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书法专业博士杜胜苏

 




 


杜胜苏


简介:

杜胜苏,男,1976年生,河北保定人,中国致公党员,留日学者(日本教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北京市政府引进人才,首都第一批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先后就读于日本亚细亚大学、东京学艺大学、横滨国立大学,留学期间任东京学艺大学留学生会会长,全日本华人书法家协会理事,日本全国大学书写书道教育学会会员。


在东京组建“杜胜苏书道会”,受到时任中国驻日本特命全权大使王毅、崔天凯先生的亲切接见。2007年在日本举办“杜胜苏书法艺术展”,并邀请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先生参观,是在日中国留学生的优秀代表。



01

清朗潇洒意 墨韵君子风

——杜胜苏先生书法品赏

文/陈锦若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胜苏书法里的清逸秀俊,娴雅气度。与胜苏相交始于我混迹文坛之初,而今亦有两三年之久。只是未曾想胜苏竟年轻至斯,因一直有个印象,为书者,皆是老年之成,大多乃是暮年之士。初见胜苏之时其带了几分腼腆,反倒是这几分腼腆让我等生出了几许亲近。我向来无攀高之心,虽则平和无争,骨子里却也有几分傲骨,所以对于成名之士大多心存仰慕却并无故意的结交之好,好在胜苏却是旷达而随和,言语之间也十分相投,便相邀为友。古语云:“与君子交如入芝兰之室”,诚然胜苏的风华意气也让人如沐春风。


胜苏习书法始于幼年时期,岁历寒窗数十载,颇有些水滴石穿的韧劲,把一项爱好升华为终身的事业,非有些铁杵磨成针的坚持。其之勤学苦练从他手间的厚茧便可见一二。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天分、博学、苦练,萃三者于一身,胜苏的书法能有所成乃是情理之中了。


古语云:“笔墨技法,熟而后巧。”胜苏取法二王、兼学孙过庭、米芾、董其昌等诸家书法。俗话说“书宗魏晋”即是说学习书法,魏晋的法帖做范本是最好的选择之一。胜苏宗法二王,字字力透纸背带了些魏晋遗风。他的书作运笔大胆精准,墨色变化丰富,章法得宜,讲究虚实避让,深谙传统之韵味,又不乏自我性格的张扬。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气韵游走于字间,观之让人如清风拂面,苍茫而俊拔,跌宕起伏之间便见幽谷禅风习面而来,洒脱灵动悠然如灵溪之月。颇有些清风舒朗,飘逸洒脱的晋人韵味,气韵游走,如水流潺潺,云间松风之俊朗。


古人云:“书法讲究法度,合法才能质美”。然则今日之书法行列,比比皆是沽名钓誉者,以为能书便是大家,实不知却犯了书法之大忌。胜苏却向来将“法度”作为行书之根本,笔笔都不离其宗却字字见其性情,其字法、笔法、章法得体,乃是经过苦习所得。评书法之优劣莫过于理法、笔力和姿态,古人云:“寓新意于传统,寄妙理于法度。”,“神韵为上,形质次之。”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只有达到线条美、结体美、章法美、墨色美,神韵美方才称得上书法中的上品。无疑,经过数十年的淬炼,再加上本身的悟性所然,胜苏之书法在而立之年已有所成。以其潇洒意气和深厚的书法功底来描绘书法之境,有传统的曲折方圆亦有自我创新的变化,从而形成自己的书法之道,展现其书法中的意趣之美、形制之美和气韵之美。


陈锦若:当代青年诗人,作家。




02
杜胜苏与他的书法

文/周勋君

胜苏为人朴厚、谦和,时有魏晋士人骨鲠的风度。品读他的书作,则能接触到一个更为细腻、丰富的他。


胜苏主要写行草书,对《怀仁集圣教序》、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下力尤深。他的书案上长期摆放着这些法帖,此外,包括贺知章的《孝经》以及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等,随读随临、随临随写是他生活的常态。


他的书作多用笔圆转、流畅,结字雅正,章法疏澹,加上墨色的妍润与内在流贯不绝的气息,使人顿生 “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感受——这恰是唐代书法批评家李嗣真对行草书境界的一种描绘。它们使得胜苏与“务求险绝”、在行笔用墨上大起大落的那类行草书立即区分开来,颇能见出其不俗的个性与美学追求。


目睹胜苏挥毫,则更能见出他内在的气度和蕴藉。他对用笔控制有度。在精心引带的同时,于节奏、力量,于保持内在气息的连贯和字结构的准确上,令观者有精绝之感。使人印象深刻地还在于,他始终态度从容。可以想见,假使一个人独自沉入书写,他该是怎样的静默与自如,并从中获得巨大的喜悦与对书法这门艺术的至高领悟。


胜苏少年时代即跟随黄绮先生习书。及长,入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业受教于徐利明教授。弱冠之年,已负书名。之后转赴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念教育学硕士,期间担任全日本华人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成后作为北京市政府引进人才留京工作,现于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在职哲学博士学位。读书、覃思之余,须臾不忘翰墨之事。


胜苏,有志如斯,前程当不可限量。


2015年8月6日于望京南湖中园


周勋君:中央美术学院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后,青年书法理论家。




03
大雅儒者

——杜胜苏书法艺术

文/路毅

书者,写其心。提笔落墨间,书写着自己的心灵世界,一横一竖,一点一画,将真性情融于笔墨,溢于纸上,在翰墨中找到真实的自我,喜怒哀乐无需掩藏。进而从字可以观人,有什么心性就写什么样的字,点画的力度和墨色的韵味就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展示,格高者,字,自然高妙。心静者,笔墨静远。杜胜苏就是这样一位笔墨高妙静远的儒雅书家。


观杜胜苏书作可以体味到不激不厉的闲情雅韵于纸上弥漫开来,他以纯净极致的笔墨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酝酿着自己心灵的散淡和清雅。杜胜苏书法扎根于二王一路,日课不辍,艺道俱进,深得二王书法之神髓,观其书作可以感受到一种儒者的雅致,不刻意,不造作,折射出儒者的智慧和对艺术本真的信仰。


杜胜苏早年师从南京艺术学院徐利明先生,后留学日本,并在东京组建“杜胜苏书道会”,有较高的知名度。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求索,不论是线条还是结构、笔法还是章法,杜胜苏都将其锤炼的很简净。观其书作可发现有很强烈的二王基因,且如二王尺牍手札一般,颇具书卷气息,潇洒文雅的儒者之气弥漫其间。观其章法,行与行拉开了一段距离,这是比较有难度的,行距的拉大增加了行与行之间的张力,这就需要让行与行互相吸引,不能断气,杜胜苏在这方面做得尤为突出。再从形而上的角度去品读,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具有儒家的中庸冲和之道。儒家的思想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主流思想和主流文化,这一强大的思想和文化体系深深的扎根在中华大地,作为六艺之一的书法也在儒家思想和文化背景下生根发芽,我们现在看到杜胜苏的书风是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在意境上是烂漫之极复归平淡的一种冲淡和中和。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中国传统文化而言的冲淡中和并不是像西方的折中和平均那样刻板;中国的中和是一种动态、是一种平衡。而且这种中和的风格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


二王是书法史上的不朽巅峰,当今学二王者数不胜数,流行于大江南北,但惯性的用笔造成点画形态单一雷同、单字结构的定势使作品上下缺少动势都是现今二王潮流的弊端。杜胜苏不仅避开了这些流俗,而且写出了自我、写出了性情、写出了格调,这在当今如此繁荣的书坛里是很难得的,这都源于杜胜苏内心的修为,他真正让艺术滋润着自己的心灵,不断提升着自我的精神境界,用散淡的闲情、儒者的心境书写着自己的艺术人生。这就是杜胜苏,一位大雅儒者!


路毅:青年书法家,篆刻家。



作品欣赏:

















































(请将手机横置欣赏以下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用墨方法
墨韵和章法
墨法之识
颜真卿《祭侄文稿》技法特点
名家点评-3
书法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用笔形态,侧面用笔会收获什么意味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