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幸福这东西啊,要是不放弃什么就得不到呢。”——《比海更深》

在是枝裕和的家庭电影中,所有的家庭都是残破的,但那些人们却没有因这样而陷入悲剧,而是在那样的环境中,通过继续自己的生活,展现了坚定的希望之光。

耳熟能详是枝裕和式的家庭电影(不包括其尝试转型之作和九十年代的作品)质量都比较稳定,豆瓣基本维持在8.7分左右,而且相对高产。

在是枝裕和讲述的方式中,不论家庭悲喜,都看不到刻意的渲染,没有那种突如其来的情感攻击,他用旁观者的视角,静静的将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犹如在用没有旁白介绍的纪录片,让人物演绎着角色本身,由他们推动故事前进。观众会随着故事慢慢进入到他们的生活中,体味他们的情感,谅解他们的行为,从他们的身上感受出生活的不易与坚定继续下去的能量。人性的软弱与坚强都通过那些平凡甚至是残破的人生展现,慢慢让人陷入其中,思考着生活的真谛,好像酌饮一杯苦涩的青茶,偶尔回甘。


一、故事梗概


《无人知晓》:一个未婚妈妈,带着四个异父的孩子住进一家公寓,对外宣称只有长子明一个孩子。突然一天这位妈妈留下一笔钱后离家出走,明肩负起了照顾弟妹的责任,某天最小的妹妹意外身亡,明将她装进皮箱,遵照自己的承诺,带妹妹到了飞机场,并埋葬在那里。

《步履不停》:一家人:希望儿子继承事业的老医生、碎碎念不免刻薄的母亲、与父亲意见不同且失业中的二儿子、计划再婚带着孩子的准二媳妇、希冀于老宅的姐姐与姐夫,在因救人意外身故大儿子的忌日聚到了一起。

《奇迹》:哥哥跟着母亲到了鹿儿岛,弟弟跟着父亲继续留在福冈,开始了父母离异后的生活。一心想让家庭复合的哥哥听说两列新干线在交汇时许下心愿就能实现,于是筹划了一次交汇处的旅行,并且和弟弟两人以及各自的朋友开始了许愿之旅。

《如父如子》:正在庆多准备步入小学的时候,接到了医院说孩子在出生时抱错了的消息,两个家庭突然陷入了混乱。六年的陪伴时光与浓浓的血缘,究竟哪一个较重?

《海街日记》:父亲的葬礼,让姐妹三人来到了以温泉著名的小山村,并见到了父亲的情人和他们的女儿,亲近感让他们邀请妹妹去镰仓同住在外婆留下来的历史悠久的木屋里。

《比海更深》:落魄的作家,同时也是不成功的私家侦探,尽写一些无人欣赏的小说,打探一些出轨的事情,还嗜赌如命,一直生活拮据。利用职务之便,不断的监视着前妻的动向。在儿子的协助下,三个人在老房子里重温了家庭的温情。

《小偷家族》:六个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人,从各自的家庭出走,重新组成一个非亲家庭,有老有少的生活在一起,虽工作,却也以小偷小摸为家里贴补,窘迫的生活依然没能让他们有回去的意愿。

 

二、物是人非的时光——是枝裕和式套路


时光隐藏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流逝,每个人看到熟悉物品的一刹那,不自主的就会回想起过去的片段。是枝裕和将这些时光揉在了生活中的琐碎中,每一件都有它与人有关的故事,让熟悉的人感慨生活多变,命运弄人,睹物思人之时才觉时光已不经意流过,那些生命中经过的人,都一件件凝聚成了物件,成了脑海中记忆的片段,成了心中的一紧或嘴角的一个笑意。


衣物柔软、贴身,能给身体温度,承载着呵护与怀念。

在《无人知晓》中,衣服是妈妈远离归来必带的礼物,孩子们通过礼物感受着母爱。但当妈妈最后一次离开后,孩子们的生活也陷入困境,钱总是不够用,家里的水电房租等也无法缴纳,衣物和生活用品无法清洗,渐渐的开始破烂,但孩子们无力改变,只能穿着破烂的衣服出门。当明终于忍不住了,要把妈妈买来的衣服全部卖掉时,二女儿京子阻止了下来,并把自己关闭在衣橱里,不肯出来,洗衣服是她在家中的工作,也是她需要被妈妈认可的地方。衣服在这里成了孩子们对母亲期望的黏连,当所有人放下的时候,才能从悲伤无助中离开。

在《步履不停》和《海街日记》中,衣服又都是彼此情感增进的纽带。婆媳与姊妹间通过展现珍贵衣服,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情感,并认可了这个新进入家中的人。

在《如父如子》中,两家父母的初次见面,通过穿着凸显着两家生活水平的差异,已经可以想到,若将错抱的孩子交换,将对他们在物质上首先造成巨大的生活落差。

在《比海更深》中,衣服又成了思念的载体,虽然母亲说在良多父亲死后,所有东西都已经扔掉了,但还是在台风过后的第二天一早从柜子的最里面,拿出了老旧但整洁的衬衫给良多穿,在良多质问后,不好意思笑着说:“碰巧有件忘记扔的嘛。”一直将自己情感说的很淡的母亲,听着邓丽君《别离的预感》,自认为一辈子也没有爱谁“比海更深”,却悄悄的将它隐藏在内心深处。

在《小偷家族》中,衣服却成为了与过去家庭割裂的象征,信代将友里的旧衣服扔进火盆,认为友里就此与原来的家庭断裂羁绊,成为了她的女儿。

衣服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有着不同的画外音,将人物的情感、生活、交流都交织在这些经纬线构成的媒介中,生活中寻常的衣物在这里都承载了丰富的内容。



饭菜总是凝结着亲人的味道,还有那些餐具,被盛满、被吃光、被洗净,透发着家的气息。

在《无人知晓》中,妈妈在家中的时候,孩子的饭菜虽说不上丰盛(毕竟这样的母亲也不会太多在这方面操心),但总有些东西供明来烹调,荞麦面、咖喱饭。

但当妈妈离家后,孩子们的三餐都成了问题,一个方便面,一个便利店的包子都是珍馐。孩子们一直懂得控制在这方面的欲望:最小的妹妹将最喜欢的阿波罗巧克力一粒一粒的慢慢吃完;明在便利店门口等着圣诞蛋糕最终因要到零点降价;茂将米饭浸泡在方便面汤汁中慢慢吃光。他们懂得珍惜这些随时都要终结的物质,想让这些味道保持再长一些的时间。

在《步履不停》中,刚开篇不久,就是老太太和女儿在厨房边聊天边准备全家人聚餐的场景。打理一家人的饭菜,基本都是女主人的工作,饭菜中蕴含着她们娴熟的手法和独特的味道。一家人围坐桌边,就着一桌母亲的美味,聊着彼此久未谋面的生活。虽是一家人却也无法总是见面,通过隆重的盛宴展示着对久别后团聚的珍贵。

在《奇迹》中,孩子的姥爷一心想用传统方法制作轻羹,但似乎身边人都建议变革一下,应着新干线开通的命名“樱”将轻羹做成粉红色,最终也没更改。哥哥将轻羹带给旅途见面的弟弟分享,对传统轻羹的感觉,成为了成长的标志:长大可以从平淡中品出历久弥香。

在《如父如子》中,饭菜是两家人相距甚远的生活水平的比较。咬扁的吸管和对拿筷子方式的态度,表明两个父亲对孩子行为习惯不同的态度,究竟是宽松好还是严苛好?本身好像也并没有一个完全标准的答案。

在《海街日记》中,四姐妹久居一起,家常饭菜与饭桌上的拌嘴更显得情感融洽。每年用院中梅子酿酒是一个颇具家庭仪式感的事情,酿好的酒又成为与朋友、邻里沟通感情的赠品,一切的情感平淡而真挚。最陈的是外婆酿的酒,在外婆七周年忌后,最后一点被大姐送给了十四年未曾谋面,抛弃她们的母亲,达成谅解。

在《比海更深》中,父子二人在台风夜,悄悄溜进大滑梯,分享着受潮的零食,讨论着梦想的话题,终于妈妈也加入进来,已经分离的三口之家,在这样的环境下,惋惜着分离,却也怀揣希望。

在《小偷家族》中,日常食物大部分都是从超市或便利店里顺手牵羊拿来的,可乐饼是个例外,这是家庭成员拿来分享的东西。

 

吃饭时间是一家人的相聚时刻,颇有仪式感,那些日常的琐事被拿到餐桌上作为下饭下菜的佐料被一并吃下肚里,时而快乐,时而沉重,如人饮水。



房子的特色彰显着主人的喜好,一家人的生活在这里刻画上了痕迹,这些抹不去的痕迹,最终沉淀为时间。


在《无人知晓》中,妈妈的离去,让孩子们规律的生活渐渐进入了混乱和放纵,家里不再清洁、整齐,水槽里堆满垃圾、桌子上全是废纸、榻榻米上随意堆砌的被褥,水电房租无法缴纳,异味盖过了榻榻米的香气。终于在一次全体自由的外出之后,孩子们的生命力又觉醒了,他们清洁了房屋,开始在阳台种野草野花,新的生命开始生长。

在《步履不停》中,老夫妻住在大大的和式房屋里,房子在儿女们来探望时会热闹起来,但看剧情,老两口在日常循环着生活,节奏似乎不会被打乱,但在这平静的生活之下,老太太却也在心里的一处蕴藏着对老人年轻时出轨的恨意,在某些时候会通过放起一首特殊的歌曲来唤醒它。虽然在说起是那么的轻描淡写,但却犹如巨石放在心头。

在《奇迹》中,哥哥航一跟着妈妈住在前店后家的姥爷家,鹿儿岛的火山灰经常飘落而下,让航一有种期盼火山爆发的欲望,因为在爆发后就可以去福冈全家团聚;弟弟龙之介是个乐天派,和爸爸住在福冈的家中,每天照顾着生活简直不能自理的爸爸(可能地下乐队就这么随性),还好像农夫一样喜欢搭理院子中的蔬菜,最大的愿望就是爸爸在音乐之路上可以成功。

在《如父如子》中,精致的公寓与老旧店宅一体,一眼就可以看出两家人生活条件的差异。富裕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有足够的玩具、学习用品,普通的那家却有三个孩子,还在一楼堆满了销售和维修用的家电和工具,孩子占有的资源相去甚远。在这样的情况下,恐怕任何一个突然转换的人都会难以接受,何况孩子还将面对亲情的变更。

在《海街日记》中,老旧的木屋和院落留着浓浓的时间,四姐妹生活在里面,院中长着姥爷在妈妈出生时种下的梅树,已生长五十五年,屋内的柱子上刻着姐妹三人的年龄和身高,在上面又加上了小妹妹15岁的身高。记得朋友说过,木头与皮革是可以有时间的器物,上面的磨损与痕迹,可以将时间留下来,是人之所以与众不同的证明。

在《比海更深》中,良多居住在狭小混乱的公寓内,担心着水电煤气费,母亲也不比他好多少,住在单元楼的四层房间,阳台摆些添加生气的植物,希望可以住进大房子,但也知道这样的事情在死前是不会发生的。无法成为自己年少梦想中的大人,为家里带来名望与财富,这才是大多数人的一生吧。

在《小偷家族》中,六个从不同家庭出走的人聚在一间屋内,虽显拥挤,却也算井井有条,但条件相较原来的家庭远远不如,即使如此他们仍然不愿意与原家人一同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压力让他们离家出走,愿意过清贫到需要冒险偷窃的地步呢?

房子中聚集的情感应该是大于它本身的用途的,一切有价值的回忆都是因为那里面交融的人的故事,每一件物品都因为在上面人的气息而有了意义,那里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因为参与的人是至亲之人才会被珍视吧。


漫漫的长路,是交心的好地方。慢慢的行走,轻轻的低语或是静静的相伴,生命之路也是这样吧。

 

在《无人知晓》中,明总是行走在河边、楼梯、便利店、车站、公园之间,一双腿为了弟弟妹妹们奔波,而弟弟妹妹们因为要隐藏自己不能出门,甚至连阳台也被禁足,直到那次集体自由行动过后,他们才得以共同分担家庭的责任,彼此搀扶成长。

在《步履不停》中,失业的良多与未婚妻和孩子回家只能乘坐公交,母亲却做梦梦到儿子开车带她去购物,愿望好像总与现实背道而驰,当良多最终开着车再为哥哥扫墓时,父母也已故去,最终也没有坐上他开的车。

在《奇迹》中,两个孩子为了在计划的地点相会,想方设法的筹集购买车票的钱,他们卖掉了喜欢的玩具,骗着要了家里的钱,从公用电话亭和饮料贩卖机里找别人遗失的硬币,甚至拿出了游泳课的学费,终于成行。这次许愿之旅也成为了成长之旅,他们带着各自的梦想,结伴出行,到达了许愿地点,最终顺利归来,如同一个个英雄,获得了心灵的蜕变。航一最终改变了许愿火山爆发的愿望,放弃了自私的想法,选择了世界的美好。

在《如父如子》中,无处不在通过物质强调家庭物质生活的差距,豪华的雷克萨斯对比老式小型面包,这个对比相比其他可能来的更为直接。

在《比海更深》中,良多窝在车里监视着偷情的人,取证后又作为交换条件以敲诈更多的钱,生活的苟且让他为了钱变得猥琐世故,作家的梦想已经无法实现,私家侦探工作中的龌龊行为也被老板看不起,难怪会问自己:我的人生哪一步走错了呢?

 

人们从家中离开,又回到家中,不停的奔波,为的好像就是一个心愿,好像《奇迹》中的航一,为了自己的愿望,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爱的人。



是枝裕和非常娴熟的将家中的一切收纳在镜头内,浴盆的涟漪、水槽的碗碟、光洁的水壶、打开的抽屉、没有归位的餐椅,虽不见人,却有人的痕迹,仿佛他们刚刚到来或是离开。

有时又是满镜头的人,在说着你我可能都叨叨的家长里短,孩子的打闹与老人的絮叨伴随着画面同时出现在观众面前,看着是那么的平常,那么的亲切。

又有时就是两三个人的低语,交流着彼此对生活的想法、对彼此的想法或是对其他人的想法,他们没有什么顾虑,只是交流,安静而客观,说到情感浓溢时也自然流露。

又或者人在画面中,树木、虫鸣、海浪的声音填充着画面,反而尤显得安静,就这样沉浸在那样的静谧之中。

一切的人和物,构成了家,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与他们身上的故事让家鲜活,生命力在其中流淌,时而温暖,时而寒冷,时而澎湃,时而平静,家被居于期间的人染上了独特的色彩。

 

三、平淡却历久弥香——是枝裕和式故事


是枝裕和讲的故事是克制的,没有那样的大起大落,即使如一个生命的降临,一个生命的离去,从来都是平静的,一种人生的坦然流露其间。即使如《无人知晓》这样悲惨的故事,在他的讲述方式中,仍未过多渲染悲伤,好像一切的发生顺理成章,作为观众只是静静的看着故事开始到结束。

但在结束后,这个故事好像又在延续,主人公的未来似乎依稀美好,如同我们身边所有人的故事,又或者那就是我们的故事,我们成了故事的主人公,接下来的续集由我们继续下去,直到自己生命的终结。

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幸福与不幸的交织,有时甚至分不清两者,因为我们自身的生活也是那样的交织,无法说清究竟那一面是幸福,哪一面是不幸,就好像《比海更深》的“哲学奶奶”所说:幸福这东西啊,要是不放弃什么就得不到呢。

这些故事还将继续下去,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身,或者像《如父如子》中严苛的父亲,或者像《奇迹》中心事重重的孩子,又或者像《海街日记》中担负家庭责任的大姐。我们自己就是角色本身,看到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四、家庭——是枝裕和式讨论


是枝裕和的电影围绕家庭展开,电影中的家庭很多从一开始就是不完整的,《小偷家族》可谓是又一次升级。每一部都有一个或几个讨论的主题,并由此引发思考,究竟什么样的标准是我们认为的家庭?

责任。没有责任感的大人与有责任感的孩子,哪一个才是家庭的支撑?

陪伴。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的期望与自己的愿望究竟哪一个重要?人的时间终有限,究竟是陪伴大于愿望还是愿望大于陪伴?

愿望。个人的愿望究竟能不能强加于别人,特别是公认为美好的愿望能否强加给至亲之人?这算不算是另一种自私?

血缘。血缘的关系是不是一定比相伴的时光更具有强的连接性?如果有强弱,那么多长的相伴的时光是可以拿血缘的关系去交换的?

谅解。当家人犯了什么样的错,我们是否终生都不会谅解?如果会谅解,究竟是谅解来的更早还是离别来的更早?

人生。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如何才能少做后悔的事情?让自己成为至亲的骄傲?如果一直无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或是家人希望我们成为的人呢?

选择。当家人无法让孩子们感到幸福快乐时,他们是否有选择家人的权利?家长们是否有一个标准,如何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成长。一切经历过的事情,都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磨难、失去、痛苦、喜悦,都让人生变得丰满起来,本身复杂的生活告诉我们这些讨论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通过思考我们选择了自认为有价值的那一个,在旁人看来可能不可理喻,但无论是伤疤还是奖章,对自己却是成长的标志。

 

五、希望——是枝裕和式结尾


虽然是枝裕和为我们讲述的故事都是不完整的家庭创造的,但我总能觉得里面隐隐的希望之光,在经过生活磨砺后,仍然给予我们向前的力量。

 

《无人知晓》中,茂终于从电话亭中捡到了硬币;

《步履不停》中,再次为大哥扫墓时,良多带来了女儿,开来了自己的车;

《奇迹》中,孩子们勇敢的归来。龙之介的愿望实现了,爸爸的乐队要参加规模浩大的演出;航一学着姥爷的样子,测试了天气,愉快的接受了在鹿儿岛的生活;

《如父如子》中,良多与儿子(无血缘)打破了因家庭重塑带来的隔阂,勇敢的面对了自己的内心与儿子;

《海街日记》中,四姐妹在海边回忆着父亲,原谅了父母的她们继续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

《比海更深》中,原来的一家三口,在台风中搜救着被吹散了的彩票,这是良多与儿子共同选择的希望;

《小偷家族》中,最小的女孩友里站在被“家人”带走的阳台,望着居住过的空屋,好像在等待什么。

 

那些被揉进经历中的痛苦,没有将顽强生活的人打倒,他们依然看得到未来的美好,依然在翘首以盼,从平淡中感受着生活的滋味。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个端午节让【是枝裕和】陪你
是枝裕和:在最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心安且美
这里有关于是枝裕和电影的全部秘密
​小津安二郎阴影下的是枝裕和
活着本来就是一件需要努力的事
我们都无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大人——是枝裕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