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涨知识!踏浪远航,古人比你还会玩

科技日报记者 唐婷

         

你心心念念的度假胜地马尔代夫,在古代可是个令航海家望而生畏的“海上迷宫”;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人在海上绝不闲着,硬是把自家菜园完美地“复制”在海船上;现代西方邮轮的各式豪华客房或起源于中国古代海船……


6月29日下午,在国图举行的“海洋传奇——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与海上丝绸之路”讲座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晓珊向听众们科普了古代航海造船的“冷知识”和硬技术。

         


古代中西海船 帆不相同



长期研究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的陈晓珊,经常做各种科普工作。她最常遇到的问题,是许多读者和听众误以为中国传统帆船和《加勒比海盗》里的西式帆船长着同一副面孔。


“不同于西式帆船一根桅杆上挂有多面帆幕,15世纪以后,中国古代帆船一般一桅挂一帆,材质上也不同,中式船帆采用竹篾编制而成,使用时有点类似反向的卷闸门。”陈晓珊介绍道。


左图为中式帆船,右图为西式帆船


中国的船帆给十四世纪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游记中描述道:“这种帆用竹篾编织而成,很像席子,一直张挂着,从不落下,根据风向随时进行转动。停泊时,便让这些篾帆停在风口”。


为什么会选用竹子来做船帆?陈晓珊介绍,我国有丰富的竹子资源,取材容易,竹子的自重轻,不会使帆架过重,同时有很好的韧性和强度能扛风。将一根根竹条横向安置在帆幕上的平衡式梯形斜帆,帆幕平整,受风效果极佳。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评价道,在人类利用风力来推进船舶的各项首要成就中,中国的平衡式梯形斜帆确是名列前茅的。



厉害了,古代的水密舱壁技术



繁忙的海上丝绸之路上,各国商船你来我往。触礁沉船是谁也不愿意碰到的事情。但令人称奇的是,来自中国的海船即使遇到触礁船壳破裂这样的倒霉事,却经常也能化险为夷,可以尽快加以修复。


中国海船有什么秘密武器吗?陈晓珊介绍道,奥秘在于中国古代造船所采用的水密舱壁技术,即用隔舱板把船舱分隔成互不相通的一个个舱区。在远洋航行中,即使有一两个船舱破损进水,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船舱。


图为采用水密舱壁的古船


采用水密舱壁技术,如果进水少,只要把进水的船舱里的货物搬走,就可以修复破损的地方,不会影响船舶航行。如果进水太多,把船上的货物扔掉一些,减轻船的载重量,船也不会很快沉没。


但如果没有这项技术,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只要船底外壳撞破一个洞,海水就会大量涌入全船,后果不堪设想。


不仅能应对意外的触礁进水,船上分舱也使得货物装修和管理比较方便。陈晓珊表示,中国最迟在唐代就开始在船上采用水密舱壁,随后在海船中得到普遍采用。这项技术逐渐被欧洲等国的造船工艺所吸收,至今仍在现代造船业中普遍使用。



豪华的古代中国“邮轮”



中国古代海船,不仅采用水密隔舱等先进的造船技术,更是以“大块头”著称。令外国航海家们叹为观止。


对中国海船之大,伊本·白图泰在游记中有着细致的描绘。他写道:这样的大船一艘上往往有上千人为它服务,仅水手就有六百名,再有四百名武士。每艘船上有四个舱面甲板,设有客房、套间、商号。套间包括客房和盥洗室。套间的房门钥匙由旅客自己掌管。如果旅客带有妻妾、女婢等眷属可住在这里,完全和其他乘客隔绝。


不仅有各式豪华套间,伊本·白图泰还记录道,中国的船员们在船上用木盆、木桶种植蔬菜瓜果、鲜姜等。陈晓珊认为,古代中国船员大多有农业种植经验,把种菜习惯带到海船上是很自然的事情,在海上吃到新鲜蔬菜水果也有利于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尽管好吃好住,但在海上漂久了难免乏味。别着急,中国海船上还准备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福建泉州出土的古船中还发现了象棋棋子,由此可见船上还备有文化娱乐用品。欣赏各式盆栽之余,下几盘象棋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些研究者认为,中国古代大型海船上的套间,可能是现代西方邮轮上高级客房的起源之一。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长啥样



说起中国古代航海事业,郑和下西洋便是绕不开的话题之一。那么,郑和下西洋坐的宝船长啥样呢?


《明史·郑和传》记载,“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一丈等于10尺,按当时一尺相当于0.317米来计算,大型宝船长约140多米、宽近60米,块头还是挺壮观的。


 图为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妃经》引首长卷图,图中描绘了郑和船队图像


对于史书记载的宝船长宽比,曾有研究者提出过质疑。长达44丈,宽18丈,长宽比约为2.44:1,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短胖”体型不符合符合航海原理。


但20世纪70年代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木制海船却恰巧是“短胖”体型。陈晓珊介绍,考古报告《泉州湾宋代海船复原初探》中的数据显示,这艘海船残长24.20米,残宽9.15米,按原船比例,正符合“短胖”的特征,与文献中记载的郑和宝船形制类似。


对于宝船的外型,过去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方头平底的沙船型,另一种认为是尖头尖底福船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学者根据古代各地木帆船的营造法式,或结合现代船舶原理对这两种船型的摇荡性能进行研究,认为从抗风浪性和舒适性考虑,郑和宝船应为福船型。


无论是哥伦布横跨大西洋,还是达·伽玛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都比郑和的首次航行晚了数十年,而且他们的船队规模也比郑和船队要小。许多研究者认为,这反映了在15世纪之前,中国的航海和造船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来源:科技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唐宋时期的造船规模和出土文物,聊聊唐宋时期的造船业与航运业
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术 - 中国百科网
中国古代造船科技成就——辉煌的“六大发明”——中国水运网
15世纪中国与欧洲造船与航海技术之比较
沉睡在泉州湾的宋代古船
由古文献记载谈郑和宝船尺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