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参观清华艺术博物馆特展



(2019-12-04 07:03:36)





01.

 


02.




03.




04.




05.


  白瓷堆花高足钵。釉白色略微泛青。钵为圆球形,敛口,底部承以喇叭形高圈足,口沿下有数道印压而成的弦纹,弦纹下一二两层堆贴有相间排列四周有联珠纹的圆形和方形的宝相花,腹下部雕圆肥的仰莲瓣,在莲瓣之间的空隙处堆贴等距离小圆花,高足饰覆状莲瓣花纹。装饰瑰丽,造型饱满,气势雄伟。采用印花、雕花、贴花等技法,在唐代白瓷中极为罕见。因出土于有具体纪年的墓葬中,是研究唐代白瓷的重要资料。




06.白瓷堆花高足钵 唐 前封二年(公元667年)高22.7cm 口径18cm 瓷 1956年西安韩森寨段伯阳墓出土 高23cm 口径18.5 胎色白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07.




08.




09.三彩釉凤首壶 唐 公元618-907年 高31cm 釉陶 1959年西安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10.




11.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现时存世作品中最早以牛作为题材的纸绢画。
《五牛图》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该画中除了五头牛外,只有一小丛荆棘,没有其他任何衬景,每头牛都可独立成章。
  画家用粗壮有力的墨线勾勒牛的轮廓,表现出牛的强健、沉稳和行动迟缓.尤其是对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的着意渲染,更凸显出牛有力劲健的筋骨和质感真实的皮毛,画面在用色上也很有特点,两头深褐色和二三头黄色,代表着最典型的牛的毛色,虽然只用了两种颜色,却给人丰富多彩的感觉。
  “点睛”是牵动全局的关键,画家将牛眼适当夸大,着意刻画,使五牛瞳眸炯炯有神,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五牛皆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12.


第七单元“天衢盛世”
  公元618年,李渊接受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618年-626年在位),由此开启了一个史诗般的辉煌时代,亦被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是中国古代最鼎盛的朝代。综合国力强盛的大唐,更是一个兼容并蓄、高度开放的国家,都城长安是6到8世纪当之无愧首屈一指的世界性大都市,其先进地位为各国所向往,中外交流极其频繁,大量外国人和周边民族长期与汉人杂居,各种思想在这里碰撞,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各种宗教在这里汇聚,从而促使唐代文化拥有更显多样化、更富创造力和更具恢宏气度的特征。盛世精神也造就了唐代士人普遍具有开阔胸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思想、宗教、史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学术均是名家辈出,经典之作频现,从而形成了庞大完整、发展程度极高的唐代文化体系——特别是:唐诗成为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书法发展至唐而诸体完备;绘画上,人物、山水、花鸟等各个画科均发展成熟;道观寺院壁画和雕塑,多由名家创作,成为公开的画廊。先进的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也使得唐朝成为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艺术与技术的大输出的时代,对于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等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较大范围的“儒家文化圈”。




13.




14.展厅一角



  韩休墓内的乐舞图,画面较完整清晰,左面是四位仕女坐在一块方形毯子上,她们分别在演奏笙、竖箜篌、拍板、筝。毯子前面站立的仕女略残,她站立在乐队外面,手里没拿乐器,应是伴唱者。这位仕女的左前方的男子左手举起,右手拿着一个竹竿子扛在肩上,他是乐队的指挥。竹竿子的形象在五代冯晖墓中两次出现(图六)。在甬道两边的两头分别有一个持竿人物。画面中间是一对男女站在小圆毯子上对舞。右边的乐队是胡人伴唱者、竖箜篌、琵琶、铜钹、排箫、尺八、伴唱。整个乐队是在一个长着松树、芭蕉树、柳树的庭院里悠然自得地演出。韩休墓的伴奏乐队乐曲应是流行于开元、天宝年问的胡部新声。




15.《乐舞图壁画》唐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400×220cm 2014年西安市长安区郭庄村韩休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16.




17.




18.




19.




20.




21.


  上图,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宴聚于绍兴市郊会稽山阴的兰亭溪畔,26人赋诗41首,并聚诗成集,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书写序文手稿,曰《兰亭集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
  王羲之生于303年,卒于361年,东晋琅琊(今山东临沂)人。他出身贵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自幼爱好书法,苦心研练,博采汉魏诸家之精华,集其大成,超脱魏国书法家钟繇真书的境界,另辟蹊径,使真书完全摆脱隶书遗迹,成为独立的新体。他兼善隶、草、真、行,后人在研究其书法艺术时赞誉颇多:“点画秀美,行气流畅”,“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贵越群品,古今莫二”,有“右军书在而魏晋之风尽”的美誉,被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人们称他们父子两人为“二王”。
 《兰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如其中的20个“之”字,竟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以后他多次重写,皆不如此次酒酣之作,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但是,就是这件“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书法极品,直到如今,其下落仍然扑朔迷离,令人无法不惋惜。

  下图,《女史箴图卷》。“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 西晋惠帝司马衷是个弱智,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朝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九段《女史箴》,以为劝诫和警示,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流传甚广。
东晋顾恺之(公元345-406年)有中国“画祖”之美称,他最早、最好的绘画作品当属《女史箴图》。这是一幅插图性画卷,阐述了西晋大文学家张华(约公元232-300年)的政治讽刺作品《女史箴》,原文12节,所画亦有12段。遗憾的是,原作已佚。
  《女史箴图卷》现存有唐代摹本(公元6-8世纪),其神韵最接近顾恺之的原画,因而被后人奉为经典摹本。此摹本为绢本设色,卷长343.75厘米、高24.37厘米。几经转手,唐代摹本于1903年被纳入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收藏。但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前两段的画像已经遗失了,第一段的文字也已不复存在)。
从图上的印章和题字可知,《女史箴图卷》曾被许多文人墨客收藏过,犹可见到唐弘文馆“弘文之印”、宋徽宗瘦金书词句等,甚至在清朝乾隆皇帝时期成为了皇室收藏,足见此图之珍贵。
  《女史箴图卷》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预示着中国绘画由重教化到重审美的转型。 
  唐本的《女史箴图卷》于1900年9月,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之际被英军大尉基勇松盗往英国,后存大英博物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为感谢中国军队在缅甸解除日军之围,曾有意把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归还中国,与赠送中国一艘潜水艇二择一,做为谢礼。中国政府选择了潜水艇。




22.上图 东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唐 冯承素摹本 纸本 行书 纵24.5cm 横69.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下图 东晋顾恺之(公元345-406年)唐 摹本  绢本设色,卷长343.75cm 高24.37cm  大英博物馆藏




23.

24.



  《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刻画了两汉、南北朝至隋代的十三位帝王形象,即: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倩、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帝王图像是古代绘画中的重要题材,它可以起到所谓“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的作用,因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这件作品中的每个形象都寓有褒贬,而这一褒贬又是寓于每个帝王的性格和精神气质之中的。在表现帝王的形象时,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面容、眼神、眉宇和嘴唇间流露出的神情,来刻画不同的个性、气质,以表达作者对前代帝王的作为和才能评价。 这一画卷共包含了十三个帝王的肖像:前汉昭文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蜀主刘备、吴主孙权、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情、陈宣帝顼、陈废帝伯宗、陈后主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其中前六人距阎立本时代较远,后七人则较近。陈叔宝及杨坚父子等人,阎立本都有可能亲自会见过,字文邕虽是他的外祖父,因去世较早,恐未及见,但对他的了解可能是较真实具体的。
  《历代帝王图卷》的艺术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画的新水平,在古代绘画史的发展上有着重要地位。




25.上图 西安北周康业墓出土石榻围屏线刻摹本 (《文物》2008年第6期)
   下图 唐阎立本(传 卷绢本设色 纵51.3厘米 横531厘米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26.隋文帝杨坚




27.




28.




29.




30.




31.




32.




33.岩树图壁画 唐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114×105cm 白灰 1995年富平县宫里镇节愍太子(?-707)墓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考古研究所在潼关县高桥乡税村发掘了一座大型隋代壁墓,揭取保存完好的墓道壁画72平方米,经考古工作者辨认,墓道发现的壁画为《出行仪仗图》,布局对称,各有46个人物、1匹鞍马和1架列戟。人物皆为男性,平均身高1.25米,头裹幞头,穿圆领直襟窄袖衫,腰系带,足蹬靴或鞋,腰间悬挂仪刀、囊、刀子等物品,手中或执弓、或擎旗、或举仪刀,排成队列。人物姿态不一,面部表情丰富。有关专家表示,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是我国隋唐考古史和美术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是迄今为止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隋代墓葬,为探索杨隋皇族墓地和隋代高等级墓葬制度提供了线索。




34.仪仗图壁画 隋 2005年潼关县税村隋墓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35.玉樑金筐宝钿珍珠装蹀躞带 唐 公元646年 复原后长150宣武帝景明四年 软玉、金、宝石、珍珠 1992年长安县南里王村窦皦(597-627)墓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36.蟠龙金带钩 春秋 长5cm 宽2.6cm 金 凤翔县上郭店村出土 凤翔县博物馆藏




37.杜供仁造释迦佛像碑 北魏 景明四年(公元03年)高110cm 宽50cm 砂岩 西安博物院藏




38.观音菩萨立像 北周 公元557年-581年 总高94cm 像高58cm 石 1992年西安市北郊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39.




40.




41. 波斯萨珊王朝银币 萨珊王朝银币  萨珊王朝银币  


  鉴定现场经常能见到日本、越南、朝鲜的古钱币,但大多都是些存世量较多的品种,上周六鉴宝,藏友王先生持一枚钱币来鉴。这是一枚少见的日本古钱币,面文“和同开珎”,素背无字。据说是在洛阳古玩城交换得来。 
  直径2.46cm 厚0.12cm 重2.75g。 “和同开珎”铜钱始铸于日本元明天皇和同元年(中国唐代景龙二年,公元708年)。为日本皇朝十二钱的第一种钱币,钱文隶书旋读。关于钱文读法,有日本学者认为,“同”系“铜”之省文,“珎”系“寳”之省文,故“和同开珎”应读为“和铜开寳”,属于年号钱一类,钱文的意思是:“和铜年间开始流通的宝货。”




42.“和同开珎”钱币  阿拉伯金  金开元通宝,能见到日本钱币也很难得




43.绞胎骑射 唐 神龙二年(公元706年)高36.5cm 1972年懿德太子(682-701)墓 (706年迁葬)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44.




45.




46




47.




48.




49.仕女图壁画 唐 开元元年(公元710年)白灰 




50.李建成墓志拓片 唐 贞观二年(628年)53×53cm




51.




52.胡人备马图 唐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尺寸114×176cm 白灰 1990年礼泉县唐太宗(626-649年在位)昭陵韦贵妃(597-665)墓出土 昭陵博物馆藏




53.




54.颜真卿《颜勤礼碑》拓片 唐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268×92cm 纸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55.




56.药师如来坐像 唐 公元618-907年 高31cm 总高173cm 像高94cm 大理石 麟游县九成宫镇太平寺遗址出土 麟游县博物馆藏 




57.




58.




59.




60.




61.展厅一角




62.




63.




古典吉他 《吉诺诺它第一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淡雅飘逸 | 女史箴图
東晉 顧愷之繪畫長卷欣賞
传神写照,100 个中国早期人物画的经典细节
「穿越中国美术史」盛唐风姿,人物画正式进入小高潮
** 书法鉴赏论文
北魏司马金龙墓屏风题记:古朴典雅,端庄秀丽,开魏碑、唐楷先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