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夜读伤寒-397

            《伤寒杂病论》

                   ――第三百九十七条

原文: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注:虚赢:虚弱消瘦。

释义:(病后胃热未尽、气液两伤证证治。)

      伤寒病解以后,身体虚弱消瘦,气息不足,气逆欲吐,用竹叶石膏汤主治。

  与前条相较,前条“喜唾”,本条“欲吐”,证候表现有相似之处,然其性质却有寒热之别。张仲景将条文作如此排列,正是欲示人差后有寒、热属性的不同。

  对伤寒差后阶段证候性质的认识,“寒邪易伤陽气”的理论更为大家所接受,故从陽虚证着眼者多。实际上,《伤寒论》中所述的感受外邪,并非寒邪一端;即使确属风寒外犯,证候转归亦不是陽气损伤一种演变途径,而是受到患者体质因素、治疗措施等多种内外因的左右。

  本条证候性质属于虚实夹杂,其“实”指胃热留扰不去;而“虚”为气陰两伤,且为“邪少虚多”之候。究其形成之因,多为素体陽盛陰伤者见及。正是由于胃热未尽,复加气陰两伤,致胃气失于和降,故见“气逆欲吐”;气伤不足以息,故见少气,陰津损伤不足以滋润形体,故见虚弱消瘦。除上述证候外,本证更可见及发热、心烦、口渴、少寐、舌红少苔、脉象虚数等热邪不尽、气陰两伤之候。

  病后气陰两虚、余邪留扰、邪少虚多,宜用正邪兼顾的变通治法。竹叶石膏汤是由白虎加入参汤加减而成。正因其邪热已减,故去方中苦寒味重之知母,加入竹叶之清扬以清热除烦;以其正伤少气,故仍用人参、甘草;其陰津耗伤尤重,已至形体消瘦、舌红少苔,故增甘寒之麦冬,助粳米以滋养胃液;妙在方中以半夏之辛散,配在大队甘凉滋润药中,既能防寒凉甘滋以碍胃,更有和胃降逆之妙用。经过对白虎加入参汤的合理化裁,变原先以祛邪为主、兼益气津而为以益津气为主、兼除余热。因此,就本证性质而言,其陽明胃热与白虎汤证、白虎加入参汤证相类,只是其热势已减、邪气已少,而气陰两伤的正虚较为明显。

辨证论治:

主症:伤寒热病解后,身体虚弱消瘦,短气不足以息,干呕欲吐,或伴口渴、心烦、少寐、舌红少苔,脉虚数等。

成因:病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

治法:清热和胃,益气生津。

方药: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麦冬、人参、半夏、粳米、甘草)。

庚子年二月十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学习笔记228
第70讲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伤寒六经病证治总结(上)
这方剂极有名!可用于肺炎、放化疗后的康复治疗
清热补虚名方—竹叶石膏汤
跟马家驹老师学经方(50)--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