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书法专业博士洪权

 



洪 权


简介:

洪权,号鸿庐,1978,广东揭阳人。书法学博士。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小榄印社理事、广东书法批评家协会理事现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书法学博士,广州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教师。


作品入展获奖情况:

2003年获广东省“南雅奖”(省最高奖)书法篆刻作品展铜奖。

2008年入展“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中国砚都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获“第二届广东省书法艺术'康有为奖’”优秀奖、获“第三届'性灵派’全国书法展览”“随园书谱奖”。

2009 年入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2010年入展“大沥杯”广东省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西泠印社国际篆刻选拔赛(暨第七届篆刻艺术评展)”。

2011年入展“渊源与流变——'晋唐楷书研究展’”。

2013年获第四届全国“康有为奖”书法评展“创作奖”。参加岭南霞光——首届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提名书法家作品展”


主要论文成果:

1、《史学史视野下书法史学史的探索》发表于《中国书法》杂志2007年第二期(CSSCI)。

2、《在走向金文书法的途中――一种对吴大澂创始中的金文书法创作的检讨》获“弘羲杯”首届《书法导报》当代书法论坛三等奖(2007年10月),并该文发表于《书法导报》(2007年12月12日 第50期 第七版)。

3、《大陆近三十年来康有为书法研究之研究》获第二届广东省书法艺术'康有为奖评审暨'岭南书法论坛”优秀论文奖并收集在《第二届“岭南书法论坛”论文集》。此论文后发表于《书法赏评》(2010年第三期,8-19.),续录入《粤海艺丛》(2010年),岭南美术出版社。

4、《论李瑞清“求篆于金”书学理论之价值》入选“海派国际书法研讨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于2008年12月29日召开研讨会并结集出版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第4-14页)。

5论胡小石碑体行草书及其对当下书法创作的启示》入选“2008中国书法金陵论坛”(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并收入论文集。转载于《书画艺术》(2009年第三期)。

6、《1949-1979繁荣前的准备》发表于《书法赏评》2010年第一期。

7、《二十世纪碑学观念之嬗变及书风呈现透析(上)》获第四届全国“康有为奖书法”平展暨“中国书法·岭南论坛”“优秀论文奖”(岭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12)

8、《现代新史学视野下的篆刻学:<印学史>与<中国篆刻史述略>》发表于《中国书法》2011年第七期,71-73.

9、《二十世纪前叶在革新与探索中的中国书画艺术——以岭南画派艺术家方人定为例》获“中山近五百年书画名家研究”课题一等奖。《香山魔韵——岭南香山近五百年书画名家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10、弃官鬻艺——从吴昌硕笔润收入的变化中探析入选“第四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西泠印社主办。《第四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论文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年10月。P450-464)

11、《“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宗致辨识——以近代以来《论语》注疏为中心》发表于《福建论坛》2014年第9期。P98-103.

12、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吴昌硕何以弃官鬻艺入选《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年12月第一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3、革新与探索:岭南画派方人定艺术思想之嬗变》发表于《美术学报》2014年第六期,P38-45.

14、《易孺研究》(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待出版。



《风月·琴书》草书对联


01
洪 权 印 象

广州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吴慧平


人与人的交往,往往有一些命中注定的缘分,和洪权的相识应该是五年前左右,那时我刚来到广州美术学院不久。2009年,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系开办了书法本科方向,我负责整个书法班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师的外聘工作。记得当时是他的一本颇见功力和才情的书法毕业作品集深深吸引了我。于是,他从担任美术教育系的书法课开始,逐渐成为书法班几个主要外聘教师之一。


《楷书四条屏》一 242.3cmX37.5cm


洪权为人热情,具有岭南人的那股细心与周到,也许是到过四川的缘故,言语之间不经意会流露出四川人的一种味道。据学生反映:“其教学方式我甚是喜爱,他通过和学生互动让学生吸收知识更加快速,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其亦非常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经常会给我们一些适宜的建议和开导,我从他身上学习到了许多东西。”一般来说,距离产生美,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们一路走来,已经相当熟悉,当年的书法班也即将毕业,但对洪权的印象,确还十分清晰。


楷书四条屏》二 242.3cmX37.5cm


洪权乃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的侯开嘉先生弟子,侯先生为当代理论与创作集于一身的著名书法家,为人质朴无华,品格高尚。师承关系的影响,洪权能继承其师衣钵,既能熟闇书法创作,又能潜心书学理论,在当代青年书法家中,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目前又在攻读书法博士,师从胡抗美先生,其勤勉之心可见一斑。


楷书四条屏》三 242.3cmX37.5cm


我曾经请其帮我刻过几方印,在我的印象中,洪权的篆刻,白文印已在汉印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尤其注意空间感的营造,朱文线条劲挺,干净。尤其是那几方带有唐宋官印风格的印,印象极为深刻,可见其拟古之深。洪权的书法基本功极为扎实,从其就读研究生期间的临摹作品可以看出,其对经典法帖的理解是极为精到的,临摹作品均能达到神形兼备的效果。创作兴趣主要集中在行草书,对二王体系的行草书情有独钟,正如他在一篇创作日记上所云:“二王体系的行草书是一个永远都生机勃勃的体系,串通《伯远帖》、《二王手札》、《米芾手札》、《蜀素帖》三帖而更有一种传承中必得走向创新才更具有历史意义之感,不管张瑞图是如此的'反叛’,但其根却深深的蕴含着二王传统,历史总是在继承与反拨中不断的演进,只有牢牢把握历史的规律才能更深刻的触摸到时代的脉搏。”在具体风格的呈现上却选择了张瑞图、王铎一路的明清风格,这是时代使然。在其书法创作中,令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他对王铎与张瑞图一路书法风格的模仿与创作。看到起其早期带有倪元璐、王铎、张瑞图书法风格的作品时,你会觉得其师兄吕金光先生一举成名的书法风格模式在其身上再现,甚至说有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其在创作手记中曾云:“本作欲在表现当下展厅效应中的书法生存状态——追求视觉冲击力。用王铎的笔法表现绵连大草,并应用宿墨、普通墨、水的相互参融效果,夸张王铎的涨墨表现方式,配合小楷的以丰富章法表现。虽然整个章法还是比较流畅,但是,线条显得还是不够凝练和朴厚,大草需要篆隶笔法融入其中才能显得有厚度,而这种厚度之中有应具有灵动感,故,在创作本作之时感到书法之难。”可以看出其对经典的深刻把握与当代追求视觉效应的良好融合能力。洪权在理论上也甚有建树,看其多次在重大学术活动中获奖的情况,就可略知一二。


楷书四条屏》四 242.3cmX37.5cm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劝学》有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当然,洪权不躁,否则,不可能做出这么好的成绩。只是我觉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与其同时铺开来还不如集中精力于某一个方面。《书谱》中云:“专精一体,以致绝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愿与洪权共勉。


作品欣赏:



即心是佛



《秋月寒江》草书斗方54x53cm



草书王维《陇西行》



草书王维《归嵩山作》



草书王维《汉江临眺》



《冰壶秋月》



《自礼以达道》



印面:秋色连波。边款:秋色连波甲午秋月鸿庐刊



生欢喜心



万谷流春



长相随



贞松耐岁寒


且将新火试新茶



无法本是道



《泉者精气之所发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洪权 (1978年生广东揭阳,中书协会员, 广州美术学院书法专业讲师)
书法篆刻之最 - 秋心斋书画网 - 秋心斋书画
山东书法篆刻创作历史与现状
篆创委委员风采——何国门
中国现代书法篆刻
“山阴后浪”来了 —— 2020兰亭书法艺术学院优秀毕业创作者联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