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墨迹合集》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兰亭序》

《游目帖》(蜀都帖)

《草诀百韵歌》

《远宦帖》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快雪时晴帖》

《门书翰》(万岁通天帖)

《犹悬三帖》

《得示贴》

《黄庭经小楷》

《圣教译》全名《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又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等,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玄奘法师在印度求法十七年后,携梵本佛典到长安,太宗见之甚喜。玄奘奉命于当年三月即居译场弘福寺从事诗经。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宗亲自为之撰序,皇太子(李治,后为唐高宗)作记,此序和记与太宗徐敕、皇太子笺答、玄奘所译心经,由弘福寺沙门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字,历时二十余年,于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刻成此碑,全称为《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四分,行书三十行,每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惜今已断裂,现存西安碑林。

释怀仁传为王羲之后裔,尤善王羲之书法,唐人敬重王羲之书法,而且在当朝大量采用摹写(包括双钩临摹)和集字刻碑两种方式传播,当然摹写不是唐代的发明,可集字却是当时别开生面的首创。

《集王书圣教序》以其姿媚的整体艺术风格向我们展示出了端庄又流丽,刚健含婀娜的美韵。在刀匠加工后的碑刻中,依然看到了王书瘦挺刚力,极具王羲之书风,不像《兰亭集序》经过临摹后相对表现得更柔美。《集王书圣教序》给了我们另一种一窥王书风采的途径。

在整个集字过程中,为了避免大量雷同的字,所以采用了行楷、行书、草书等杂组的方式,这样大胆的组装难免局部有些不协调,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挡碑刻王书的艺术风韵,而且在这样的相间中我们更能看到到各种书法体势的真正王书。

王羲之书法真迹虽然不存,但是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碑为我们打开了这个窗口,因为他的每一个字都来自王羲之真迹,用心去感受流美遒劲的笔迹,以及笔迹所架构出来的体式,就像和大自然相通一样,这件保魏晋风骨的碑石真是巧夺天工。

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碑当时原本旨在宣传佛法,没想到后人对此碑的热爱仅限于对书法的膜拜,《怀仁集王书圣教序》一气挥洒,神采奕奕且有板有眼,和《兰亭集序》并驾齐驱,成为了千古字学之祖。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至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参考。

此帖前人评价甚高。如宋黄伯思说:“此帖逸少书中龙也”。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中流出者。”也有人认为此帖“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这些评价都很中肯。尤其说它们写的从容、不受法的拘束,好像从自己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最为深刻准确。孙过庭曾说过:“子敬(王献之)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即王羲之以下,都是在写字时故意用力,故意要表现自己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样就反而失去书写时的自然之美了。这种对比式的评论,对书法欣赏很有启示。


(请横屏观看手机)

《定武本兰亭》(宋拓),麻纸,剪裱装册,共7开,每开纵35厘米,横10厘米。

唐太宗得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命欧阳询临摹,刻石于学士院,拓赐近臣。五代梁移石汴都。辽耶律德光破晋后携此石北去,德光中途病死,石弃于杀虎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碑被发现,置于定州。唐时定州置义武军,宋避太宗赵光义讳,改义武为定武,故此石刻被称为《定武本兰亭》。《定武本兰亭》又有5字损本与不损本之别。宋代以来《兰亭序》刻本众多,论者多以欧摹定武本为正宗。

后世所传《兰亭序》皆为唐以后辗转勾摹,笔墨气韵渐去原迹,但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反映出王羲之书法的风格面貌,不失为学习书法的范本之一。自宋代以来,《定武本兰亭》特别受到推重。元赵孟頫曾在定武本后题跋,认为:“古今言书者以右军为最善,评右军之书者以禊帖为最善,真迹既亡,其刻石者以定武为最善。”

故宫所藏宋拓本《定武本兰亭》拓工良好,有潘思牧等题跋4段,王守观款1段,并有“鲁斋珍藏”、“潘思牧”、“莲巢”等印35方。

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朱彝尊《金石文字跋尾》和李光暎的《观妙斋藏金石考略》等书有著录。

(请横屏观看手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帖要首学王羲之
张充和谈写字:写楷书要记得草书
谈写字/张充和
李有来:如何解读、深入经典
经典欣赏|王羲之行草书经典碑帖
写《圣教》易俗?原因在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