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国时期刚寿历史变迁

据《梁山县志》载:“南北朝时期,北魏占据中原后置济州寿张县,县城城址在今寿张集村,明洪武年间圮于水。”

寿张集村位于东平湖水库前身“东平湖滞洪区”第二滞洪区内、梁山西北9公里处,今属梁山县寿张集乡政府驻地。关于其作为“寿张故城”的情况,现代人不少已感困惑,这里根据史料理顺一下:

在东平湖一带,寿张县是一个古老的县邑。

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所修《寿张县志》载,“寿张,春秋为良邑,战国为刚寿”。时良邑属鲁国,治所在今东平湖水库东畔、东平县新湖乡霍家庄,之所以称良邑,据说是因为其辖区有良山(梁山之古称)。战国时期的“刚寿”即刚邑和寿邑,时属齐国。《史记正义》说“刚”在宁阳,“寿”在东平,寿邑治所同春秋时的良邑。之所以改良邑为寿邑,陈克启先生说是因为辖区内有寿聚,《水经注》云:“春秋之良县也,有寿聚”。

关于“寿聚”颇费解。古曰:“邱(丘)者,聚也”,寿聚即寿丘。《史记》记载,黄帝生于寿丘。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在鲁城门之北……居轩辕之丘。据《寿张县志》,春秋,鲁庄公筑郿城于“寿张”(公元前666年),郿谓之微,鲁邑也。《山东省梁山县地名志》载:“微乡,商纣王的庶兄微子的封地。在梁山县北部戴庙村。《东平县志》载:‘清乾隆府、厅、州、县志云:在州西,春秋庄二十八年筑郿,公设作微。《水经注》:济水北经微乡东。今县治西,即微乡地’”。戴庙村北有轩堂村,《山东省梁山县地名志》说“传为轩辕黄帝居住遗址”。

根据上述记载,关于寿聚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鲁邑属鲁国,郿城是鲁国西部重邑,古址在今东平湖水库内戴庙四周,鲁庄公曾在郿城执政,郿城就是寿聚城——待考。

秦统一全国后,(qin2 tong3 yi1 quan2 guo2 hou4 _)普遍实行郡县制,寿邑改为张县,属砀郡。西汉时改为寿良县,属东郡。东汉时又将寿良县改为寿张县,属东平国,这是历史上“寿张县”名称出现之始。关于寿良县更名为寿张县的原因,公认是为了避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叔父刘良名讳。此后,寿张县治所仍在今东平县新湖乡霍家庄。

南北朝时期,北魏统一了北方后设置州郡繁乱,东平湖一带分属于济州与兖州,两州皆设东平郡,每个东平郡又各置一个寿张县,“济州东平郡领县二:寿张……兖州东平郡领县七:寿张……”(见《魏书·地形志》)。济州寿张县治所设在今梁山县寿张集(见《东平县志》),兖州寿张县治所同汉治。到北齐时兖州东平郡的寿张县并入须昌县,结束了两个寿张县并存的局面,历史上只剩下治所在今梁山县寿张集的一个寿张县了。

唐武徳四年(公元621年),曾于寿张置寿州,“领寿张、寿良二县。五年,废寿州,省寿良入寿张”。但据唐初《括地志》记载,“梁山在郓州寿张县南三十五里”,说明此时寿张县城曾往北作了迁徙,详细原由待考。

宋代设“路”作为最高一级地方政权。此一时期东平湖一带属京东西路郓州东平府的须城、寿张二县和郓州的中都县。郓州、东平府同驻须昌城,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城毁,迁至今今东平县州城镇,寿张县治所仍在寿张集。中都县治所在今汶上县城。

金代改宋京东西路为山东西路,梁山一带属山东西路东平府,分属于须城、寿张、汶上三县,今梁山县东部包括县城属须城县,西部属寿张县,南部属汶上县。

“金世宗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河决阳武,水注梁山……次年城坏,(寿张)县城迁至竹口镇。大定十九年(公元1179年)迁回原地 ”(《台前县大事记》)。就是说,1167年,因黄河决口洪水冲垮了寿张县城,县治所被迫迁往竹口镇(今阳谷县李台镇竹口村),12年后复将县治所迁回今梁山县寿张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消失的寿张县
千年古县“寿张县”消失之谜
说说梁山县的来历
梁山境内故城邑(二)寿张故城
齐鲁地名探究——源出《尚书》,因'东原厎平'而得名——东平
運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