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是一年中秋时

标题:又是一年中秋时

副标题: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者:雷德军

 

 
 

 又是一年中秋时。小可爱们是不是正在享受着难得的三天“法定假期”,拿着手机,聊着微信,抢着红包,吃着月饼;到了晚上,再和家人一起到户外赏月,拍几张照片或一段小视频传到群里,和好友们“共享”这美好时刻呢?

什么?猜得不对?让我再想想——

对了,那你一定是和父母一块,正在去往某个景区旅游的路上!

神奇吧,是不是猜对了?

你一定又在撇嘴了——神奇啥呀,中秋节不都是这么过的吗?

那你知道别人的中秋是怎么过的吗?今天小编就拿出“神奇博士”研制的看家宝贝——“时光穿梭机”,带你穿越一下时空,采撷几朵时空的涟漪,看看别人的中秋节是怎么度过的。


●唐朝:明月相伴的故乡情思

时空坐标:唐玄宗开元年间/荆州。

人物档案:张九龄(678—740),唐朝诗人、名相。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初年进士。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在朝中任宰相。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后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被贬为荆州长史。著有《曲江集》。《望月怀远》是张九龄写望月怀亲的名篇,诗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情景再现:

一轮圆月从海上缓缓升起,高挂天空。哦,今天又到中秋节了,而家乡远在千里之外。不知家人们此刻是否和我一样,正在举首遥望这轮明月,思念远方的亲人呢?仕途失意,孤身远谪;山水阻隔,举目无亲,怎不让人心绪难平、愁思绵绵?唉,这个夜晚真是长夜漫漫,孤枕难眠啊!刚吹灭蜡烛,准备就寝,却发现室内依然很明亮,一团清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那样的皎洁淡雅,真美啊!禁不住又起了兴致,起身披衣到院中散步。已经是深夜了,露珠打在身上,是那样的凉,一如我这薄凉的心事。唉,月光虽然美好也难以用手采撷,没法将它送它给远方的亲人。还是回屋睡觉吧,说不定可以做个美梦,在梦中与亲人相聚呢。

伴随着张九龄在院中徘徊的脚步,一首小诗在他的心中渐渐成形: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轻语点评

一轮明月,承载了多少古人的悠悠情思;盛世繁华,亦掩不尽离人的滴滴清泪。中秋花好月圆,更衬出远行之人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更易勾起他们的故园情思。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它包含着浓浓的思念、深深的牵挂,更包含着美好的祝福、默默的期许。也许,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只有天上的这轮明月,才能与他们相伴,给他们的心灵带去些许安慰,点亮他们的漫漫长路。题材相关:可用于讨论乡愁文化、美好祝愿、伦理亲情等主题的写作。如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2017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说纽带》等。


●民国:旧时光里的美好印记

时空坐标:1912 /北京。

人物档案: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2-1926年在北京任职。后辗转定居于上海,1936年病逝。《鲁迅日记》里有很多关于中秋生活的记载。

情景再现: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民国是一个旗袍飞扬、气息优雅的时代。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里,用很大的篇幅描写了姚家在中秋节持蟹赏月的场景。男男女女,有说有笑,甚至还拿孔夫子开涮,幽默风趣,热闹异常。

但鲁迅在京城的那段生活里,却没有这份优雅和热闹。

1912年,鲁迅应蔡元培之邀,离开家乡绍兴来到北京,在新政府教育部任职。初到京城的鲁迅,有一段时间心情是苦闷的。一则是因为孤身在外,举目无亲;二则是对时局也很失望:革命成功了,皇帝没有了,但国家依然没什么希望,看不到出路。这个时候的鲁迅,经常在工作之余靠抄录古碑和校勘古籍来消磨时光。

中秋节到了。这天晚上,鲁迅先是被两个朋友叫去饮酒、聊天,十点多回去的时候,已是月华满地。举首望着天上的那轮圆月,又勾起了他对故乡绍兴的情思。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阴历中秋也……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

中秋祀月是江浙一带的风俗。这种风俗由来已久,《礼记》中就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的记载。鲁迅的二弟周作人对家乡的这种风俗也同样记忆深刻。在他著作的《儿童杂事诗》中有一首《中秋》:

红烛高香供月华,如盘月饼配南瓜

虽然惯吃红绫饼,却爱神前素夹沙

周作人在诗后自注:“中秋夜祀月以素月饼,大者径尺许,与木盘等大。红绫饼也是一种精美的点心。”

圆月、红烛、高香、月饼,一家人围在供桌前,大人举香敬拜,小孩挨个磕头;祭祀完毕,一家人分食月饼,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仆工佣妇都有份。直到烛影渐残、月亮西移才回屋睡觉。这样热闹温馨、甜蜜美好的画面,怎能不让鲁迅一直念念不忘?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传统习俗的浸染,有了这些童年时光里的美好印记,才构成了故乡的内涵吧,才能使鲁迅坚信人世间的美好,增添在黑暗时代里探寻民族出路的动力!

#轻语点评

乡愁从来都不是空洞的,它有很多具体的内涵。这其中,传统习俗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我们都在传统习俗的浸染中长大,情感、灵魂和生活方式上都受着它的影响;然后,再通过乡愁的方式,让整个民族的情感都系结在一起。也许,这正是无数仁人志士为国为民“虽九死而犹未悔”、中华民族虽饱经沧桑磨难而屹立不倒的原因吧。题材相关:适用于讨论乡愁内涵、民俗文化、民族情感、美好生活等相关主题的写作。如2009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绿叶对根的情意》,2016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等。

 

●当代:海峡隔开的家国情怀

时空坐标:1980年,中秋/台湾。

人物档案:余光中(1928 -2017),台湾著名诗人、学者。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抗战爆发后,跟随母亲从南京逃到四川。抗战胜利后,重返南京,在金陵大学(现在的南京大学)读外文,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随父母匆匆迁往香港,次年赴台。从此,与大陆只能隔海相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大陆的思念却与日俱增。他的乡愁题材的诗歌作品中,总蕴涵着一种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一种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渴盼两岸能够早日统一。他曾自言大陆(中国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1992年以后,多次来到大陆,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情景再现:

1980年,台北厦门街。

这里是余光中先生来台后安家的地方。

厦门街上的文化气息颇为浓厚。这一带有很多出版社、文学书店、咖啡馆等文化娱乐设施,很多文人在这里经常相聚,举办讲座、沙龙等活动。

说起来先生与“厦门”似乎有缘。

先生的第一首诗是在厦门的报纸上发表的,当时他正就读于厦门大学外文系。

多年以后,先生依然能清楚地记得导师李庆云逐字逐句为他讲解英文报告的情景;还记得当年母亲为了他上学方便,拿出微薄的积蓄,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他骑着单车在海边的沙路上疾驰来去的情景。

来台湾后,先生仍然住在厦门街。他在这里住了20多年,包括《乡愁》在内的很多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他曾自嘲:一个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而住在厦门街。

20多年来,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先生再也没能回去过大陆。在多少个夜晚,故乡永春的群山,江南的烟柳,蜀地的风情,鼓浪屿的浪涛……一次次走进他的梦里,与他相会。

也许,来台后能居住在一个叫“厦门街”的地方,也是冥冥之中对先生故土之思的一个安慰吧。

1980年的中秋节是公历913日,恰巧与秋分相合。这样的巧合,又激起了先生的人生感慨和故土之思,挥笔写下了一首诗:

《中秋》

——娥操刀之二

 

一刀向人间,剖开了月饼

一刀向时间,等分了昼夜

为什么圆晶晶的中秋月

要一刀挥成了残月?

刀锋过处,落在我们两旁

中间是南海千年的风浪

寂寞是我的白昼惊短

悠悠是苦你的夜长

去年是圆月的光辉一床

共看婵娟今夕在两岸

料我像昼会渐渐地消瘦

你像夜会渐渐丰满

从此夜长,梦恐怕会加多

单枕是梦的起站和终站

该你凌波而翩翩东来呢

或是我乘风去西南

一轮神光开万户的私镜

娥是一切情人的投影

且将你的,用海云遮住

让我夜深后来翻寻

在这首诗中,作者首先想象有一把冷森森的“刀锋”,无情地将自己与祖国劈开。他忘不了“南海千年的风浪”,忘不了“去年是圆月的光辉一床”,感概“今夕在两岸”。他想象自己在思念中“渐渐地消瘦”,而祖国则在思念中“渐渐丰满”;渴盼祖国会像情人一样“凌波而翩翩东来”,“让我夜深后来翻寻”,与自己在梦中相会,慰藉自己干渴的心灵。诗人的感情是那样炽烈、真挚,将自己对故土的美好怀念和渴盼祖国能够统一的心愿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轻语点评

余光中的乡愁,不仅是生命个体对故土的思念,更是一种可贵的家国情怀,是“大我”所面对的民族的乡愁,是根植于灵魂深处的一种忧思意识和担当精神。家是个人的放大,国又是家的放大。这种乡愁是一种升华了的感情,是从古至今贯穿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一种可贵精神。余光中先生晚年,不顾已经八十多岁的高龄,往返海峡两岸五六十次,积极推进两岸文化事业的交流与沟通,呼吁两岸早日统一,正是这种责任和精神的具体体现。题材相关:适用于讨论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爱国精神、提升自我、责任与担当等相关主题的写作。如1995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责任》,2011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目《期待长大》,2013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更重要的事》等。

 

●新时期:无处安放的精神家园

时空坐标:2018年,中秋节前/北京。

人物档案:刘刚,1990出生,今年28岁。来自河南农村,技校毕业后就到北京打工,做“北漂”已经七八年了,现在一家小公司担任技术主管。

情景再现:

往年因为中秋节放假的时间短,不想路上折腾;回去还要遭到家人的强行逼婚,七大姑八大姨的碎碎念,所以之前的中秋节基本上都是一个人过。

今年的工作不太忙,刚好老家也通上了高铁,又有朋友结婚,刘刚早已做好抢票的准备。

他想象着妈妈准备了一桌好菜,一盘盘冒着热气的饺子端上桌。

想到一家人围着大圆桌,敬酒夹菜,小孩子们嘻笑打闹。这大概就是中秋之夜最美的风景了吧。

说起今后的打算,刘刚有些叹气:“北京的房价太高了!怎么节省,都攒不够首付。没法在这里安家。连对象都不敢谈。再说这儿也没有啥亲戚,每到逢年过节,都没地方去,冷冷清清的。”停了停,接着又说:“明年可能会先在老家县城里买套房子,找个对象结婚。婚后两个人一起来北京找工作。老家那边工作不好找,工资都太低。”

#轻语点评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城市的高楼大厦开始崛起,吸引着乡村的目光。人们开始紧跟着城市发展的脚步,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从乡村加速逃离。乡村开始渐渐失落,最后成了一个空壳。可是,在经过当初的浮华喧嚣之后,才发现:拥挤冷漠的城市是一个挣钱的地方,却不像家园;乡村虽然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却更适合居住。我们不知道该怎样安放我们的精神家园。也许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困惑。题材相关:适用于讨论中国梦、宜居城市、传统文化、时代变迁、精神家园等相关主题的写作。如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城市与我》,2017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目《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全文共4388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考作文:五法取悦评卷人
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与点评汇总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与分类专练
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18年高考作文题目大剧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