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中国古代书法展


书法,开始于汉字的起源阶段,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不断发展变化。无论是甲骨文、金文,还是篆书、草书、隶书、楷书、行书,在历史的发展中进程中,书法始终散发着其特有的魅力。



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过百余年的努力,积攒了涵盖甲骨文、砖瓦文、印玺、钱币文字、碑拓、墨迹等在内的多种收藏,共3万余件。展览展出124件展品,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 甲骨文、金文



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刻于龟甲兽骨之上,主要据考证甲骨文虽然仍保留有图画文字痕迹,但已经出现了较严密的文字系统,也具备用笔、结字、章法三个书法要素,出现了书法艺术的萌芽。


金文也称钟鼎文,是铸刻于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记录先祖的功绩与重要的历史事件。西周时期的金文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的字体,古朴浑厚,与甲骨文相比更富有变化。由于青铜器铭文是按照墨迹刻出陶范模型后,再范铸出来的,所以,商周时期的金文其实体现的是一种墨书的书法艺术。


永受嘉福瓦当  西汉 陶






第二部分 陶文、瓦文、砖文




陶文、瓦文、砖文这三种文字资料出现于古代书体剧烈变动的时期,他们的存在为考察早期中国书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君之印鉨战国·楚玉




第三部分 印玺、钱币文字



印玺,即印章,早在春秋时期,印玺就已经应用于社会活动中。以金、石、玉等为素材将字刻于其上,字体多用篆书。而钱币文字不同,钱币文字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书体,体现出了各个朝代文字的变迁。



第四部分 碑拓、墓志拓、刻帖



碑拓是用墨将碑拓于宣纸上,使纸上留下与碑相同的的文字或图形。碑拓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历史、书画等方面都具有着特殊意义。墓志拓内容主要为墓主人生平事迹,书体篆、隶、楷、行兼备,书写、刻工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展览现场书法作品图



第五部分 汉至唐墨迹




在纸被广泛使用之前,简牍是最常见的文字载体。晋唐时期,出现了书写绝佳的墨迹范本,这些墨迹不仅是很好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学习书法时很好的参照范本。

 

第六部分 宋元明清墨迹


宋代具有“尚意”书风特征,而元代则推崇向前人学习,一时间复古风盛行。

明代书坛帖学大盛,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清朝帖学衰退而碑学出现,打破了宋元以来帖学独霸的局面,碑帖结合衍生出了碑帖融合的创作模式。


展览现场作品图


除此之外还展出了文天祥、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家的精品,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去观摩古人书法了。


展览信息


  • 展览时间:常设展

  • 展览机构:中国国家博物馆

  • 展览地址: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12展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键点击‖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中国古代书法展
国博典藏「中国古代书法」之美
从13张书法名帖看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笔记(三)
《中国书法史》:西周诸侯国书法与西周甲骨文书法及墨迹
商代除了甲骨文外,还有金文和刻石等铭文,商金文地位不可小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