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到桥头自然“值”——“万企兴万村”的桥头实践

芭蕉新绿,樱桃初红。

眼里是潮水一般的绿,鼻尖是摇摇曳曳的香。阳光踩着碎步,溜过马鹿村层层叠叠的梯田,水面泛起点点星光,田里扦插的莼菜冒出一个个嫩芽儿,裹着一层晶莹剔透的果胶,探出头来张望着这个人间四月天。

这是重庆市石柱县桥头镇最新打造的500亩莼菜基地,也是严琦在乡村振兴实践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桥头镇是重庆市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2022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重庆市餐饮商会会长、陶然居集团董事长的严琦一头扎了进来,深耕这片“万企兴万村”试验田。

一年来,在桥头镇波光粼粼的藤子沟水库岸边,瓦屋小镇、民居民宿、露营基地、餐饮美食、产业学院……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乡村振兴的春雨中破土生根发芽。

桥头镇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上生长。

龙头企业来了,土地资源“活”了

“人少,产业少,配套少。”这是严琦对桥头镇的第一印象。

桥头镇地处山区,辖7个行政村,户籍人口虽有12874人,常住人口却仅有6606人,一半人口外流,留守老幼居多,田地撂荒、老屋闲置现象严重。

2022年5月20日,拗不过桥头镇党委书记王东、镇长陈森林的执着盛情邀请,严琦重走了一遍桥头镇7个村。在一栋具有土家民族特色的夯土房前,望着远山近水、湖畔森林,优渥的自然条件,让严琦怦然心动,决心“扎根”桥头。

陶然居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曾在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打造了“百企联百家”农家乐院落群,成了重庆市村企结对帮扶的典范。进驻桥头镇后,陶然居面临的第一项课题,就是如何盘活土地资源。

“桥头镇对自然生态、山地林田、集建用地、闲置资产建立台账,将闲置土地、闲置房屋进行统一流转,保障村民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作用。”陈森林说道,推进土地流转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位于瓦屋村的陶然半山民宿,由多栋流转的闲置民房组成,土墙青瓦,阁楼石阶,土家风情浓郁。按照规划,陶然居将把这里打造成涵盖餐饮、民宿、电商、文创、农业观光等一体的瓦屋文旅小镇,推动“农餐旅文宿购”融合发展。

“通过流转,经营主体获得闲置房屋、闲置土地的经营权,村民获得收益,在项目经营中还能得到分红。”陈森林介绍,桥头镇目前收储闲置房屋109栋,建成陶然半山民宿、陶然居果酒作坊、半山泮水、糖果工厂民宿、再别康桥民宿、民革小院等20余处民宿院落;合理利用野鹤村、长沙村、马鹿社区的3所废弃村小,将闲置的校舍改建为民宿、工厂和产业学院。

而对于闲置土地的利用,严琦建议,桥头镇要着眼石柱“三色经济”特色,做好“重庆菜”原辅材料供应。目前,桥头镇建成10000亩辣椒、500亩莼菜基地、200亩豆瓣非遗基地、100亩茶叶基地;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占地30亩的重庆菜原辅材料乡村振兴产业园和土家松木腊肉加工厂即将运营投产。

利益联结好了,集体经济“壮”了

今年1月19日,春节前夕,桥头镇召开2022年度集体经济分红大会,向全镇群众发出39万元“大红包”。村民喜上眉梢,纷纷表示,日子越来越盼头。

“龙头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桥头镇通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整合了政府、企业、高校、集体、群众等五方力量,以 “五方共商共建共享共富”产业振兴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

“招商难、招商弱曾是制约桥头镇发展的瓶颈。”严琦说,陶然居集团入驻桥头镇后,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按照“政府负责基础设施配套、企业投资建设运营、集体经济入股分红、群众参与增收致富”的共建共享共富方式,破解了招商难题。如今,很多企业慕名入驻,2022年桥头镇全年完成招商引资1.5亿元。

企业来了,要“留得住”。桥头镇党委政府为让企业落地生根下足了功夫,提供“24小时保姆式贴心服务”。“我们建立了'一库一院一专班’服务体系,组建人才库优先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建立产业学院培养人才;成立'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项目服务专班,实行一对一服务,做到'行政审批全程协助,征地拆迁、土地流转、房屋收储全程负责,矛盾纠纷全程调解’。”桥头镇党委书记王东介绍,累计协助企业解决路、水、电、气、讯等困难53项,化解矛盾纠纷130余起。

企业的入驻,项目的兴建,村民最终得到了实惠。在瓦屋小镇,村民向建伟正与工友一起铺设步道地砖,“我们都是本村人,在家门口干活挣钱,比外出打工强得多。”

从实际效益上看,由桥头镇七个村的集体经济统一组成的千年桥头绿色农业产业公司,经过一年发展,2022年资产规模由2021年的9200万元增长到1.5亿元;总收入由2021年的107万元增长到510万元,全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达到12%;累计带动近2000名农户通过就近务工、土地流转、房屋出租、自主经营等方式,实现户均增收1989元。

商会纽带紧了,产业基础“强”了

今年3月,严琦牵头组建了桥头镇基层商会,吸纳38个商会成员,12位民营企业家成为轮值会长。镇党委书记、镇长出任联席会长,问计于企,共商发展。

以商会为纽带,以陶然居为产业联盟“领头雁”,利用“以商招商”和“商会招商”的优势,桥头镇实现乡村振兴的每个项目、每个产业、每个区域都有联盟企业带动。

今年46岁的向学明是石柱本土电商“达人”,也是返乡创业的“生力军”。从广东回乡后成立桥头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当地农户签订了农业“订单”,通过线上线下多元渠道销售农产品,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带动20余人就业。

在湖畔山坡草坪,企业主袁权引入了喜马拉雅户外露营品牌,建起了备受年轻人青睐的露营基地;福建商人庄志昌在桥头镇开办了渝星服装厂,与周边学校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生产校服、医护服装等,吸纳5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

大量企业蜂拥而入,大量产业方兴未艾,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然而,人才空心化却是桥头镇面临的一道难题。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做支撑。”王东说道。为输出实用技能型人才,桥头镇与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梁平职业教育中心、陶然居等联合开办了万企兴万村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学院结合桥头镇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开设智慧农业、旅游服务、电商直播三个特色班和一个桥头土家山寨菜品创新工作室,常年在校学生200人左右。预计每年可培训中职学生、普通群众1000人以上,解决就业500余人。

“乡村振兴,民营企业要有担当。”严琦认为,万企兴万村,重点在于“兴”字,“毕竟,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桥头镇,陶然居已投资超过1000万元,用于促进产业发展。

而今,桥头镇的产业规划越来越清晰,发展目标越来越笃定。王东表示,“到2025年,以果业为主的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构成,以湿地公园为重点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我是新桥头人,我要在这里干20年。” 严琦把桥头镇当成了“新家”,将三分之一的时间留在了这里,她坚信,“人到桥头自然'值’”。


监制:谢华民

主编:白勇 张治均

责编:李理

编校:周顺华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潜山:“皖美潜宿”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村集体经济换挡提速,河南山城区打造 “五种模式”
片区规划谋新篇 绿色引领促发展
茂名信宜:以“粤菜师傅+”促进就业创业与振兴乡村产业并举
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激发乡村振兴动能
切实发挥商会作用助推招商引资|商会|招商引资|自怀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