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春林:易经的“鬼”被冤枉了3000多年!


若是我们说到鬼,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样的景象?

青面獠牙?面目狰狞?

还是“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中的那一幕,鬼魅魍魉的游走?

虽然各位都没有见过所谓的“鬼”,但从小到大所接触到的文化熏陶,还会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留下这样或那样的痕迹。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鬼”的:“鬼,人所归为鬼。”至于《礼记》,解释的更加直白:“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

由此可见,古人关于“鬼”的解释,仅仅是一个代名词,一个表述而已。鬼是相对于人来说的一个表法的概念。生则为人,死则为鬼。就好比易经中所提及的阴阳一样的,对立互根、彼此依存的一组概念,仅此而已。

至于后来出现的蔚为大观的“鬼文化”,则是某些宗教或某些好事之人的演义。

当然,这些演义使得鬼文化更为鲜活生动了起来,自然而然地,也打上了迷信色彩的思想烙印。



就在某个雨天,我随意翻阅《易经》,很偶然地发现在这本书中,有三处提及到“鬼”。

这三处分别是:

《火泽睽·上九》曰:“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水火既济·九三》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火水未济·九四》曰:“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当然,这三处都是出自于“经”,而非“传”。大家都知道,易经是对六十四卦的爻象解读;易传是孔子的研易心得。至于“经传合一”是魏晋时期的王弼所为,是后来的事情了。

我们经常讲《易经》是一部恢弘的哲学著作,这是大家基本上都认可的。我们再做深一步的探究:这本书中到底有没有充斥着浓郁的迷信色彩?

不然,为什么在易经中有三处提及到“鬼”?

所以,对这三个鬼的内涵进行读解,似乎还是有点意义的。



 


《火泽睽·上九》曰:“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对于该爻辞的解释,最常见的意思,我归结一下:处在极其孤立的状态。恍惚间看见一头猪,背上涂满污泥;又看见一辆车,满载着像鬼一样的人。起张弓欲射,后放下了弓箭。原来不是强盗,而是迎亲队伍。认识清楚后前往,遇雨可获吉祥。

其实,我对这种类似的释义,是非常不认可的。

为什么?

“睽”的意思是,张大眼睛去看。这从卦象中也可以找到答案。《火泽睽》,上离为目,下兑为张开。瞪大眼睛的样子,非常形象。

“睽孤”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首先我们要注意到,爻位上这是“上九”,就是最上端的爻,往往代表的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位置,也可以说,是强弩之末,势尽也。所以,难免孤独。此外,卦象中,坎亦有孤独之意。所以,“睽孤”就是在孤独的状态下,瞪大眼睛四处张望……

这时候的心理状态又是如何呢?又有什么样的奇遇呢?

“见豕负涂”。“豕”就是猪,“涂”就是涂泥。好家伙,看到一头浑身泥泞的猪。我们知道,三爻到五爻的坎卦,本身就有猪的意思。坎卦又有泥途之意。

试想,在荒郊野外(坎为荒郊,上九为野外),不见烟火(离为烟火,兑为缺,为不见)的地方,内心世界充满着孤独。这时候,猛然看到一头猪,在泥泞的路上行走,即便这头猪浑身都是泥巴,那种生机,给人们心中带来的是一丝宽慰和释怀。

接下来,又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呢?

“载鬼一车”。“载”是装载的意思。难道真的是遇到了一车子的“鬼”?

这才是分歧所在。若是鬼,还真的是“白日见鬼”了?为什么说是“白日”?卦象上讲的很明白,兑为白,离为日,直读就是“白日”。我们结合后文就知道,“匪寇”,这个“匪”就是“非”的通假字,“寇”就是强盗。“匪寇”的意思是,原来不是强盗啊。

也就是说,卦象中的这个主人,刚开始行走在荒郊野外,倍感孤独寂寥的时候,先是看到一头浑身泥巴的猪,心情稍微舒缓起来。还没有顾上喘口气,一下子遇到了“载鬼一车”,他的心瞬间提到嗓子眼,立即“先张之弧”。这个“先张之弧”是干什么?就是张弓欲射。

不过,他并没有这样做,随之“后说之弧”。这个“说”同“脱”,放下的意思。他放下了弓箭,为什么?原来这些人不是盗贼,是“婚媾”呀,迎亲的队伍。

你可别说,这个经历还是蛮曲折的,充满着戏剧性。

我们从“匪寇婚媾”的语境义上可以推断,卦象中的主人,所看到的一队人马,开始令人紧张,差点就要搭弓射箭了,原因是,他担心是一伙盗贼。而不是“载鬼一车”中的一大车的“鬼魅魍魉”。试问,“婚媾”的迎亲队伍,有那么阴森恐怖吗?

这个“鬼”最近贴近真实的释义是“隐密不测的器物”,也就是说,装载了一大车隐密不测、神神秘秘的器物。若不是如此,卦象中的主人又怎么会怀疑,这支队伍是盗贼呢?

接下来的解释,更有分歧了。“往,遇雨则吉”,按照惯常的理解是:“继续前行,遇到下雨的时候就很吉祥了。”

下雨就吉祥?

你信吗?你认同吗?难道是“久旱逢甘霖”?即便如此,在荒郊野外,道路泥泞的情况下,再遇到雨天,那不是“屋漏偏风连阴雨,行船又遇打头风”,不倒霉才怪。谈何吉祥?

那么,这个“雨”的真实意思是什么呢?是朋友。

为什么?

唐代的杜甫在《秋述》中就有:“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这个“雨”就是朋友的意思。不光如此,宋代张炎的《长亭怨》词作中的“故人何许?浑忘了江南旧雨”,这个“雨”也是朋友的意思。

只要把“雨”注释为“朋友”,“往,遇雨则吉”的理解,顿时符合情理,顺畅起来了。那就是,继续前行,居然遇到了朋友,你说吉祥不吉祥?愉快不愉快?

我有时候,甚至大胆推测,那头满是涂泥的猪,就是迎亲队伍的礼品,居然逃跑了。这一逃跑不要紧,大家自然要追赶,喊叫声四起,围追堵截的步伐乱纷纷。——这架势,不像盗贼才怪?不给卦象的主人带来恐惧惊慌才怪?





《水火既济·九三》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火水未济·九四》曰:“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这两个爻辞中的“鬼”,都是和“方”组合在一起的。

“鬼方”,是什么意思?

宋代的朱熹是这样解释的:“ 鬼方,远夷之国也。”也就是说,鬼方一个偏远国家的名称。据史料记载,这个小国家,商周时期活动于我国西北方,应该是一个游牧民族或原始部落。

最有趣的是,古人把凡是远方的小国家,都称之为“鬼方”。比如说,“遂克西戎,还师于京;鬼方宾服,罔有不庭”。(西汉杨雄 《赵充国颂》) “恭凭神武策,远御鬼方人。” (唐代张说 《将赴朔方军》)

由此可见,卦爻中的“鬼方”的“鬼”字,和我们民间老百姓的脑海里的那个血肉模糊的“鬼”,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两个爻辞的大致意思。

《水火既济·九三》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这个“高宗”就是商高宗。我们知道,卦爻辞都是周文王或周公辑录上去的。因为,卦爻辞中所关联到的人物,自然而然地,对于周氏父子来说,都是前朝旧事。首先,九三爻,处于中位人极,为人中龙凤之象。为什么非要说是“商高宗”呢?因为,商高宗名叫武丁,坎卦为武,离为甲兵,也是扬兵之象,为“武”。至于“丁”,为离卦,离火处于下卦为阴,则对应“丁”之阴火。商高宗姓氏为“子”,坎卦的坐支又是子;他的名字又叫着“昭”,离卦为昭。上下映照,岂不妙哉?坎离相见,水火不容,为征伐之象。坎卦在上,为远方,为偏,为鬼方。所以,从卦象上看,商高宗是自内向外、由近及远的征战,艰难程度,可想而知。需要三年时间,不足为奇。离为三数,三爻亦是三数,故为“三年”。何以“克”之?“克”是“攻克”的意思。

难道卦象给我们演绎的是一场内火克外水的战役?

火真的可以克水吗?

非也!

我们可以看到,三爻又处于二爻到四爻所构成的坎卦之中。中坎卦和上坎卦,是不是比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是“比和”了。也就是说,这场征战中,更有大量的和平、和解的元素在。

至于“小人勿用”,这倒是大实话,如此长达三年的征战中,品行低劣、焦躁冒进的小人,肯定不能选拔任用。

再说了,商高宗武丁,可是一个具备雄才大略的人物,尤其是善于识别英才,比如说,他曾不拘一格用人才,连罪犯囚徒出身的傅说,都被他重用。因而,他所创造的“武丁盛世”,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我估摸着,在周氏父子的心目中,“高宗伐鬼方”绝对是一桩伟业丰功的大事。不然,他们不会在《火水未济·九四》中再次提及。

在该爻辞“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中,“贞吉,悔亡”的意思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就会吉祥;坚持到底,就不会后悔。其实,《火水未济》卦的本意就是不断探索、追求,坚持到底的意思。

他们到底要坚持什么?

“震用伐鬼方”。这个“震用”是什么意思呢?气势恢宏,声势浩大。为什么?九四爻即将靠近“五君爻”啦。我们再审视一下卦象,二爻到四爻,构成离卦。九四爻又恰好位于离卦的顶端。离卦是甲兵,是红火,是声势浩大。离卦的先天位置,恰好又是后天的震卦所处。所以,不明说“离用”,而言之为“震用”。这个“用”,是副词,作状语,描述的是一种状态。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来,当年武丁征伐鬼方的时候,肯定有同盟军或属国参战。——那场面,那气势,可以想象到的气象万千,喊杀声一片。

因而,倒霉的鬼方国,不失败才怪。

不管是谁,只要参战了,最终都有好处的。武丁不会亏待那些跟班的小弟们,因而“有赏于大国”,论功行赏,封地加爵。

 


我们通过对易经的卦爻辞所提及的三个“鬼”进行解析,才发现,此“鬼”非彼“鬼”。

这三个鬼,除了一个是“不可捉摸”的器物之外,另外两个“鬼”,都是一个名曰“鬼方”的小部落。无论作何解释,都和我们脑海里的那个张牙舞爪、上下乱跳的凶神恶鬼,挂不上钩。所以,我们仅仅用易经卦爻辞中的这三个“鬼”字做文章,直接把易经扣上一定封建迷信色彩浓厚的帽子,有点说不过去。

再说了,易经产生于奴隶制社会,谈何“封建”?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宋代大儒周敦颐的这首小诗《暮春即事》,非常形象地刻画出研读周易的那一份痴迷的情怀。

接触周易的这些年来,我也常常枯坐于陋室之内,一任思绪游走千古,漂泊四方。至于窗外的美好春色,也常常在我的书页上滑落……

有人问我:陈老师,你为什么喜欢周易?为什么喜欢那本颇有争议的书?

我的心声是:透过周易这本饱经沧桑的书册,我们可以窥见一幅幅生动鲜活的人生图景,进而品味到生命的艰难曲折和价值意义。

同时,弥漫于周易这本书中的,是浓浓的忧患意识和淡淡的危机感。

这本书,如同一位沧桑的老人,充满着华夏的文明和智慧,谆谆告诫后世之人,应当居安思危、贵中趋时、穷通极变、道法自然,进而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回归于一个真实的自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第38卦:火泽睽(睽卦) 离上兑下
图解易经六十四卦
《直方周易》三十八 睽 上九 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周易·易经》 小畜(卦九)
《易经》的起源
《易经》心解|第三十八卦睽火泽睽离上兑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