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纳灰村落中的神秘【地眼】,成因是谜,被誉为中国的麦田怪圈

在中国的西南部,生活着一个以农耕为生的少数民族——布依族。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生。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在贵州省兴义市的布依村落纳灰村里,却显现出一种神秘的地质现象。在他们的水稻田里,藏着37个【地眼】。围绕着这些【地眼】,发生着种种难解的神秘事件。

▲纳灰村是布依族的聚居地。

谜团一:八卦状【地眼】,成因疑与外星文明有关。

▲地眼。

如果从上方俯瞰纳灰村,可以在村边的农田里发现一个个凹陷的环状农田。这就是八卦田(如上图)。我们可以把最中心的圆形凹陷看做为太极图中的阴阳鱼头。而周围的圈状层次则代表着“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八卦。布依人称之为【地眼】,意为大地的眼睛。但村中最为博学的老人,也讲不清这八卦阵究竟始于哪个年代,又是如何形成的。

▲地眼。

这些八卦状【地眼】,密集的出现在贵州兴义的纳灰村一带,足足有37个之多。这不禁就让sissi想到了麦田怪圈。难道八卦阵地眼的形成,真的与外星文明有关吗?

▲布依族人以农耕为生。

谜团二:旱季不枯,雨季不涝。

▲布依族人用皮管从地眼中取水。

然而 ,最为奇特的是环状农田中央,那个被布依族人称之为【地眼】的水洞。洞内有水,这水万年波澜不兴。任凭外界的气候变化,水量不增也不减。旱季不枯,雨季不涝。

勤劳聪颖的布依族人,利用这个特点,在地眼周围种植作物,用一根白色皮管(上图),直接从地眼中心的水洞中抽水浇灌作物。不仅取水方便,这些八卦田周围的作物长势也格外喜人。以农耕为生的布依族人,每年都会虔诚祭拜这大地给予的恩赐。布依族人相信:地眼,就是大地守望麦田的眼睛,这八卦阵地眼会给他们带来绵延不绝的福祉。

那么,这神秘的【八卦田地眼】,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就此疑问,专家学者们进行了调查。

▲Sissi在万峰林。

观点一:地震带塌陷。

▲万峰林。

正方视点:八卦田所在的兴义市,处在贵州紫云垭都大断裂附近,常年伴有里氏3级左右的有感地震。在这样的喀斯特地貌地区,由于地质结构松散,经常会出现陷落性质的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发的地震)。所以专家推断:八卦田中的地眼,是由于地震导致地面局部塌陷形成的。

▲万峰林。

反方反驳:贵州省地震局局长王尚彦说:“八卦田所在的位置,是没有经过地震断裂带的。它位于断裂带的西南方。”所以“地震带塌陷”这一观点,被否决了。

观点二:纳西族人打的井。

▲纳灰村是布依族的聚居地。

正方视点:前文也说到,布依族人是以农耕为生的民族,那么灌溉的水源对于他们来讲尤为重要。虽然没有人能讲得清八卦田始于哪个年代,但专家们仍大胆推测:八卦田很有可能是布依族先人为了灌溉方便而打的井。

▲纳灰村是布依族的聚居地。

反方反驳:有了推断后,专家立即对地眼深度进行了测量。得出数据:地眼深度仅3.6米左右。通过走访附近的纳灰村居民以及询问地质专家,得到了结论:要想在纳灰村一带打一口井,出水深度起码在20米以上。反观地眼,深度仅3.6米,完全不可能是一口井。而且从地眼外观来看,它并没有被人工加固过,也没有开凿过的痕迹。所以“纳西族人打的井”这一推断,最终也被否决了。

观点三:地下暗河。

经过专家严谨的调查,地眼既不是地震带塌陷,也不是老乡打的井,那么它,究竟是什么?

▲田地中有些凸出的石灰岩石块。

正方视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专家在地眼所在的田间发现了一些凸出地表的石灰岩石块。而石灰岩,正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所以专家推断,这大大小小的37个地眼,下方应该是连通的地下暗河。在它们的下方,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喀斯特溶洞。溶洞中流淌着地下暗河,地眼那丰沛平均的水量,就来自于那里。提出这个观点后,专家进行了实地论证。

▲万峰林为地眼提供水源。

喀斯特地貌的山体,以中空居多。意思就是:山体里有数量众多的溶洞。在地眼后方(上图),就是连绵不绝的万峰林。通过实地走访,专家在万峰林发现了许多喀斯特溶洞。而溶洞中暗河穿流,有着丰沛的水源。这些喀斯特特色的暗河与溶洞,不光会分布在地表,地下亦如是。如果能进入八卦田的地眼下方,进入地下暗河,就会看到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喀斯特天窗。

▲Sissi在万峰林。

喀斯特天窗,是地下暗河或者溶洞顶部的透光部位,联通地表与地下暗河。地下暗河形成后,会加速洞穴的向下侵蚀。水滴石穿,靠近地表的较薄弱处会向下塌陷。伴随崩塌,留下了一个个洞口——落水洞。

▲纳灰村。

充满了石灰岩裂隙的万峰林,在接收了大气降水后,雨水沿着石灰岩的裂隙向下渗漏,流向了峰林地带的洼地——纳灰村。在石灰岩裂隙之间,形成了地下水网。由于水流不断对石灰岩进行侵蚀溶解,地下裂隙逐渐扩大成为暗河。在石灰岩较薄弱的部分,由于地下水和丰沛的大气降水,不断的对其进行侵蚀溶解,使地下岩石脆弱部分逐渐塌陷。最终形成了喀斯特落水洞,也就是——地眼。

▲万峰林。

在未来,这些八卦状的漏斗,很有可能发育成为巨大的天坑。至于旱季不枯,雨季不涝的奥秘,专家也给出了答案。

▲纳灰河在纳灰村地带交替游走于地表与地下。

根据纳灰河流向东南方向,以及纳灰村西高东低的地势,专家推测地眼里的水,很可能流向了村边的纳灰河。纳灰河是纳灰村的母亲河。在纳灰河离开纳灰村的下游处,可以看到纳灰河顺着水流,流下了一个地下洞穴。整条纳灰河,在纳灰村地带交替游走于地表与地下,这也是喀斯特地貌的特色。专家把一些色料投入到地眼中,后来在纳灰河的下游发现了这些色料流出。这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个推断。

▲纳灰河在纳灰村地带交替游走于地表与地下。

我们已经知道:地眼连通着纳灰河。当旱季来临时,从西峰林方向的水通过高低落差,会对其进行补水。而雨季来临时,地眼下方连通的地下暗河,又会把多余的水排入纳灰河中。所以就形成了地眼旱季不枯,雨季不涝的神奇现象。

▲布依族人以农耕为生。

勤劳智慧的布依族人,充分利用了这一大自然的恩赐,为自己营造了美好的生活。一潭止水,表面的波澜不兴,正是因为那连通地下的脉脉络络。为人亦如是。学识,智慧使人通达,平静。很深的阅历,才可以将生活过的云淡风轻。sissi的这段旅图就要结束了。

世说西语。摄山河绮丽,书人情浓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只知平塘“天眼” 却不知贵州还有“地眼”?
【贵州兴义】万峰林八卦田风光
贵州兴义万峰林:一幅瑰丽绝美的山水画
万峰林八卦田,大地上的一颗黄金眼
黔西南万峰林——美丽纳灰村导游词
兴义万峰林——贵州游(1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