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国庆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获奖作品集评


  李国庆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

  获奖作品集评


  李国庆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获奖作品 规格234cm×52.5cm 树碧情殊露打襟,波摇晓雾荡苍尘。散怀抱日吞江海,虚谷听松戏凤麟。带雪春泥推暖影,挥云夏雨走花薰。鸿鹄游目三千过,更得韶华入梦深。

  朱以撒点评:

  李国庆此作(如图)写得淋漓尽致,直截了当。摒弃了小块拼接,一气而下,显示出创作的明快酣畅——如果从古人的书写来看,书写是简明的,有的甚至不计笔墨之精粗,只是兴来即书,兴尽而止,并没有那么多筹划,不像今人这般拼接,那般补款,走向繁琐。作品的大气和创作旨意是相关的,所谓大笔纵横,首先是内心无挂碍,不为小聪明、小情趣所扰,心存豁朗之气,才下得了笔,不被拘囿。李国庆的书写过程就具有一种乘势而来的快捷,才能表现得如此开张。

  此作用笔上,行笔联贯,蘸墨而书,墨尽再蘸,在熟练中肆其笔端,毫无羁绊。且势之足,通篇快意,有其势又守草法,使迅疾中不潦草。同时笔画于疾驰中亦不单薄,有力度、有韧性,由此可知作者功底在磨练中已经老练、深沉。其次是墨色之变,润燥浓淡之变交替而行,有春雨秋风交互。此作尤其是枯笔运用得精彩,枯而苍润,枯而有物,显然是怀素之余绪。常见大笔纵横中的枯笔粗糙火气,薄弱空虚,只是枯笔涂抹内中无物,也就难言枯笔质量。此作中的枯笔细而有物、枯中有膏,可以把玩。墨色之变使整件作品充满了趣味,譬如苍茫、老辣,而动感十足。其三是形态多变。此作整体一贯而下,细究每一字则变数不一,或为主或为衬,或为正或为欹,开阖呼应操纵顿挫之法皆有之,可谓丰富。

  这件作品如清人沈德潜所云:“歌行起步,宜高唱而入。”性情硬朗,非滑稽自喜、出奇巧而浮泛。虽然如此,但纵情之下还是有不足。此作头两行展开得比较充分,用笔有轻有重、有浓有枯,交替而行。而后两行显得局促,皆为枯笔,且两行已逼到边缘,整体显得空间不足,而不能开张舒展。如此,作品就显得不协调了,头两行重,后两行轻,尾不能呼应首。写草书往往可见如此不足——起始大笔纵横,近末了才发觉空间不足,于是硬性填入,或者化为小字,结果前从容后逼仄。如果不能事先对空间盈虚有预料,往往是末了堆积而神情不展。同时,作品末两行一味枯墨,也少了丰润的调节,显得单调和轻率。明人王世贞认为,“其发也,为千钧之弩,一举透革……收之则橐声一击,万骑忽敛,寂然无声”,此作最后就是少了“橐声一击”的分量。

  杨吉平点评:

  毫无疑问,让李国庆这种风格的书法作品获奖绝对是一种误导。这种误导不但对李国庆有害,也将贻害整个书坛。

  这种貌似空灵的书作,有着极其明显的时代特征,用笔松垮随意、结字故作轻松、气息好似散淡、墨色淡至无痕……一个字,作。

  从线质而言,李国庆此作用笔有偏差。一般而言,线条应该饱满厚实,这是所有书体都应遵循的准则。而此作线条的饱满度和厚实度都不够。线条不饱满并不是指线条不够粗,而是线条不够圆润,线条圆润就需要中锋行笔。得笔,虽细如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扁。显然,李国庆此作属于不得笔的情况。分析起来,其不得笔不应该是不懂笔法,而是有意追求笔法的灵活变化,但追求得过了(侧锋太多),变化效果便不是很好,甚至是很不好,单薄的弊端遂得以产生。

  从结字而言,李国庆此作骨架未立。古人论书,有“春蛇秋蚓”之说,讥讽的便是书法线条屈曲软弱、缺乏骨力。而立骨之道除了用笔得法,还须正书过关。赵松雪言“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道出了写字的两大因素,用笔和结字。用笔主要靠悟,聪明人只需轻轻点拨便可学会;结字靠练,无论聪明愚钝都得逐字解决。此所谓结字不仅指正书,也包括行草书。而行书、今草的基本点画都是楷书及其演化,所以,楷书功底不够,断难写好行草。傅山尝言:“写字只在不放肆,一笔一画,平平稳稳,结构得去,有甚行不得。”复曰:“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所谓一笔一画、平平稳稳分明是说正书。行草书之摇曳多姿,基础还是“正极”。李国庆此作急于求奇求巧,而楷书功底又不够,未能正,先求奇,未能平稳,先求放肆,故其书作飘摇浮华,经不起推敲,耐不住品味。放眼望去,通篇之中能站得住的字着实没有几个,也着实令人遗憾。

  从格调而言,作者纯粹追求时风,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古雅的风神。无论从用笔字形,还是章法安排审视此作,都能看出它应是直接学习今人的产物,其具体表现是缺乏大气、缺乏书卷气、缺乏开张奔放之气势。古人有书奴之说,是指对古人亦步亦趋,缺乏自己的风格。而今人模仿今人,对今人亦步亦趋,毫无自己的个性可言,应该是更低层次的书奴。从根本上说,书法大气的前提是人的大气,书风开张的前提是心性的开张,书卷气息得自于腹有诗书……可见,作者需要修炼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从古至今,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书家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作态、作秀只能令人厌恶,绝对创作不出一流的书法作品。而这种“作”风在当下书坛颇为盛行,需要我们高度警惕,需要当代书家共同克服。

  周德聪点评:

  李国庆此作取法帖学一系,写来流贯自然、潇洒通脱,笔法体势之中,时有晋唐韵致,在时间之流中尽显其畅达的书写意趣。

  作者很注重线条的虚实与粗细变化,浓重的笔墨显现其块面的感觉,而细劲的线条又不乏内在的筋骨。在粗细的对比中,彰其用笔的提按与使转,在疾涩的行进里,流泻节奏与韵律,可谓时空互为交织的曼妙乐章。

  写字要提得起、按得下,然而在创作中,能将提按之法寓于使转之中,且亦衔接自然者,并不多见。尤其是在一气呵成之中,将笔锋的多变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时而中锋跳荡激越,真力弥满;时而侧锋重按锐刮,虚实掩映。笔势与字势同构,无刻意做作之痕,有浑然天成之趣。

  通篇审视,此作字之大小欹正、疏密变幻亦在自然状态,看似不经意的四行分布,却悄然改变了均匀的行距,使整件作品的对比因素更为丰富。

  草书,貌似任情恣性的产物,实则需要理性的掌控。线条的激越既要受制于“字”的空间约束,又要受制于书写本身应有的时间规定。所谓“匆匆不暇草书”,个中蕴含的时间因素,便不止是“迅疾”一端。笔墨驰骤过程中的纵敛开阖,与线条营构的字象幻化,要合于“情理之中,法度之外”的审美期待。或言草书是线条的舞蹈,毋宁说是书家借助笔墨所营构的人心之象——或谓心象,其所显示的虚静恬淡、冲和婉约、沉稳渊雅,都将是打在书者综合修养上的印记。

  既然草书的灵魂在于线条,那么其线形、线质也就尤为重要。以此观之,李国庆的草书线形,虽力求中侧用笔带来提按粗细的变化,然有些粗笔略显粗率,侧锋扫笔所形成的块面,已然失去作为线的内在品质。有的浮在纸面之上,如首行的“摇”字、第三行的“影”“鸿”二字。有的躺在纸幅之上,如第二行的“虚”“听”字。也有些中锋细线稍显油滑,如“吞”“海”等字的线条质量,与力透纸背的要求尚有一段距离。

  也许草书营造的是一种氛围,大可不必斤斤计较一点一画之得失,然作为欣赏者的苛刻挑剔,对于创作者而言或有助益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34cm草书作品,一拓直下、跌宕生姿,获11届书法国展最高奖
春蚓秋蛇”般的书法,却获11届国展最高奖
专访青年书家龚万正:从临帖到入国展,他凭啥只用四年?
树老根弥壮 峰高势愈奇——韩天衡先生草篆作品赏析
看展,宜春的书友是认真的!
【创作手记】安所遂生——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获奖作品创作记 ■何巧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