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夜读伤寒-131

原文:病发于陽,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痓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

注:①痞:症候名,主要症状是胃脘部痞塞不舒,按之不痛。

      ②柔痓:“痓”当做“痉”,是项背强直角弓反张的症候名称,有汗的叫柔痉。

释义:(本条论结胸症和痞症的成因,及结胸邪势盛实于上的症治。)

       太陽病,邪气盛实,误用下法,邪热内陷,就会成为结胸。病发于里,正气不足,误用下法,就会成为痞症。所以成为结胸,是因为攻下太早的缘故。结胸症,项部也会强直,如同柔痉一样,以攻下治疗,强直就可转为柔和,可用大陷胸丸。

      本条可分前后两节,前节是论述结胸和痞症的成因;后节是说明结胸症邪势盛实于上的治法和主方。

     “陰陽”二字,概括了性质相对的一切事物,本条所说的“病发于陽”意指太陽表症,陽盛体壮,同时内有有形痰水,由于攻下太早,致邪热内陷,与痰水相结,成为结胸。所谓下之太早,就是对结胸症成因的补充说明。“病发于陰”,是指本属里症,病人的体质较弱,内无有形痰水,所以误下之后,仅是热壅气滞而成痞,却不疼痛。有些注家,以风寒营卫解释病发于陽与病发于陰,显然是不恰当的。

      胃陽素旺,体质较强之人,若兼有水饮留滞,患表病而误下后,邪热内陷,与水饮相搏,结于胸膈,易成结胸证。胃陽不足,体质较弱之人,患表病而误下后,胃气愈伤,邪气内陷,结于心下,易成痞证。结胸、痞证之形成,既有因误下而致者,也有未因误下,邪气内人而成者,临床但以脉证为凭。表证下之太早,引邪入里,热入因作结胸。痞证因为体质较差,胃陽不足,无可下之理,故无下早下迟之说。

      下节所说的结胸项强如柔痉状,并不是真正的柔痉,乃因胸脘部硬满疼痛,邪势盛实于上,头后仰而不能前俯,好像项部强直的柔痉一样,其实和筋脉失养的项强是毫不相干的。正由于这种项强是胸部水热结聚的影响,所以下之始和,但毕竟邪势偏上,因而适用大陷胸丸以缓攻之。

      凡结胸证,必心下硬满疼痛。此处言“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据此可知,本条所言之结胸证,除有心下硬满疼痛之外,尚有颈项强直、俯仰不能自如、汗出等类似柔痉的临床表现。是因热与水结而病位偏高,邪结高位,项背经脉受阻,津液不布,经脉失其所养所致,尚可见短气喘促等肺气不利之证。由于邪热内陷,蒸腾水液外泄,故见汗出。治以大陷胸丸攻逐水热,水热既去,心下硬满疼痛等证自可解除;津液通达,水精四布,则项部亦转柔和,故曰“下之则和”。

      大黄、芒硝、甘遂三药相伍,名为大陷胸汤。今变汤为丸,又加葶苈、杏仁、白蜜而为大陷胸丸。方中大黄、芒硝、甘遂合用,相辅相成,既可攻下邪热,又能荡涤积聚之痰水,此为本方之主要药物。因本证之邪结病位偏高,肺气不利,故加用葶苈以泻肺,杏仁以利肺,务使肺气通利,水之上源宣达畅通,有利于高位水饮诸邪的解除。

      大黄、芒硝、甘遂,药性峻利,但本方芒硝、大黄、葶苈子、杏仁四药,取如弹丸一枚,用量较小,甘遂与诸品同煮,加上白蜜的应用,可减缓峻烈的药性,攻下不致过猛,可免药过病所。

辨证论治:

主症:胸膈心下硬满疼痛,身热,头汗出,颈项强,短气,脉沉紧。

成因:水热互结,病位偏上。

治法:泻热逐水,破结缓下。

方药:大陷胸丸(大黄、芒硝、甘遂、葶苈、杏仁、白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学伤寒』大陷胸丸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四五)
《伤寒论》学习笔记83
坚持每天背点《伤寒》,我已经背诵31天啦!??????????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131】【132】【133】
伤寒论26:五苓散、猪苓汤、四逆汤、泻心汤、大陷胸丸、大陷胸汤、十枣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