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潘晓云国画作品展


  潘晓云老师与京城艺术家在一起

  潘晓云,1983年毕业于师范美术教育专业,198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花鸟画专业研究生班,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写意画高研班。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湖北省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大学生艺术节评委。


  作品入选中国首届写意画展、中国花鸟画学术邀请展、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北京奥运精神·中国画名家作品展、上海世博会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等国内外大型学术展览。不少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北京市政府、民革中央、中国台湾省政府、联合国总部、德国政府机构、美国花旗银行、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等收藏。


  有评家认为,中国花鸟画创作的最高境界是 情趣美,画花鸟最难也在于画出情趣。潘老师的画却做到了画里有情,画外有画,情景交融,把花鸟画画出神来了,画出情来了。其绘画艺术既保持了中国花鸟画的传统精神,又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貌,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本次画展共展出花鸟画50余幅,均为潘晓云老师近期创作的国画精品。据了解,展览将于9月8日结束,对国画艺术感兴趣的朋友,请抓紧时间到现场去看一看。


  开幕式瞬间


  为外国艺术家签名


  签名后合影留念



  与外国艺术家交流


  与外国艺术家合影留念


  书法家醒醉向潘老师献上墨宝,预祝画展圆满成功

  潘晓云说画

  潘晓云老师是学教育出身的,并长年从事教育工作,因而口才极好,理论功底扎实,听他谈绘画艺术和理论,颇有如沐春风之感。

  潘老师专攻花鸟,曾师从著名国画家卢坤峰先生学画。他认为中国画中的写意精神非常有特点,它不仅不同于西方绘画,而且有自己的独立性,当代中国画家有必要继承并发扬这一精神。



  潘老师表示,在教学过程中他一直非常强调写生和创作,本次展览中的相当一部分作品,都是他在全国各地长期写生的收获。即使在表现紫藤、荷花、菊花、梅花这样的传统题材时,潘老师也注意融入时代精神,力争出新意于法度之外,赋予它们更多的内涵。




  丹顶鹤是潘老师最喜欢的题材之一,他画了一大批与之有关的作品。丹顶鹤在民间称为仙鹤,有长寿、吉祥、忠贞等方面的寓意,是中国绘画中常见题材之一。为了画好仙鹤,潘老师曾经专门到齐齐哈尔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写生。

  潘老师说,古人画花鸟大部分都是折枝花卉,尺幅一般都比较小。他则比较注重写生,注意把花鸟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赋予它们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表达的内容更丰富,画的尺幅也更大。




  潘老师认为,中国画一直在提倡创新,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创新要源于传统,只有在深谙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才能谈得上创新。

  下面这幅《红高粱》是他在京郊写生时的收获,在题材上突破了传统花鸟画中的梅兰竹菊等内容。“猪看起来比较丑陋、笨拙,古人画的不太多,但我觉得它比较憨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富足的寓意,因此我把它们画到了画里面。”

  在画面构图上,潘老师将重心放在了画面左侧,右侧则比较疏朗,使画面多了些变化和节奏。“中国画讲究疏密变化,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只有把多少、疏密、浓淡、干湿交织在一起,画面才更丰富。”


  芭蕉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自古以来画芭蕉的人很多,但潘老师这幅《秋耀金华》却极富特色,枝杆采用写实画法,叶子则采用泼彩画法,整个画面显得大气、浑厚、灵动,虚实结合,浓淡有致,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中国画强调诗书画印相结合,潘晓云老师也非常重视这些元素。他的部分画作题字较多,内容包罗万象,除了有诗词之外,还有古人的画论,既体现了画家的内在精神追求,也记录了画家创作时的心态,有利于观者读懂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荆贵家国画赏析:在平实中寻找独特 画面极具古雅之美
陈永康 ‖ 北风南韵 中国画作品欣賞
墨韵幽香:品读秦水花的花鸟艺术
左进伟 国画花鸟:笔力强健 设色静雅
潘晓云花鸟作品欣赏 - 1
张书旂花鸟名作《百鸽图》送罗斯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