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北书法百人工程】王祖龙(七十六)




湖北书法百人工程

——100名优秀书法人才培养计划

  王祖龙 1966年出生,湖北荆州人,书署师散堂主人、林下漫士、散道人。1985年师从汪新士先生研习书法篆刻。现为三峡大学美术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协会员,三峡印社社长。主要从事艺术文化和书法篆刻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有个人专著四种:《楚艺术图式与精神》《楚美术观念与形态》《楚书法史》《楚简帛书法论稿》。主编有《艺术概论》《美术鉴赏与批评教程》《书法创作与欣赏》等教程。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6项。研究成果曾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篇论文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和《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印外求印 风规自远

——陶瓷印创作手记


■王祖龙


  陶瓷印的创制古已有之,考古发现的长阳陶玺制于商周之际,堪称最早的独立意义上的陶印,旷古悠远的香炉石遗址(长阳清江)正是它的家乡。我之于陶瓷印创作情有独钟,原非发思古之幽情,委实出于印外求印的探索。

  对于篆刻艺术的追求,前贤无不以“印从书出,印外求印”指点迷津,旨在导引后学在篆刻艺术的本体上取精用宏,引申触类,求其神明变化、不可方物之境。明乎此,我尝试着在印材上做一些拓展,以求触类旁通。我以前曾初涉土陶,对泥与火的世界很是着迷,由着这份情结的牵引,自然而然地叩响了陶瓷印的大门。陶瓷泥土可塑性极强,是一个可以充分释放激情和才华的天地。一者可以充分满足刻制大印的需求,享受全手工制作的乐趣和快感;二者可以尽情发掘陶瓷印材的特殊魅力,探寻其独特的审美语言和美感。与石材相比,陶瓷印创制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不假他人之力,从制坯、制钮、刊刻、署款到施釉、烧制,乃至后期装饰,可全由作者独自手工完成,作者的才华、激情和审美品味可以一股脑儿投射其中。简言之,它兼具篆刻和陶艺的品性,得意处能臻二美并能、相得益彰之境。尤为奇妙的是,前期制作的可控性、入窑烧制后的收缩以及窑变的自然天成,会赋予每一件作品不可复制的唯一性。这是一种神奇的创化,这种变化带来的快感和刺激远非其他印材所能比拟。如果说刻制一方石材印,其材质的美感更多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那么创作一方陶瓷印,其整体的美感则完全是创作主体所赋予的。

  陶瓷印的美感蕴藏在陶瓷这种材质中,篆刻家的主要任务不在于作印外的陶艺追求,而恰恰是要将陶瓷这种材质的篆刻语言和形式美感充分激发出来。陶瓷印的篆刻之美才是一个篆刻家所要追求的核心价值。在这一点上,古代印工很是值得我们学习。古代印工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心灵手巧,善于因材制印,善于结合不同的印材选择不同的制作方式(如铸、凿、琢、刻),烂铜印的苍茫古拙与玉印的清劲婉丽,是适应青铜和玉石这两种不同材质而产生的技法语言和审美范型。这正是古代印工的高妙之处。陶瓷既不同于青铜和玉石,也不同于寿山、青田、巴林、昌化等石材,陶瓷印材相对松软,刻制的线条有明显的“陶瓷味”——一种本质上从属于“金石味”的成片状崩裂而产生的线条质感和效果:气象浑穆,斑驳烂漫。这种既厚朴又古拙、既苍浑又朗健的气息与古陶、古玺、封泥、砖瓦文字的风神逼似。这正是陶瓷印线条的特殊趣味和独有魅力。如能充分发掘陶瓷印材的这种特质,辅之以浑厚朴拙的用刀,则一种简洁明快而又朴厚爽健的印风可以期待矣。

  熟悉了陶瓷印材的这种特性,我将自己的陶瓷印创作定位于三个字:古、写、玩。所谓“古”,即以古玺印式创作为主,选字配篆、章法格局力求高古;所谓“写”,即以写意式刀法传达线条的美感,力求一刀传神;所谓“玩”,即以玩的心态对待创作,整个创制过程,从制坯、刻钮、施釉、焙烧到装饰皆以玩的心态来实现自己的想法。为了充分贯彻这个三字经,我选择先刻后烧模式,以期一次性成功。经过多次失败和反复实验,渐渐摸索出了一套驾驭陶瓷印的方法。与常行石材相比,陶瓷泥坯松软,若是生手,以刀就印时很难找到刻印的感觉。当然若是训练有素,操控有度,则可臻游刃有余、心手双畅之境,单刀即可追索到想要表达的线条效果。当然,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多实践总会找到自己的感觉。我喜欢在瓷泥上运刀,瓷泥比陶泥更松软、更粉,运刀更需要技巧。古人讲用刀如笔,这一命题用在创制陶瓷印上可谓恰到好处。故瓷泥上用刀与其说是刻,毋如说是写。以刀写瓷正是我在瓷泥上用刀的一个原则。运刀时,刀在印面上恣意纵横,果断披削,游走过程中随意使转,并有意无意地增加一些摇摆和跳刀,尽量把高亢的线条、雄劲的点画、和谐的律动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挥运之际,既要有运刀如笔的洒脱和意趣,又要有刀刀递进中生机勃勃的鲜活。如此,则一种不计工拙、生辣恣纵、苍浑斑剥、古雅可人的趣味顿生印面。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会让人陶醉其间,乐此不疲。

  陶瓷印的后期工序也颇令人神往,釉色的选择、火候的把控以及焙烧后的整治和印绶装饰都是既考验技术又考验审美的重要环节,当在创作过程中一并考虑。当然,这是各美其美的事。顺便要说的是,玩陶瓷印当心上瘾,一旦上瘾,根本停不下来。


作品选刊


笃初诚美(附原印、印面)


尔雅明月


云山发兴(附原印)


客至汲泉烹茶(附原印)


铁云好古亦成癖(附边款)


安车游四方


飞龙在天




陶瓷印一组


篆书道心唯微横幅


篆书对联 君所乐者山林也 客亦知夫水月乎



扫二维码

关注更多王祖龙信息




微商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篆刻——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这位篆刻大师的篆刻刀法有何独特之处?
湖北书家印家小传——汪印农篆刻
篆刻切刀略谈
秦简入印,西泠印社名家朱恒吉篆刻52品赏,线质浑重朴厚
白石的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