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笔尖上的梦里水乡

        笔尖上的梦里水乡

          《一地月光》创作随想

           彭仁满

       我出生的地方在东洞庭的汩罗江,严格说这儿是青草湖的东汊,古时这儿也叫南湖、重湖。所以自古就是一个水乡泽国。

       在这块土地上有古罗子国遗址、有屈原沉江地、有屈原故宅和屈原庙,有黄陵二妃墓、有黄帝登临的磊石山和凤凰台.......

        这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在洞庭、在湖南也很难找到这么一块通体发散着炎黄文化和楚文化气息的地方。

        因此我觉得家乡的每一滴水、每一粒沙、每一片草都充满着文化气息,都能从《楚辞》的诗章中找到他的影子,也能从唐诗宋词里发现它的踪影。

        所以在我踏入文学之旅时,这儿的芦苇、垂柳、荷花、蒿草、沙滩、贝壳、鹭鸶、麻雀、帆船等实物,都构成了我诗歌梦境的思维。

       有无数个梦境,我坐着小船飘荡在洞庭湖浩瀚的水面,那洁白的朵朵浪花,那葱绿的片片苇叶,和浪花上飞跃的小鱼,芦苇中掠过的飞鸟,都让我沉醉。

       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人类围湖造田改造自然的一个产物,这儿原来叫汩罗江农场和屈原农场,现在我们叫为屈原管理区。我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从小就在这片土地上摸爬滚打,土地上的一切我都非常熟稔,就像自己手中的五指。用我自己的话说,我对家乡的一切都会有对话的愿望,跟草说跟沙滩说跟河说跟树说跟荷花说,我把他们都当成人一样进行着沟通,从而就有了很灵性的诗歌哲思。

       汨罗江在是在这儿溶入洞庭湖的,感受洞庭湖上的阳光和风雨的人,自然对洞庭湖充满着感性的认识。

        在笔下,我会让人物都充满浓烈的地方色彩,让人物在洞庭青草湖中复活。

       我写的《洞庭》男女是有“芦苇味的男人”和有“水稻味的女人”,而美丽的少女是“银针体的”,因为银针这一特产,浸泡在茶水之中,是不会瘫痪在杯底的,这很像湖区女人的性格,她们白天跟男人一样劳作,回家做好家务,从没有过怨言。这就是站着生站着死的湖区人的性格。

        而我在构思诗歌的过程中都尽量地把人与物进行有机的而具有地方色彩的大融合,用汉字这块魔方把历史和人物进行再组合,所以我给洞庭屋檐也“挂满串串范仲淹的阳光”。把人与物结合起来,洞庭的一切在我眼中就充盈着诗情画意。

       洞庭湖悠久的历史是那阵阵温暖的《湖风》:“湖风 /一直在/唐诗宋词的歌楼里悬挂/几千年/吹来一条名江/吹绿一座名山/吹响一栋名楼”;屈原成就了汨罗江,家乡成就了端午龙舟;《岳阳楼记》成就的岳阳楼中的洞庭的美景,都是范老夫子道听途说而加想像写就的。但他成就了岳阳天下楼,洞庭天下水,也成就了岳阳文化。

      青草洞庭湖独特的气候是在《四月天》里回味:“季节被青蛙叫醒/阳光也温暖了湖风的发际/甩一甩就是柳树的嫩芽了”;四月天是多雨的梅雨季节,所以《洞庭雨季》常常在我的记忆深处:“四月我们热爱土地/甩响柳鞭 吆喝牛儿犁耕/站在田中 构筑湿湿的/洞庭水墨”。

       那群劳作的乡亲,他们很多人是船运或者渔家出身,有边劳作边歌唱的快乐习惯,从小听他们哼歌也是一种享受,那拉纤的豪放的《洞庭号子》曾让我激情澎湃:“只有粗犷的号子 / 风吼 雨吼 雪吼 /穿透八百里/ 穿透秦时月唐时风清时云/”。这是历史的延续也是历史的穿越。

       汩罗江诞生在家乡的河泊潭,《龙舟》也成了我的精神的图腾:“龙舟一个民族的理想承载/划手饱满的心脏火山一样展开/浆的骨骼铮铮作响/溅起的浪花/是一种千年不灭的精神”;汩罗江在千年的流淌声中,在现代人的破坏中,我已感觉到一种痛苦,我用《瘦水》沉重地表现:“这样也好 /水瘦人瘦船瘦诗瘦 /瘦瘦地瘦成一根铁针 / 好用它来刺痛我的灵魂”;我怀念父辈口中的《龙船歌》:“我知道/父亲嘴里唱出的那首歌/是用桐油刷过千层万层/水也打不湿的古歌”;我对《汨罗江》作着深沉的思考:“亲爱者的名词悠长又悠长/像是一条绳索缠住我们/从生又到死/人生竟然是一场美丽的错误/从不失落的是江上的沙鸥”。历史就是如此,从风中来又到风中去。

      家乡的土地是围垦洞庭湖沼泽而成,所以颜色是黑色的,非常肥沃,国家在这儿设置的是粮食基地。

       对这片《黑土》:我早已熟稔/直面黑土/眼中的光芒如/阳光温和/。我生在这儿,也将死在这儿,这片土地在我的思绪中,就象是温柔的棉被。

        每个黄昏我时常在黑土上:寻找老牛的身影/如寻黑土的脉膊/土地上跳动的/是河的涛声/被风 传出很远/,这是写黑土也是写父辈这群伟大的垦荒者的。


       这儿的一切在我眼中是充满着勃勃生机的,家乡的春天是石头也能发芽的季节,最稚嫩的希望都会茁壮成长;家乡的《三月写意》是:牛儿哞哞 机声隆隆/农人的赤脚秧儿的根子/插入春天 汲取营养/;听风里传出笑声/掀动秧苗/涌起绿色的浪波/一叠一叠/。

      我喜爱的是家乡的春天,我也经常描绘春天的景象如《画春》:最先亮出春天嗓门的/是蛙儿/唐诗那只知水暖的鸭子/正在二月的岸边拍动双翅/; 当轻雷穿过花丛/当两点走过屋顶/春天最美的一面/莫过于绿枝上/只只欲飞的嫩芽/;这就是我笔下家乡春天的美丽,无不带给我希望的憧憬。让我《走进春天》笔尖发芽/枝枝翠绿/和秧儿一道成长。

      我可以在这儿《迎迓秋天》用春雨湿润的喉咙/喊破夏季/所有不可名状的喜悦/开出秋菊样灿烂的色彩;我可以在这儿倾听《蛙声》我们倾听蛙声/像倾听/母亲快乐的谣曲/它使我们的双耳/结出秋野的一片金黄/。

      家乡的一切,都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我的笔尖,象沟渠涌动的河水,源源不断流向稻田。

      这就是我笔下的洞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着历史的思考和现实的反思,也有着一种豪放的情绪溶入其中。洞庭的景色和自然地理构成所形成的独特地方文化,让我抓住了过去与现实江河中跳动的朵朵浪花,向我们剖析着深重的哲思,土地的一切构成了我诗歌创作的灵感。

        所以我感谢我脚下的土地,和创造了这片土地的乡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000天鹅在汨罗江尾闾过年
登岳阳楼、游君山岛、叹汨罗江​,那些唐诗里的往事,都付诸岳阳千古笑谈中……
屈原,楚音绝响
河泊潭,端午,一位伟大诗人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1938年,湖南岳阳,巴陵古城楚风楚韵在老外镜头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