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孟頫论书名言

结字因时相传 用笔千古不易

——赵孟頫的论书名言浅论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在《定武兰亭跋》中写下的一段话。七百多年过去了,赵氏这段关于书法用笔与结字的论述成了人们经常引用的论书名言。

  为什么短短的两句话能够成为人们经常引用的名言,甚至在七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书家议论不休的话题?这是因为这段题跋明确地指出了书法创作中用笔与结字的重要性,特别是强调了用笔在书法创作中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用笔千古不易”问题,当代书坛曾有一番激烈的辩论。持赞同意见的书家认为,这是赵孟頫对用笔问题提出的精辟论断;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书法用笔应该千变万化,怎么可能“千古不易”?!其实,后一种观点是把“用笔”和“笔法”问题混为一谈了。笔法是可变、多变的,但正确的用笔法则是确定不变的。书法的正确用笔法则是什么呢?笔者在《书法创作气化机制刍议》一文中曾经指出,书法的气运用笔法则是书法的根本大法,是千古不易的用笔准则。因为书法用笔讲究力的表现,讲究“气韵生动”,讲究“风神”“骨力”,而无论是“风神”还是“气韵”,无论是“神采”还是“意蕴”,都需要通过“气运用笔”才能实现。所谓“气运用笔”,就是以气驭笔、以意运笔。在气运用笔过程中,人的精神、气质、性情、学养全部体现于笔端,线条之质通过用笔使转而呈现为人文之质。这正是书法能表现人文精神的奥妙所在。古人说:“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又说:“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因此,“用笔”是书法家驾驭笔墨、抒发性灵的关键所在。赵孟頫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把他的体认形诸文字,遂有“书法以用笔为上”的论断。后世书家在创作鉴赏中有共同的体认,并对赵孟頫的这段话产生共鸣,在取得共识的情况下,这句话成为千古名言也就不足为奇了。

  值得一提的是,赵孟頫的这段话看似强调用笔的重要性,而实际上,他是同时在强调“结字”的重要性。“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书法乃视觉艺术,结字虽在一定程度上受用笔之势的影响和制约,但在更大程度上是受形式美法则的制约。传为王羲之所撰《笔势论》中就有:“倘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所以“结字”在书法创作中同样是重中之重。有意味的是,赵孟頫将“用笔”与“结字”并举,且谓“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反观当代书坛,在重视“展厅效应”与“个性表现”的当代,出现结字上的夸张变形、重离合变化的“流行书风”,实在是“结字因时相传”的佐证。赵孟頫没有专门的论书文章传世,但是他的一些论书跋语却多有妙解与深意。例如同样是在《定武兰亭跋》中,赵氏指出:“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其所以神也。”又说:“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赵孟頫在书论上强调师古,重视“与古为徒”,这是后世书家视赵为复古派的主要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 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赵孟頫的论书名言
“用笔千古不易”这句话,你真的懂了吗?
赵孟頫最“色”的10个字,必看!
赵孟頫最“色”的十个字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赏析及对“用笔千古不易”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