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聘:极烟云之变幻,恣粉墨之临摹

罗聘是“扬州八怪”之一,也是八怪中去世最晚的一位,同时又是八怪之首金农的弟子,故而在清代扬州绘画史上有着特殊地位。

关于罗聘何以认识金农,相应史料未见记载,但是民间却有着传说。李晓廷、蔡芃洋合著的《花之寺僧--罗聘传》中讲到一个故事,说金农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在灯上画画而后出售,但是生意并不好,他还专门托南京的朋友袁枚帮他代售,袁枚却给他回信说,这样的绘画灯在南京卖不出去。金农自己在扬州卖,也卖不了多少,然而奇怪的是,有一个年轻人却常来买灯,不禁引起了金农的注意,于是某天尾随买灯的年轻人,一直走进了弥陀巷的朱草诗林院内,发现买灯的年轻人把自己画在灯上的画一一揭了下来,而后放在桌子上准备临摹。到此时,金农方明白原来这个年轻人想通过此种办法学习他的绘画。这件事令金农颇为感动,当即将年轻人收为弟子,而这个年轻人正是罗聘。此时的罗聘年方二十多岁,金农已是七十岁的老人。

可是如果深究下去,按照资料记载,七十岁之后的金农因为患了软脚病,很少出门,他如何能够尾随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走那么远的路呢?所以这种故事有点经不住推敲。但是人们很喜欢这种意外遇见高人,或者被高人发现收为弟子的故事,所以金农收徒的故事一直在扬州地区流传。

晚年的金农因为生活所迫,渐渐改变了生活状态,他原本喜欢作诗,以卖字换钱来维持生活,可能是书法不如绘画卖钱,于是他由卖字改为了卖画。虽然金农有着浑厚的艺术功底,但绘画也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拥有成熟的画风,而到了金农晚年,显然没有这样充裕的时间,于是他就请弟子罗聘和项均代笔。

罗聘《古柏兰石图》轴 安徽省博物馆藏

对于代笔之事,金农并不回避,他在《自写真题记》中写道:

项生均,初以为友,尝相见于花前酒边也。一日将诗代贽,执弟子之礼游吾门。乃拜请曰:“愿先生导且教之。”其为诗简秀清妙,状其长身,如鹤之癯而高出一头也。近学予画梅,梅格戍削,中有古意。有时为予作暗香疏影之态,以应四方求索者,虽鉴别若勾处士,亦不复辨识非予之残煤秃管也!

金农写到了项均拜他为师的事情,项均原本是他的朋友,却执弟子礼来向他学画。而写这段题记时,项均正在向他学习画梅,已得画得颇有古意。当时很多人来请向金农索画,金农应付不过来时,便让项均替他代笔,而且即使眼力很好的人,也分不出哪些是他的亲笔,哪些是项均的代笔。

除了项均外,罗聘了给老师代过笔,金农在《画梅题记》中写道:

以诗为贽,游吾门者有二士焉,罗生聘、项生均,皆习体物之诗,聘得余风华七字之长,均得予幽微五字之工,二生盛年,耽吟勿辍,无日不追随杖履,执业相亲也。二生见余画,又复学之。聘放胆作大干,极横斜之妙。均小心作瘦枝,尽萧闲之能,可谓冰雪聪明,异乎流俗之趋向也。

看来罗聘比项均早入师门,两人的年轻有为让金农大感欣慰。金农夸赞这两位弟子的绘画技巧不分伯仲,各有千秋。有时候,金农会让两位弟子合作绘同一张画,以此用其每人所长,而后由金农在上面题字,这样的作品大多能卖出不错的价钱。对于这件事,金农的老朋友让山和尚还专门写过一首诗:

师借门生画得钱,门生名亦赖师传。

两相互换成知己,被尔相瞒已十年。

让山说得比较客观,老师借弟子的画来赚钱,弟子则通过给老师赚得了名声,倒也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只是外人大多不了解他们花钱买到的金农画,其实根本不是出自金农之手。

先后给金农代笔者大约有七八位,当然最著名的就是罗聘与项均。难道这两位代笔人的绘画水准真与老师相比肩?《张大千艺术随笔》一书中收录有张大千对金农代笔问题的评价:“比如说金冬心的东西吧,他的画,绝大多数是他两个学生代笔的(罗聘、项均)。他两个学生的代笔之作,也全都比他自己画得好。画得最坏的金冬心才是真的金冬心。可是话说回来,这个最坏也就是最好,因为这种拙稚的趣味是别人学不来的。他的学生画得再好,总摆脱不了职业画家的习气。”

张大千认为金农两位弟子绘画水平超过了老师,但张大千是位顶尖的艺术家,他认为技巧好并不代表画就好,没有技巧的拙稚反而是最难学,也学不会的,并且他也承认自己模仿过金农的作品,模仿水平也在原作之上:“以前我们总以为日本人鉴赏中国书画内行,其实不然,你看这张他们认为是最好的金农的作品,其实正是我画的!”

不知道大千先生说这句话时是谦虚还是得意,我是将其理解为前者,他的潜台词是说自己模仿金农的作品也太圆熟了,正如金农的那两位弟子毛病所在。因为大千又称:“金冬心的画画得极其蹩脚,但是又好得不得了。他六十二岁才学画,画画的技巧跟孩童相似,但是他的画却魅力十足。除了他的画中隐然有股金石气外,我还佩服他的诗文,他的画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产物,虽然欠缺技巧,但却是标准的文人画,雅极了!”

罗聘《墨葡萄》荣宝斋藏品

罗聘拜金农为师后,仅过了六七年老师就去世了,但罗聘对老师十分尊重,金农离世后他将老师的著作一一整理出版,而这项工作其实金农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进行。比如在乾隆二十七年,罗聘为金农编了一册《画佛题记》,金农在该书的序中写道:

予初画竹,以竹为师。继又画江路野梅,不知世有丁野堂。又画东骨利国马之大者,转而画诸佛,时时见于梦寐中。三年之久,遂成画佛题记一卷,计二十七篇。语多放诞,不可以考工氏绳尺拟之也。广陵执业门人罗聘,为予编次之,惧予八十衰翁,恐后失传。乃请吾友杭堇浦太史序予文,并刊藏朱草诗林。其用心亦良苦矣。乾隆二十七年,岁在壬午七月七日。前荐举博学鸿词杭郡金农漫述。

金农在序言中讲述了自己先画竹后画梅,接着又画马,最后转而画佛像的过程。金农喜欢在作品上用自己独特的漆书写题记,罗聘将老师的画佛题记汇在一起,就成为了此书,因为那时金农已经80岁,罗聘担心老师的这些作品失传。金农请杭世骏为此书写序后,罗聘就将该书刊刻了出来,而金农很感谢弟子的美意。

关于罗聘的生平,吴锡麒在《罗两峰墓志铭》中称:

君姓罗,名聘,字遁夫,号两峰。世居歙之呈坎村,其二十一世祖乾宗公始迁于扬。考愚溪公应雍正辛卯武乡试,中举人。有子五人,君其第四子也。幼遭孤露,长更博闻,通画学十三科,读奇书五千卷。时扬州马嶰谷半查兄弟开设坛坫,号召贤流。君以波澜吻纵之才,值文酒风驰之会,兰言自馥,松格弥高,独师事吾杭金冬心先生,画佛画梅,皆出其指授,小诗亦逼肖之。

罗聘《桂枝图》1793年 故宫博物院藏

罗聘原本是安徽人,从其二十一世祖迁居到了扬州。罗聘的父亲是位武举人,想来应该没有绘画的偏好。罗聘很喜欢读书,又擅长绘画,当时扬州二马兄弟的庄园乃是文人常常雅聚之地,经常在里面举办诗会,罗聘也常常参与这些雅集。吴锡麒还特意点明,罗聘的梅花和佛像,都是得自金农的指授。

罗聘曾经三次前往北京,因此他的绘画才能渐渐被时人所认识。《墓志铭》中称:“尝三游都下,一时王公卿尹,西园下士,东阁延宾,王符在门,倒屣恐晚,孟公惊坐,觌面可知,所主者如英竹井相国、翁覃溪、周载轩、余秋室诸前辈,并皆名贤硕德,送抱推襟,余亦得侍清谈,时邀光接。”

按照吴锡麒的所言,罗聘在北京结识了不少的名流,比如他跟蒙古族著名文人法式善关系很好。如今上海图书馆藏有《法诗龛罗两峰续西涯诗画册》,此册中有罗聘的《小西涯诗意图》12幅,其中一幅图上有画家朱本的题记:

两峰道人生平作画尽得一字诀,闲。有不中绳墨处,皆饶有别趣。至暮年,大率皆门人代为之者多,亦老境使然耳。计为梧门先生作此册后,旋南,不久即作古。是册乃道人之绝笔也,亦道人暮年得意之杰作也。庚申闰四月廿二日,里人朱本重索观于诗龛中并识。

罗聘《深谷幽兰图》1772年 故宫博物院藏

朱本认为,罗聘的画让人感觉到特别从容,别有意趣。朱本还说到,罗聘晚年的作品大多是弟子代笔,但此《小西涯诗意图》却是罗聘亲笔所绘,因为此后不久,罗聘从北京返回老家扬州,没多长时间就去世了。所以朱本认为,此画乃是罗聘晚年的精品之作,同时也可能是罗聘的绝笔。

按吴锡麒所言,罗聘在北京大受欢迎,应该生活得很是惬意才对,然而蒋宝龄《墨林今话》中有一篇《鬼趣图》,读来颇让人意外:“年六十余,在都贫不能归。时宾谷先生转运扬州,寄资斧俾其子迎还,未一载,卒。”这段话确实令人感到意外,罗聘的画作在京城大受欢迎,他往来无白丁,为什么会穷到连返家的路费都没有?还需要由朋友寄来一笔钱,才能让罗聘的儿子把父亲接回老家。

这件事还要从嘉庆元年初的罗聘第三次进京谈起,此行的目的是参加清宫举办的千叟宴,这一年乾隆皇帝把皇位禅让给了儿子颙琰,他本人成了太上皇,而让位后的三天太上皇要举办千叟宴,按照规定,参加此宴的王公大臣须在60岁以上,一般民众则须在70岁以上,那时的罗聘虽然只有64岁,但因为他跟京城的许多高官都有交往,后来在承办千叟宴的官员翁方纲、纪晓岚的关照下,罗聘得以受邀。

在千叟宴上,罗聘还被赐了一杆如意寿杖,这件事当然令他很惊喜,专门绘了一幅《驿路香迎图》。罗聘在题记中记叙了此事:

世传扬补之画梅,得繁华如簇之妙。徽宗题曰“村梅”。丁野堂画梅,理宗爱之,遂有“江路野梅”之对。二老皆蒙两朝睿赏而品目之,艺林侈为美谈。予今年春正月初四日,躬逢千叟宴,蒙恩赏杖物,恨未画此横斜疏影之态,进供御览也。嘉庆元年秋八月望前二日画驿路香迎图,两峰道人并记。

罗聘特意为这件事绘制了一幅梅花图以作纪念,而绘制此图的缘起,则跟宋代的扬补之和丁野堂画梅分别受到两朝皇帝的喜爱有关,这件事素来是艺林美谈,罗聘觉得,自己也会画梅,如果当日在千叟宴也能够画幅梅花图呈给皇帝御览,将会是继扬补之、丁野堂之后的又一段艺林佳话。能够破格去参加千叟宴,可见罗聘应该在北京混得还不错,但为什么后来竟然会穷到连回家的路费都要靠他人资助呢?人生之境遇真的难以琢磨。

罗聘在北京期间受到很多文人的欢迎,和他画的一组《鬼趣图》有关。从史料记载来看,金农很少画以鬼为题材的作品,罗聘却画过不少这样的画作,看来画鬼这件事他不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而“扬州八怪”中的其他人,多有喜欢画鬼的,比如黄慎曾画过《有钱能使鬼推磨》,华喦也有《钟馗啖鬼》,而八怪中的李方膺最喜画鬼,他在这方面的作品名气较大者有《破伞回眸图》,画的是钟馗打了一把破伞,李方膺还在上面写了这样一首诗:“节近端阳大风雨,登场二麦卧泥中;钟馗尚有闲钱用,到底人穷鬼不穷。”八怪中做官时间最久的也是李方膺,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更懂得官场的黑暗。

罗聘《湘潭秋意图轴》上海博物馆藏

不知道罗聘画鬼,是不是受到了这些人的影响,但八怪中画鬼名气最响的就是他。鬼是很早就出现的一种绘画题材,《韩非子》卷五中称:“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不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画熟悉的东西最难,因为稍有不像就会被观者看出,而画鬼最容易,因为没人知道鬼到底长什么样,所以画得像与不像,都无法评价。但是,能把鬼画得传神,也并非易事。李玉芬的《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记录了其自藏的一幅罗聘所绘《鬼趣图》:“余藏有设色《鬼趣图》大帧,写以园林楼阁,具各种奇鬼、钟馗、土地。楼上乃夫妇对坐而食,几上罗列肴馔,园中仆从往还,恃为鬼祟,幸得钟馗、土地、吉神解护。神情变幻,景物凄凉,令观者瑟缩,盖伤富室零落时也。”

罗聘的这幅《鬼趣图》颇得李玉芬激赏,而谢堃的《书画所见录》中亦提及罗聘画鬼之妙:“罗聘字两峰,又号花之僧,与余同郡,工画仙佛鬼怪,有《鬼趣图》数本,袁子才、王梦楼诸人题之殆遍。其家藏一本尤妙,余从令子小峰借观之,中有粉黛骷髅、纱帽骷髅,真堪醒世。”

罗聘为什么要以鬼做为重要的绘画题材呢?这跟当时当地的风气有一定的关系。李斗在《扬州画舫录·桥东录》中讲到了中元节时当地民众聚集在一起讲鬼故事的盛况:“秋晖书屋,在天光云影楼左一层,为江山四望楼后一层,制如卧室,游人多憩息于此……共坐涵虚阁,各言故事,人心方静,词锋顿起,举唐宋小说志异诸书,尽入麈下。自庞眉秃发以至白晰年少,人如其言,而言如其事。又有寓意于神仙鬼怪之说,至于无可考证,耀采缤纷。”

弥陀巷入口

以此可见,罗聘画鬼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鬼是当时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因此当地画家以鬼为主题的作品也颇为流行。那么如此多画鬼的画家中,又为什么罗聘能够出类拔萃呢?对此吴锡麒在《罗两峰墓志铭》中有如下说法:

又眼有慧光,洞知鬼物,烦冤地下,开变相之图,有美山阿写离骚之状,所制《鬼趣图》一卷,栖毫甫竟,题翰已多,如蒋心余先生、程鱼门编修诸作尤脍炙人口云。

巷中无一棵树

原来,人们认为罗聘生有异禀,眼中有慧光,能够看到鬼,所以他画的鬼才那样传神。蒋宝龄在《墨林今话》中也有近似的说法:

两峰画人物、山水、花草、梅竹,无不臻妙,尤著名者,则在《鬼趣图》。鹿成王椒翁尝语余云:“山人生有异禀,双睛碧色,白昼能见鬼魅,后颇自厌恶,乃以法魇之,不复见矣。”其生平所作,不止一本,钱竹汀宫詹题引龚圣予之言曰:“人以画鬼为戏笔,是大不然。此乃书家之草圣也,岂有不善真书而作草书者?山人虽好奇,其笔墨足以形容之,又岂凡工所能及哉!”蒋心余太史赠诗有云:“两峰嶔崎人,资禀轶流辈。展足裂地维,放手破天械。碧眼燃温犀,万鬼失狡狯。神光掣瞳人,下透转轮界。”谓此图也。

到处是共享单车

蒋宝龄的所记更为传奇,他说罗聘画人物、山水、梅竹等均很精彩,但相比较而言,他画的《鬼趣图》更加出名。蒋宝龄说有位姓王的人告诉他,罗聘有特异功能,因为他的双眼发绿,大白天里还能看见鬼,但是罗聘对这个特异功能并不喜欢,后来通过某种法术压制住了这种特异功能,终于让自己不再白日见鬼。但是鬼的模样他却牢记于心中,于是他以鬼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的作品。蒋宝龄还引用他人的话来说明,画鬼并不是笔墨游戏,其实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并且画鬼在各种绘画题材中的地位,相当于草书在各种字体中的地位,不容轻视。

由此左转

俞蛟所撰的《萝厂杂著》中也有《罗两峰传》,俞蛟在该传中同样说到罗聘有白日见鬼的特异功能,由此而有了《鬼趣图》的创作:

维扬罗聘,号两峰,喜吟咏,精鉴赏。尝自言白昼能睹鬼魅,凡居室及都市,憧憧往来不绝,遇富贵者则循墙壁蛇行,贫贱者则拊肩蹑足,挪揄百端。两峰有感于中,因写其情状,装成长轴,名曰《鬼趣图》。幅中题咏,长篇累牍,皆海内知名士。虽世俗好奇,亦由两峰腕下古趣横生,足以欣动一时,岂漫然哉!

一直前行

俞蛟在此传中也谈到了古代大画家以鬼为题材的创作,俞蛟觉得他们的创作都是出自想像,唯有罗聘是亲眼所见,看来他是真的想念罗聘能够白日见鬼:

昔吴道子尝画《地狱变相》,鬼子鬼母,极琦瑰僪佹。明季宛平崔道母画《许旌阳移居图》,亦有鬼魅。道子人物,为古今独步,其画鬼也,乃一时游戏之笔,而道母生当明季,目击乱亡,不无感慨寄托。惟宋时龚圣予,直欲以鬼物见长,口哆张而目狠视,骨象狞劣,观之令人不欢。然圣予诸人,皆想像而出,故作诙佹,以惊世骇俗,岂若两峰确有所睹,得于心、施诸画者之为善乎?

走到顶头右转

且不管罗聘是否真的能看见鬼,但他画的鬼确实比别人高明,按照惯常的思维方式,罗聘也应当夸耀一下自己的独特本领,有意思的是,罗聘的文字中却从没谈及这项独门绝技。他所画的《鬼趣图》中,最著名的一组有八幅,这八幅图上完全没有罗聘的题记,然而罗聘画成此图后始终将其带在身边,只要遇到名人就拿出来请人写题记,几十年间,为该图写过题跋者多至150余人,其中有翁方纲、纪晓岚、钱大昕、伊秉绶、袁枚、法式善、杭世骏、张问陶等响当当的人物。由此可证,罗聘对这八幅《鬼趣图》十分看重,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他自己在该图上不着一字呢?这件事真的颇耐琢磨。

转角处的奇特设计

关于这八幅《鬼趣图》的内容,郭祥伯在《鬼趣图序》中题记中写道:“图凡八幅。其一,澹墨黯昧,隐隐有面目肢体,谛视始可辨。其二,一鬼短衣,偻而趋,一鬼奴从羸上体,以手拄腰,骨节可数。其三,一鬼衣冠甚都,手折兰花,揽女袂;女鬼红衣丰鬋,昵昵语;傍鬼摇扇侧耳以听。其四,一矮鬼扶杖据地,一小鬼捧酒盏,就矮鬼吻,吻哆张。其五,唯一鬼,瘦而长,垂绿发至腰,左手作攫拿状,右手循其发,手长与身等,足步武越数丈,腰腹云气蒙之,身纯作青色。其六,长头而偻者一鬼,身不及头之半,头之前鬼二,一锐上,一混沌然若避、若指、若顾。其七,风雨如漆,一鬼俯首疾走,一鬼张伞,其前一鬼导,其后一鬼,头出伞上,若依倚疾走者。昏黑淋漓,极惶遽奔忙之状。其八,枫林古冢,雨髑髅齿齿对语,白骨支节,巉巉然也。”

介绍牌一字排开

关于这八幅《鬼趣图》的画法,吴修的《青霞馆论书绝句百首》中就有一首写的是罗聘《鬼趣图》,吴修在此诗的小注中称:“罗两峰之《鬼趣图》八幅,画时先以纸素晕湿,后乃施墨色,随笔毫之到处,辄成幽怪相,自饶别趣。”

收费告示

对于罗聘的这种画法,李晓廷等著的《罗聘传》中解释说:“在湿纸上作画需要有一定的技巧。首先,落笔的轻重、线条的粗细需慎之又慎,因为如果线条过粗,墨气会随水泽很快弥漫开来,使想画的线条变得模糊不清,整幅画面便失去了美感。而若落笔过轻,也会令线条不够流畅。其次,运笔的舒缓快疾也是在湿纸上作画的关键。运笔过缓,线条便会断断续续,粗粗细细;运笔过快,则无法勾勒出细致的造型物态。”

文保牌

这八幅《鬼趣图》能够得到如此众多名家的题跋,显然不是因为该画的创作技巧有多么的独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组图已经形成了名人效应,这些题跋者中,又有一些人是通过题跋来谈论自己的见解,或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比如袁枚给此画题的诗是:

我纂鬼怪书,号称《子不语》。见君画鬼图,方知鬼如许。

知此趣者谁,其惟吾与汝。画女须画美,不美城不倾。

画鬼须画丑,不丑人不惊。美丑相轮回,造化为丹青。

介绍牌

袁枚有着搜集鬼怪故事之好,他辑有一本讲鬼怪故事的书,名叫《子不语》,书名乃是出自《论语》中的“子不语怪力乱神”。袁枚在题诗中笑称,其实他并不知道鬼长啥样,而今看到了罗聘的八幅《鬼趣图》,这才给他解惑。袁枚称画家创作美女,一定把她画得倾国倾城,如果画鬼,就一定要反过来,画得丑到极致才行。而张问陶在第八幅图上所题之诗,极为慷慨悲愤,让人联想起社会上的各种现象:

愈能腐臭愈神奇,两束骷髅委路歧。

对面不知人有骨,到头方信鬼无皮。

筋骸渐朽还为厉,心肺全无更可疑。

黑塞青林生趣若,莫须争唱鲍家诗。

大门式样

能够把鬼画出新意,也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而一幅图画能够让不同的人看出不同的心境,更见画家的功力,正是因为如此,罗聘的这八幅《鬼趣图》受到了许多学人高度夸赞。嘉庆四年,罗聘在扬州去世,《鬼趣图》不知何时流传到了一位名叫万承纪的人的手中。万承纪是罗聘生前的好朋友,他又将此画转赠给了罗聘的儿子罗允绍,后来万承纪的弟弟万承紫在《鬼趣图》中写了一段长跋:

……所为《鬼趣图》八幅,驱使精灵,奇奇怪怪。时先生方客京师,一时朝中胜流莫不为诗词以歌咏之,积岁滋多,遂成牛腰大卷。旧曾为余兄廉山所得,以为先生手泽仍归诸令嗣介人,令宝藏之。今余摄令江都,接见介人,询及是卷,出以相示,墨渝纸敝,而旧观焕然。爰出钱付工装池且属介人世世保守之。

精美的下马石

从此跋也可看出,京城的名流对罗聘《鬼趣图》何等之喜欢,当此图与众人题跋装裱在一起时,成了一个很粗的大手卷,然而到万承紫看到这件长卷时,已经有了破损,于是万承紫特意出资请人重新装裱,叮嘱罗允绍要好好收藏。此后,这件著名的作品流转于许多大收藏家手中,辗转二百余年后,藏在了香港的霍宝材先生处,可谓流传有绪。

不怕热的鸡

罗聘不仅自己擅画,他的家人几乎都有绘画才能,蒋宝龄在《墨林今话》中称:“两峰所居在天宁门内弥陀巷,额其堂曰'朱草诗林’。配方夫人婉仪,号白莲居士,受诗于沈学子,亦善写梅竹兰石,两峰称其有出尘想。”

门开了

罗聘的夫人方婉仪也在绘画方面颇有天分,颇得夫婿罗聘的欣赏。《墨林今话》中又称:“子允绍,字介人;允缵,字练塘,一字小峰;女某,俱善画。心余诗所云'一家仙人古眷属,墨池画盏相扶持’,隐士之乐,无过于此。”看来罗聘的三个子女都能画画,故蒋宝龄又称:“江都人罗介人允绍、小峰允缵俱两峰之子。先生名重艺林,尤以画梅为独绝。今介人、小峰善守家法而变化之,亦各以梅著,谓之罗家梅派。”

画才能最高,于后世也最具名气。对于他的整体绘画特色,吴锡麒在《香叶草堂诗存》序中写道:“活梅花于腕下,生竹树于胸中。春山淡而秋山明,新鬼大而故鬼小,极烟云之变幻,恣粉墨之临摹。”

半亭内的对联

后来,著名书画家秦祖永在《桐荫论画》中把罗聘的绘画归为“神品”,称:“罗两峰聘笔情古逸,思致渊雅,深得冬心翁神髓,墨梅兰竹,均极超妙,古趣盎然,人物佛像,尤奇而不诡于正,真高流逸墨,非寻常画史所能窥其涯涘者也。”

书房

时至今日,罗聘的故居依然完好地保存于扬州,具体地址是扬州广陵区弥陀巷42号。此巷的入口处有一个介绍牌,讲述到了巷名的来由,称该巷中段有小花园巷,巷内有罗聘的故居朱草诗林。我所见到的各种资料上都说,罗聘故居的门牌号为弥陀巷42号,看来小花园巷之名已被取消,但无论怎样,有了这个介绍牌,已经让寻访的人方便了许多。但能够寻得故居,并不等于就能够入内参观,我在六年的时间内四次前往罗聘故居,直到第四次才得以进门。

匾额

2018年7月24日,我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到扬州,带我前往该故居者乃是当地书具制作专家郁新先生。我们共同乘沈赟先生的车来到了弥陀巷入口,但此处禁止停车,于是沈赟将车停到了天宁寺门口,郁新带我第三次走入了弥陀巷。

陈设

今日天气大热,此巷没有一棵树,在阳光的曝晒下,我们走到此巷的中段,看到了左侧巷口悬挂有罗聘故居的指示牌,该巷应当就是小花园巷。沿着窄窄的小巷一直走到顶头位置,此处其实就是罗聘故居的外墙,此墙的转角处在建造手法上颇为奇特,我不知道这种建造手法有着怎样的专业术语,但我总觉得在巷口的转弯处突出此角应该有着特别的寓意。由此右转,顶头左转,小巷变得更窄,而由此前行二十余米就是罗聘故居的正门,如今我第三次站到了门前,这里依然大门紧闭,郁新敲击一番里面无人应答,故只能再次拍下门口的文保牌而离去。

画作

落款

郁新比我有耐心,他让我别泄气,而后打电话给刘向东先生,因为刘先生原任扬州图书馆馆长,想来罗聘故居也属文博系统,彼此可能有着联系。故我们一同开车来到了刘先生家附近,而后中午一起吃饭,在吃饭期间,刘先生给扬州市博物馆的某位领导打了电话,由此而了解到,罗聘故居平时不开放,有约定后管理会派人去开门。

碑廊 半亭

前院室内陈设

我们吃完饭后,又来到了故居门前,这是我第四次站到了这里,这一次终于看到了大门打开的样子。这让我有了“蓬门今始为君开”的惊喜感,显然罗聘故居的门楣比蓬门要漂亮得多,尤其门两侧的汉白玉下马石颇为精美,只是我不能确认这是否为当年原物。

走入院中,首先看到的是花园,花园的右侧为碑廊,碑廊对面的房间悬挂着“朱草诗林”匾额。走入其间,里面的陈设很简单,正墙上悬挂着罗聘所绘金农画像,画中有金农长题,两侧悬挂着的是郑板桥对联,当然这些都是复制品。因为南方天气太潮的缘故,这些复制品都有了自然作旧的感觉,看上去倒也有一番古意,左右两侧墙上悬挂着的,也是罗聘画作的复制品。

侧院 香叶草堂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转到了故居的另一侧,原来这边才是罗聘的居所,入口的门楣上挂着“香叶草堂”的匾额。这组房屋呈U 字形,右侧的房屋外墙上有着别样的突起,而这块突起上盖着一块木板,我顺手掀起,原来里面是个水缸。而此缸横跨墙壁,一半在室内一半在室外,这种做法让我很有些大惊小怪。

遮板后的水缸 打开后的状况

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是为了饮水的方便,因为从外面担水来直接可以倒入缸中,而使用时则可在里面直接操作,这种做法也可以称之为群众的智慧吧。想来,这么智慧的方法,在北方可不能用,否则的话,用不了一个冬天,此缸必被冻裂。

展厅 展板上的《鬼趣图》

罗聘像 扬州八怪殿军

走入香叶草堂,里面布置成了展厅的模样,沿墙均为展板,上面介绍着罗聘的生平,他的《鬼趣图》由三个展板来作介绍,可见布展者也认为该幅作品是罗聘的代表作,而该组展板的第一块,在介绍语中把罗聘称为“扬州八怪殿军人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觅画记】罗 聘:极烟云之变幻,恣粉墨之临摹(上)
“扬州八怪”之罗聘
金农弟子罗聘,绘《鬼趣图》发泄不忿,用夸张手法表现怪谲世界
金农入室弟子、扬州八怪之“鬼才”:罗聘
清-罗聘绘画作品欣赏
赏析罗聘《岁寒三友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