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骥才|在乌菲齐看到什么?

一个伟大的美术博物馆,至少要看两次。因为第一次你对它一无所知,它给你看什么你就看什么,你毫无准备,你是被动的,当然这是一种很美好的被动。第二次就不同了,因为你已经知道它有哪些东西了,你想进一步感知它认识它,你这次一定是有选择的,你是有备而来的。

我已经是第二次走进闻名世界的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了。第一次我用了整整半天时间浏览了它全部展品。我知道这里是汇集历时三个世纪的、巨型的文艺复兴绘画宝库,而且我还知道它是依照文艺复兴的历史时序来陈列的。那么,这一次我就要看看它在历史进程中究竟怎样一步步“成长”和演变的。我想从中发现出一些属于个人的“见识”来。

乌菲齐的展品是从文艺复兴的起步(十三世纪)时期开始的,自然绕不过乔托。乔托是起点。乌菲齐收藏的乔托作品《万圣圣母像》是一幅宏大的木版油画。从圣母和圣子身上闪着光亮的丝质衣服的表现上,看得出文艺复兴早期现实主义精神魅力十足的崛起。尤其引起我注意的是对圣母哥特式宝座的描绘,明显采用了透视法。从宝座的券顶、两侧的挡板、座垫到下边的基座,都非常准确和自觉地采用了透视法,从而使人物坐在一个立体的空间里。这幅画是一三一〇年的作品,而马萨乔的《圣三位一体》画于一百年后的一四二五年。虽然马萨乔更清晰地运用了透视法的“灭点”。但是美术史一直陈陈相因地称马萨乔是“使用透视法的鼻祖”的说法,显然并不可靠,乌菲齐这幅《万圣圣母像》可以证实,至少在十四世纪初的乔托时代就已经开始使用透视法了。

我对弗朗切斯卡的《乌尔比诺公爵双联像》和乌切洛的《圣罗马诺之战》这两幅作品都带着一点亲切感。对于前者是因为我刚去过乌尔比诺,去过公爵宫,看过这位酷爱艺术的公爵的收藏,还知道这位公爵对拉斐尔一家人的关爱,因此我对这位公爵的肖像—他长什么模样,很有兴趣。对于后者则因为二〇〇五年我将贝利尼家族收藏的一些意大利名画请到我的学院美术馆来展览,展品中有一幅古老而美丽的小画,描绘着骑马作战的凯撒,就是乌切洛的原作。这幅画还是我亲手挂在展壁上的呢。

这两幅作品不仅在写实能力上都非常了得,关键是在题材上已经从黑暗时代单一的宗教绘画中完全挣脱出来。《圣罗马诺之战》是战争历史画,描绘的是当时佛罗伦萨人和锡耶那人的一场残酷的战斗,它不再是宗教故事,而是人马交杂宏大又逼真的交战场面。

《乌尔比诺公爵双联像》是人物肖像,不再是圣像。虽然最初的人物肖像都是贵族,而且只能画侧面像,不能画正面像。但绘画的对象一旦转入现实与人世,就会带来勃勃生机和无限前景。这叫我想起刚刚从单一的领袖像解放出来的一九七八年的中国画坛。这次在乌菲齐,早期文艺复兴的蛋彩画给我的印象深刻,我对蛋彩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一次我着意观察这种颜料所必需采用的技术—比如细小的笔触,均匀的涂色,使得画面精细、清雅、轻薄、柔和与透明。这种画风在蛋彩被尼德兰人发明的油画颜料取代后,渐渐消失了。


在使用蛋彩的画家中,最令我痴醉的是利皮和波提切利。菲利波·利皮的《圣母子与天使》是我最喜欢的一幅圣母像。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位画家宁静、高洁与清澈的气质。正如波提切利的《维纳斯之诞生》和《春》,在极致的唯美中融入一点忧伤。这期间的绘画,虽然多半是贵族或教堂定制的宗教人物,但他们已经无所顾忌地将自己个人的崇尚与气息糅合进去,甚至把圣母画成自己心爱的女人。波提切利和拉斐尔画的圣母大多是自己终生的恋人。人的意义渐渐成为精神的核心。画家们有意无意地从人文主义那里汲取艺术的力量,反过来又给人文主义以强有力的艺术的支撑。特别应该关注的是《维纳斯之诞生》中的浪漫气质。这种绘画史上前所未有的气质是人性解放的一种象征。

我还注意到蛋彩画在造型上常常借助轮廓线。原先我们总以为只有中国绘画是“线造型”。我这次发现利皮和波提切利也使用线,是一种棕色的线。虽然他们很注重物体本身的明暗与凹凸,但同时他们也运用线来造型。这样他们的画就有点像中国的工笔画那样精整和清晰,不尚厚重,有一种精雅之美。是否可以说,西方的蛋彩画时期,线也是主要造型手段之一?

达·芬奇的一件横幅的画《天使报喜》,也是蛋彩画,一些地方也使用了轮廓线。这幅画细腻至极,我站在距离很近的地方,也难以看出画家的笔触怎样能够如此精美,色调能够如此复杂、细微又谐调。这是与《蒙娜丽莎的微笑》完全不同的画法。也许由于蛋彩画法必须运用细小的笔触,才能显现画家这样超凡绝伦的技艺。同时,整幅画又富于一种非常静穆、高贵、从容又神圣的气息,它令我震撼!很少有一幅画叫我在前面站了这么长时间。我暗暗说,我心里达·芬奇最伟大的作品不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而是这幅《天使报喜》。

与上边这些画不同,拉斐尔的画很少使用轮廓线。这个历史上罕见的神童与天才,天性清灵优雅,正是这种天生的气质,使他的画最具瓦萨里所表述的文艺复兴的艺术特征—优雅。他喜欢女人,笔下的圣母全是他心中之所爱,所以个个形象甜美圣洁,姿态优雅动人,肌肤丰盈光滑、圆润、有弹性。应该注意到,以《金雀翅圣母》为代表的绝大部分画作,他基本使用的都是刚刚流行起来的油彩颜料,这种颜料较比蛋彩,更适于对事物的质感和人的肌肤乃至性感的表达,这便促成了他气质充分地发挥和画风的形成。别小看材料的改变。就像宣纸的出现与运用,改变了水墨的意味,使得追求笔情墨意的元代的文人画应运而起。油画颜料的兴起是不是推动了人的“自我表现”?

看一看十六世纪威尼斯画派—贝利尼、乔尔乔内和提香的画,就会一目了然。

尤其是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维纳斯这个女神已经完全是一种名义和借口,女神完全变成女人。在明亮光线的照射下,鲜亮的皮肤令人可以感受到体温,满含着弹性和丰腴的身体充满了诱惑。画家在这迷人的诱惑里高唱着对女性美的颂歌。这颂歌再没有半遮半掩,坦然而开怀。可以说,自十三世纪走了三百年,到了十六世纪,人文主义的精神终于胜利了。

从拜占庭、中世纪到文艺复兴,西方人完成了人的自我的救赎与解放,确立了人文主义的信仰,而这信仰不是属于哪个阶层、哪个政治,而属于全社会,更属于人自己。而文艺复兴的绘画见证了整个过程。所以这样的艺术才是伟大的艺术。

这是我这次在乌菲齐看到的。

意大利读画记

冯骥才先生采用游记笔法,以画家兼作家的双重身份,解读意大利名画、名家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同时也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对文化、历史尊重的情怀。

青岛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乌菲茲美术馆 文艺复兴的局部了解
2016意大利自由行(15)
看完这篇推送!完整领略乌菲齐美术馆风光不是梦!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肖像画的先驱者——桑德罗·波提切利
为何他画的圣母像最美?浪荡天才识美女 | 艺海拾真
意大利赏古览今行之十:佛罗伦萨(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