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夜读伤寒-247

             《伤寒杂病论》

                   ――第二百四十七条

原文:趺陽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注:趺陽:就是冲陽穴,在足背第二及三跖骨之间,为足陽明胃经的动脉。

释义:(辨脾约脉证和治法。)

      趺陽脉浮而涩,浮主胃热盛,涩因小便数而津液偏渗,浮脉与涩脉同时并见,表明肠燥便硬,这是脾的功能被胃热所约束,不得正常输布,用麻子仁丸主治。

      趺陽脉专候脾胃,趺陽脉浮,为胃中有热,胃气亢盛,故脉应之而浮;涩为脾陰不布,故脉应之而涩。胃强脾弱,则弱者受强者之约束,而气馁不用,因此,脾失转输,津液不能四布,而但输膀胱,所以小便数而大便干硬。由于胃热肠燥,所以治宜麻子仁丸润肠通便,而不宜单纯苦寒攻下。

  趺陽脉,即足背动脉,属足陽明胃经,以候脾胃后天之气。“趺陽脉浮而涩”,浮主陽盛,涩主陰虚,见于趺陽部位,则浮为胃陽亢盛,涩主脾陰不足。脾胃相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转输水谷精微,如《素问·太陰陽明论》所云:“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今胃强脾弱,强陽煎灼弱陰,使脾之功能受到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津液偏渗膀胱而“小便数”,不能还于胃中以滋润大肠,“大便则难”,此即“浮涩相搏,其脾为约”。脾约本于胃燥,而小便愈多,津液愈伤,脾陰愈弱,胃燥愈甚,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脾约证虽属陽明,但与诸承气汤证有所区别。承气汤证属陽明燥化成实,故多有潮热、谵语、烦躁、腹满硬痛等,其中固有津伤之象,然非脾失转输、津液偏渗所致,而应责之于燥热特盛,故病机重在陽明。脾约证虽有胃热,然不能与承气汤证之燥热比肩,其病机重点在于太陰陽明功能失调。脾约证以大便难为主要临床表现,治以麻子仁丸润下通便。

  麻子仁丸即小承气汤加麻子仁、杏仁、芍药而成。大黄、厚朴、枳实具小承气汤意,有泻热去实、行气导滞之功,冀胃热衰减,脾不受制,可望恢复运转,行其津液。麻子仁润肠滋燥,通利大便。杏仁润肠,又能润肺而肃降,使气下行,从而有利于传导之官。芍药和营血而缓急迫。方后云“蜜和丸”,是取润下缓行之意。又日“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知药量甚小,是缓而又缓也。“渐加,以知为度”,亦见其病有轻重,禀赋有厚薄,投量多少,可审情度势而定。然多少之间,必以知为度,是不使其太过或不及。

辨证论治:

主症:趺陽脉浮而涩,小便数,大便硬,腹无所苦。

成因:胃热肠燥津亏。

治法:泻热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麻子仁、杏仁、芍药、厚朴、枳实、大黄)。

己亥年九月十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常用的50个方证丨麻子仁丸(麻仁 杏仁 白芍 小承气汤/大黄 厚枳)
《伤寒论》学习笔记122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七七)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247条辨/麻子仁丸
(6)伤寒辨误系列之五:脾约不是麻子仁丸证
64、麻子仁丸
第43讲阳明腑实证、脾约证(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