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可染《夕阳客归图》与“李家”墨法
李可染《夕阳客归图》与“李家”墨法师上 艺术史学者 鉴赏家李可染作《夕阳客归图》,来历清晰,画赠香港艺人张玲麟(艺名钟情)之作。右下钤印“玲麟珍藏”,即持有者本人收藏印。玲麟女士1933年生,青年时代从事电影表演,1956年主演《桃花江》一炮走红,继演《凤凰于飞》、《一见钟情》等,红极一时。1967年退出影坛,全心投入绘画、摄影,曾于德国柏林、北京、成都、菲律宾、香港等地举办画展,并有画集影集出版。其中,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办展时为1982年4月,在此前后,北上拜访京华名宿,《夕阳客归》即得于此间。另有《牧牛图》及书法二幅,皆具张氏上款。后出版。
李可染《夕阳客归图》,45.8×34.5cm,纸本。题识:红叶吟风处,清溪欲暮时,夕阳光景好,莫怪客归迟;可染。钤印:可染、李、李下不正冠;收藏印:玲麟珍藏。展览:“八家山水画展”,(香港)集古斋有限公司,1989年8月。出版:《李可染画集》第10页,(台北)学苑文化事业出版社,1983年;《八家山水画选集》图版3,(香港)集古斋有限公司,1989年8月;《名家翰墨·4·李可染专号》第36页,(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2月。此图为李可染先生(1907-1989)晚年画作,是其代表性的夕阳晚照一类题材,处于墨法成熟的阶段。无论是积墨、泼墨、甚或揉墨等,画家已臻炉火纯青阶段。可染先生在继承前人墨法的基础上,所开创的“李家山水”,已别具一格,成为美术史中的一个高峰。拙、重、沉、厚、黑、湿,以此六字可以概括其风格特征。范式意义在于,在对外放开的环境下,根植本土绘画渊薮,引入西方绘画光影等因素,区别近人,另立自家面目。在当时学术纷杂、画派并立、大家鼎峙的情形之下,是具有标志意义的。远者不论,近者如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陆俨少等,已高标左右,跻身大家之列,谈何容易?李可染的成功,在于把湿积墨法推向了一个高度,反复积染,层层加,又“层层减”,使画面成为“一个”,“一个”之中见层次、空间感。初看,画面似在一个视平面上,再审,高远之中暗涵深远、平远,如雕塑般矗立,气魄逼人,气势撼人。主要的是,这些都是依托墨法来完成的。可染先生有言:“积墨法往往要与破墨法同时并用,画浓墨要用淡墨破,画淡墨要用浓墨破,最好不要等墨太干、反复进行。其中最重要的是整体观念强。何处最浓,何处最亮,何处是中间色,要胸有成竹。黄老(宾虹)常说‘画中有龙蛇’,意思是不要把光亮相通处填死了。加时第二遍不是第一遍的完全重复,有时用不同的皴法、笔法交错进行,就像印刷套版没有套准似的。笔笔交错,逐渐形成物体的体积、空间、明暗和气氛。”(见《美术研究》1979年第1期13页、李可染《谈学山水画》)积墨法、破墨法、泼墨法是李可染主要的技术手段。从其自述中可以看出,在保持传统墨法的基础上,其重点在于积墨法的运用,同时运用破墨法和泼墨法。但是,融入这些要素的同时,积墨法的指向性也很明确,那就是引入西方明暗造型、光影来为积墨法服务,形成自己的积墨法,这是区别于其他画家的地方。有学者把李可染的积墨法称之为“带有光影因素的积墨法”,这种墨法在实际运用时并不是孤立的,它要结合皴染法、擦法、点染法等同时进行。所谓墨法,是李可染后期所强化的,而前期重视的是皴法。后期的皴法逐渐转化为擦、染、点并重的墨法。“带有光影因素的积墨法”,实际上是在擦笔中体现出来,具体用以表现山石的亮部。这样,多种墨法结合,使画作呈现出沉厚、拙重、洇湮的浑清意象。何谓浑清?笔墨融洽,可见元气淋漓之象者为浑;笔墨分明,可见华滋澄澈之神采为清。但墨法的运用,实非三言两语可道尽者。破墨,易乱易糊易薄易碎;积墨,易脏易死易板易腻。笔笔有来历,又能浑然一体,无诸病死笔墨,殊为不易。在李可染看来,山水画要过两关:线条和层次。线条不过关,笔墨不立;层次不过关,画面不厚。而层次尤为重要。墨法是为层次助益的墨法,既要解决物象之间的真实明暗关系,又要解决画面整体的明暗关系。呈现出来的笔墨关系,既具有自然的感官功能意义,又有个人的、风格化的指示性特征。李可染自1956年前后即主要运用积墨法。而最直接的获益是从老师黄宾虹那里得来。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黄宾虹是先以笔蘸水、再蘸墨,先画焦浓处,再画淡处。然后再重复画浓处,渐至淡处。点苔,前后山同时进行。如此反复,数次点染,直至笔墨浑化一体,达到所期境界方休。而这个内在外现的意涵,黄宾虹是自由的,丰富的,深宏精微的,能够把笔墨的性能发挥到“尽精微致广大”的层面。较之于黄宾虹,李可染把笔墨的运用更趋步骤化,前方山石大的形体、树屋等,先以较浓的墨勾出,从暗处施墨,渐渐向淡处画起,极暗处,反复擦染、积墨,虚淡处,甚至使用揉墨法,使墨色沉透于纸内,留白及留光影处,极其小心,不使含糊。为了意境到位,不断加重墨色,为了整体统一,又不断作出调整。也即可染先生所说“先加法,后减法”。这一过程,是迟缓的、解析化的和整饬化的。有人说,李可染山水画含有素描的因素,实际上,在他的精神高度诉诸层面,是在向北宋范宽等图像形态看齐。可染先生虽然借助了现代水墨以及西方绘画元素,虽然是在“写”,但是,他的意态是“工”的。这是区别于其他大家山水的所在。比如在虚处的揉墨,他可以反复地染,甚至把纸揉烂,再补纸,再染,直至达到预期的效果。有学者论述他的山水画有油画般的味道,笔者以为,还有汉画像石拓一样的结实。如果把黄宾虹作画喻为落花流水、云在意迟,傅抱石作画是虎啸龙吟、解衣盘礴,张大千是振衣岗川、高蹈悠游,那么,李可染则是老牛垦犁、壮士拔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月雅讲堂】李可染的积墨研究(二)
研究李可染必看的文章
山水画技法之用墨:有笔无墨不可行,常见的墨法有哪些?
浅谈中国画的笔墨法
【观点】两种探索途径——龚贤积墨法与黄宾虹积墨法的比较
黄宾虹的了不起,须去掉许多作品才能得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