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众书法》草圣,湖湘文明的突出标志
这个话题要从岳麓书院说起。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最初是潭州太守朱洞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捐官银兴建,其后绵延不断,现成为湖南大学下属学院。岳麓书院声名远播,与其历史上的几次代表性的讲学及御赐匾额有关:一是“朱张会讲”。乾道三年(1167),理学大师朱熹与岳麓书院主教张栻论学,听讲者众,“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次会讲极大地推动了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在湖湘大地的发展。二是“阳明讲学”。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起,一代心学宗师王阳明及其弟子先后到岳麓书院讲学,是继南宋“湖湘学派”之后又一次学术上的活跃与繁荣。三是“御赐匾额”。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赵恒御赐“岳麓书院”匾额;康熙二十六年(1687)春,康熙帝御赐“学达性天”匾额;乾隆八年(1743),乾隆帝赐御书“道南正脉”匾额。
岳麓书院有副标志性门联,上联“惟楚有材”,是清嘉庆年间书院山长袁名曜出的(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于斯为盛”,是贡生张中阶对的(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世人将这副对联解释为:楚国有人才,多出于这里。

上联“惟楚有材”的“材”字,是“材”而非“才”,一是受“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原句的局限,二是此“材”在原句中是指“如杞梓、皮革”者,用于书院,指书院乃雕琢“材”的地方,也就是说湘人为“材”,要成“才”,需到书院进行化育的意思。这,正是书院的功能所在。
岳麓书院作为声名远播的“千年学府”,是被湖南人津津乐道、引以为傲的具有标致性的学术与精神高地。其外,与湖湘文化源头密切相关的另一个书院碧泉书院,是北宋时期“'湖湘学派’的开创者”、福建人胡安国与其子胡宏在湘潭县隐山共同创办。碧泉书院与岳麓书院的文明,是湖湘书院的代表,在湖湘文明史中,这种“书院文化”应归于以理学、心学为底的“诗书文明”范畴,是湖湘人才“立功文明”的思想根底与力量源泉,忽略这一渊源深厚的关键所在,如同截断了“立功文明”的脐带与土壤。
按人物显达的高度与时间的远近衡量,笔者以为唐代书法家怀素与欧阳询称得上湖湘“诗书文明”的高峰代表。为了与以“湘军”为标志的“立功文明”相对应,笔者将“草圣”作为湖湘“诗书文明”的标志。

一 文字、书法与诗书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

人类文明与野蛮的界限,是以文字的诞生为区分标准的。
《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夜鬼哭”,可见文字的出现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人类从此由蛮荒岁月转向文明社会生活。唐代书画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亦曰:“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书法是文字的载体。
当下学界有一种观点:中华文明几千年发展至今从未间断,是因为有书法艺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文字载体传承功能,文明的星火相传,绵延不绝。文字赖书写得以传播,使得更多的人得到文明的熏陶。过去入学第一件事就是识字、习字,将字写好是第一门功课,也是文化人的脸面,所以传统上的饱学之士,一般书法都不会差。理学大师朱熹的书法与陆游、范成大、张即之并称“南宋四家”,岳麓书院保存至今的“忠、孝、节、廉”即其手笔。北宋《宣和书谱》共收录197名书法人物,湖湘怀素、欧阳询、欧阳通、齐己4人入列,作为远离中原的僻地,有此“成绩”已属十分难得,非重量级人物皆不足以影响拥有皇权的“编撰者”矣!齐己之书法,虽谓精彩,但与其他三位湖湘书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但《全唐诗》却收录了他的800余首诗作,数量之多,仅次于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传统诗、书历来是合璧的,成为旧学之标配,更是考科取仕之门锤,难以分割。凡书院皆以“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乐、射、御、书、数”教人,其中“义、智、礼、乐、书”诸项多与“诗、书”相关。旧时之“诗、书”承载了太多的东西,远不像今天的书法“专业”。
自文字产生的那一刻起,书写随之,在诗文相亲的漫长发展岁月里,书写也发展成为了一门特有的民族传统艺术——书法,学者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即是看到书法中几乎包含了所有中国哲学思想与审美要求等。

二 “草圣”乃湖湘“诗书文明”的标志性高峰

怀素、欧阳询二人的书法,早已被公认为中国书法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耸立至今已有1200多年。怀素的草书狂放恣肆,史称“狂草”,其人则有“草圣”之誉;欧阳询的楷书风格独标,史称“欧楷”。二人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擘,在湖湘“诗书文明”史中,更是鲜有能与之比肩者。
可能许多人一下子很难接受“怀素欧阳询为湖湘'诗书文明’的高峰”这一观点,在这些人的意识中,认为再怎么高峰,不也就是写几个字的吗?之所以有这种观点,是因为对书法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没有体会到“诗书文明”中的“诗”与“书”从来都是相互融合发展的关系。或有疑问,为何不是“诗”作代表呢?
不妨看看湖湘“诗书文明”里其他各类代表人物的情况。
有“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之称的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与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因投湖南域内的汩罗江而亡,世人多将其人与湖南联系在一起,湖南学界也将引为湖湘文化重量级人物。笔者认为,屈原的思想对湖湘文化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将屈原作为湖湘“诗书文化”的高峰代表,可能存在诸多障碍:首先是地域障碍,屈原并非湖南人;其次是他的主要经历也不是在湖南,很难说他在湖湘大地上传播的思想就是独特的唯一的,也不曾到湖南以外的类似荆楚湖北等地去传播。另外,“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历史上诸多重要人物,如“二程”、胡安国父子、朱熹、张栻、王阳明等,虽然他们的思想如屈原的思想一样,对湖南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但他们无一例外的皆是湖南的过客,如果将他们的思想为湖南所独揽,可能也是与事实相违的。
真正还可以说道的“诗书文明”本土人物,一个是道州人周敦颐(1017—1073),他是北宋理学、道学思想的开创者,但其人比“草圣”怀素晚了200多年,且其学说发展集大成在朱熹;一个是衡阳人王夫之(1619—1692),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早年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说,清中期新化人邓显鹤将其著述搜集整理成《船山遗书》;还有一个是邵阳人魏源(1794—1857),人称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主张了解、学习西方科技,以抵御侵略,但总的来说,魏是在贯彻执行林则徐的思想和做法,其成果也尚不足以形成高峰。
至于湖湘文化中其他过客的吟哦,如陆游的“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秦观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等等,可谓灿烂非常,但作为湖湘文明代表却不妥。更有范仲淹,他根本没到过岳阳,笔下的《岳阳楼记》,仅凭图画意会出来,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竟然被湖南人拿来给自己贴标签、称精神,“敢为人先”,实在是有些勉强。无论如何,笔者以为此类东东,只能作为湖湘文明的一种丰富。
上述这些湖湘“诗书文明”史上的人物,都是重量级的,但相对与怀素、欧阳询两座历史高峰来说,他们可能都略有些微不足道,故笔者以为,以“草圣”作为湖湘“诗书文明”的标志是适合的,且这个以“草圣”标志的“诗书文明”,是以“湖湘学派”作底的“诗书文明”。
以“草圣”为标志的“诗书文明”,与以“湘军”为标志的“立功文明”相比,如前者以怀素《自叙帖》的完成为时间节点(777),后者以“湘军”攻占南京为时间节点(1864),前者比后者早了1087年,也就是说,在形成“湘军”高峰之前的1087年,“草圣”高峰已巍然屹立。

三 湖湘有深厚、丰富的书法历史与底蕴

“草圣”高峰的出现,必然有其生存土壤,湖湘之地,“诗书”历史颇长,历史考古发现的资料极为丰富。
湖湘之地有敬惜字纸的传统。即便在深山僻地,湘人都对文字充满了敬畏之心,认为文字是通神明的,是神圣而崇高的,普遍存在“写了文字的纸,就不能亵渎”的朴素思想,文字可以烧掉以敬神明,故至今在湖南民间不少地方还留存有如“惜字塔”之类的遗迹,这是湖湘大地传承、发扬“诗书文明”的肥沃土壤、深厚根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音画湖湘美】岳麓书院
长沙岳麓书院对联欣赏
文化名城 书香长沙(长沙2016宣传邮册)
岳麓书院对联大全(3)
“礼”的制度内涵与四层涵义
湖湘学派[宋朝地域性儒家学派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