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十五)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十五)


高寻白帝问真原 镜框 甲戌(1934年)作

题识:(1)高寻白帝问真原。拟吾家僧繇没骨法。甲戌八月,大千居士。(2)到此欲骄日月,回头又失蓬莱。秋风吹出井莲开,何处长安尘壒。雪下玉龙游戏,月中青女徘徊。眼前忆着锦江来,今古纷纭玉垒。调寄《西江月》。华山看云海作图漫赋。爰。钤印:大千居士、大风堂、张爰私印、西川张八、大千豪发

1934年的农历8月15,大千昆仲首次游览西岳华山,旬日内遍登华岳五峰,寻幽探奇,写生赋诗,兴致极高,此图题诗《西江月·华山云海》即作于这次华山之游。用没骨法画巫峡、华山也多在此一时段。这种没骨重彩山水以色彩取胜,富丽堂皇又不失士气,是大千先生颇为得意的山水画法。他曾在画作的题识中追溯没骨山水的渊源,“此吾家张僧繇法也,继其轨者,唐有扬升,宋有王希孟,元无传焉,明则董玄宰墨戏之馀,时复为之……有清三百年,遂成绝响”,而他自己则直接接续此一传统。

《高寻白帝问真原》,写杜甫诗意,构图疏阔精致,云山飘渺,杂树错落山间,突显出华山的雄奇。大千先生也特别善于敷色,朱砂、青绿、白粉、赭石诸色相衬,瑰丽明快,极富装饰性。

南国小景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1)秋老菊花天,花丛蝶尚妍。此邦宜捉扇,我辈欲装绵。满树红堪摘,四山青可怜。阴晴长不定,客况最颠连。此予去年十月客香港登太平山句也。甲戌十一月,写于沽上,爰。(2)南国小景双幅,似仲渔二兄法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三千大千、大风堂、大千、张爰私印、蜀客

1933年大千有香港之游,与黄般若、黄君璧、何冠五、马武仲等把酒论艺,游玩写生。太平山、屯门、赤柱、青山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千游兴甚浓,曾感叹:“太平山小景可入画者甚富。惜当代名家皆不屑为之耳”。此幅所题五律即《太平山雨景》,大千曾自述:“般若道兄招游太平山,为雨所阻至山半而归。次日拈此以退笔书之。”此幅《南国小景》作于次年1934年,大千时客沽上,为回忆旧游所作。上款“仲渔”应为程克,字仲渔。时任北平政治会议顾问,并于次年任天津市市长。

南岳邺候书院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老柏当门欲蔽天,图书东壁月犹悬。可怜坐负金仙骨,宰相葱葱祗十年。南岳邺候书院,仿巨然笔为之。甲戌秋日,蜀人张爰。钤印:蜀郡张爰、人间乞食、大千豪发

邺侯书院 立轴 水墨纸本 1934年作

题识:树色当门绿敝天,图书东壁月高悬。可怜坐负金仙骨,宰相匆匆只十年。南岳邺矦书院,以梅花道人法为之。蜀人张爰。钤印:张爰

题跋:李邺矦书院在南岳半山,山后有懒残岩,相传煨芋处也。予去年在山仅二日未及至懒残岩,而徘徊院中甚久,念矦功业,为人古今无两,惜神仙空慕上寿未臻。贞元四年八月月蚀东壁,矦曰:东壁图书府大臣当有忧者,吾以宰相兼学士当之!明年果薨青山未改,星月依然,仰止前贤真有九原可作之想也。甲戌三月补图并题。大千居士。钤印:大千、蜀客、张季

邺侯书院坐落于南岳衡山烟霞峰腰,是中国书院史上最古老的一所。邺侯,即唐代三朝元老李泌,入世出世,忽隐忽仕,是一个传奇色彩颇浓的人物。相传当年李泌隐居南岳烟霞峰下,建端居室(后人改建邺侯书院以纪念)于兜率寺侧,一住就是十二个年头。十二年中,李泌在南岳人民中留下的只有一则神话,那便是“懒残煨芋”。李泌发现兜率寺有一个被称作懒残邋遢和尚竟是一位深藏不露的世外高人。一天深夜,李泌独自来到懒残和尚独居的牛棚拜访。懒残和尚百般侮辱李泌,李泌却恭敬如一。尔后,懒残和尚从牛粪火堆里扒出一个煨熟的泥芋,连泥带皮吃掉半个,叹一口气,将剩下的半个递给李泌说:“吃下这半个芋头,勿多言,下山领取十年宰相去吧!”李泌吃下半个芋头,下山去京城,果然做了十年宰相。

此幅《邺侯书院》乃大千1934年于衡山烟霞峰写生基础上提炼概括而来,显得天真自然,身如其境,不论构图,笔墨,画思情境皆是不可多见之作。邺侯书院坐落在烟霞峰腰。烟霞峰,断崖巉石,峭壁陡削,独有山腰却突出一片平旷的地方,俗称“天螺晒衣”。邺侯书院就坐落在“螺衣”上。烟霞峰顶很像螺髻,峰顶以下,圆圆鼓鼓,颇似螺身,而这个峰腰突出的平台,就像田螺伸出螺衣来晒晒太阳。画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处“天螺晒衣”的绝妙胜境。站在邺侯书院前,从此向后看去,画中央的烟霞峰后是一望无际的绵延山峦,松林如织,山风拂面,一条山路,蜿蜒萦回曲折,清晰入目,随着绵延山色潺潺而去。远山以淡墨苍润之枯笔皴擦而出,笔笔见地,使得画面充满着动感、使人感觉身临其境,气韵令人游目骋怀。

山水册页 册页 设色纸本

人物山水二十八条屏 (1.35亿元,2011年12月北京国贸)

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30岁以前的张大千,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

《人物山水二十八条屏》,由拟石涛山水二十四屏、仿渐江山水一屏、抚梅道人吴镇山水一屏、摹古写生作品二屏组成,是大千按照其所喜爱的古代名家画法精心绘制的,是迄今为止张大千作品中一套内所含画作数量最多的山水巨制。

《山水二十八屏》以设色居多,水墨次之;山水居多,人物次之。笔墨酣畅,意境深邃。每画必题,书体多样,有大千体、石涛体,还有隶书、篆书。张大千写大千体或石涛体不乏有之,但隶书,尤其篆书则罕见。《山水二十八屏》有临仿,如仿吴镇、石涛;有写生,如《罗浮云母峰》、《罗浮凤凰谷图》,多数为创作。《山水二十八屏》题画,可分题诗和画论两类。如题石涛诗:“山色苍苍树色秋,黄云欲碎背溪流。苦瓜客舍消闲笔,画法应愧老贯休。”自作诗: “凤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雪芽。笑煞狂游勾漏令,更从何处觅丹砂。”画论有“此渐江上人仿一峰老人一路,与平日所写之不同也。”“识想所结一种轻脱境界,异人处人亦不觉,己亦不自觉也”。如第七屏,就是以石涛原画法而作;第十七屏是依据石涛《杜甫诗意册》第七开而画,题画诗一样是“野屋流寒水,山篱带白云。”并署“师从清湘老人笔法。”

张大千在《山水二十八屏》中每画必题,但均未写干支。根据书风、画风等其它特点判断应作于三十岁左右。其中有两幅写有“罗浮云母峰”、“罗浮凤凰谷图”,这就又为推断创作时间限提供了依据。罗浮山在广东东江北岸,主峰飞云峰,道教称其为“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张大千于1927年登临黄山后,又于1928年夏游历罗浮山。由此可知,张大千创作时应为三十岁左右,大致是1930年至1934年间。

醉杏图 杏语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醉杏图。甲戌十一月,悔厂先生令画。蜀人张爰。钤印:大风堂、大千、西川张八、到黄山绝顶人

款识:杏语图。悔厂先生属作。壬申(1932年)九月,溥儒。钤印:乾坤一腐儒、旧王孙、长毋相忘、衡门之下

两卷创作年份先後相距两年,分题“醉杏图”、“杏语图”,题材、尺寸,装裱格式相同,应属为悔庵所求而作。悔庵身份未详,画中所绘为结屋诵读,杏花为伴,可能悔庵即取“杏”为室名斋号,故请“南张北溥”写之。

山水 手卷 甲戌(1934年)作

华山金锁关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华山金锁关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黄山松云

华山金锁关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229.6万元,2009年6月西泠)

题识:(1)此华山金锁关,即老杜诗所谓“箭括通天有一门”也。乙亥八月,大千居士张爰。(2)苍龙岭千仞一脊,如蜕龙之骨,东西岩深不见底,略无林木蔽亏,人不敢睨视,是即《水经注》所称搦岭,须骑马行者。今虽磴道修广,铁鏁扶其左右,可以拾级而登,犹人人自危,匍匐方可进也。昔人称黄山百步云梯,三面皆空,行者势如飞渡,其实尚不及此十一之险。岭尽为龙口,即韩逾之授书处,至此惊魂少定,略一俯瞰,峯峦映带,奇诡不可名状。再上为五云峰,戴鹰阿所图五将军树已不可见。迨至金锁关其险更甚而不以险名者,崖不甚修也。大千再记。钤印:高寻白帝问真源、大风堂、张爰、大千大利、西川张八、三千大千

此幅写华山金锁关,创作于1935年,已具有张家山水的个性风骨。作品采用传统高远法构图,章法严谨、疏密有致,主要绘华山金锁关的山高路险。一条山路几乎贯穿全部画面,直入云霄。路两侧为悬崖陡壁,山峦伴以青松,路侧绘瓦舍小屋,并绘有两登山者于途中,北岳之巍峨险峻尽收笔底。款识后有小字题记近二百字,一气呵成,既记述了金锁关之险要难登,也是书法之杰作。

华山登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396万元,2010年7月安华白云)

款识:百丈苍龙岭,昂头直入云。明星怀玉女,大树老将军。不妨来痛哭,此处绝尘芬,中岁夸腰脚,猿猱得旧群。华山苍龙岭,千仞一脊,如蜕龙之骨,东西岩深不见底,略无林木蔽,亏人莫敢睨视,是即《水经注》所称搦岭,须骑而行者,今虽磴道修广,铁鏁扶其左右,可以拾级而登,然犹人人自危,匍匐方可进也。昔人称黄山百步云梯,三面皆空,状如鲫鱼背,行者势飞渡,其实尚不及此十一之险,故游华山者往往至此中道而回,然而不度此岭,焉足以知华山之妙。去年与仲兄同登绝顶玩月,今年复与姬人畹同登峰头作重九之会,皆徜徉而过,腰脚之健亦,颇以此自豪也。乙亥十月,写图并记,蜀人张爰。 钤印:太华峰头作重九(白)、蜀客(白)、大千(朱)、大风堂(朱)

此幅图绘两位高士于华山栈道攀登之景象,华山苍龙岭据传为蜕龙之骨,是道家得道成仙之圣境。张大千、张善孖兄弟俩于1934年共作华山游。此时大千尚值中年,艺术尚处不断探索攀登之期,以华山天下第一险峰抒写画家磅礴豪情,当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侠意!此画从技法上细赏,属细笔青绿浅绛山水。风格上吸收宋人肃穆庄重之庙堂气派,仰之弥高,研之精微!顶上苍松与山脚屋宇相映对比,烟雾处亦留人间气息。山石反复渲染,复以石青石绿润色,亦有红色点染树梢作醒目之赏。犹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诗意美。此作最精彩处在于大千用小行书作数百小字。上段有自作诗点题,下段有长题作跋文注解人生的情怀与大自然的壮美景色。有激赏也有辩证。


(未完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千悲喜 终归一悟【三国演义】
俏皮话(3145)
到家按摩到底按了个啥,我不说哥哥们都懂,这就是回家的诱惑...
屈原
分享12个超级好用的在线网站
整理8个可怕的学习网站,看完直接辞职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