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青年艺术家杨洋

杨洋,青年艺术家,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在读研究生,导师魏小明

与杨洋相识是在两个月前的雕塑工厂,那时候的他正在工厂中制作一件公共雕塑,当时我们杂志正做他做作品的这间雕塑工厂的专题,没有好好聊到他个人的艺术创作,因此,在这新一年的依始,我约他在清华美院见面谈一谈他的创作。杨洋算是个安静的男生,暖暖的性格,我从北京城的东北角横穿到西北边的清华美院,着实有些疲惫,他刚见到我,便去美院楼上的咖啡小店买来一杯热热的摩卡,令我的疲惫感顿时消去一半。随后他带我来到雕塑系魏小明老师的研究生工作室,工作室四周环绕摆放着不下 100 件千姿百态大大小的雕塑作品,小的有三五厘米,大的达一米多高,这些作品大多数是导师的创作,也有部分学生们的作品。工作室的中央摆放几件雕塑台,各种造型的雕塑出自不同学生之手。杨洋的几件作品就放置在其中。

杨洋

《白衣少年与黑猫》

樟木着色

60cm×40cm×15cm

2013年

工作室的角落里有一件木雕作品隐隐的放在其他雕塑之后,但它的造型与工作室中摆放的多数作品风格不同,它的造型吸引了我。这件作品是杨洋在大学四年级时创作的,名为《白衣少年与黑猫》,这件作品应该说是他第一件比较满意的雕塑创作,是跟随导师去往福建考察时所做,作品雕刻的是一件青少年半身像,身边卧一只黑色小猫。少年着白色衬衫,静直的身躯,面部表情平和中透露出一丝忧伤,双目中处理成湿润的状态,眉眼角微微向下,耳朵蜷成半圆,与眉眼的走势相呼应,脖子被刻意拉长,肩膀下垂,整体中身体向上的态势与表情的低落形成反作用力,透露着失落的情绪但又有旺盛的生命力。而身边黑色的小猫造型挺拔,自信满满,杨洋把这只小黑猫比喻成除自己之外的任何陌生的事物,异性、未知……它象征着少年对未知事物神秘色彩的好奇,表现了少年对直觉的向往却又心存困惑。纯色的木雕被施予色彩,既增添了作品的层次,又将作品表现出的感情进一步加强。这件木雕在创作之前,木料上有一块虫洞,当时杨洋是想放弃这块木料,但最终他将这个虫洞处理成了红色的伤疤,似是隐喻着美好与伤害,这种隐喻的注入又是那么自然,虫洞却成了他意外的惊喜。一切在自然中变化,作品的形式、观念、材质的美得到了统一。这件作品便极好的诠释了杨洋的个人情感。生活中的他,在遇到欣喜时便会刻意用相反的力量控制自己,当遇到烦闷之时便用向上的心态激发自己。此件作品是杨洋第一次找到自己真正需要表达的内容,异地的远足考察体验,给杨洋带来更多思考自己的时间与空间,使他感知到,只有把感情放在自己熟知的环境中,做出的东西才能感动自己,感动他人,这才是创作最真实的初衷,并不是之前所想的创作就是要做一件所谓的成名作。

杨洋创作就是如此,在雕塑创作中寻找调节情绪的方法,释放的却是一种正能量。就像他给我个人的印象,暖暖的情感中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但最终还是积极的。

杨洋

《春至》

油泥

20cm×18cm×16cm

2014年

杨洋娓娓介绍他的作品《春至》,一件约 20 厘米高的小雕塑,是他研究生一年级时综合材料课上所做,男人体直直的站立姿势,头向后仰。这件作品现在是油泥制作的,原来的想法是用玻璃做一大批这样的小雕塑,摆成一片,再在底座上打上灯光,气势仿佛磅礴,于是还有待于继续制作。现在这件油泥单品为了作品的创作性以及完整度,杨洋在雕塑的头部安置了一根桃枝,打破直立人体的垂直空间,并在桃枝枝头画了一朵小小的桃花花苞,取名“春至”,意味深长。

《倾斜的夜》是杨洋当前正在做的一件作品,作品是男女双人体,女人身体向后倾斜,从背后拥抱男人,男人体漂浮在空中,上身瘫软,右臂自然下垂,腿部肌肉却是紧张的。两人头依偎在一起,微闭双眼,表情轻松陶醉。女人肢体躯干的细腻柔弱与男人肌肉的强劲有力形成对比,却暗示着女人内心的坚定以及男人内心的脆弱。这件雕塑约 90厘米高,人物面部陷于臂肘之间,用细小的竹刀一点点拓触做出。创作时每一天的情绪不同,竹刀表现出来的情绪也是不同的。雕塑之难不同于架上绘画,以人物造型轮廓为例,架上绘画人物的轮廓无论怎样去描摹,都是在二维的平面中去调整,但做雕塑之时,哪怕是视角稍稍移动一度,作品的外轮廓立刻截然不同。这就要求从事雕塑创作的人必须具有扎实的造型基本功以及三维空间思考能力。创作于杨洋而言是一种感情的寄托,他说做雕塑就像是在画工笔画,无论心情是好是坏,一刀一刀雕刻时,自己渐渐就会进入到作品的感情中,同时,自己的情绪在操作之中得到了调整和改变。每天将不同的喜怒哀乐植入雕塑刀之中,作品自然就有了分量。

杨洋

《倾斜的夜》

油泥

91cm×65cm×40cm

2015年

如今《倾斜的夜》即将接近尾声,他说这件作品仍含有导师的影子,每天置身于放满师徒雕塑作品的工作室中,抬头低头都是这一类的作品,难免会受其影响,学习导师也好,追随大师也罢,能从前辈的作品中提炼出为我所用的东西,这也是杨洋所追求的。等这件作品完成之后杨洋再尝试做一件体量更大的单人体,这件单人体将会从形式上寻找脱离导师影子的可能性。他现在将自己作品的表达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意识语言,另一个是情绪语言。对前辈大师席勒、德拉克洛瓦、大卫 · 霍克尼、蒙德里安的研究,比如怎样将席勒的神经质线条用到雕塑创作中,这些学习研究是意识语言;将自己的感情怎样化复杂为简单从而抒发出来,这是情绪语言,最终再通过大量的作品来实践。

雕塑,工序繁琐,焊接承载着视听体验,感受火星爆破的同时,两个钢铁形体便在滋滋的声音中合二为一;做泥稿是个人感情倾注最多的环节,也是耗费时间最长的阶段,每一块油泥中都揉入了自己的指纹,每一刀都流露出情感的状态;翻模时看着工作室石膏浆飞溅,工人将石膏浆喷洒到自己的创作上,直到面目全非,此时松懈的心情中还会夹杂着一些不安……每一个环节无一不是生命的诠释。

杨洋

《蓝眼睛的艾瑟琳》

樟木着色

28cm×22cm×12cm

2013年

杨洋已经从炫耀技巧、创作成名作的状态转变成了用雕塑调节情绪的阶段。创作之初,也许仅仅是简单的勾勒出一个线描稿,便开始了小稿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渐渐体会形体、动态的和谐性,有时还需要重新焊架子来调整肢体角度。从《白衣少年与黑猫》到《春至》再到《倾斜的夜》,无论生活中有多少酸甜苦辣,作品却总是平静中略带惆怅,但又有着努力积极面对的态度,他说做出来的作品有人欣赏才会有存在的价值。就算是处于紧张不安的情绪去做雕塑,也要在作品中转化成暖暖的状态,他不温不火,却有着自己的坚定。在学生时代就意识到艺术对于自我生命的价值,实属不易,也希望杨洋在将来走出自己的坚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沪上由龍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2017年度优秀毕业生—徐娜娜
紫砂雕塑艺师作品展
【2019招生简章】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研修班导师张志民山水画工作室
时代先锋——新媒体美术教育家刘怀勇
「书画当代人物志」画家谭乃麟,人物画的神形兼备,在于神形的自然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