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梅山派介绍

梅山派,又叫“三元教”,此派是道教閭山派的分支。流行於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它的道教儀式主持者,有師公和道公兩種,師公以“梅山法主”唐、葛、周三將軍為其師主;道公則信奉正一派道教,尊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為道祖。


瑤族的祭祀就有“師邊”和“道邊”之分。但師公又尊道教為正教,並借用道教的“三元三官”的概念和含義來稱其師主為“上元唐相,中元葛相,下元周相”。道公舞以道教“上元天官賜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的教義為法則,形成了高、中、低三種位置進行舞蹈的“三元跳法”;師公舞則從陰陽五行、五方、五色、五帝等觀念出發,形成按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進行舞蹈的“五方規則”。


梅山派,是道教在中國南方的一個支系,起源於洪州分寧縣梅山,該處尚有許旌陽[許遜]的磨劍地,宋徽宗曾降詔,令謝景仁去分寧縣,重修旌陽觀,並賜詔書一道,送該觀收掌,遇天寧節即撥放童行一人。


此派在南方少數民族中流傳甚廣。道教傳入瑤族各支系後,又與原始宗教融合,形成頗具特點的教派。


“梅山峒蠻……其地,東接潭,南接邵,其西則辰,其北則鼎、澧,而梅山居其中”(宋史)。聚居在這裏的“梅山峒”人,憑藉雪峰山和資水的險阻地勢,自為生理,“舊不與中國通”。直到北宋開發梅山置縣之後,漢文化不斷注入,徭、苗、漢民族逐漸融合,當地的梅山文化湧透外來的中原文化、湘楚文化,形成自己的地方特色,新化屬梅山要地,古稱上梅山。


史載“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覡作樂,歌功頌德舞以娛神”。


屈原放逐楚地,用巫辭以作《九歌》、《招魂》諸篇,以寄其懷憂之情。


古梅山人多信梅山教,打獵、捕魚前後都要祭“梅山神”,特別對倒立的“張五郎”崇拜有加。梅山教屬巫教,先民巫醫不分,巫史不分。古雲“治病工也,或從巫”。古巫祝、巫師,即今“老司”、“道士”、“仙娘”。


張五郎,是流行於湘、黔、桂、瑜、鄂五省道教梅山教中的信仰神。也是原始宗教的獵神。梅山教有“三洞梅山”之分,“上洞梅山”為弓駑射獵者所信奉;“中洞梅山”為趕山打獵者信奉;“下洞梅山”為裝山套獵者所信奉。三洞梅山信奉的梅山教主神均為張五郎。是湘西南梅山教中唯一以木雕神像供奉的神明。人們往往對此神冠以“翻壇倒洞”四字,稱“翻壇倒洞張五郎”。張五郎是一個雙手撐地、兩腳朝天的倒立神。神像由民間專事神像刻作的工匠用野葡萄或家葡萄的藤雕刻。


明代建陽書林坊刻本《海遊記》中有張五郎的身世傳說。雍州府張百萬生有一子名世魁,乳名五郎。進京赴試得中,尚書郭正以其女月英招張為婿。張攜妻赴山東青州府,於途中嵩山嶺郵亭驛,聞當地有一烏虎廟,若不祭祀對地方有害,便往祭之。不料於祭廟時,其妻被烏虎精攝入洞中。張世魁得太白星指點往閭山學罡法救妻。在返回途中,由於救妻心切,致使其妻燒死洞中。太白金星救活其妻,夫妻回閭山謝恩,張被封為閭山護法神五郎


梅山咒:五路梅山兵,上硐梅山扶大王,中硐梅山李大王,下硐梅山趙大王,楊士九郎,翻壇倒硐張五郎,一十二歲去學法,三十六歲轉回鄉,尋到老君殿前過,拜見老君不起身,尋到西眉山上過,西眉山上早行人,看見蔡郎來挑水,蔡郎挑水灑壇場,左手端碗清涼水,右手拿起一炷香,口中咬把飛毛劍,左手拿來斬妖怪,右手拿來斬邪精,敕封下壇場,翻壇倒硐張五郎,吾奉五猖兵馬,急急如張五郎律令敕。


老司”為人“打符”、“封禁”、“打醮”、“還願”;““八字先生”為人“算命”、“看手象”,卜凶吉宿命。


梅山派在土家、仡佬、壯、毛難、畬等族中都有傳播,但以瑤族最為典型。瑤族社會的鬼魂崇拜歷來比較盛行,這也是以驅鬼捉邪為特點的道教,能夠被瑤族群眾所接受的主要原因之一。瑤族群眾相信凡有災難病禍必是惡鬼作崇的結果。因此延請師公度戒消災。鬼的名目達數十種之多,被認為經常出來作崇的有風鬼、三炎鬼、偷盜鬼、陰兵鬼、雙虹鬼、江鬼、虎鬼等。


梅山派尊奉上元唐文保、中元葛文仙和下元周文達為最高神,尊張天師為祖師,以梅山法主大聖張九郎為教主。三元合稱“三元大道”,師公自稱“三元門下弟子”。據《鬼腳科》所記,所信神祗有120餘位。


《鬼腳科》把三元化為三兄弟,唐朝時期,生於梅山。三兄弟後來到雪峰山雪峰寺學道,授業法師為張九郎和真武,學成後被授予道名。所信神靈多為民間道教的神祗。


鬼的名目達數十種之多,被認為經常出來作崇的就有風鬼、三炎鬼、偷盜鬼、陰兵鬼、雙虹鬼、江鬼、虎鬼等。


雲南文山州一帶師公經書有《鬼腳科》、《功曹牒》、《上中下元伸奏》、《門外榜語》、《陰陽二牒》、《大令安壇川光》、《表式》、《師公法貝》、《啟師科》等;


所謂“度戒”,就是道教吸收信徒的入教儀式。在度戒之前,先要度過七至十五天的“投壇”齋戒期。


舉行儀式,師公用一整晚的時間念經請神祗到壇,然後於次日早上舉行跳“五台”儀式。師公在信徒身上蓋“上元印”,表示他已脫胎換骨,成為本派道教的信徒。


道公身穿繡有二十八星宿的道袍,念誦大量經書,把所有神祗都請來“臨壇作證盟”。然後進行“天門度戒”,由主持儀式的證戒、引教和保見三位師父剪下度戒者的三小撮頭髮,並在剪發處蓋“玉皇印”,剪下的頭髮則獻給三清,並授給寫有戒律的陰陽牒和一枚“玉皇印”。獻發後度戒者就成了道教的皈依弟子,以後可跟隨其師父學習道法,濟世度人。


梅山派所信神祗,本民族的神祗較多,如行馬走馬觀花壇主九娘、威得雷主聖帝、雷家一般大小官員、東方轉化龍村法師、天羅李北壞玄天真、中央敬古郎君、三台禾谷父母、馮耕賢聖四官、運財力士仙官、五色花大聖等。


藍靛瑤道公一派以《完滿科》為主要經典,道公自稱“上清天師門下弟子”。陰牒燒化給三清、玉皇諸神眾聖,陽牒留給度戒弟子作為入道的證據。經中稱主持葬禮的道公為“掌壇道士”或“法師”,稱死者為“齋主”,稱舉行葬禮的場所為“壇場”、“道場”或“喪場”。經書的前一部是為死者贖罪,將其三個靈魂從地獄中拯救出來,為此要請九幽天尊、救苦天尊、朱陵天尊等眾神前來為亡靈“消罪”。


完滿科派則屬江西龍虎山的正一派分支,尊奉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和靈寶天尊三清為最高神,尊張天師為祖師,尊“玄中教主大法師”為教主。所信奉的神祗主要為正一派道教的神祗,正一道稱靈寶天尊為“上清境禹餘天靈寶天尊”,稱元始天尊為“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稱道德天尊為“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


經書有《完滿科》、《月內交陵科》、《靈寶大部經》、《飛章科》、《交龍科》、《煉度科》、《伸斗科》、《安龍科》、《設醮科》、《書識式》、《被剃科》、《啟師科》、《闡朝科》等數十種之多,多用於替人度戒和超度亡靈。


古梅山人認為世上某些動物、植物與本氏族有關,即經此物作為圖騰,以示保護和象徵。


一是“龍”,視為最威嚴、神秘、吉祥的象徵,每逢喜誠意節日要高舉彩龍(紙糊或布罩)遊行,在鑼鼓喧天、銃炮齊鳴聲中舞動,熱鬧非凡。


二是“犬”,與梅山人狩獵有關,對犬十分寵愛,每逢大年初一吃年飯,第一碗飯要先喂犬,並加大片豬肉,連小孩取乳名,也大多冠以“狗”字。傳說此愛犬之習,也是為了紀念盤瓠(徭人、苗人的祖先)。


此外,梅山人還有以獅、虎、雞、熊為圖騰者。建新房要在大門上造個虎頭圖案,謂之“吞口”,以驅邪惡。


梅山境內的熊姓,相傳源于熊圖騰時代。黃帝軒轅氏亦立國于有熊。西周時黨政軍有鬻熊,為楚之祖先,均以熊為氏族圖騰。


古梅山人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求生存,利用當地的草藥、中藥治病,世代相傳,積累了許多驗方、妙方,造就了不少草醫名師。特另是對蟲傷蛇咬、跌打損傷、無名腫毒有神奇的療法、療效。往往在山野、路旁,隨手扯幾味草藥,用口嚼碎,敷一口、二口即愈。或以普通的食物、菜肴,巧妙配伍,用於治病養生,如膳療、粥療、酒療等,屢見奇效。


冷水江市岩口鎮官溪村蘇得常的墳山後院上官溪一梅山巫教世家發現一本梅山巫教本經,其中一段咒語雲:

“……觀起祖師蘇法盟……觀起父師蘇法龍……新傳度男蘇法善……弟子用起天地金銀鏟,鏟開金井深萬丈,鏟開銀井萬丈深。弟子立起七指訣一道,收起藤精,收起柳精,收起樟精,收起鯉精,收起水精,收起石精,收起黃衣道士,收起白衣和尚,收起眼瞎之人,收起懷胎之人,收起孤魂野鬼,收起五色花狸,千隻莫過坳,萬隻莫過山,收來弟子禁中倒死……”


鐸山鎮花橋村蘇家灣院巫教世家蘇肇堅家的神龕上,供奉著梅山蘇氏的始祖蘇公法盛的神像。據清道光辛巳《蘇氏二修族譜·始祖太極公派衍世系總圖》載:“太極公,字文盛,號渾儀。湖南之蘇氏皆尊公為鼻祖雲。子六:子旺、子隆、得常、得貴、得輕、長三。”法盛即文盛。而蘇法盛的形象竟為頭戴蚩尤日月帽,左手挽韁、右手執鞭的武將,正好印證梅山蘇氏始祖為騎兵將領的傳說。


毛南族,現有7.2萬多人(1990年)。主要聚居在中國雲貴高原的茅南山、九萬大山、鳳凰山和大石山一帶,而廣西環江縣的上南、中南、下南一帶山區被稱為“三南”,素有“毛南之鄉”之稱。


毛南族居住的地方重巒疊嶂,以信仰道教為主,帶有原始宗教的鬼神崇拜。在從事宗教活動的神職人員中,有道士、鬼師、巫師、鬼谷先生、法童等,他們有一定的分工,互不統屬,有的已專門依靠法事活動,為生活收人的重要來源,


道士之中分為正教、丙教、准教三種。


鬼師是學梅山派的道教徒。


一般人稱道士為“文教”,稱鬼師為“武教”,武教的人專門從事還願和趕鬼活動,不會打齋超度,不忌葷,他們是專門的神職人員。


巫師和鬼穀先生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能做法事的人很少,只能做蔔掛,擇日,看風水等。


法童又稱“降豪”,分為“壓”、“禁”(均毛南語)兩種。做“壓”是一種問鬼活動,如家裏有人生病則認為祖先找不到住處而同家作崇,這時要“問壓”。做“禁”和做“壓”的原因和目的不大一樣,場面比較隆重。因為家裏常發生或現在發生了傷亡事故時才做禁。做禁時,除米頭和錢外,還有雞、豬肉等供物,法童躺有供床前的席子上,蓋上被單,並由另一法事在其身邊念經,讓他到陰間與傷亡的人通話,從而弄清家中發生不幸事故原因。


毛南族信仰多神,往常進行各種敬神活動,諸神又分家神與外神兩種,家神有祖宗,灶王、財神(又土地神)、三界公爺、婆主(即聖母娘娘)、社王、觀音等。前五種神都寫于一張紅紙,貼在廳堂的神龕上,過年過節要用肉酒供祭,家神中的門神則貼在大門上,護衛門庭,不讓惡鬼進住,保傷人畜安全。


外神有蒙官、莫六官、李廣將軍等。蒙官是一種惡神,人們生病都認為是它在作崇,須用小豬和雞鴨作祭品,請鬼師到水邊禳解。莫六官被認為是“保護地方的善神”,因此,人們在結婚還願時均請莫六官。李廣將軍的神位設在每個村頭的進口處,被認為是護衛人畜平安的村神,每年除夕和七月中元節時,家家戶戶都用豬肉或雞、鴨酒飯供奉,為小孩“招魂”。


瑤族的盛大祭祀活動仍然保留著明、清時代的典儀遺風,要掛盤王、三清、三元、四帥、龍王等帛畫,並由道公和師公主祭主跳,配以跳鼓、跳鑼、跳銅鈴、跳羅帛、跳花帶、跳法棍等舞蹈。其中,跳鼓乃是儀式活動中的主要舞蹈,盤鼓為主奏樂器。雲南瑤族的盤鼓(又叫扁鼓)大小各異,故盛行“盤鼓舞”而無“長鼓舞”,據本族人說是因為長期遷徒之故,長鼓不好攜帶,進入雲南後便逐漸失傳了。度戒儀式還有祭祖還願的“跳盤王”、祭祖納福的“跳江樓”、緬懷亡人的“龍蟲舞”和驅鬼除邪的“丟曼”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山派
助印道教经书竟然有这么多的功德利益,你知道吗?
常用50枚法印说明
道教高功法师--科仪中的存想
论瑶族道教的教派及其特点,仔细看完这篇文章,瑶传道教,大家就有了头绪了!
顿悟出家欲希住世以长生,全真冠巾爰为洗心而学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