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夜读伤寒-96

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①往来寒热:恶寒时不知热,发热时不知寒,寒与热间代而作。

      ②胸胁苦满:谓胸胁部有苦闷的感觉,因少陽脉循胸胁,邪入其经,所以苦满。病人因胸胁部满闷而感到痛苦,即苦于胸胁满闷。

       ③默默:表情淡漠,静默不言,心中郁闷不爽。

释义:(本条讲小柴胡症的主症与七个或有症。)

      伤寒五六日中风,不是既伤寒又中风,而是说伤寒五六日,或者是感受风邪,都可以发生寒热往来等症候。往来寒热与太陽表症的恶寒发热同时并见不同,而是恶寒时不知有热,发热时不知恶寒,寒已而热,热已而寒,一来一往,交替发作,这是邪正相争,邪胜正则寒,正胜邪则热,相持互胜的缘故,为少陽病的主要热型。与疟疾近似,但疟疾的寒热有定时,或一日一次,或间日一次,或三日一次。而少陽病的寒热往来则时寒时热无固定的时间。胸胁为少陽经脉的循行部位,由于少陽气机郁滞,所以胸胁部苦于闷满。少陽胆木受邪,势必影响脾胃,脾胃之气不畅,则神情沉默,不欲饮食;胆火内扰则心烦,胆胃气逆则喜呕。这些症候,既非太陽风寒表症,也非陽明燥热里症,而是由表入里,由寒化热,表里之间的半表半里症。正由于这个特点,所以有“少陽为枢”的譬喻,从而概括其病机为少陽枢机不利,而以小柴胡汤为主治方剂。

     伤寒五六日,或中风五六日,都有可能化热人里。如果由恶寒发热转化为往来寒热,则是病邪脱离太陽而进入少陽。“往来寒热”是少陽病的特征性热型,与太陽表证的“恶寒发热同时并见”显著不同,也有别与陽明病的“但发热、不恶寒”,而是恶寒时没有热,发热时没有寒,寒已而热,热已而寒,一来一往,交替发作。少陽居表里之间,邪入少陽,正邪分争,进退于陰陽表里之间。邪胜于正,由陽入陰之时,则表现为恶寒;正胜于邪,使邪气由陰出陽时,则表现为发热。出现往来寒热说明病邪已进入少陽。

      少陽经属胆络肝,循行于胸胁部位。少陽受邪,经气郁滞,所以胸胁部苦于满闷。由经及腑,肝胆疏泄不利,不但使情志失常,病人内心烦郁而表情淡漠,静默寡言,而且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食欲缺乏,即“不欲饮食”,甚至胃气上逆而呕吐。

      邪居半表半里,既非太陽之可汗,又非陽明之可下,只能以柴胡汤和解之。

      小柴胡汤中以柴胡为主药,既清又疏,除少陽经中之热,又使少陽气机条达。黄芩清泄少陽胆腑之热。柴胡与黄芩同用,经腑皆治,疏解少陽郁滞邪热。生姜、半夏调理脾胃降逆止呕。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和中,助正达邪。全方寒温并用,补泄兼施,辛开苦降,是和解剂的代表方。方用去滓再煎之法,可使诸药性味匀和,作用协调,更显其和解之性。

     自“胸中烦而不呕”以下,皆为或然证。若胸中烦而不呕,是热聚胸膈,胃气尚未受其影响,去半夏、人参,是恐其补益而助邪,加全瓜蒌(栝蒌实)以除热荡实,化痰散结;若渴者,是木火内郁,有胃燥津伤之象,去辛燥之半夏,加入参(合前成四两半)、天花粉(栝蒌根)以清热生津;若腹中痛,是肝胆之气横逆犯脾,土被木乘,脾络不和,去苦寒之黄芩,加芍药(与方中甘草相合)以泻木和脾而缓急止痛;若胁下痞硬,是少陽邪气郁滞太甚,邪结于胁下,去壅补之大枣,加牡蛎以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小便不利,是胆失疏泄,进而影响到三焦的功能,决渎失职,水饮停聚,去寒性碍气之黄芩,加茯苓以淡渗利水而宁心;若不渴,身有微热,是太陽表邪未罢,无里热津伤之象,去人参之壅补,以免留邪,加桂枝以微汗以和表;若咳,是肺寒气逆,去人参、大枣之壅补,生姜易干姜以温肺化饮止咳,加五味子以敛肺降逆止咳。

辨证论治:

主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成因:太陽病化热人里,邪犯少陽,胆火内郁,枢机不利。

治法:和解少陽,调达枢机。

方药: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十八
【经方学堂】胡希恕:六个经方让你入门“伤寒论”(二)
症状学(往来寒热)
小柴胡证初探丨下周开讲柴胡剂,必备课你看了吗?
余秋平讲少阳病——小柴胡汤证(二)
【小柴胡汤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