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顺治十五年进士李念慈书札


释    文:        

敬启者:

今有一堡夫头张连山、戴兰香,因夜间偷跑,拐去末面蓆片堡底,共合津一百叄十余吊。近闻连土夫皆住在天津西关外店内,恳请写信转致天津,孙尊出差拘到张连山、戴兰香,押追拐去钱项,庶可惩一警百,他人不敢效尤,似于工程大有裨益。专此并请,敦翁大兄大人勋安。含章兄、冰一兄均此。 

        李念慈顿首

关中诗人李念慈

       李念慈,生于明崇祯元年(一六二八),卒年不详,字屺瞻,号劬庵,陕西泾阳人,清初诗人、画家。

       李念慈成长于明末清初,在明末完成了启蒙教育。入清后,于顺治十五年(一六五八)中进士。起初任河间府司理,随后改授山东新城县(今山东桓台县)知县。当时黄河山东段一度决口,许多田地被淹没。临近黄河的新城县也深受其害,由于田地被淹,秋收无望,许多百姓无法负担税赋,便争相外逃以躲避税赋。作为知县的李念慈对此颇为两难,若不征税或征不到税是其失职,若强行征税则会加重受灾百姓的负担。最终,李念慈放弃催收税赋,并因此被罢免,而新城百姓则由此得以喘息。

       其后,李念慈丁艰回乡。丁艰结束后,时值三藩之乱爆发,湖北一带为双方征战地区之一,清军需要在当地筹集合运输粮饷。李念慈被任命为湖北景陵(今天门市)知县,参与其事。

       清康熙十七年(一六八七),随着战事顺利,三藩之乱即将平息,康熙皇帝为笼络人心,特于当年设博学宏词科,令各地举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士”。李念慈与陕西同乡,著名诗人孙枝蔚同被举荐,但遗憾的是,李念慈未能中选。

      此后,对官场已然厌倦的李念慈结束了仕宦生涯,开始在各地游览,结交天下名士,史称其“足迹遍天下,所交皆海内知名士”。李念慈工诗善画,名重一时。其画以山水见长,“不拘景色,偶然涉笔,自写胸臆,不为境界所缚”。

      其诗则更是名噪一时,被著名诗人施润章称为“秦风而兼吴、楚者”。李念慈的诗歌理念近似诗圣杜甫,其诗风颇具老杜风貌,如《刚成屯》一诗:“夜宿刚成屯,一老负其孙。两面俱菜色,手持树叶餐。苦称穷饿急,乞食活朝昏。为我数邻里,十家九不存。月终雨如啬,尽去空此村。亦有好室庐,捐弃随人奔。民生习危乱,岁饥有变翻。居恐逢迫胁,相随遭戮冤。不如之他方,展转草树根。饿死免恶名,犹幸为良魂。听此讵忍尽,感叹莫为言。”此诗章法类似杜甫的《石壕吏》。

      自宋代以来,学杜诗者数不胜数,但杜诗并非人人可学而至,只有少数人学到了其精髓。冉耀斌认为,“李念慈的诗歌创作继承了杜诗的真精神,是清代诗学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杜甫一样,李念慈短暂的仕途也不算显赫,但这样的位置所带来的阅历,却让他像杜甫一样,通过诗歌为百姓发出了真诚的呐喊。冉耀斌认为:“李念慈的诗学理论继承了中国古代诗论的许多优秀思想,并将其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清初文艺思潮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的诗歌理论不但强调诗本性情,重视作家的人格修养,而且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认识价值,富有积极的用世精神。他还主张诗人在艰难困苦之时,更要立志高远,广阅历,师友切磋,提高诗艺,创作既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又有丰富的审美价值的优秀诗篇。其诗歌理论兼容并包,内涵丰富,体系严密,在清初诗学理论中具有代表意义,值得学界重视。”李念慈的诗歌结集为《谷口山房诗集》,经过时间的考验,至今流传于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适手不释卷的《河岳英灵集》到底写了什么
德州卢氏家族
贵州历史人物——第10辑
【守中诗歌】致杜甫——写在杜甫诞辰1300周年之际
《杜甫与杜诗学研究》 – 国学网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