17.4  心力一体          18.4  结构回归

17.5  惯量析出

 

 

提示:购买《回归体》可去“当当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用N维观看问题
什么是时间旅行?
《道德经》第六章:天地有根,对“一”的初级感知
如果爱因斯坦是正确的,并且E=mc²,那么质量从何处获取能量?
一切并非命中注定 平行宇宙观更好诠释五维时空
全息隐能量场与新宇宙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