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笺谱里的明末文人审美

晚明,大约是明万历到明崇祯这个阶段,它对之后的雍、康、乾有比较深刻的影响,也是整个明代历史沉屙之处。黄仁宇写《万历十五年》,是在腐朽的明王朝躯体上划拉了一个口子,然后慢慢解剖。时代流变之后,最通常的观察方法往往是从一些细节入手,看它折射的风景。“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人在大世界面前,既卑微又强大,唯有个体的生动,而宏观渺茫不可捕捉。

信笺从南宋开始就有,到了明末发展到它的极致,再往后,即使有“康乾盛世”,在笺谱这门艺术里面也没有找到新的高峰。艺术和时代之间有种扭曲的关系,时代的强盛和艺术的蓬勃并没有必然联系。艺术是由“心”而生的东西,一个时代“人心'如何,最终才是确定了艺术如何。

晚明的社会风气给晚明的艺术打上了强烈的烙印,郑振铎在点评晚明信笺时说:“他们气魄小,只知道追求安乐而恬静的生活;……他们处处要小,但必须精致,必须完美。”这个论断虽然不正面,但还是足够概述晚明笺谱的特征:所谓的格局小,和必须完美。

“格局小”是晚明文人不可超越的历史约束。晚明文人的整个都是“退守”的姿态,从庙堂退隐江湖,从外部世界退守内心世界。如果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要求晚明的艺术创作“大气魄”,那反而是不切实际、吹毛求疵。晚明文人的艺术创造价值是在这样的小格局中营造了“完美”,这是一个艺术创作的“闭环”,没有辜负时代。

晚明文人退回自己的个人世界到底是逃避还是精进?我觉得未必不是后者。批评者的观点首先就把个体世界与群体宇宙的天平做了粗暴的倾斜,极力抹煞个体世界的价值。个体对个人世界的精耕细作本质上与拓荒者们对世界的征服、驾驭有着同样的功绩。

晚明各种画谱里描绘的经典人物更是世俗化的晚明文人形象的真实写照。著书、探梅、听涛、访菊、话旧、赏花、对酌、品茶、鸣琴、赏文、对弈、读书等等。这些母题构造了一幅幅最理想和美妙的人生行乐图。相当准确地表达出许多晚明文人的心声;充分地、最大限度地享受生活况味,这是晚明许多文人的生活理想。

晚明文人怀抱着独特的文人精神气质,尽管不能实现忠君爱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理想。但寄情山水自然、花鸟世界,追求平淡天真的生活也是精神上的一种释放。晚明文人们的审美取向已经改变,自然的生活情趣成了他们第一位的追求。

晚明文人的人生线条“轻巧灵动”:士人无能为力,无所适从且时时有危险降临时,士人便只能抛弃对身外的追求,转而求之于自己的内心,求得新的安宁。身既不安,心再不宁、人便无法生存。王阳明反复强调“求理于吾心”、“惟求得其心”“心外无理”、“心外五事”,这种一切反求与内心的修行方法,对当时人人自危的文人们是一种莫大的解脱。

精雅、天然、灵动,这三要素共同构成了包括笺谱在内的晚明文艺的特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笺之美:一个逝去的时代, 一种正在消逝的文化氤氲
中国古代文人画与文人传统
让人迷之向往的宋朝,那时候的建盏是啥样
家具中的市隐诗意
圆角柜 | 超越时空的美
【杂谈】赏石界的“巾帼”,谁说女子不如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