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名人最集中的公墓在哪里?

   今天是2017年的4月7日,农历三月十一。今天这个日子,可以说是清明刚过而又清明未过。刚刚过去的是的清明节,而未过完的则是24节气中的清明。因为清明是唯一的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名称。

   清明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大家都知道它的节日习俗主要是两大块,一是祭祀扫墓,缅怀先人,二是赏春踏青。清明前后,春暖花开,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因此清明节自古又叫踏青节,在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说到踏青的起源,和清明风俗的两大来源之一,古代的上巳节有关。上巳节的日期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就是三月十日左右,故而得名,其源头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男女择偶相配的风俗,包含了大量的春嬉、欢会、歌舞、放纵、跳傩、求雨等内容。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比较固定的上巳节,而春游踏青成为其主要的民俗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古老节日的精华,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辅以春游踏青的传统节日清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描绘了清明时节汴梁城内外的踏青盛况。而到了明清时期,人们的清明节习俗,除了祭扫和游春访胜之外,还增加了各式各样的体育娱乐活动,如放风筝、荡秋千、蹴鞠、牵钩(拔河)等,内容更为丰富。因此,清明这个节日中不但有缅怀故人的人世悲苦,更有踏青游玩的人间欢笑。

   今天,我们的车队特意设计了一次凭吊名人墓地的咏春骑行之旅,将探访一批文化名人的墓园,并在他们的墓前以朗诵前辈的佳句美文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怀念和敬意。而要实现这样一次骑行的最佳地点,我们选择在了北京的万安公墓。

   这次骑行之旅的起点,我们定在了位于二环东直门桥往北不远的柳芳南里的董海川文化园。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是骑行队的大多数成员的家住离此不远,集合起来比较方便。二是因为,我们这次要寻访的名人墓中就包含了八卦掌的创始人,一代宗师董海川。



   从东直门桥往北大约一公里,紧邻柳芳南里,有一条相对僻静的小街西坝河南路,街边有一处狭长的绿地公园,董海川文化园就静静地座落在这片绿地之中。文化园占地不大,由一座石坊、一座董海川座像和周围一圈八根石柱组成。座像旁的石碑上记录着原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徐才先生题写的碑文。

   几年前,章子怡主演的电影《一代宗师》火遍银幕,其中宫保田、宫二等传奇人物,就是出于八卦掌一门。而八卦掌这门武功的创始人,是晚清供职于北京肃亲王府里的一位武学高手董海川。这座文化园的位置是过去东直门外的小牛坊村南,当年董海川去世后就下葬于此。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东直门外一带面临拆迁改造,经过八卦掌众门人的努力,董海川墓于1981年被迁至北京西郊的万安公墓。

   从董海川文化园出发,我们的骑行车队一行八人正式踏上了前往万安公墓的扫墓咏春之旅。万安公墓位于海淀区香山南路,我们从东直门一带出发,沿北二环、西直门外大街、紫竹院大街、杏石口路一路向西,到旱河路向北,沿途一路春光,共骑行大约23公里,眼看香山和玉泉山宝塔都已渐行在望,路边隔着一道灰墙,出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林中隐约矗立着一块块墓碑,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万安公墓。

   在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北京,公墓的出现是比较晚的。过去,中国人的墓葬大多以家族宗族墓地的形式存在,大至皇家陵寝,小到祠堂祖坟,都是这种宗法亲缘关系的体现。偶有个人墓地,也多被视为不能认祖归宗的孤魂野鬼。两千多年来这种墓葬文化一直未有大的变化。创办于1930年的万安公墓,是北京最早的现代公墓,在古都开了西式公墓之先河。之后,才又陆续出现福田公墓等现代式公墓。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新建了不少公墓,其中最为著名、规格最高的当属位于石景山区的的八宝山革命公墓。但是,若论持续运营最长,人文积淀的深厚,仍然要推万安公墓。当年,在人们的墓葬观念还普遍守旧的情况下,选择葬在城市公墓的,大多是具有新派思维,乐于接受新风气的社会精英。从30年代开始,一些文化名人、军政要员陆续归葬于此,慢慢地形成了某种集聚效应,以至于到今天,长眠于此的各界名流已逾千人。

   万安公墓虽然是按照西式公墓的理念而建,但是其中内部结构却还是充满了中国文化的符号,墓地按金、木、水、火、土划为5区,近年由于墓地扩张又新增了新金、新水两区。每区又分为若干组,每组都以《千字文》中“天地元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一字命名。而墓穴又分为福、禄、寿、喜、荣五种规格。



   在正中的土区座落着公墓中最大的一块墓地,李大钊烈士陵园。李大钊墓园于19831029日落成,为仿古式庭院建筑,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大约占去了土字区一半的面积。园内有高2米的烈士汉白玉石雕像、李大钊烈士及夫人赵纫兰墓和一座青花岗石纪念碑。邓小平同志为纪念碑题词,中共中央为李大钊撰写了碑文。墓园的西和北两面有陈列室,展出李大钊生平图片、文物250余件。

   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清明期间,每天都会有大批的大中小学生和企事业单位来到这里,凭吊先烈,举行各种活动。

   李大钊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期间,回国以后他投身新文化运动,介绍马克思学说和俄国革命的情况,可贵的是他不仅作为一位学者对自己选择的主义进行传播介绍,还作为一名革命者付诸于改变中国的行动。这种家国情怀,在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中特别普遍,只是在李大钊的身上特别突出。他在日本的时候,就形成了建立一个崭新民族国家的念头,并决心为这个新国家的梦想而献身,这个理想就是所谓的“青春中华”。1916年初春李大钊撰写了逻辑与激情备具的《青春》一文,今天在烈士墓前朗诵《青春》,应该是对先烈的一份最好的纪念:

“……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同在土区,李大钊陵园的旁边,有一块厚书本形状的墓碑,上面用简单的手写体刻着中国现代戏剧的一位扛鼎式人物的名字——“曹禺”,落款是三个小字“巴金题”。这位“中国的莎士比亚”,原名万家宝,“曹禺”这个笔名是源自拆分他的本性“萬”:草(曹)+禺。曹禺写作他的第一步话剧的时候只有24岁,但一出手就被惊为天人,《雷雨》和其后的几部作品已经成为中国话剧史上不朽的经典。曹禺的话剧既有西方戏剧的精妙结构,又有东方的诗意韵味。正如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先生所言:“他是剧作家,更是一位现实主义的戏剧诗人。”读他剧本里的台词,彷佛在朗诵一首有优美的诗歌: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日出》)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这就是生活啊,让你想想忍不住想哭,想想又忍不住想笑。”(《北京人》)

“结婚后最可怕的事情不是穷,不是嫉妒,不是打架,而是平淡,无聊,厌烦。两人互相觉得是个累赘,懒得再吵嘴打架,只盼望哪一天天塌了,等死。……他要走一步,我不让他走;我要动一动,他也不许我动。两个人放佛捆在一起扔到水里,向下沉……沉……沉……”(《日出》)

“我把我的爱,我的肉,我的灵魂,我的整个儿都给了你!而你,却撒手走了!我们本该共同行走,去寻找光明,可你,把我留给了黑暗!”(《雷雨》)

“我忍耐不下了,我渴望着一线阳光,我想太阳我多半不及见了,但我也愿望我这一生里能看到平地一声巨雷,把这群盘据在地上的魑魅魍魉击个糜烂,哪怕因而大陆便沉为海。”(《日出》)

“我有一种谬论:战士应该死在战场上,作家应该死在书桌上,演员应该死在舞台上。……引伸说,一个真正的人,应该为人民用尽自己的才智,专长和精力,再离开人间。不然,他总会感受到遗憾,浪费了有限的生命。”

“人生不就是这个调子吗?既凄凉,又甜蜜。”(《北京人》)

 




   李大钊陵园的另一侧,土区的秋字组,沉睡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另一位重要的诗人戴望舒:墓碑上的题字是现代文学另一位大家茅盾先生亲笔所写。“望舒”也是一个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仙使,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戴望舒出版第一本诗集的时候也是24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传诵至今的《雨巷》,他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

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如果说45岁就病逝于北京的戴望舒是典型的英年早逝,那么葬于土区宇字组的朱自清先生也不遑多让,他去世的时候也只有50岁。朱自清可能是自白话文写作以来,公认能写出最优美文字的一位作家,他的散文《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篇篇都是现代散文中的极品,而此时此刻,若要诵读,恐怕还是那篇脍炙人口的《春》中的句子更适合眼下这春光烂漫的时节: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如果说朱自清的散文以其清丽和感性而打动人心,那么同为清华教授的冯友兰先生则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

这位被称作“当代新儒家”的哲人,凭着特有的勤勉和韧性,积数十年之功,构建了一个庞大完整、融贯中西的哲学体系。他一生经历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不但著作等身,还为后人留下许多饱含哲理沉思的人生感悟:

   “怎样知道那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必发愁,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他推荐好书,这个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对于他们认为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用就价值的书流传下来......”(《我的读书经验》)



   经过一番探索,我们终于在公墓深处,金区几乎最边缘的“宇”字组,找到了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先师墓。一代武学奇人,终于相伴众多名流,长眠于此。车友中田振江、司马飞燕两位习练过八卦掌的人士,在墓前齐诵《

八卦掌总诀》,算是表达我们这些后被对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份虔诚敬意:

“八卦掌,走为先,收即放,去即还,变转虚实步中参。

走如风,站如钉,扣摆转换步法清。

腰为纛,气为旗,眼观六路手足先。

行如龙,坐如虎,动似江河静如山。

阴阳手,上下翻,沉肩坠肘气归丹。

抱六合,勿散乱,气遍身躯得自然。

扣摆步,仔细盘,转换进退在腰间。

脚打七,手打三,手脚齐进莫迟缓。

胯打走,肩打撞,委身挤靠暗顶膝。

高不扼,低不拦,迎风接进最为先。

数语妙诀掌中要,不用纯功亦枉然。”

   结束万安公墓的咏春踏青之旅,我们充分体味了《论语》中对古人踏青的描述:“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里的“咏”就有朗诵的意思。但其实我们只是探访了区区六七位名人墓地,对名流如织的万安公墓来说简直百不及一。随手一捋,如民国的风云人物段祺、原东北局书记高岗、革命烈士路友于、国学大师启功、语言学家王力、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物种起源》的译者农学家叶笃庄、现代作家萧军、陈白尘、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领导江桥抗战的马占山、中国首位世界冠军容国团……革命烈士、军政要员、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外国友人,上自晚清民国,下到当代,如漫天之星,大家墨迹遍布。很多喜欢人文历史的人在平日周末也喜欢前往万安公墓转转,感叹风流淘尽,点评千秋功过。因此探幽访古又何必只在清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有一位清朝武术家,后人竟给他立了三块碑,可人们都说:名至实归
八卦掌大师梁振蒲???????万安公墓网上陵园|http://127.0.0.1:800/...
董海川八卦掌
正宗董海川秘传八卦掌
董海川秘传八卦掌[流畅版]
董海川前辈秘传八卦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