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的未来

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的未来

我不知道自己的猜测对不对,但是我有一种预感,觉得单反相机会和胶片相机一样逐渐成为历史。可能快一些或者慢一些,然而这个趋势的开始不会离我们太遥远。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单电相机应该能逐步取代,或者说至少大部分取代目前的单反相机而成为未来的主流相机形式。

经常浏览这个网站的读者也许会对我的这个推论感到惊讶。因为看起来我是一个很喜欢单反相机并且有些抵触单电相机的人。在秋影随行上,有单反相机数据库,有单反镜头数据库,我的绝大多数与器材有关的文章都在谈论佳能和尼康的单反相机,却很少涉及许多人相当感兴趣的NEX、微4/3或者其他单电相机,甚至有人因此对我提过意见。

喜欢的事情未见得会发生,这是世界的常态。此外,你喜欢的事情别人未必会喜欢。有很多人喜欢单反相机,也有很多人一直在叫嚣单电相机会最终取代单反相机。尽管我有点认同后一个观点,然而我的逻辑与你司空见惯的论坛语言并不相同。我仔细整理了一下思绪,趁我对这个问题有点兴趣,不妨写下几篇文章和大家一起聊聊我对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的认识。无论你是否赞同我的观点,厘清两者之间的关联非常重要。事实上,这将帮助你更好地看透今天的相机市场,并且以更合适的价格买到自己喜欢的相机产品——无论是单反相机或者单电相机。

单反相机有什么好?很多人会说:画质!我知道,即使你买来的很多摄影书上都这么说。这是典型的、纯粹的、彻底的、毫无道理的、让人百口莫辩的胡说八道。既然百口莫辩,我也就不多揪扯这个问题了。只是希望告诉你,当我们比较单反相机和单电相机时,画质不是因素,尤其在两款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相当的情况下。有人说,富士X-E1的成像质量接近单反。不,不是接近,是相当。相同尺寸、相同像素的APS-C传感器,再加上富士独特的CMOS设计,为什么X-E1的成像只能“接近”D7000?

画质绝不是单反相机比单电相机优越的地方。确实,目前在单反相机中有D800、5D Mark III等全幅产品,在高感成像方面会略优于以微4/3和APS-C为主要感光元件尺寸的单电相机。然而,全画幅单电相机早晚也会出现,而且已经出现——索尼的A99以及RX1早就上市了,它们可都是不折不扣的单电相机。那么,单反相机到底在哪些方面比单电相机更强呢?要了解这个问题,还要从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的本质区别说起。

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的本质区别

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的本质区别在于取景方式。单反相机通过眼平光学取景器取景,而单电相机通过眼平电子取景器或者液晶显示屏取景。无论使用眼平电子取景器还是液晶显示屏,事实上都是一种电子取景器。

下图显示了单反相机的主要构造和光路图。光线透过镜头投射到反光镜上,通过反光镜与五棱镜的反射成像在眼平取景器中,这是单反相机的核心部件,也是“单镜反光相机”名称的由来。关于单反相机的成像原理,我在关于佳能全像素双核CMOS AF系统的文章中略微详细地进行过描述,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参考那篇文章的相关内容。

与单反相机不同,单电相机没有反光板结构,而是直接通过电子显示器来显示图像。如果把单电相机定义为“单镜头电子取景器相机”的话,理论上除了单反相机之外的绝大多数消费级相机,包括非常便宜的便携数码相机以及智能手机都可以被归为单电相机。只是今天我们更多的是用单电相机来代指可换镜头的非单反相机(Electronic Viewfinder with Interchangeable Lens, EVIL)——也有人喜欢把这类相机称为“无反相机”(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lens camera, MILC)。

取景原理的不同是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的基本区别,也是区分单反相机和单电相机的关键。索尼的SLT相机从外形到功能都很像单反相机,但是它们却是正宗的单电相机,因为在这些相机内根本就没有“单反”结构。了解了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的本质区别,我们就可以来进一步探讨现阶段单反相机相比单电相机的优势在哪里。

单反相机的主要优势

我喜欢光学取景器,所以我倾向于认为光学取景器是单反相机的一个优势。但是,有人并不在意光学取景器,甚至更喜欢电子取景器。对于这些人,光学取景器就不是单反相机的优势。个人喜好在这个问题上起了很大作用,我把这个问题留在《光学取景器和电子取景器之争》一文中详细讨论,这里不多涉及。如果要给一个结论的话,光学取景器也许在更大程度上只能是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的区别,而不是明显的优势——尽管我个人并不完全赞同这个观点。

在拍摄性能上,单反相机最大的优势在于对焦,尤其是连续伺服对焦的能力。当前,没有任何一款单电相机能够在追焦上达到哪怕最入门级别单反相机的能力。这是单反相机的主要优势,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唯一的优势。

单反相机对焦性能的优势其实是单反结构的副产品。单反相机采用独立的相位侦测对焦系统。相位侦测对焦系统一般安装在相机底部,接受反光板反射的光线,通过相位检测的原理进行对焦。速度快是相位侦测对焦系统的特点。单电相机由于没有反光板结构,无法将光线反射到一个独立的相位侦测对焦系统中,所以一般都直接使用感光元件进行对焦。迄今为止,无论使用反差检测自动对焦,还是在感光元件上嵌入相位侦测对焦系统,都无法达到与单反相机相同的自动对焦水平。换个角度来说,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在光路上的本质区别导致了两者自动对焦策略的不同。现阶段,单反相机的对焦能力要大大优于单电相机。

同样,我建议你阅读我关于佳能全像素双核CMOS AF的文章,以详细了解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在自动对焦方面的区别。不是画质,甚至不是取景器,自动对焦才是单反相机目前相较单电相机的最主要优势。

单反相机的系统优势

与单电相机相比,现阶段单反相机另一个潜在的优势是系统优势。毫无疑问,当前没有任何一个单电相机系统能够比得过经过长期历史沉淀的佳能与尼康单反相机系统。了解相机的人都知道,相机其实是一个系统。相机、镜头、闪光灯、各种各样配件还有大量第三方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相机系统。刚刚接触相机的人会执着于相机品种,而佳能和尼康最让爱好者兴奋的却是庞大的EF与尼克尔炮队。

单反相机的系统优势应该说是暂时的,然而任何单电相机系统要发展成今天类似佳能与尼康这样的相机系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单电相机中,微4/3系统目前是最完善、最成熟的。然而,无论在核心设备选择还是外部支持方面,它们与佳能、尼康单反系统依然差距很大。


在索尼使用固定的半透反光板取代传统单反相机反光镜之后,就有人提出单电相机取代单反相机的可能。我想这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却远不是很多索粉所叫嚣的理由。单电相机并不是比单反相机更好的机器,单电相机能够取代单反相机也绝不是因为它能够做得比单反相机更好。一些人把索尼的做法称为是革命,觉得电子取景器代表更先进的技术,希望索尼可以打破既有的佳能与尼康垄断格局——说实话,我不知道为什么,难道你购买了索尼的股票——可是我想这都不是我和你得出相同结论的理由。单电相机取代单反相机的唯一理由是它更不成熟、更便宜、对厂家更有利润可图。

单反相机哪里错了?

抛开视频拍摄,如果站在拍照片的角度,请给我一个你不喜欢单反相机的理由。给你一台5D Mark III或者D800,告诉我在哪个方面它不能满足你的需求。连拍速度不够快?试一下1D X或者D4,还不够快?

单电相机的拥趸习惯性将攻击矛头指向单反相机的反光板——当然,因为这是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的本质区别所在——核心论点之一是反光板的动作影响连拍速度的进一步提升,也影响连拍对焦能力的提升。如果你是站在技术角度单纯希望提升连拍速度,那么这是事实;如果你是站在摄影师的角度,不说100%,10张每秒的速度至少满足99.99%的需要。所以这绝不是正常的逻辑。

除了体积较大之外,单反相机唯一的错也许就在于它太完善了。面对一台5D Mark III或者D800,绝大多数人都提不出任何不满足的地方,而这种完美正是危机所在。熟悉这个网站的读者应该知道,我在很多文章中强调过数码单反相机是一个相当成熟的产品。10年以前,一次产品升级带来的可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今天,我们甚至不知道下一代数码单反相机还能往哪里走——除了加点Wifi和GPS,我们还能干点什么?难道给单反相机也加上Android系统并且不断升级软件——看起来似乎也不是一个坏主意!

增长是资本市场的铁律。厂家必须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销售,并且获得更大的利润。问题是,单反相机的升级越来越鸡肋——看一看700D和650D。单反相机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而越来越多的人面对今天的局面在考虑购买的下一台相机是否会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的最后一台单反相机——包括我自己。当单反相机能够带来的边际回报变得愈来愈小,厂商就不得不开辟新战场,以找到未来很多年的发展空间。

单反相机并没什么过错,只是因为他已经出道太久,属于自己的流行时代正在逐渐消逝。而单电相机则像是刚刚出炉的选秀冠军,尽管很有新鲜感,却还显得稚嫩。然而,正是这份稚嫩为它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无论对制造商还是消费者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制造成本是单电相机的最大优势

单电相机具有取代单反相机的潜力不是因为它比单反相机更好,而是因为它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这不是一个基于产品质量的推论,而是基于商业竞争的推论。简单来说,相机制造厂商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推动单电相机逐步取代单反相机的过程。

关于佳能全像素双核CMOS AF系统的文章中,我为你介绍过单反相机成像与自动对焦的基本原理。尽管光学取景器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或者至少说是特点——单反相机的相位侦测自动对焦模块也已经非常成熟,然而单反相机的制造工艺要比单电相机复杂许多。五棱镜和反光镜等光学元件的使用会增加制造成本,而且这些元件还需要非常高精度的装配以保证各光路的一致。如果装配精度不够高,就会导致跑焦、对焦点与实际拍摄物体不一致等问题。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借以形容单反相机的装配丝毫不过分。

单电相机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对于单电相机来说,光线直接投射到感光元件上,不需要反光镜,也就没有了单反相机中那些对装配精度非常高的光学部件。从装配精度来看,单电相机只要保证镜头卡口到感光元件的主光路对齐即可,这将大幅节约制造成本,并且降低质量控制的难度。

我们都知道,电子产品的价格会越来越低,而光学和机械部件的成本则相对固定。随着单反相机价格的逐步走低,厂商要尽可能提高边际利润就不得不压缩制造成本,而取消单反设计无疑是一个具有极大吸引力的步骤。想象一下,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你更愿意生产一台拥有数千个部件、装配复杂的产品,还是一台拥有数百个部件、装配简单的产品?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即使有的厂商不愿意废除单反结构,可是当别人生产性能相近、具有显著价格优势以及能够产生更大利润的产品之后,这些厂商也就不得不去跟随这种趋势,最终推动单反相机向单电相机的过渡。

电子技术将成为相机产业的救命稻草

从单反相机出现到现在,其核心结构——也就是单反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半个多世纪以来,光学和机械工艺都获得了进步,然而这种进步相对于电子技术的进步几乎微不足道。几十年前的一些经典镜头今天依然被人称道,可是数码所带来的改变却是无法估量的。

从自动对焦开始,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被引入单反相机。数码单反相机的出现是一个里程碑,而电子取景器的普及可能是另一个。使用电子设备代替机械设备和光学设备是一种趋势,它既是电子技术进步的产物,也是降低成本的需要。如果相机产业欣欣向荣,单反相机依然可以坐稳自己的天王宝座。要命的是,相机市场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便携数码相机在智能手机的冲击下全线溃退,单反相机市场今年也呈现了下滑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只有硬着头皮不断推出新产品,展现自己的实力,告诉别人自己走在科技最前沿,才最有可能获得市场的认可,以在不断下滑的市场中通过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来保持自己的收入和利润。在五棱镜和反光板上已经搞不出名堂,甚至镜头也只是小修小改,而只有电子元件和软件的升级才能达到吸引市场眼球的目的。

尽管单电相机市场的销售情况看起来比单反相机更糟糕,然而这种包含更多电子部件的相机却是相机制造商目前唯一的救命稻草。除了拼命发展单电相机,拼命改善电子取景器,拼命提升感光元件对焦能力,看起来巨头们真没什么太多可做的事情。

也许是无奈的告别

有很多东西不是因为质量不够好而从历史上消失的。从LP、CD到MP3可能是我们最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的音质即使不是越来越差,至少也不是越来越好。然而,这丝毫不妨碍LP被湮没到历史的尘埃中,而CD则在今天的现实中苦苦挣扎。我想单电相机替代单反相机的趋势恐怕也有类似的地方。

电子设备逐渐替代机械设备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只要电子取景器和基于感光元件的自动对焦系统能够接近单反相机的水平(前者事实上已经可以基本替代光学取景器),单电相机向单反相机的进攻号角就会正式吹起。这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也很可能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怀念D800这些出色的单反相机,就像今天我们想起曾经的那些纯机械相机一样。然而,我们无法抵挡由我们自己驾驭的时代车轮——如此残酷而无情!


说到单反相机和单电相机,光学取景器(optical view finder, OVF)和电子取景器(electronic view finder, EVF)常常成为争论主题。依靠光学元件反射光线显像的眼平光学取景器是单反相机的最主要特征。取消这个取景器并代之以一个电子取景器即成为了单电相机。电子取景器是否更先进、更好似乎是一个在谈论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时绕不过去的问题。但是,我想换一个思路,从光学取景器到电子取景器的变迁来谈谈这个问题。

从光学取景器到电子取景器的变迁

激进的技术爱好者容易把光学取景器看作落后和保守的象征。历史上并非如此。单反相机并不像如今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是为“画质”而诞生的。单反相机的强项一直是取景和操控,这一点直至今天依然如此。

胶片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数码感光元件不同,它的感光只能有一次。使用便携数码相机拍摄的时候,感光元件其实一直在感光,所以你能够通过液晶屏来观察图像。这样的事情对胶片来说是不可能的。使用胶片相机的时候,只有在曝光时才能打开快门,因此如何取景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站在这个角度,单反相机的出现不但不是落后的,而且是革命性的。单反相机通过反光镜和五棱镜的组合,采用简单的光学原理,将原本应该投射到胶片上的图像原封不动地投射到了取景器中,做到了所见即所得的光学取景,而且是同步的实时取景。你可以这样理解单反相机:相机永远在成像,当反光板落下时成像在取景器中,当反光板升起时成像在胶片上,这两个成像是完全相同的。通过这个方法,你可以间接地观察胶片上的成像情况。

然而,数码相机让原本无可替代的光学成像方案受到挑战。由于数码感光元件与胶片的差异,我们现在可以让数码感光元件一直暴露在光线下,然后直接在液晶屏上显示感光元件的图像进行取景。这种方法我们太熟悉了。从最早的便携数码相机到目前的微单相机、手机,液晶屏都是最主要的取景器。由于液晶屏直接显示感光元件的图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才是真正的“所见即所得”。

液晶屏取景有两个问题。首先,在强烈的光线下液晶屏会很难看清楚。尽管液晶显示屏的制造工艺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试一下在直射阳光下通过液晶屏拍摄照片你就知道任何广告都是不可信的。再者,液晶屏取景使我们无法把相机放到眼平进行拍摄。很多人说这是习惯问题,然而眼平取景带来两个优点。其一,眼平取景器能够克服外界光线的影响;其次,当把相机举到眼平,你就多了第三个支点——你紧贴在相机上的脸庞——这有助于更好地端稳相机。

于是,出现了眼平电子取景器。将电子取景器放到眼平位置,拍摄者就获得了传统的眼平取景姿势,这一点习惯单反相机的人都会喜欢。此外,眼平电子取景器不受外界光线的影响,这也就克服了液晶显示屏对环境太敏感的问题。

从光学取景器到电子取景器的变迁其实是一个非常有逻辑的过程,内在原则是解决取景的实际问题。电子取景器是伴随数码技术进步而兴起的,它让原本必须通过光学取景器解决的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案。问题是,电子取景器是否能够替代光学取景器呢?

光学取景器 vs. 电子取景器

首先强调一点,很多人把光学取景器等同于眼平取景器,这是不正确的。光学取景器与电子取景器的区别不在于它们的位置,而在于它们的成像方式。在这里,我所比较的其实主要是眼平光学取景器与眼平电子取景器之间的异同。

电子取景器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应该会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与光学取景器相比,电子取景器能够很轻松地做到100%覆盖范围,并且能够保证显示区域与实际拍摄区域的一致。此外,在电子取景器里更容易叠加显示各种信息,其显示的丰富性与灵活性要远远超出光学取景器。当然,从今天来看,在亮度、分辨率、刷新频率等方面,电子取景器还需要按部就班地向前走。

电子取景器能否替代光学取景器,我的答案是一定的。当然,这是一个商业答案而不是一个技术答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光学取景器与电子取景器的主要差别既不是分辨率也不是放大倍数(一些电子取景器的放大倍数已经超过大多数单反,比如奥林巴斯E-M1)或者电池续航能力,而是两者成像的差异。光学取景器反映的是实际景象,而电子取景器反映的是在CMOS上的成像。如果你不是很理解这一点,那么我为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夜晚举起相机进行拍摄。把曝光补偿提高到+3EV。通过光学取景器,你看到的依然是漆黑一片的实际景象;通过电子取景器,你看到的是一幅明亮的画面。这就是光学取景器和电子取景器的最大区别。前者反映真实的世界,后者反映真实的照片。

是看到真实的世界好还是看到真实的照片好,这是个人喜好的问题了。曾经有读者向我反映,在用惯了单电相机或者DC后,换用单反很不习惯。因为曝光调整无法在取景器里实时反映出来。但是,如果你是从胶片时代走过来的,那么你肯定更习惯光学取景器。还记得那些只有在照片冲印出来之后在知道曝光是否准确的年月?对我来说,能够通过液晶屏回看拍摄之后的照片已经是莫大的奖励了。我们习惯通过取景器根据实际的光线来设定曝光值,就好像以前要默念f/11, 1/125一样,这是无法改变的。

正因为光学取景器与电子取景器各有所长,或者说各有特点,那么价格就成为了重要的衡量因素。使用电子取景器替代光学取景器节约了整个单反光学系统的成本,而这正是相机中最精密的部件组成部分之一。这是生产厂商和消费者都会喜欢的事情,而这终将成为电子取景器逐渐取代光学取景器的理由。

并不是光学取景器不好,而是成本的下降将驱动边际利益的提升,这才是市场的逻辑。从技术上来说,电子取景器确实是技术进步的产品,但是这不代表电子取景器要比光学取景器更先进。应该说,光学取景器与电子取景器各有利弊,只是因为制造成本的原因,我相信未来会出现更多配备电子取景器而不是光学取景器的相机。看看索尼A3000,这已经是向未来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单电相机出现之初,可换镜头+体积小巧是最大的卖点,于是我们看到了奥林巴斯的EP1与松下的GF1。这成为了很长一段时间里单电相机的标准类型,包括后续的索尼NEX、佳能EOS-M和尼康1等都是在这条路上往前走。然而,单电相机作为一个系统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要替代单反相机就需要更多类似奥林巴斯OM-D E-M1那样的相机。

E-M1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它在体积和操控上做到了比较好的平衡。看起来是单反相机的外形,但是如果要比较的话,其实它的体积还是要小于单反相机,尤其是在厚度上。这是单电相机的先天优势。由于没有反光板,所以镜头的法兰距可以留得很小,相应相机的厚度也就能变小。单反相机则因为存在反光板,无论如何都无法变得和单电相机一样薄。E-M5和E-M1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单电相机未必一定要像“微单相机”那么小。本质上,单电相机只是用电子取景器替代光学取景器而已,它同样可以发展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的类型。

要了解各种类型的单电相机如何可以在未来取代单反相机,我们不妨先来逐一看看,在相机功能的各个层面,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到底有哪些差别。

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的性能比较

画质:在画质上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没有任何区别。相同的感光元件、相同的图像处理引擎,为什么单反相机的画质要比单电相机更好呢?没有任何理由。决定相机画质的无非是感光元件尺寸、像素密度以及图像处理引擎,索尼的NEX系列与A系列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个微单产品线,一个SLT产品线(不是单反的单反),只要使用同一块CMOS,画质是相似的。所以,在画质上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根本没有什么可比较的。

对焦:对焦性能是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差别最大的范畴之一。单反相机采用的相位侦测对焦系统至少在目前来看要比单电相机的反差检测自动对焦系统更优秀,尤其在追焦性能方面优势明显。但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相位侦测对焦系统已经非常成熟,而反差检测对焦系统还在快速发展。D4的对焦系统也许比D3强那么一点,但是只是那么一点而已。可是,单电相机的对焦系统随着产品升级换代却在飞快进步。以富士X-E1为例,即使产品没有改变,只是通过固件升级就能够大幅改善对焦性能。随着技术的进步、基于感光元件的相位侦测对焦系统的更多引入,单电相机在对焦性能上与单反相机的差距会缩小。也许有一天两者之间的实力对比会反一反也说不定。

操控:一般来说,单反相机的操控要比单电相机更专业,尤其是外部直接按键更多,反应更迅捷。但是,这并非是两者显著的差距。同样可以为单电相机配备专业的操控布局,比如奥林巴斯E-M1,比如富士X-E1,比如松下GX7。操控是否专业完全取决于生产厂商对产品的定位以及设计理念。单电相机一样可以获得简单的光圈、快门、白平衡、感光度、包围曝光等拍摄控制,这绝非单反相机的专利。

取景器:单反相机一定有眼平取景器,而单电相机可以选择有或者没有眼平取景器。至于光学取景器和电子取景器的区别,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详细分析过。并不是谁比谁强,而是各有所长。但是在一个方面电子取景器拥有明显的优势:制造成本!

体积:单反相机并非不能做小,比如佳能100D。单电相机也未必不能做大。所以,今后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在体积上的差别会变得模糊。在便携相机领域,微单相机具有明显优势。然而考虑到操控与体积的平衡,单电相机未必会比单反相机小很多,也许只是在厚度上要薄一些而已。此外,整个拍摄系统的体积既取决于相机也取决于镜头,镜头体积基本与感光元件尺寸相关。因此,感光元件尺寸越小的相机系统体积也会越小,感光元件体积越大的系统体积也会相应增加。

视频拍摄:毫无疑问,在视频拍摄领域单电相机要强于单反相机。道理是很简单的:作为拍摄视频的相机,根本就不要那个劳什子的反光板来瞎搀和。

续航能力:一个我很少谈到、但是经常被别人提醒的问题是电源的续航能力。这确实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带单反相机出门,经常是不断更换存储卡;但是带单电相机出门,则是更换电池。我最开始接触单电相机有一次充满电插着一张2G的SD卡就出门拍照片了,结果卡还没拍满(RAW格式!)电池居然就没电了,这是我根本没有想到过会发生的事情。目前,单电相机的续航能力普遍要弱于单反相机,而且是大幅落后。这和单电相机更依赖液晶屏和电子取景器以及本身体积小无法装入更大的电池有很大的关系。这种趋势不太可能改变。一方面,单反相机体积大,电池体积也就相应大一些,容量高一些。另一方面,如果电池技术有发展,那么单反相机和单电相机的电池都会进一步,差距依然存在。

单电相机需要做什么?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单电相机在摄影的核心方面与单反相机已经非常接近,最大的落差在对焦和电池续航能力。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绝大多数用户都可以接受这些差别。作为普及消费品,当前单电相机的对焦和电池续航能力能够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除了专业人士以及深度爱好者,很少会有人抱怨对焦或者电池不够的问题。电池不够是可以通过备用电池解决的。至于对焦,我看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拍照片要对焦。所以,单电相机已经完全具备了取代单反相机的条件。

接下来,单电相机需要做的是进一步改进对焦性能,增加产品的丰富性,让各类用户都有相应的选择。最重要的是逐渐形成一种气氛,即未来的相机不再是单反相机而是单电相机,单电相机是先进的。只要这样做,单反相机向单电相机的迁移就是顺理成章的。对于厂商来说,这可以节约成本,简化制造工艺,是非常有利的事情。可是为什么他们似乎都在犹豫呢?答案在于他们还在踟蹰着没有拿定主意是否要一举攻克最后一座堡垒——卡口!


今天,制约单电相机向单反相机叫板的最重要因素可能是两个。心理层面的因素是多年来形成的单反相机的传统很难一下子被冲破,而物质层面的因素则是相机卡口。以佳能为例,EOS单反相机使用EF卡口,EOS M单电相机则使用EF-M卡口,这两种卡口不同使得镜头无法互用。

单反相机具有反光板结构,它占据一定的相机空间,因此必须在卡口与感光元件之间留足距离。单电相机没有反光板,卡口与感光元件可以做得非常近。这样,如果把单反镜头装在单电相机卡口上,后组镜片相对感光元件的距离就太小,导致无法聚焦在感光元件上。而把单电相机的镜头装在单反相机上,卡口到感光元件的距离大于镜头的设计距离,也无法聚焦在焦平面上。这就使得两种卡口的镜头无法混用。

比如说,佳能要用单电相机取代目前的EOS单反相机。一般来说,单电相机可以制造得小一些,尤其是厚度要薄一些。问题来了。造一台比较薄的EOS单电相机就无法使用现有的强大EF炮队;可是造一台和单反相机一样厚的单电相机又在体积上和其他产品相比处于劣势。这大概就是目前佳能和尼康这样的传统单反相机巨头面对的两难选择。为什么索尼和奥林巴斯走得快?原因就在于负担小。单反系统越不完善,就越能够轻装上阵,锐意革新。反正和佳能尼康拼单反是死活拼不过了,那就只有另辟蹊径,开拓新战场,保不准能柳暗花明。

由于当前正站在摄影设备一个变革的窗口,厂商目前的决策将影响未来很多年的市场格局,甚至影响公司未来的命运,因此谨慎一些是能够理解的。作为局外人,我想趁此机会谈谈自己对几大单反厂商目前策略的看法,就当皇帝不急急一回太监了。

佳能

佳能是单反相机世界的巨人。自从单反相机走进自动时代之后,从胶片到数码,市场销量第一的宝座佳能几乎从来没有拱手让人过。在数码时代中,佳能几乎一直是以一马当先的姿态走过来的,只是在发布D3之后尼康才和佳能走得近了一些。

佳能有完善的单反相机产品线,又有非常完备的EF镜头系统。所以,要佳能放弃自己的这条EF镜头产品线几乎不可能。在单电相机的发展上,佳能其实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通过转接环转接EF镜头,而第二种是留足相机的法兰距以匹配EF镜头。

佳能近两年做的三件事情是很有意思的。佳能发布了世界上体积自小的单反相机EOS 100D;佳能开发了EF-M卡口的单电相机EOS M;佳能的70D使用了一种被称为全像素双核CMOS的新型感光元件对焦系统。我猜测佳能自己对于未来的路径也正在犹豫,不过最可能的情况是这样的:

佳能生产两个单电产品系列,一个是EOS M类型的微单产品,并且制造一些EF-M卡口镜头,数目不会多,就好像现在的EF-S镜头一样。另一个系列是由目前的EOS单反相机直接发展起来的单电相机,但是会保留EF卡口,其思路是100D所展示的小型化思路。70D的发布让我们看到佳能在单电相机自动对焦方面的技术储备。一旦技术成熟,佳能就能够很轻易地取消单反相机的反光板、加装电子取景器、并且不影响自己的镜头群优势。

这种做法唯一的不足之处是EF卡口单电相机厚度会比较大。不过有EF-M来补足,也提供了客户以选择。我想这是理想的逻辑。当然,佳能在进入电子时代的当口也做过换卡口的事情,当年多少人唾骂,不过最后证明佳能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也难保佳能不再挥刀自宫一回,只是我觉得佳能再鼓足勇气做一次太监的可能性确实不是很大。

尼康

尼康的情况与佳能相似,所以思路也应该类似。尼康现在有尼康1系列单电相机,但是这显然不是未来主要的单电相机流派。尼康需要大尺寸感光元件的单电相机,尼康1只能作为高端便携数码相机的替代。

同样,尼康或者保留F卡口以牺牲相机的厚度,或者采用新卡口而通过转接环转接F卡口镜头。鉴于尼康在卡口上的保守历史,想来尼康也会采取前一种方法。

索尼

严格来说,索尼已经不生产单反相机了。索尼的SLT是纯粹的单电相机,但是它借用了单反相机的对焦原理,而且它的卡口与当年的α系列单反相机相同,所以我也把索尼放到了单反相机的主流制造厂商中。

在单反相机向单电相机迁移的势头中,索尼无疑是最起劲的。原因我已经说过,不开拓新战场索尼是很难从佳能和尼康手中夺取市场份额的。索尼目前有两种卡口,一种是来自于单反相机的A卡口(或者说是α卡口,不过A打起来实在比α简单多了),另一种是来自于NEX微单相机的E卡口。A卡口的法兰距长,E卡口的法兰距短。索尼在今年8月刚刚发布了新款单反型单电相机A3000,采用了E卡口。我想从这个产品就能够大致猜出索尼未来的思路。

毫无疑问,维持两个卡口要比维持一个卡口难。建设一个优秀的卡口镜头阵容要远比建立两个一般的镜头阵容更有吸引力、更能获得市场认可,这一点是明确的。A卡口有一些非常优秀的镜头,主要是那些标着ZEISS小蓝标的镜头。但是,和佳能、尼康相比,索尼的A口炮队还差得太远。也就是说,索尼的负担要比佳能、尼康小很多。如果佳能放弃EF卡口、尼康放弃F卡口会引来无数板砖,会让大批人愤怒的话,索尼放弃A卡口牵动的涟漪会小很多。这就是索尼的优势所在。

我预计索尼很快会发布更多E卡口单反型单电相机,并且以很慢的节奏发布几款A卡口相机以平息市场的猜忌,但是最终索尼会停止生产A卡口镜头,就好像现在还有多少人在留恋奥林巴斯的4/3卡口单反相机?索尼会把开发精力集中到E卡口镜头上。目前索尼受人诟病最多的无非是镜头素质,新的E卡口蔡司镜头证明索尼在这方面正在加大力气。这样,索尼的产品线就会最理性,也最健康——相同卡口、不同风格的单电相机!

至于A卡口,我们怀念的无非是那几支优秀的蔡司镜头。没关系,因为A卡口的法兰距更长,只要使用一个转接环就能顺利将这些镜头转接到E卡口相机上。对于喜欢这些镜头的朋友,这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毕竟,给你一台A3000尺寸的单电相机,转接一支16-35 ZA还能算是一套可以接受的系统。

索尼给这个市场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如果索尼能够做得更好、走得更快,它很有可能会改变市场格局。当然,这既取决于索尼的思路,也取决于尼康和佳能的应对策略。

奥林巴斯

写奥林巴斯是因为奥林巴斯确实制造单反相机。奥林巴斯似乎从来没有官方宣布自己不再制造E系列单反相机,但是它们实际上已经放弃了这个产品线。奥林巴斯是一个单电相机厂商,而且它们已经完成了单反相机向单电相机的进化:使用E-M5和E-M1来完全取代之前的4/3卡口单反相机。

奥林巴斯的今天就是索尼的明天,无非奥林巴斯采用的是微4/3感光元件,而索尼采用的是APS-C感光元件,所不同的是当下微4/3卡口镜头阵容是索尼的E卡口镜头所无法比拟的。如果奥林巴斯和松下能做的更好,那么它们至少在目前可以引领单电相机市场的潮头。强大的索尼在后面追得非常近。至于尼康和佳能到底在后面干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我没法预测将来,我也不站在可以掌握未来的台阶上。但是,根据上面这些描述,我想我能够对未来的单电相机和单反相机做一个大致的推测。

首先,单电相机会成为未来相机的主流。单电相机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步清晰,奥林巴斯和索尼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将来,单电相机将被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总体上可能依然是今天的旁轴型和单反型。自然,用于取代今天单反相机市场主流地位的是单反型单电相机。

与今天的单反相机一样,单电相机也会分成不同的级别,比如入门级(索尼的A3000)、进阶级、专业级(奥林巴斯E-M1)等。使用单电相机与今天使用单反相机类似,唯一的不同是单电相机的体积略小一些,重量略轻一些,而价格则应该更便宜——今天的单电相机定价太高了,产品生命周期大甩卖时候的价格差不多才是这些单电相机真正合理的价格。

单电相机不会被局限在微4/3或者APS-C尺寸上。全幅单电相机一定会出现——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索尼A7和A7R还未曾发布,因此今天来看已经不是“一定会”出现,而是已经出现了——所以感光元件画幅也绝不是区分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的标准。单电相机将形成全系列产业链,不同体积、不同定位、不同价格的相机会分布到整个市场,提供多样的选择。如果让我布局一个品牌的单电相机,我会这么做:

  • ILC-S1 全画幅旗舰级单反型相机
  • ILC-S100 全画幅准专业级单反型相机
  • ILC-S7000 APS-C画幅进阶级单反型相机
  • ILC-S5000 APS-C画幅高级入门单反型相机
  • ILC-R100 全画幅旁轴型相机
  • ILC-R7000 APS-C画幅进阶级旁轴型相机
  • ILC-R3000 APS-C画幅入门级旁轴型相机

看起来是以目前尼康的单反产品线为蓝本做的推测,其实是综合了尼康和索尼今天的产品线。索尼已经正式取消了NEX品牌,而且在索尼新发布的机型前都加上了ILC的标记,看起来索尼正是在做这些事情。

简单来说,除了把单反结构换成EVF取景器,一切如故。当然,互联网、APP等等功能都会被不断加入新的机器里,还有对焦系统和EVF性能的提升。只是像素升级的游戏可能不再会是未来的主题。

单反相机呢?单反相机不会消失,这是一个基本判断。只是单反相机可能从主角变成配角,成为满足某些特殊需求的工具。与单电相机相比,单反相机体积更大、重量更重、价格更贵,但是单反相机拥有光学取景器、更好的对焦性能(也许日后这不再是现实)以及更强的电池续航能力,还有佳能和尼康这些完备的系统。不考虑体积并且能够接受相对贵一些价格的人依然会喜欢单反相机。因此,单反相机会与单电相机并存,只是市场定位会和今天发生差异。

上述就是我所猜测的未来的可换镜头相机市场格局。至于是否会如此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只是看起来这是最有可能的情况而已。从某个角度来说,如果单反相机能够做一些改变,例如更多发展类似佳能100D这类小型的相机,单反相机可能依然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无论如何,单电相机会成为未来相机市场最主要的产品,并且发展完全的产品线。尤其在中低端产品线,单电相机会占据绝对的主流。


关于单反相机与单电相机未来的系列已经基本写完了。如果你想说,这些事情和我有什么关系?简单来说,没有很大的关系,这只是一种怪异的心理满足而已。要说关系的话,这是我自己的观点:

1. 单反相机已经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购买一台自己满意的单反相机要比购买一台便宜的单反相机更重要,因为我很难期待在未来很多年里单反相机真的会发生什么太大的不同——除了外观上的差异以外。简单来说,今天买一台D800或者5D Mark III,5年以后你依然拥有一台足以满足你需求的单反相机,而且即使与当时的其他相机相比,它们依然是出色的相机——或许把5换成10也不会犯什么大错。

2. 单电相机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因此购买昂贵的单电相机要慎重一些。对于单电相机,性价比可能是购买过程中更重要的因素。单电相机的发展决定推陈出新的速度会比较快,你很快就会眼馋那些新东西。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系统并且把更多的钱花在镜头上也许更合适一些。在单电相机退市之前的价格最低谷购买相机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

我既不关心未来的单电相机也不关心未来的单反相机。预测未来是一件很没意思的事情,它无法给你带来什么。关键是,你无法在今天使用未来的相机,不是吗?

这些文章是因为我看到了这些可能的趋势,然而我希望你能看到一些我并没有讲出来的话。考察一下我为你列出的未来可能的单电相机产品线。我希望你得出这样的结论:还是这样嘛!没什么改变嘛!

事实就是如此。我不是技术狂,或者说我对技术没有兴趣。让我拿起相机的动力是我对拍摄照片的兴趣,而不是对相机本身的兴趣。从自身出发,我不希望单反相机消失,因为我喜欢光学取景器,也习惯了单反相机的拍摄感觉。这是一种习惯,很难改变。我只希望像D800这样的产品价格能够下降到更容易接受的范围里。给我一台D800,配上几支变焦镜头,我根本不在意未来会怎样——或者我也会喜欢Df,然而能不能让尼康也造几支能够配上Df大小的变焦镜头呢——你为什么要把16-35搞得那么长?18-35是短一些,但是还能再短些,我无所谓镜筒长度是否固定,不过请加上VR,谢谢!

在长篇累牍之后给你这样一个结论是否厥倒?不要这样。网络上有许多关于器材的文章,关于未来的文章,多到你无法尽数。很多人总是在期待下一台相机,在预测未来会如何。我们都喜欢这种天马行空的感觉,所以我写了那么多文字,甚至是两遍,原因我之前曾经说过,因为我有生以来几乎头一次居然丢失了自己保存过的文档——而且是在使用自动在线同步的情况下,简直不可思议!可是,在津津有味读完这些文字之后,请回到现实中,告诉自己梦醒了,该干活了。无论未来会如何,在现有的机器中选择一台最合适自己的,然后用这台相机去拍照,这才是我们该做的事情。

无论单电相机与单反相机都会拥有未来,唯一无法替代的未来是你自己的未来。所以,不要为单电相机的崛起激动,不要为5000万像素激动,不要为全幅单电相机激动。用你拍摄的照片以及你的人生经历来激动你自己。不然,你就将失却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要单反还是单电?佳能100D/索尼NEX-6对比
单反/微单有何不同V4
摄影初学入坑指南:单反OR微单?
单反、单电、微单和消费相机的区别
关于相机分类,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极致画质赏 旗舰单电索尼A77深度体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