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艺术家郭诗宇油画

  郭诗宇

  1978年生于南昌。2000年毕业于南昌师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高级进修班。201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师从范勃教授。现任教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8年作品《树影飘摇的季节》入选“江西省青年美术作品展”。2009年,作品《走失的目光》入选“第13届江西省美术作品展”。2012年作品《小楼昨夜又东风》入选“江西省第七届青年美术作品展”。2015年作品《焜哥》参加后街艺术画廊“方兴未艾”特邀收藏展。2015年作品《暮色》参加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多幅作品被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馆及私人收藏。

  工作室琐记

  郭诗宇 | 文

  2014年初春,终于搬入新工作室。虽然狭小,却总算拥有了相对独立,封闭的空间。在这逼仄的空间内,勉强能把这些年的画作铺陈开来,忽然感觉,时光如水,恨其蹉跎。当年得意之作,今时看来,惨不忍睹。不经意为之,笔意稚拙,今日所见,却另生意趣,各种感受,并生杂陈,我本是羞怯之人,画事聊以慰藉,作品仅于师友请教,少于示人。如今偶得一隅,逐一审视,反而坦然。虽说时光虚掷,但有画事相伴,任窗外嘈杂,心安则足。


  ▲焜哥 60cm×60cm 2013年

  一、语言

  本人作品大多基于“写生”而成,并以“人物”题材为多。在多年的习画岁月中,“个体”特质总会有某种因素引发我去表达。无论面对的“模特”是“庸常”或是“异类”,我都愿意在其身上捕捉到一缕“刺激”,进而把这种“刺激”尽我所能的转译至画布上。我无法准确言表作品的风格体类,也无法明述作品背后的寓意指向,只能任其“自然呈现”。此般“自然”并非“恣意舒泰”的流露,其间也裹挟了本人“矫情,理性,缠结……”等情愫。因此,我难以面对所谓“客观”的“真实”,“客观”乃是一种虚妄。而我更愿意以某种“具象”的表征来安抚我所感到的“刺激”。


  ▲肖像1 40cm×30cm 2014年

  “具象”二字,貌似某种绘画图式的文字表达,但落实至绘画作品时,个人认为,其具备更加丰富的语义涵盖。别于“写实”,迥于“抽象”,又悬置于“表现”。其既兼合了学院传统中对“自然”的关照,但不守圉于此,更以“精神力量”彰显“图景”。对于个人而言,生活的周遭与阅读经历便使我着迷于“具象”的表述。

  侧目于我身处的时代,思潮更迭,语境繁杂,个人却有“失语”之惑。幸有画事。之所以“具象”,“具”乃“感官之体悟”,“象”则是“精神之张扬”,二者兼备,方成其意。


  ▲肖像5 40cm×30cm 2015年

  二、意图

  回顾个人求学,习画,创作的这些岁月。习画之初,中国已进入喧嚣的90年代中期,瞬间愕然。年少时所读,所看,所感,在消费时代的洪流中陡然失效。本人出生于70年代末期,国家政治生活已悄然“解冻”。因此,我的成长并未经历那些社会政治迷狂的岁月。物质的匮乏,生活的俭朴是我这一代大多数人的共同生活体验。而这种体验也悄然在我的思维中注入了“理想主义,宏大叙事……”等许多碎片性的印记。这些印记伴随我求学,成长,它们不自觉的在我的思想中愈发深刻,明晰。这是一种“无意识”的体验,却让我“有意识”的抒解和表达。


  ▲肖像6 40cm×30cm 2015年

  初拾画笔时,中国“现代艺术”的风潮好似已然落幕。大家对“理想主义”这一词汇已感到漠然,正欣喜的体味着“消费”初潮所带来的狂欢。艺术家的目光转向“当代”“观念”等命题。而我身处的中部破败城市离这些都太遥远。我只能感受到破败与庸常,因此,我无法用轻松的笔调来描绘画作,也无法承担绘画作品所传递的“甜蜜与欢喜”,而更愿意去捕捉每个“个体”背后所沉淀的情绪,即使它是莫名的,隐秘的。


  ▲肖像9 40cm×30cm 2014年

  理想主义,个人尊严,启蒙等这些词语在今日好似少有提及。“现代主义”的使命未完成,却也好似终结。而这一切,对于我个人而言,时至今日都是一种难以或缺的知识与精神资源。绘画所带来的语境与图景正是于我合意的表达体验,也愿意把个人体验勾连社会镜像,作出个人判断,从而滋生个人意义,即使这种方式已然过时。


  ▲远方 60cm×50cm 2013年

  三、叙事与图景

  个人认为“具象”绘画作品多少蕴含着某种“叙事性”线索。这种线索或潜藏,或直白。表征方式不同,但均与创作者的心性暗合。中国“现代艺术”从其发轫,成长,终结乃至延续的整个过程中,“叙事性”的表征始终伴随。作为笔者本人,既着迷于“学院艺术”的人文气息,亦对体制的藩篱感到焦虑。在这种悖异相左的思维影响策应下,已然完全厌恶那种“形而下的,复制式的,生活图景式的”叙事表达,并对其滋生的“庸俗化”的审美图景感到本能的排斥。回归至个人创作,在具象的图式表征下,本人不自觉的伏设一支“隐喻性,象征性”的叙事线索。其逻辑指向与画面图像的意义或许仅停留在“符号”因素上,而“符号”面具所映射的信息却是“形而上”的。我并不认为这种映射是对视觉信息的直接陈述,反之,我力图用“折射”的视角来传递个人认知。


  ▲中年人 76cm×38cm 2015年

  “个人叙事”具有相对偶发,私密的特征。因此在这种叙事因素的作用下,画面图式与个人心理,思维状态也会自然切合。“生存困境,生活压力,政治桎梏,公权力的狂妄……”等论调早已充斥于耳,为图像配置此类标签反而显得矫情。这一切本身就是一种“客观”与“存在”。我只能在这种预置下表达自我内心的焦灼与荒芜。“焦灼与荒芜”也许正是我个人愿意表现的一种审美图景。在这种图景中,也许能发现“个体原型”的存在。但这种“原型”没有意义,他所漫射的是整个图像所晕染的心理景观。

  喃喃数语,乃痴人呓语,不足为训。数年习画,点滴感悟,竟仓促成文。唯恐词不达意,相去千里。本人身无所长,唯喜画事,奈何鲁钝,画意品相稚拙。

  画事艰难,聊以自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具象中国”油画作品赏析——康蕾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朱春林油画作品欣赏 2-2
赏析 | 悲天悯人的黑线风格——法国当代艺术家伯纳德·毕费的绘画
陈飞 变得柔软才能更好地消化生活中的尖锐
杨参军——在写生中找到真实的“存在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