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因草得名的彝族村落,竟然藏着大理最美的嫁衣

有一个古老的彝族村落——吊草村,这里背靠巍山古城,面朝苍山洱海,距离大理市仅6公里,开车只需二十分钟左右。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藏着大理 “最美的嫁衣”

▲图片来源摄影师赵旭

其实,吊草村一开始并不叫吊草,他们的祖先是南诏部落(蒙舍诏)彝族人的分支——蒙舍腊罗拨人,定居此处时,为了让子孙兴旺发达,将此处定名为兴隆村。直到今天,村里的土主庙中仍保留着一块清朝时期的《兴隆村永立戎赌碑》。

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上,巍山到大理古城的必经之地。当时,村中盛产木料和柴火,山脚有梯田和坡地,以经营木材为主。后来,从村中过的马帮商队越来越多,妇女们便把草割了吊起来售卖。买的人多了,名声在外,自然而然被外界称之为吊草村,兴隆村一名也就慢慢地留在记忆里。解放后,人们也一直沿用吊草村这个名字。

吊草村居住着善良的蒙舍族人,他们信仰万物有灵、三教合一、佛道双修;精通彝语、汉语、白语三门语言;有着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在彝族文化里,不可缺少的还有一种古老的记事方法——打结。就像彝语打歌调里唱的:有事找根绳,小事打小结,大事打大结,解结需要打结人,绳结容易结,心结最难解。

随着社会发展和部族人口的增长,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开始去干体力活,老年人、妇女则担起了教育和打结记事的重任。直到后来,不同民族之间有了文化的交流,人们开始学习汉语,并用汉字记事。打结记事这一传统方法慢慢演变为艺术打结,出现了结艺师和绣结师。

她们将打好的绳结,完美融入到彝族服装里,不同的小结用不同颜色的线拼成美丽的花朵、动物、图腾等,形成了打结绣,一时间在村中流行开来。慢慢地,打结绣以彝族刺绣和编结工艺保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彝族女子擅长刺绣,五彩斑斓的眼饰也显示着精深的刺绣技艺。那银光闪闪,绣花簇簇的满襟大围腰,绣满鲜艳花朵、别致精巧的花鞋,做工精美的头帕、飘带等,都显示着她们的心灵手巧。在吊草村,就有一个传统:只要生了女儿,母亲就会开始为她亲手做一身奢华美丽的彝族嫁衣,从头饰到鞋子,一针一线手工缝制,倾注半生心血。

▲图片来源摄影师赵旭

这件 “最美的嫁衣”包括服饰、鞋子、包头、围腰、马甲、钱包、枕头、挎包和各种饰品,色彩主要以黑、白、红、黄、绿、蓝为主。工艺独特,做工精美,色彩艳丽,寓意深远,同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图片来源摄影师赵旭

尽管外面的世界变化不断,可生活在吊草村的人们依然保有自己的民俗。就连平日里下地干活,都会着彝族服装。逢年过节或有人举办婚礼时,更是会着盛装出席。

除了彝族刺绣,编结在吊草村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工艺十分精湛。大理民间手工艺人瞿标祥老师就是其中的代表。这次我们有幸受到邀请,到他的老家吊草村(现在也是他的工作地之一)参观学习。

瞿标祥,男,32岁,地地道道的吊草村人,自幼酷爱彝族传统文化,对吊草村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都非常熟悉。

从6岁开始,便向曾祖母学习草编、编绳手艺,也正因为从小受到村内原生态手工的影响,非常热爱民族手工艺。长大后,尤其喜欢彝族刺绣、编结工艺和剪纸

2003年,瞿老师在大理古城摆摊时,遇到了来自丹麦的Soren先生,看到这些精美的民族手工艺品后,Soren决定在大理投资一家首饰公司,并邀请瞿老师作为Opium one品牌的首席设计师和生产教学顾问。他曾带着亲手设计的作品参加了五次北欧珠宝展,作品也在国内、国外的时尚杂志上刊登。也曾为Pandora、Lynggaard、DAY、GEORG JENSEN等国际知名品牌设计、制造生产首饰。

▲图片来源大理结艺缘

2014年,因为欧债危机,Soren先生撤资回国,瞿老师开始了漫长的创业过程。他决定把生产产品转向文化传承和教育两大块,让民族文化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在外闯荡了几年的他,又回到了村里,把传承了200多年的祖屋整理出来做成了民俗陈列馆,在家开起了公司,传承彝族刺绣、编结工艺和剪纸

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个传统与发展相矛盾的环境下,瞿老师不仅保持了彝族传统手工艺,还开发出了近两千个品种,产品也早已销往国外

可他的梦想并不止于此,去过广州、上海、泰国、印度、瑞典、丹麦等地的他,深刻意识到大理的手工业很发达,于是联合村委会、村里的手工艺人,申请民族文化特色村、传统历史村落,未来将打造一个手工文化节,让彝族文化得到传承,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他们的民族文化。

在采访时,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一段:虽然很多人不理解我,但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暂,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我活着就是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如果我不做,这些文化就很难得到传承,可能再过几年便会消失殆尽。修复老房子虽然用尽了积蓄,但是只要能留住乡愁,向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朋友展示我们的文化,我无怨无悔。

▲老房子改造前后

在这座传承了200多年历史的祖屋里,我们感受到的不只是老房子带来的沧桑感,更多的是瞿老师对彝族文化传承的坚持。

▲房子里的老物件

而作为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我们,有幸邀请到瞿标祥老师带着他们的文化和他的作品入驻到“天天三月街,将他们的民族文化搬上这个舞台,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保护他们的民族文化。

▲图片来源大理结艺缘

▲彝族童装

▲彝族服装

大理“天天三月街”开街在即,喜爱少数民族文化和编结工艺的你可千万不要错过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针一线织成裙,一丝一捻诉衷情 | 彝族刺绣
《刺绣与编结》(2册)
比大理恬静 比香格里拉安逸 这才是净土
美醉了…这些藏在玉溪的古村落,你都去过吗?
啄木郎,大理南诏王室贵族遗留的部落
四川省攀枝花市迤沙拉村(彝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