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之势

章法布局之势从哪里来?

势是书法审美核心要素之一,有势气自雄,有势格自高。

古人描述书法的势有“高山坠石、千里阵云、惊蛇入草、飞鸟出林”等,但都是玄妙飘渺的形象比喻,云山雾罩,千人千解,鲜有从具体操作层面论证,探讨。

真正有气势、有气韵的书法作品应该像山水画一样,有高山耸立,有江河奔腾,有云霞氤氲……各种元素相互矛盾,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相互成全,形成气势磅礴,气韵生动的视觉震撼和心灵体验。

有人说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有人说书法是点画的艺术,其实,现代书法审美已发展到点、线、面、体的空间艺术。王铎之所以伟大,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把书法从点、线推进到点、线、面,增加了审美维度,丰富了审美内涵。他的涨墨在笔法上创造了“面”的笔法,他很多作品有明显的浓区淡区的分别和对比,形成了章法上的“面”,他的贡献是历史性的,跨越式的,是划时代的。当然,后人可以站在他的肩膀上,顺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进,不断丰富表现手法。

章法布局之势来自哪里?

主要源于笔墨区块的对比和矛盾,浓区对淡区、密区对疏区、涩区对畅区、粗区对细区,方区对圆区等,区域之间的对比,会产生无形的矛盾感、压力感、冲突感,如浓区对淡区形成压迫感;密区对疏区形成释放感;粗区对细区形成冲击感……

这就是势,就是章法布局的整体之势。

章法布局如何造势?首先理解对比产生势,矛盾产生势的原理,满篇粗放没有势,行行疾畅没有势,字字浓密没有势,没节奏变化就没有势;其次,书写时要有浓区淡区、密区疏区、涩区畅区、粗区细区,方区圆区等安排,先可刻意为之,后熟能生巧,自然生发,无意而佳;

第三,防止用力过猛,艺术追求极致,但这个极致不是把浓淡、粗细、密疏、涩畅对比做到极端,而是要把浓淡、粗细、密疏、涩畅对比的程度做到最佳,是度的把控,过度的对比会形成暴戾气、粗鄙气、江湖气,适得其反。

对比程度如何控制,这要靠实践经验、靠综合素养、靠感觉和天赋,书法艺术最难的地方就在这里。所以,即使明白所有道理,能出佳作神品的概率依然很低,当然懂得原理比不懂原理瞎撞,出好作品的概率要高千万倍。

书法之势,除了章法布局之势,还有结字构造之势、挥笔泼墨之势,留待下期分解。

结字构造之势从哪里来?

书法之势其实是观者主观感受,可以解释为压迫感、力量感、险峻感、雄壮感等。单字造势有五种基本手法:字体倾斜造势、构件对比造势、单笔破局造势、粗大笔画造势、邻字反衬造势。

一、字体倾斜造势

把字斜着写,形成欲倒险峻之势是很多书家惯用手法,如毛式草书就喜右斜,形成险峻凌厉之势,磅礴霸气之风;也有不少书家喜欢左斜;明末清初的王铎则既有左斜又有右斜,忽左忽右揺曳生姿。

二、构件对比造势

汉字一般都由数个构件组成,把这些构件大小、粗细、浓淡等进行调整,使构件之间形成明显的大小、粗细、浓淡对比,从而形成势。启功的字虽然整体上属于温文尔雅一派,不善造势,但其结字中浓淡粗细对比运用娴熟,为作品增彩不少。

三、单笔破局造势

单笔破局造势就是把某一笔画特别夸张,突破习惯的范围形成势。古今书者在草书时,一幅之内通常都会出一两个特别长的竖笔,以打破格局形成气势,很有效果,几乎成为定式,但忌多用,小幅或少字数最多用一次,否则江湖气息就会随形而至。

四、笔画粗大造势

把字写大写粗,自然会形成气势。特别是现场看时候,字结构越大,笔画越粗,就越有气势,越有震撼性和压迫感,这是所有动物面对大物件的自然反应。但绝大多数作品大字拍成照片缩小后就没了气势,只有极少数作品照片缩小后依然气势逼人,这是真正好作品,真正的高手。沙孟海是此类造势大家,他的作品之所显得浑厚磅礴,与其笔画粗壮劲健有直接关系。

五、邻字反衬造势

有时候可以运用相邻的字对比造势,用大小、浓淡、错排等方式形成急骤变化和动态,进而形成视觉上的险峻感、压迫感。刘洪彪的作品《空山》中“空”字有效反衬了"山"的雄伟之势。

需要强调的是:险峻之势一般还要求做到造险之后,再化险为夷,从奇崛回归平正,从不稳定到稳定。化险为夷有字内化、篇中化两种手法。字内化就是字内造险,随后字内笔画平衡;篇内化就是某字造险后,用其他字来平衡。张旭光说书法要“以斜取正”,这正是造险化险的另一种说法。

一般来说作品有跌宕起伏,观者体验才能更加深刻,才能留下记忆。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平淡真味的佛性作品,也能契合特殊群体的心境,如弘一法师的作品。

书法之势除了章法布局之势、结字构造之势之外,还有点画形态之势,留待下回分解,敬请关注!

点画形态之势从哪里来?

前两篇我分别讲了书法的章法布局之势和结字构造之势,从结字构造之势再深一层就是点画形态之势。今天我来讲讲点画如何造势。

点画形态造势基本手法有五种:速度造势、粗长造势、形状造势、姿态造势,组合造势:

一、速度造势

加快书写速度,笔画边缘会更加干净,笔画中会形成飞白,这些特征给观者视觉形成动态感、速度感、爽利感,形成疾风扫落叶气势。一般来说草书的书写速度相对较快,运用速度造势也是书家的惯用手法。唐朝诗人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描述草书大家怀素的书写速度: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值得关注的是:实际书写速度和作品点画呈现的速度感并不成正比,真正的高手其实实际书写速度并不一定十分迅捷,但点画呈现的速度感可以很强烈。当然,书写速度很慢是很难,甚至不太可能让点画呈现爽利速度感的。

二、粗长造势

把字的某一笔画写粗或写长可以打破字架的固有平衡,造成不稳定、不平衡、不均匀、不整齐的态势,增加视觉的冲击力。这是书家的常规手法,在行草、汉简、隶书中俯仰皆拾。在行草中夸张竖画的最为常见,古代大家王羲之、怀素等时常把“耳、耶"等字最后一笔夸张到极致,一笔长度超过三、五个字,甚至十个字以上的长度,有的直接顶天立地一贯到底,形成“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当然,这种极致的手法要根据作品需要、当时情绪、自身功力等谨慎使用,否则适得其反,出现故作姿态、死蛇挂树、江湖气息等大患。

三、形状造势

不知为什么,点画不同的形状会形成不同的气场,圆润的笔画形成的是柔和融通的气场,方峻的笔画形成的是凌厉肃杀的气场。一般来说,方峻的笔画更容易形成视觉的爽利迅捷感,达到冲击眼球和震撼心灵的效果。笔画方峻到极致的代表就是《始平公造像》碑,其字形总体平稳,但其笔画如刀、如剑、如戟,厚重又锋利,肃杀之气,凌厉之势破壁而出。

四、姿态造势

用笔画的姿态造势是书家最常见的手法。其实横竖撇捺点折钩都有自己固有的姿态,我这里所说的姿态是指超过其固有的姿态范围的状态,如把竖写斜,把横写翘,把点写悬,把撇捺写陡,把折钩转大转小等等,都可以形成视觉的新奇感、动态感,进而形成势。

五、组合造势

组合造势就是两个以上笔画相互呼应,相互配合制造态势。典型的例子如:原来基本对称左右两笔,通过调整相对位置的远近、高低、大小等,打破固有的平衡,形成不同的态势,如"木"字的撇和捺;“兴"字下面两点等等。三个笔画以上也可以调整相互的位置和方向,形成动态视觉效果,典型的如三点"氵"的三点,通过调整位置、方向、大小可以组合成若干不同的态势。

当然,还可以总结归纳一些手法,有心者可以举一反三,不断丰富。

值得注意的是: 点画形态之势要服从结字构造之势,结字构造之势服从章法布局之势,才能浑然一体。《书法之势》三篇讲完,接下来我将对书法之韵进行探讨,敬请继续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草书秘诀7:打造气势
打造气势:草书秘诀中的秘诀(七)
神秘的书法之势
书法之势(三):点画形态之势从哪里来?
书法用墨方法
书法之势(二):结字构造之势从哪里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