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山西博物院,民族融炉(1)

(2020-08-08 07:12:38)

1.




2.




3.




4.




5.



民族熔炉
  山西北通塞外草原,南临中原腹地,不仅极具军事战略价值,而且是农耕社会与草原民族交汇的前沿地带,成为华夏各民族和文化交融的“大熔炉”。
  汉代起,北方各族就不断与中原发生碰撞,金戈铁马和鲜血淋漓之余,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也随之发生。魏晋南北朝,中原扰攘,漠北各族相继崛起,雄据山西,驰骋中原。300余年战乱和苦难的同时,也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新鲜血液注入华夏古老文明,催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盛唐时代。
  北朝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规模持续扩大,促进了“丝绸之路”繁荣。粟特商人带来了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各国的奇珍异宝和文化艺术。北魏首都平城和北齐别都晋阳,相继成为国际性都市。惊人的考古发现,无不透射出中外文化互动交融的夺目光彩。





6.




7.




8.请看西汉北方疆域图



  胡傅酒樽。出土地正当匈奴与汉人杂居地区,酒樽通体鎏金彩绘,中原器型与草原装饰浑然一体,技法十分罕见。器身虎、象、鹿、马等动物图案形象生动,更显富丽堂皇。口沿刻铭文“勮阳阴城胡傅铜酒樽,重百廿斤,和平三年造”。(现场志愿者)





9.胡傅酒樽 · 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36年)▪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出土




10.局部,置于展厅入口,可见其文物价值



  胡傅温酒樽。 两件相同。通体鎏金,盖中央有提环,周围三个凤形钮,器底三个熊形足。盖部和器腹满饰高浮雕虎、牛、羊、猴等动物十余种。口沿阴刻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造”。另一件文后多一“二”字。(抄说明牌)





11.胡傅温酒樽 · 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36年)▪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出土




12.鲜卑已从东北西迁至山西境内;匈奴也占据了大片疆域




13.




14.



  高奴庙钫。器身多处阴刻铭文。口沿刻“高奴庙”,颈部刻“饶”,腹部刻“大名五重十四斤四两”等字。


15.高奴庙钫 · 西汉(公元前36年)▪山西省朔州市出土




16.象牙尺 · 东汉(公元25年-220年)▪山西省朔州市出土 · 约合今0.684市尺 · 约合今0.714市尺




17.




18.镶贝铜龟镇 ·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山西省朔州市照十八庄村出土





19.铜人形镇 ·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山西省朔州市出土




20.




21.




22.鹰虎互博饰片 ·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山西省太原市电解铜厂拣选




23.铜山羊带钩 ·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山西省朔州市开发路出土



  四神染炉。染是一种调味的豉酱,又有浸、蘸等动作之意。染炉可盛装调味酱,燃炭加热以供蘸食,是汉代上层社会的高级饪食器。
  这件染炉我是第一次看见,很惊讶会这样小巧灵秀的外形、其功能却是作为加热蘸料以供蘸食的容器。汉代贵族的享受也可见一斑了。





24.四神染炉 ·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山西省朔州市出土




25.图片



  金箔饰片。全套共21件均为金箔剪成,应为漆器装饰。人物形象有骑射、舞蹈、跽坐、奔走等;动物有豹、狼、鹿、鸵鸟和玉龟等,极富北方草原风格。




26.金箔饰片 · 东汉(公元25年-220年)▪山西省朔州市出土  实物




27.




28.嘎仙洞真的飘飘似仙境哦,其实,鲜卑早已融入汉族,我们常唱的《木兰辞》中的花木兰就是鲜卑女子




29.




30.木雕鸠鸟 ·北魏▪永平元年(公元508年)▪山西大同市石家寨马金龙墓出土


31.




32.木兽头 ·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山西大同市东郊元淑墓出土




33.马金龙墓志 ·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山西大同市石家寨马金龙墓出土




34.女侍俑 女乐俑 胡人佣 ·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山西大同市石家寨马金龙墓出土




35.




36.驮粮驴 陶牛 陶马 ·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77年)▪山西大同市曹夫楼村宋绍祖墓出土




37.驮粮驴 陶牛 陶马 ·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77年)▪山西大同市曹夫楼村宋绍祖墓出土



  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有兽面、人面、鹿角,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兽形陶俑。从考古发现的情况考察,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朗,五代以后逐步消失。镇墓兽的制作,早则为木、骨质,陶质极少、以后主要为陶质和唐三彩。金属和石制品极为少见。
  西汉至魏晋南北朝镇墓兽制作方法,都是在模制陶胚加上捏造或雕刻的细节,并在素坯涂上一层白衣后,加上彩绘为主,只有在细部做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趋精细。(现场志愿者)




38.镇墓兽 ·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84年)▪山西大同市石家寨马金龙墓出土




39.这只镇墓兽外形非常简洁奇特,丝毫没有任何震慑感,倒像是温驯的家畜,但面目模糊,似乎什么都不像



  黄绿釉龙柄凤首壶。高48.2厘米,腹径32.5厘米。盘口微侈,壶身修长,细长颈,平折肩,鼓腹,腹部一周凸棱,下腹部斜收,底部稍向外撇,平底。肩部一侧为凤首,另一侧为龙柄。龙口衔盘唇,龙颈接腹部。肩部有六系,分两组,一侧三个。凤首、龙柄及中间钮下凸贴宝相花一朵和忍冬纹,腹部有棱下贴四只展翅的飞鸟。通体黄绿釉。有冰裂纹,釉面光亮,胎质略粗,呈浅黄色,质较坚。




40.黄绿釉龙柄凤首壶 ·北齐▪武平元年(公元570年)▪山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出土




41.黄绿釉龙柄凤首壶
·北齐▪武平元年(公元570年)▪山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出土



链接:温酒樽
  樽是一种盛酒之器。汉代时,酒一般贮藏在瓮或壶中,宴饮时将酒倒在樽里,再用勺酌入耳杯奉客。1963年山西右玉发现两件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铜酒樽,盆形者铭文称“酒尊”,桶形者铭文称“温酒尊”。有人据字面将“温酒尊”解释成给酒加温的器皿。但是该酒樽下面的三蹄足很矮,很难燃火加温,另外也见到同类的酒樽还有漆器和平地无足的瓷器,显然不可能是温酒器。 
  汉代,温与酝两字可通假。唐兰先生说:“温就是酝字。”有温酒、助酒、米酒、白酒等酒类。“酝,酘酒也”,“酝,重酝也”。所谓酝酒就是反复重酿多次的酒。唐兰先生说:酝酒是用连续投料法重酿而成的酒,酿造过程时间较长,淀粉的糖化和酒化较充分,所以酒液清醇,酒味酽冽,是当时的美酒。《拾遗记》:“张华有九酝酒,……若大醉,不叫笑摇动,令人肝肠消烂,俗人谓之消肠酒。”由于此酒为烈性酒,因此一般为冷饮。《经学通论》说:“酒新酿冷饮”,所以桶形樽盛的是冷的酝酒,并不是人们误解为加热的意思。 






古琴曲 覃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佛石塔的前世今生
清艺博: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之四(1)
沿着山阴历史的河流
魏晋南北朝碑刻——元偃墓誌
山西禁止出境文物(三)商龙纹兕觥
山西博物院 融合民族熔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