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营田古镇那些事(五)营田:湘水渔街名三湘

湘水渔街名三湘

文/彭仁满

张孝祥《磊石》诗云:“天气水云合,人家罾网间。晚来风更熟,别浦棹歌还。”说明“人家罾网间”是营田磊石一道比较抢眼的风景。明朱之宜诗云:“洞庭南畔逼汀洲,渺矣予怀帝子邱。清绝长沙鸥得地,萧条泽国墼容舟。蜃楼避雪当初敛,渔市停云网未收。记得昔年芳草路,于今羞涩悔重游。”此诗“洞庭南畔”“帝子邱”却是明明白白将营田写为了“渔市”。

营田成为渔市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一方面它是湘水重要的港口所在地,“长沙一去望铜官,青竺、营田、磊石山。…”这是宋后湘江流传的从长沙到武汉的水路里程歌。营田、磊石明显是其中重要的港口。土星港、黄陵港直通汨水河市河,途经大湾杨、枫林港,直达平江。磊石港(河泊潭港)是北上之港口,营田港则成了南下之港口。是古镇河市(古罗城)、归义、长乐、新市及平江等地货物南下必经的地方,营田港是南北两面的两个港口,南为黄陵港,北为土星港,小边山还有一小港后来让位于汨纺,转移到推山咀(土星港)。另一方面营田在汨水南岸、湘江东滨,南有黄陵港、龙船港、营田港、北有土星港、兔子港、沉沙港、磊石港、河泊潭港,西依湘江,此地水系与汨罗江、荞麦湖、香炉湖、古湖、黄湖、枫林湖、河市港等交织一体条条相通,内有深潭12个,河汊48条,涨水季节,汨罗江也不见踪影,一起成了一个大湖,方圆30多公里,后人称之(东)汊湖;与磊石山、玉笥山(凤凰山旧名)遥相对峙。而对面的青草湖一直是湘阴、益阳渔民的天然渔场,典型的水乡泽国。1958年西大堤加筑之后,这些水系都成为内河。“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之波浪随之变成了13万亩稻浪。

据《屈原农场志》记载,东汊和青草湖是洞庭湖鱼类集聚之地带,这儿的居民多以渔业为生,解放前渔民自发形成了“船帮”,解放后则成立了渔业大队、小队,所以营田街古时就是一条渔街。

旧时营田一带最突出传统捕捞方式和工具五花八门。大型捕鱼工具有拖网、三层网、迷魂阵、划白船,几个人或一个人可单独进行的有驮罩、扒灌、虾捞,管罾、卡子钓、牛屎钓、炸弹钓、撒网、丝网、扳罾、鱼沉子、抓子、鱼叉、捞子、撩、籇又叫猪笼子以及摸鱼等等。现在营田无专业渔民,但对岸青山、杨林赛电瓶电鱼和机械捕鱼代替了传统捕鱼工具,鱼具的传统做法营田已经失传。

这儿传统的鱼种有青鱼、草鱼、鲢鱼、雄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细鱼崽有游刁子、嫩子、磨嫩子、盘皮子、嘎咕子(黄鸭叫)、火烧巴屁股、沙鳅等。野生的甲鱼(鳖)、基尾虾、鳜鱼、闸蟹、白鱼、翘嘴鱼、狗鱼、匙吻鲟等特色鱼种等。围垦后野生捕捞业消失,代之以内湖水面集约化养殖了。

营田人喜欢呷鱼是众所周知的,笑营田人脑子灵泛,就说是鱼呷多了。喜欢呷鱼的营田易姓家族出的名人不少,今天的易中天就是个证明。营田最客气的宴席跟河市一样也是八大碗,鸡、肉、鱼是其中的大菜,其中把鱼放在最后一道“压桌”,营田人说落蔸好结果时就说“出鱼”。因“鱼”与“余”同音,春节时必然有一道鱼出现在餐桌上,这是吉祥的象征,也是美好的祝愿。因此老营田人是绝对不会在饭馆中允许第一道菜上鱼的,特别是第六道菜出鱼,因为此意味是打发大叫花,而方言中的“绿式”则有失败的意义,鱼放六道,则成了失败有余了;所以,至今营田人称人做出不合时宜、出格的事、或者断言会失败的事为“六碗菜出鱼”。而第六道菜一般出的是蓝粉、皮粉等拖泥带水的菜,营田人骂那些做了错事、说了错话、“脑子进水”的人就说“出六道”;所以六道出鱼则成了出丑相、出尽头,是不吉利的;而八道出鱼,则意味着发(八)尽还余之意。

营田鱼的做法很多,煮、蒸、煎、炒、红烧、火焙、火锅、铁板、煨、腌,有的大火大炒,有的小烹小煨,做法不一,风味各异。更兼有炸鱼子、煮鱼杂、鱼冻子等内脏、鱼汤别样美味,使人上桌食欲大增。营田现今最为有名的有剁辣椒鱼头、鱼杂火锅等,船上全鱼席则火暴了湘阴、营田,还吸引了长沙岳阳等外地食客。

据德公介绍,围垦前营田渔业特别发达,每年产鱼达数万担,是湖南渔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上自黄陵庙,下至磊石口,西到青山岛,方圆百里水域,渔民甚多。有的常年从事渔业生产,有的春夏务农,秋冬捕鱼。一九三零年,“三台帮"、“茶饭帮”、“晒港帮”等直篙网有过集会,共有一百二十多条船。营田附近百姓,其祖先多系明、清江西、湖北移民,也有一大批为湖北渔民落户。田、土、山、水大都插标为业,形成疆界,世代相传。

撒网捕鱼,既要靠眼明手快,又要靠艄公识水性善指挥。因此差别很大,多的日获一、二百斤,少的却只有一、二十斤。为协调关系大都组织围捕,按船或按人分成。捕鱼以八、九、十为满场。寒冬腊月,鱼奔深潭,数百渔划子应期赶来。捕捞前,须先向族姓首士或主人办好手续。有按“头天归公、二天归私"的规定付钱和“照红议红,照黑议黑"等征收方式。为求打潭红场和讨个吉利,开潭前还得宰牲猪行儒礼,在磊石龙王庙朝拜湖神。

因为渔业发达,营田街形成了专业渔行如久成、宝兴、正兴近十家,其中久成行顾客最多,成交额最大,极大地带动了街道的

营田还备有多只鲜鱼船,贩运活鱼去外地,同时也运外货或鱼苗回家销售。清明至立夏为鲤鱼散子时期,据说道州有大石滩适宜鱼儿散子,故有“鱼奔道州慢慢悠,七日七夜到潭州”的歌谣。道州鱼苗由营田人以倒驳子和辰船运回满足本地需要之外,还将大量鱼苗销往株洲、山门、平江等地,收入相当可观。另外,平江一带来营田担鱼苗的也不少。

老年人回忆起来,都说那个年代是营田街最繁荣的车水马龙时代。

在我的印象中,营田街的路面是一节长短不一的麻石营造,街面全长一里多,五米多宽,街面被人踩得油亮亮的,麻石散发着幽光,诉说着古街的神秘,湖腥和鱼腥的味道溢满街道。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营田港是乘船去长沙和岳阳的地方。90年代我曾从推山咀坐船经岳阳、武汉达南京,然后转车到上海、浙江。客船在洞庭湖、长江的水堿中飘浮了两个昼夜,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至今惟一一次长途江游。船尾翻转的浪花和迎面冲击的浪朵,不时拍打着我的思绪,古人也许就是这样坐着木船北上南下的吧,船中的寂寞让古诗人写下了许多华彩的诗文,而我在这次旅途上却没有半点灵感,我想应该是现代速度让我的感悟飘荡到了灵魂之外。试想古人坐在慢行的木船上,听着船工摇桨的吱呀声,江水哗哗溅动层层波浪,那种状态会让人的思绪特别明晰,会让自己的情感澄清到江底。

累了躺在船上放一点美声鼾乐,好好眯糊一会;饿了选一处驿站,把船一泊,上岸边品尝当地美食,看看当地养眼美女,也许会看到自己的“西施”回眸一笑;晚上在船上帎着月光而睡,也许船底的鱼,就会在自己的梦境里游弋了。

这种状态不正是张孝祥所言“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么?

此时我倒是懂得了古人为什么写了那么多美妙的洞庭诗章了,是水澄静了他们的心,也是水纯洁了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的灵感串上汉字,就成了千古光彩照人的诗歌。

因为大姐在营田航运社工作的缘故,小的时候我也就时不时跑到营田来玩耍。白天大姐的船要工作,常常在河中,只有傍晚我才能到岸上来。我喜欢站在营田街的西边看湘江,那时候从来就没有看过海,那时我觉得湘江就是大海,水天一色。对岸是芦苇滩,古时为南洞庭的水域,今天大家称青山的地方,芦苇摇动的雾色朦朦的,晚归的候鸟飞翔着来回奔腾,将我的视线沉沉没没。夕阳踩压芦苇荡,一寸一寸没入芦苇的缝隙,散出条条或长或短、或明或暗的光线,晚归的渔船也飘出炊烟缕缕,慢慢和晚霞一同溶入夜色。

我想起宋代宋迪创作的八幅山水画《潇湘八景》,实际上我觉得在营田和磊石山上都能看到这样的美景。《平沙落雁》在对面青山、《远浦帆归》在青草湖上、《山市晴岚》在大边上、《江天暮雪》在湘江沙滩、《洞庭秋月》在磊石山上、《潇湘夜雨》在东汊水中、《烟寺晚钟》在黄陵庙、磊石山上,《渔村夕照》在营田街道,那一处没有美丽的景象呢?

据营田街老人、营田中学易迎祥老师介绍,营田自南宋由土山寨更名,历经六、七百年到民国初期,营田街已有两百多家店铺,近两千多人口。营田港盈水期间,停泊货船可达200多艘。街南面有蒙鼓台,传说是岳家军擂鼓操军的地方,后由易姓牵头集资,用三合土和花岗石将沿江的大半边垒成鼓形,称之蒙鼓。至今有“蒙鼓对青山,房屋一千间;日有千人成林,夜有万盏明灯”的诗歌流传。

当时营田街最大的商行是朱氏“通湘益”,所以有人叫营田街为“朱半街”。后有三大粮行(胡丰茂、谦吉、柳元茂)、三大南货店(大华昌、乾恒意、泰昌恒)崛起,还有益寿堂药店、锦霞绸缎庄、三美斋食品坊、湘一文具店也成就了相当规模。

营田街最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是“玩会"。易棣堂老人告诉我玩会其实是故事会的前身。每年春节期间的一个多月,是“玩会”尽兴的黄金时段,“玩会"按上、下街分成两大群体,展开表演比赛。比如《梁山英雄》,竟然选出一百零八个人物分别化妆成一百零八员将帅,穿戴、道具动作各具情节特色。有民乐伴奏,更有旗帜、锣鼓、伞点缀其间。从街河到街口,又从街口到街河来回表演。看热闹的簇拥在两旁拍手称好,喝彩声、加油声、鞭炮声此起彼伏,整个街道热闹喧天……

除春节玩会,还有闹元宵活动,出手、高脚、马探、彩台,以及耍龙、舞狮、对虾等节目都会粉墨登场。观众之多,规模之大,不说人工成本就说道具成本,没有雄厚的经济势力作支撑是搞不出这么热闹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营田古街的兴盛。

据易棣堂老人说,河夹塘1945年8月下旬庆祝抗战胜利龙舟竞渡、1959年中央新闻制片厂来河夹塘拍摄《汨罗江上赛龙舟》专题节目,营田街的玩会都被湘阴县政府调入到河市街表演过,好评如潮。80年代长乐兴起故事会,就在营田请出了“玩会”的老师傅前去指导。

营田古街创造了一度湘水河岸的辉煌,但毁灭在1939年日本鬼子炮火之中。建国后虽有街道恢复,但因东汊渔场围垦成农场后,得天独厚的渔业消失,加上水运交通衰落,所以古街繁荣不再。

写完这段历史,回望今天已经繁荣的营田现代新镇,我钩动的是不是一种乡愁?屈原人想起营田,是不是也会想起《潇湘八景图》,想起宋代戴复古《湘中》一诗?“荆楚一都会,潇湘八 景图。试呼沙鸟问,曾识古人无。痛哭贾太傅,行吟屈大夫。汀洲芳草歇,转使客情孤。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第一个写性的诗人
长城为什么挡不住游牧民族南下? | 循迹晓讲
梁湘润子平概论:大运、流年(三)
欣赏-唐-李翰---【蒙求--47】
中国谋略大师《诸葛亮兵法》卷三·文集-14-【兵要-5】
欣赏-唐-李白诗-《长干行其一》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