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羽芊:时代迷茫是转型阵痛

精彩观点

>>>大都市的生活比之乡村小城镇意味着更复杂的生活、更多元的社会身份、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压力。一个人享受到城市的五彩缤纷,也要具有处理更复杂生活的能力。

>>>当然,更多的藏族人最终完成了从一个社会文化向另一个社会文化的过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两种文化的融合,只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所以,在当今城市发生的问题也同样是转型中的代价,它是阶段性的阵痛。

>>>在一个让大家焦虑迷茫的时代,一个好的信仰不会让人走向极端。宗教本身没有错误,错误的是有些人打着宗教的幌子去做违反人道的事。

羽芊,又名多吉卓嘎,一位藏族畅销书作家。她的书作多与西藏、爱情、逃离有关。

羽芊在爱恨情仇中融入对变革社会的思索。作为一个熟悉汉藏两地的作家,她试图通过对比两种社会的转型来解释它们面临的不同文化困境。

虽然这样的比较是否具备可行性值得讨论,但无疑对于我们观察分析当下城市问题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

很多城市人不具备处理城市生活的能力

凤凰城市:你的书中刻画了一些从城市里“逃离”到西藏生活的人(下称藏漂)。这类人群已屡见不鲜。事实上,不仅是藏漂,在当今中国,越来越多的人难以承受城市之重,选择逃离,在你看来原因何在?

羽芊:如你所说,很多人想逃离北上广,但问题真的仅仅出在城市本身吗?恐怕不是,比起乡村和中小城镇,大城市拥有更多发展机会,竞争环境虽然激烈却也更加公平。当然,生活门槛更高,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更多,这些无需赘言。

虽然当下中国的城市还存在种种问题,但这并不是人们要逃离的根本原因。问题更多出在人身上。我们经历了多年快速城市化进程,很多人从乡村小城镇进入大城市,有些人有了城市户籍,有些人还在为此努力,无论何种情况,需要思考的是,他们是否做好了当一个大都市市民的心理准备。

大都市的生活比之乡村小城镇意味着更复杂的生活、更多元的社会身份、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压力。一个人享受到城市的五彩缤纷,也要具有处理更复杂生活的能力。

但很多人即使在大城市生活多年,也并未做好这样的准备。多元的社会身份让他疲于应付,更多的生活可能性带来了更多的欲望,于是很多人迷失在城市中,也把问题归结到城市本身,却忘记具备驾驭城市生活的能力本身也是城市的准入门槛之一。

于是就有了畸形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你看到身边的朋友买了房子、车子,有了美好的伴侣,因此你也想得到一样的甚至更好的,当这些不易实现时,压力、焦虑和迷茫就来了。

对于很多藏漂来说,西藏是想象出来的天堂。要想安静的生活,只要放下内心过分的要求,在哪里都可以。反之,到哪里都寻不到安静。所以,西藏不是解药。

凤凰城市:但是,在我看来,当多数人开始承受这种压力时,就不再是个体问题。

一是城市的组织方式以价值和资本为运作的纽带,这就使得在这个链条上的人的自然属性变得器物化,他的价值感和存在感会被这种变化所淹没,找不存在感也就是迷失于城市。

第二,这种社会组织方式以及当代信息交流方式也注定会让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疏远和隔阂。西藏之于藏漂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壮美河山和看上去的人与人简单的关系,能够让人重拾这种存在感。

羽芊:但这并不应该成为批判城市的借口。城市需要成熟,人也需要成熟。欧美发达国家完成了城市化的转型,实现了高度的资本化,但社会中的人文情怀也并未被消灭。

同时,这种城市的运行方式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比起大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发展趋势,个人的感受和情绪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并且,人是可以通过改变和调整来顺应时代的。

我始终认为,人完全凭本能处理生活中的一切,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书中的好好,又要自由地跟别的男人交往,又要别的男人对她始终如一,这样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都必然会碰壁。爱情只是一个隐喻,如同城市生活的很多方面。更理性的对待城市生活,城市也一定会帮你找到自身的价值。

社会转型下藏族经历着艰难转变

凤凰城市:我们再讨论另一类藏漂——本土牧民。你在书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古老的藏族传统生活图景:在草原深处的人还处在兄弟共妻、姐妹共夫的家庭组织模式中。当西藏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后,传统牧民也开始了和当代文明的触摸,不同的制度和思维体系的冲突也使得身在其中的人的命运充满了坎坷和不确定性。这种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程在内陆也曾广泛的发生着,只是时间更早,周期更长。

羽芊:大家庭向小家庭的转变只是社会转型的一个方面。拿藏族的传统家庭模式来说,我并不认为那是不文明的。从历史走来,没人觉得一个女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男人是奇怪的。我见过很多兄弟共妻、姐妹共夫的家庭里,成员之间彼此团结友爱,关系融洽。包括过去的内陆,也是这种大家庭的模式。

只是当这种社会转型开始发生后,山里的年轻人来到城市里,并逐渐接受了现代文明,于是,各种生活习惯和习俗也发生了转变,这不难理解。

凤凰城市:在你书中,一些身处现代和传统夹缝中的年轻藏族人最终选择了回归传统,并且你通过设置一个偶然性事件试图解决社会转型中传统生活模式继续存在的可能性,但显然这并不能解决问题。

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社会和家庭组织必然要瓦解。以兄弟共妻、姐妹共夫的家庭模式为例。这种大家庭建立在极端低下的生产力的条件下。一个男人养活不了全家时就需要几个兄弟共同组织家庭,这也是为什么兄弟共妻比姐妹共夫的家庭生活得更好的原因。

但是,当乡村与城市的通道打通以后,很可能一个打工的男人就能够养活全家了,大家庭就失去了经济基础。另外,在与现代文明的融会过程中,传统的共有制观念也注定会瓦解,在城里的牧民开始有了“个人财产”的观念,也就不会再容忍与兄弟或姐妹分享伴侣。这是城市化带来的自发的瓦解过程。

羽芊:情结的设置是一种艺术化的处理方式。我认同在这个大背景下传统社会模式会瓦解。但对于西藏,包括其他落后地区,传统社会的瓦解不仅是自发的,也是被动的,或者说是被推动下的改变。

比如婚姻模式,当乡下的藏族青年看到城里人都是一夫一妻时,要想在城市里生存下来,融入城市,就必须认同城市的价值观。所以很多在拉萨的打工青年都不愿意提起自己在乡下的伴侣。也就是说,所有发生在个人身上的改变都是跨越城市准入门槛的必要条件。他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改变。

因此,这种转变必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仅来自于婚姻,还有新环境的适应、他背后的家庭和从小到大接受的观念的教育的转变。比如要克服语言困难,要让家里的老人逐渐接受婚嫁自由的观念,要重新学习生活技能,宗教信仰,还有如何处理那些在他们祖辈身上从未出现的问题何困难。

信仰能缓解时代迷茫

凤凰城市:能否具体解释下这种转型的困难。

羽芊:我认识一个日喀则的姑娘,找了一个安徽的汉族小伙子。刚开始恋爱的时候,姑娘的父亲带了几个亲戚到拉萨来把姑娘绑回去关起来。后来姑娘逃出来了,跟小伙子私奔回内陆结婚。

然而,三年后,姑娘一个人回来了。她对我讲:他们老家挖地用锄头,我使不来。他们老家没有转经的地方,我无法忍受。他们老家没有糌粑吃,我不习惯。他们老家把猪肉煮很长时间后炒着吃,我吃不来。等等,因为生活的琐事,两个人分手了。

当然,更多的藏族人最终完成了从一个社会文化向另一个社会文化的过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两种文化的融合,只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所以,在当今城市发生的问题也同样是转型中的代价,它是阶段性的阵痛。

凤凰城市:如果进行比较,藏族社会的社会转型有何特别之处?

羽芊:我认为藏族社会的转型相对容易一些,抛开外在的制度性因素。从文化来看,宗教成为了转型过程中的润滑剂。

在大多数藏族老百姓心中,宗教更像是一种生活习惯,虽然在从传统社会转型中作为习惯的宗教有时会带来不便。但同时宗教也是一种信仰,它不仅是藏族人心灵的避风港,也是生活中规范不当行为的制度。

在一个让大家焦虑迷茫的时代,一个好的信仰不会让人走向极端。宗教本身没有错误,错误的是有些人打着宗教的幌子去做违反人道的事。

(访谈撰文 张五明)

如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城市中国说官方微博(@城市中国说)和作者张五明(@张五明Dev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国会现场:1911—1928 再现中国首次民主转型的阵痛
李国华:格力董明珠,一个人的战略
唐杰:东北人均收入以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现在只有四分之三
侯学宾 :乡村转型中的法律与习俗
刘长乐:世界处于转型时代 城市问题是核心
李银河:城市剩女现象短期内难以改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