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此人四次乔装潜入中国,窃取制茶技术,还顺道把蚊香传到了欧洲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一直只许来华通商的外国人在广州地区开展贸易,严禁外国人私自进入内陆。但总有一些外国人出于各种目的,潜入中国腹地和边疆,用各种手段达成自己的目的,英国人罗伯特·福特尼(RobertFortune)就是其中一位。他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商业间谍,他冒着被砍头的危险,先后多次潜入中国内陆,窃取了我国积累了五千年的茶叶种植、制作等相关技术,传到印度种植,让我国的茶业遭受重大打击。

▲罗伯特·福特尼(RobertFortune)

罗伯特·福特尼1812年9月16日生于苏格兰贝里克郡,这里农业和畜牧业相当发达,罗伯特·福特尼从小就喜欢园艺,曾经专门拜师学习过园林艺术,后来进入苏格兰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继续学习深造,成为一名植物学家,并在伦敦皇家园艺学会担任奇斯威克植物园的温室部主任。

当时,英国对茶叶需求量极大,从王室到产业产业工人都十分钟情这种芳香清新,提神醒脑东方饮料,每年中国一半以上的茶叶都销往英国。

为了摆脱由茶叶带来的贸易逆差,英国人开始向中国倾销鸦片。同时,在殖民地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开辟茶园,聘请中国的茶农到当地种茶、制茶,但产量十分有限,品种单一而且质量低劣,完全不能和中国产出的茶叶相媲美。

▲我国清朝嘉庆年间的茶叶集市

为改变这一局面,英国园艺协会决定派罗伯特·福特尼前往中国,收集英国没有的中国植物,重点是找到红茶和绿茶(英国人以为这是不同的植物)带回英国。1843年,罗伯特·福特尼到达中国香港,经厦门一直潜入到上海,收集了大量植物种苗寄往英国。

他很快的引起了东印度公司的注意,东印度公司正需要这样一个对中国有一定了解,又擅长植物采集栽培的植物学专家,帮着他们窃取中国的茶叶技术。印度总督达尔豪西伯爵直接对他下达了命令:在中国盛产茶叶的地区挑选出最好的茶叶种子,运到加尔各答,报酬是550英镑。

于是,罗伯特·福特尼于1848年6月再次潜入中国。这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不久,中国民众十分敌视洋人,为避免被人发现自己是洋人,罗伯特·福特尼买来一套中式服装,剃掉了大胡子,头顶瓜皮帽,帽子里面还绑着一根马鬃做的假辫子,把自己打扮成中国人,前往浙江和安徽两个茶叶产区。

▲化妆后的罗伯特·福特尼

在浙江宁波前往舟山途中,罗伯特·福特尼受到善良的中国茶农热情款待,他借机采集了大量的各类茶种,还向丝毫没有防范意识的茶农学会了制茶技术,还发现红茶和绿茶来自同一种茶树,只是烘制过程不同而已。

1851年3月,罗伯特·福特尼带着十几个制茶工人和十六只行动温箱回到加尔各答,把在中国学到的种茶和制茶技术传授给当地茶园,又把这些技术带到了喜马拉雅山附近的茶区。

东印度公司对罗伯特·福特尼的工作十分满意,决定和他续签合同。1853年,他第三次来到中国,这次他以浙江天童山茶区为据点,收集了两万多株茶苗及大量的茶种运到印度,还意外地发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花茶,通过调查走访,他很快又学会了窖制花茶的技术。

▲我国清代的制茶工厂

在浙江和福建居住期间,罗伯特·福特尼很不适应当地潮湿的气候,经常被蚊子叮得浑身大包,晚上根本无法入睡。后来随从买来了中国蚊香,赶走了蚊子。这又引起了这个商业间谍的注意,他径直找到蚊香作坊,借着和老板聊天的机会,套出了蚊香的制造方法和配制比例,把蚊香的制作方法带回了欧洲。

1861年,罗伯特·福特尼第四次来到中国,这次他受雇于美国,在舟山附近采集了大量的茶树种子和树苗,其中有32000株茶树被运到美国本土。

此后,罗伯特·福特尼一直生活在英国,1880年4月13日在伦敦去世。生前,他把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写成了几本书,书中隐去了他窃取中国茶叶的部分,一度畅销。很多喜爱植物的读者在书中认识了他,但都只简单的认为他是一名英国植物学家,没有人知道他窃取中国茶叶的龌龊行径。

▲英国人即使在战场上,也不能没有茶

直到1996年,一位喜欢中国茶道的英国法学家、电影制片人佩雷尔施泰因,在阅读罗伯特·福特尼的著作时,隐约觉得有些异样。继而和自己的姐姐和朋友一起,在大英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找到了英国驻印度总督达尔豪西侯爵1848年7月3日写给罗伯特·福特尼的手令,以及罗伯特·福特尼的14篇中国旅行手记,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在罗伯特·福特尼的帮助下,欧洲逐渐摆脱了对中国茶叶的依赖,印度和斯里兰卡等英国殖民地成为红茶市场的主流。到1900年以后,英国人喝的茶叶60%来自印度,而中国茶叶在全球销量下降了10%,这些经济损失还是持续性的。更重要的是,我国积累了近5000年的宝贵制茶技术和经验,就这样毫无价值地被输出到了海外,实在是令人痛心不已。

参考文献:

[1]周重林,太俊林著.茶叶战争 茶叶与天朝的兴衰[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2]马晓俐著.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陈晓律主编.英国研究 第4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陈著.中国茶叶外销史[M].碧山岩出版公司.1993.

[5]陈慈玉著.生津解渴 中国茶叶的全球化[M].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0年前一名英国人,偷走中国一门技术,导致我国损失至少上千亿
英国探险家来清朝,偷走了一种植物,对华夏造成的伤害堪比战争
《茶叶大盗》:“红茶是红茶树上产的,绿茶是绿茶树上产的”——18世纪西方世界的茶叶观 | 之外 · ...
敲开中国近代史大门的是鸦片?不不不,是茶叶…再精确来说,是红茶!
茶的欧洲化、茶叶战争和茶叶大盗
17世纪欧洲的茶叶进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