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姤》:《周易》中被恶搞得面目全非的一个卦

《姤》:《周易》中被恶搞得面目全非的一个卦

 

   一.姤卦前传
  
  《山海经·海内西经》载:“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读音:yà)、窳(读音:yǔ)。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山海经·海内北经》载:“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
   《山海经·海内西经》载:“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山海经·海内西经》又载:“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窫、窳是两个人,不是同一个人。这两个人,都是西王母手下的女巫。依据“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的称名习惯,我们也就可以将窫、窳称作巫窫、巫窳。巫窫、巫窳两个女巫在去行巫术的路途中遭遇凶险,即“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山海经·海内北经》、《山海经·海内西经》中的记载,是贰负与他手下的危将巫窫、巫窳一并杀害。同时《山海经·海内西经》又记载了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众女巫操不死之药抢救巫窫、巫窳的情景。巫窫、巫窳遇害后,贰负与危也受到了“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的惩处。

 

   《易经》中的《姤卦》记述了同一事件。是王亥正计划到西王母部落中去做宾客的时候,发生了贰负与危在路上打劫巫窫、巫窳的事情。《易经·姤卦》中的记载与《山海经》中的记载有所出入。在《易经·姤卦》中,被打劫遇难死亡的只是巫窳,巫窫不曾遇难,并且是由巫窫将即将死去的巫窳抱回到女巫部落中去的。《易经》中的《姤卦》极其细节化地讲述了巫窫在去施行巫术的路途中,遭遇到了贰负与危的残酷蹂躏,巫窳进行了不屈地反抗,一个女孩子巫窫单身一人将巫窳抱回到部落中,以及巫窳的不治身亡情景。

 

   《易经·姤卦》讲述的是不是巫窫、巫窳事件,在《姤卦》爻辞中完全看不出来,以至数千年来人们认为《姤卦》是《易经》中最难解释的一个卦。比如九二爻明明是“包有鱼”,怎么又“不利宾”呢?后人的解释,往往把“包”字解释为“庖厨”,为什么?因为有鱼啊。与鱼联系起来联想,就简单地把“包”字解释为“庖”,解释为“厨房”。厨房中有鱼,却又不利于招待宾客?当然也就有了解释上的难度。实际上,作为圣人的孔子错了,后世诸多的大儒也错了。《易经》中的《姤卦》,与厨房没有任何关系,与吃的鱼也没有任何关系。《姤卦》九二爻“包有鱼”的“鱼”,不是一条鱼,是巫窳的“窳”字被错写成了“鱼”。同样《姤卦》九四爻中“包无鱼”的“鱼”,也是巫窳的“窳”字被错写。以上两例,是最初一个记录今本《周易》的人从字音上把巫窳的“窳”字记作了一条鱼的“鱼”字。在《姤卦》九五中,“以杞包瓜”这一句,问题更大,问题更多。“以杞包瓜”中的“杞”字,则是把巫窫的“窫”字读成了“契”音,又错写成了“杞”字。同样,“以杞包瓜”的“瓜”字,则是把巫窳的“窳”字读作了“瓜”音,又写成了西瓜的“瓜”。从以“窳”为“鱼”的读音上的犯错误,到以“窫”为“杞”、以“窳”为“瓜”的不知道字的读音,把字体结构中的组成部分为读音到写为白字,这应该是两次犯错误,是不同的两个人犯的错误,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今本《周易》并非由同一个人一次性写定。

 

   我们的文化史是荒诞的、失真的、面目全非的。并且荒诞已久、失真已久。巫窫、巫窳这一上古时期历史性事件中的人物,到了《周易》中成了厨房里的鱼、厨房里的蔬菜瓜果,实在是足够荒诞。这样的《周易》,这样的文化,我们敢于继承吗?我说,把《山海经》当做《易经》去读,把《山海经》中的《山经》当做《连山易》去读,把《山海经》中的《大荒经》当做《归藏易》去读,《山海经》与《易经》合参互证,或许是我们当代人寻找到中华民族文化本源意义的虽然逼仄但可能是唯一正确的途径。我在做着这样的工作,即便孤单、即便寂寞。然而,又有谁又能替代我,说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真相呢?

 

   二.爻辞释义  

 

   姤,女壮。勿用取女。

 

   姤,卦名。《释文》:“姤……薛云:‘古文作遘。’郑同。《序卦》及《彖》皆云:‘遇也。’”姤,又被解释为“后”。《后汉书·鲁恭传》:“按《易》五月姤用事”,注:“《东观记》曰:本多作‘后’,古字通。”上博简本作“敂”。《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帛易作“狗”。姤卦之姤,解释为“遇”,是“遭遇不测”的意思。解释为“击”,即“遭遇侵害”的意思。姤,“古文作遘”,实际上作交媾的“媾”字解释或许更为准确。事件中贰负、危于路途上对于巫窫、巫窳的袭击,主要是一场恶劣的性侵害行为。

   女壮,《集解》引虞翻曰:“壮,伤也。”《广雅·释诂》:“壮,伤也。”,都是受伤、击伤的意思。取,古代的解释“同娶”,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不准确的。“取”就是“取得”、“得到”的意思,是得到女孩子,但并不是指正当的婚娶,而是采取手段得到女子。已经发生了女子(女巫)被击伤的事件,此时不适合去得到女子。要注意分辨的是:此时蓄谋得到女子的男人,即商部落中的先公先王王亥这个人,也即此时进入西王母部落中做宾客的王亥,而不是指贰负和危。王亥要得到的对象,也并不是贰负、危性侵害事件中的巫窫,更不是事件中受害致死的巫窳,而是说在西王母部落中有女巫被击伤至死、举行葬礼期间,王亥也不适合去做得到另一位女巫(传说中牛郎得到七仙女事件)的事情。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

 

   柅,《释文》:“《广雅》云:‘止也’。《说文》作檷。王肃作抳,从手。子夏作鑈,蜀才作尼,止也。”“系于金柅”,古人百般考证,把“金柅”解释为车辆的刹车器,就是古代赶车人停车时用来阻碍车轮防止其滑动的木头部件,用金(青铜)做的叫做鑈,也就是爻辞中的“金柅”。这急忙刹住车、把牛车停下来的赶车人即王亥。“系于金柅,贞吉”的意思是:急忙把车刹住,停下来,是好的征兆。有易部落,只是西王母部落的一个附庸,是外围,在有易部落做宾客的王亥,蓄谋已久要进入到西王母部落中去,遇到巫窫、巫窳遇害事件,用牛车把巫窫、巫窳载回西王母部落,是王亥实现进入西王母部落的机会。“有攸往,见凶”,可以理解为王亥赶着牛车远行,遇到了发生的凶险事件。也同时可以理解为巫窫、巫窳远行去他方,遭遇凶险事件。实际上“有攸往,见凶”是“羸豕孚,蹢躅”的倒装句。是指西王母部落中的两个女巫巫窫、巫窳“羸豕,孚蹢躅”着出远门上路后“有攸往,见凶”。

 

   羸豕,帛易作羸豨。《广雅·释兽》:“豨,豕也。”是豨、豕义同,都指向了猪。豕字被解释为猪,就起始自《广雅·释兽》。我们在解释《易经·遁卦》、《易经·家人》卦中,详细地由中国文字起源于画面图案的道理,解释了“豕”字指的是古人岩居野处的岩居时期依傍山崖建筑的房子,构建的家庭。“豕”字与猪的关系,是古人观察动物,向动物中的野猪学习,在悬崖下搭建“窝棚”的行为,并不能因此就把“豕”字解释为猪,把人的居处解释为猪,把中华民族的先人解释为猪,把中华龙的传人解释为猪的传人。《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郭璞《山海经图赞》曰:“简狄有吞,姜嫄有履。女子之国,浴于黃水。乃娠乃字,生男则死。”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注:“居一门中,盖谓女国所居同一聚落也。”所谓女国,即是西王母母系传承氏族。“羸”即盈盈不舍的“盈”的意思,“羸豕”即盈盈不舍地离开悬崖下众女巫聚集的家门。

 

   孚,《说文》:“孚,卵孚也。”《广雅·释诂》:“孚,生也。”由于已经把“羸豕”的“豕”字解释为猪,由此,有人便把这里的“孚”字,解释为“此为生产小猪”的意思。这里的“孚”,不指这些,指的是浮动、举起、摇动的意思。

 

   蹢躅,《释文》:“蹢躅,不静也。”《荀子·礼论》:“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群匹,越月逾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鸣号焉、蹢躅焉、踟蹰焉,然后乃能去之。”杨注:“蹢躅,以足击地也。”就是用蹄子刨地,是不安静的样子,引申为不静之意。蹢躅,实际上是相声词。西王母出行,众女环侍,祥云散布,仙乐飘渺。蹢躅,就是手足腰间上的环佩所发出的音乐声。西王母手下的女巫巫窫、巫窳,就是音乐女巫、音乐女神。“窫”、“窳”指的就是铜铃铛、梆子等镂空类乐器。“孚蹢躅”指的是扬起、举起的乐器发出响声。“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按照现代的行文方式,是倒过来读:“羸豕孚蹢躅。有攸往,见凶。”整句话的意思是:女巫巫窫、巫窳离开中女巫姐们们外出,一离开搭建在悬崖下的家门后,就极其认真地摇响手中法器,他们那里知道远行途中,凶险正在等待着她们。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包,一种解释,如《释文》:“包,本亦作庖。”《说文》:“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又曰“是以君子远疱厨也。”《庄子·养生主》:“良庖岁更刀。”又如:庖人:周礼官名。天官之属,掌膳食;庖正:掌理膳食的长官;庖宰:庖厨等,都将“包有鱼”的“包”字的释义指向了厨房。将“包有鱼”的“包”字释义为“庖”,然后钻进厨房里面去了,这是极其错误的释义。另有一种解释认为,“包有鱼”的“包”字不是指向厨师,不是“庖”,是“苞”,指苞苴,《礼记·曲礼上》:“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注:“苞苴,裹鱼肉者也,或以苇,或以茅。”古代用苇或茅草的编织物,用来包裹鱼肉。这依然没有离开厨房多元,依然是受到“鱼”字误导所致。我们说“包有鱼”的“包”字,就是抱起来的“抱”字。“包有鱼”的“鱼”字,是“窳”字的误写。窳是西王母部落中一名女巫,是一个人,不是一条鱼。如果是一条鱼,固然可以食用,窳是一个人,可以食用吗?窳又是一件乐器,可以食用吗?此时,已经是巫窳受到贰臣与危的伤害之后,巫窳的同行者,另一位女巫巫窫将受伤沉重、奄奄一息的女巫巫窳抱起来的情景。

 

   宾,《庄子·徐无鬼》:“以宾寡人久矣。”《释文》引李注:“宾,客也。”即宾客。谁做宾客?《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困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郭璞《山海经》注引《竹书纪年》载:“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緜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緜臣也。”王亥作为商先公之一,不仅有众多的文献记载,而且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王国维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中通过卜辞研究,发现王亥之名,“乃知王亥为殷之先公”。并论证了与文献《世本》、《楚辞·天问》、《吕氏春秋》、《史记·殷本纪》、《三代世表》、《汉书·古今人表》所记载的胲、核、该、王冰、振和垓“实系一人”。从而证明了王亥是商自契以后的第七位先公。王亥又是商部落中“祭祀之最隆重者”。甲骨文中祭祀王亥的卜辞,仅《殷墟卜辞综述》所收就达96条之多,祭祀时用牲五牛、三十牛、四十牛、乃至三百牛。而且,在卜辞中多提到“高祖亥”、“高祖王亥”,在甲骨文中被称高祖的共有三人,其一为高祖夔;其二为高祖王亥;其三为高祖乙即商汤。足见王亥曾经为商部落的繁荣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王亥做出的是什么贡献?就是对于《易经》的贡献,就是王亥先进入有易部落,又在《姤卦》事件发生时进入了西王母部落。王亥“宾于有易而淫焉”,勾引西王母手下女巫,即民间传说中的七仙女。通过七仙女躲藏葡萄树下,窃听天书、盗取天书内容而获得《易经》知识的行为。然而,在这样的时刻,王亥还只是有了到西王母部落中去的机会,在巫窳受伤事件发生之时,对于王亥的盗“天机”行动是不利的。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臀,今本作臀,上博简本作誫,帛易作脤。臀无肤,闻一多《义证类纂》曰:“案《噬嗑》六二:‘噬肤灭鼻’,《释文》引马曰:‘柔脆肥美曰肤’,肤即腴也……‘臀无肤’者,甚言其瘠也。”“臀无肤”,竟然是被闻一多弄成了瘦得臀部都没有肉的意思。闻一多无知,乱解“噬肤灭鼻”,不知道“噬肤灭鼻”是上古时期刑法中第一重刑。人面部五官中,鼻子为权,在自然为丘,都是能不能掌握政治权力的关键所在。“噬肤灭鼻”的刑法,在今天的解释,就是“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意义与作用,并且是绝对的,永远不可能平反、不可能恢复的。臀部并不重要,与鼻子的部位不可同日而语。

 

   次且,《释文》:“或作趑趄”,《说文》:“趑趄,行不进也。”在贰臣、危作恶之时,女巫巫窳作出过从始至终的坚决反抗。“臀无肤”就是在反抗、抵制中,即便衣服被剥掉了,赤身的巫窳依然在与贰臣、危进行着顽强搏斗的真实写照。一个女孩子与两个凶恶男人争斗,结局只可能是反抗愈坚决,受到的伤害也愈惨重。“其行次且”,事件发生后,当时的巫窳,还可以勉强行走,虽然受伤严重,看起来倘无大的危险。

 

   九四,包无鱼,起凶。

 

   包,同九二爻,“抱起来”的“抱”;鱼,同九二爻,指女巫巫窳。实际上,巫窳受到的是极其严重的创伤,有“臀无肤”的外伤,甚至还有内伤。刚刚还能够勉强行走的巫窳倒下了,巫窫一次次要把倒下的巫窳扶起来、抱起来,她需要把同伴救回部落中去。一个女孩子能抱得动另一个女孩子并且行走吗?何况犯罪者可能还环伺左右,紧张畏惧中巫窫一次次把抱着行走的巫窳摔下去,每摔下去一次、抱起一次,就看出巫窳多了一份凶险与凶兆。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杞,今本作杞,帛易作忌。《释文》:“杞,音起。张云:‘苟杞’。马云‘大木也。’郑云:‘柳也。’薛云:‘柳,柔韧木也。’”古人已经争论不清楚“杞”到底是大树还是小树了。高亨曰:“杞疑借为芑,同声系,古通用。《说文》:‘芑,白苗嘉谷。’《尔雅·释草》:‘芑,白苗。’郭注:‘芑,今之白粱粟。’《诗·生民》:‘维穈维芑’,《毛传》:‘芑,白苗也。”到了高亨,好玩,不再把“杞”说成是树木了,他把“杞”说成是白高粱,即秫秫。上博简本《姤卦》九五爻辞中,也正好把“杞”字写作“芑”字。高亨对了吗?没有!这个“杞”字,是《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的一个事件:“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的“窫”,既不是树木,也不是白高粱,她是一个人,是巫窫、巫窳两位王母手下的女巫之一,是音乐女巫,音乐女神之一。通行本《周易·姤卦》中的这个“杞”,应该是由于简帛抄写或听写中。把不知道的“窫”的读音读成了“窫”的下部的“契”的读音,再进一步错写成“杞”字所致。帛易中的“忌”,也当是一次错写、错抄所致。

 

   包,同九二爻、九五爻的“抱”。瓜,通行本《周易》作“瓜”,帛易作◎(上艹下瓜),上博简本也作◎(上艹下瓜)。“瓜”、“鱼”二字,都是巫窳的“窳”字。这里九五爻的写作“瓜”,是把“窳”字下部有两个“瓜”字写成了一个“瓜”字,是因“窳”字字形的部分结构中的诱导犯下的抄写错误;上面九二爻和九四爻中写作“鱼”字,是因“窳”字的读音的诱导而误写为“鱼”字。帛易中的“上艹下瓜”,或许是知道“窳”这个字,绝对不是一条鱼的“鱼”,又绝对不是蔬菜瓜果的“瓜”,才写成“上艹下瓜”的这么一个字。

 

   含章,《坤》六三爻载:“含章可贞。”孔《疏》:“章,美也。既居阴极,能自降退,不为事始,唯内含章美之道,待命乃行,可以得正,故曰含章。”意思是内含章美之道。上博简本作“琀章”,琀,上博简《释文》云:“从玉,欦声,疑亦‘琀’字,读为‘含’。”《说文》:“琀,送死口中玉也。从玉从含,含亦声。”《通训定声》曰:“按《说文》此字,即含之俗,《周礼》、《礼记》、《春秋》、《吕览》、《淮南》、《白虎通》诸书,有作唅,无作琀者。唅、琀皆俗字。”指古代在死者含在口中的珠玉,又叫“口实”。章,《金文编》载:“孳乳为璋。”《诗·棫朴》载:“追琢其章。”《周礼·追师》郑注、《玉篇·辵部》引此句章并作璋,是章即璋也。“含章”即“琀璋”,指死者口含玉璋,指人的去世。

 

   “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说文》:“陨,从高下也。”《尔雅》:“陨。坠也。”《玉篇》:“陨。落也,堕也。”《诗·小雅·小弁》:“涕既陨之。”陨殁、陨丧、陨谢、陨隧、陨国、陨世,都是指死亡。整句爻辞的意思是发出疑问:是巫窫在抱着巫窳回部落的路上巫窳就死掉的?还是回到部落之后才死掉的?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角,朱熹的解释是:“进之于极,无所复遇,遇角而已,故曰姤其角也。”《正义》:“角者,最处体上,上九进之于极,无所复遇,遇角而已,故曰姤其角也。”传统把“角”字解释为角落。马其昶曰:“角者,偏隅之区。”也是偏远角落的意思。今人有把“姤其角”解释为牛羊之类互相抵斗,其角互相撞击的,即把“角”字解释为羊角或牛角。于是干脆有人说:“上九高居卦之上,下无所应,上为绝路,如钻进了牛角尖。”

 

   《易经·姤卦》中没有《山海经·海内西经》中所描述的“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的众女巫护卫、抢救巫窳的情景吗?有!“姤其角”是指众女巫排列为一种阵势,把受伤的巫窳放在身后保护起来,并且赶快救治的行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解释“仰观俯察”
​牛郎织女神话原型
懂得易经的简狄,成为商部落的开山祖母
考古新发现:《山海经》中最神秘的文化
西王母的历史原型
读《山海经》之十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