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名句300句3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句:

孔子说:“一个人的培养目标在于道,

根据在于德,处理人际关系依靠仁,

还要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何谓“道”?

《道德经》解释:

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规律、真理……

要想生存与发展,就要提高综合素质,

了解自己,了解解客观世界,掌握其本质和规律。

要想百战不殆,就要知己知彼。

培养人的目标应该是:

通过教育,是人能够学会做人做事,

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适应;

能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能够自主解决或协助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

了解外部世界,又了解自己,正确采用应对措施。

 

何谓“德”?

在《道德经》里,

老子认为,“道”的属性表现为“德”,

凡是符合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

“道”与“德”’又有区别,但不可分离。

“德”是“道”在人世间的体现,

“道”是客观规律,

而“德”是指人类认识并按客观规律办事。

 

老子把政治分成了两个类型、五个层次。

两个类型即“无为”和“ 有为”。

“道”和“德”属“上德”,属于“无为”的类型;

仁、义、礼属“下德”, 属“有为”类型。

五个层次是道、德、仁、义、礼。

这五个层次中,德和仁是最高标准,

失道而后德,这与上仁相差无几;

失德而后仁,是“有为”“为之”;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在《道德经》里,

老子用了“大丈夫”一词,

过去有人将此解释为“智慧很高的人”,

原意大约相同于此,

但其中也包含有豪爽、果敢、刚毅……

老子感受到人际关系愈来愈难以相处,

所以在十分激动的情绪下,

使用了“大丈夫”这个词,

并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老子使用了一些具体的规范,

把人的思想行为定着在固定的形式里,

即按忠信行事,不执行浇薄的礼。

老子对政治的最低要求是:

摒去“薄”和“华”,恢复“厚”和“实”。

 

孔子自己明确地讲“志于道”,

孔子还讲“君子谋道不谋时”,“忧道不忧贫”,讲“朝闻道,夕死可矣”,

也就是说如果早晨我领悟了道的道理,那么晚上我死去了也可以。

从孔子的这些言论中可以看出,

孔子心目中的最高目标是“道”,而不是“仁”“义”。

孔子的“礼”和“道”是什么关系?

他说,“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修身立道”,

就是说“仁”是一个手段,

那么你要修道,要通过“仁”这个手段才能够达到“修道”这个目标。

 

孔子虽然曾问礼于老子。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导师侯才先生认为,

老子是孔子的老师,不是依据历史流传的故事,

而是根据记录孔子言论的那些著作,

通过对《论语》、《大学》、《中庸》与《道德经》的对比,

进而得出结论:

老子是孔子思想的最大继承者,基本思想一致。

 

不独《道德经》是关于“道”的理论体系,

“道”在老子学说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而且孔子学说中核心的主导概念也是“道”而不是“仁”“义”。

儒家、道家都强调自己的修行,不影响别人,也不被别人影响。

儒家思想则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出世;

入世之间,说法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词。

 

至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是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素质)。

修身从低层次开始。

 

作者:追梦一往无前

20173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辉光日新143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仕游于艺”)孔子要教什么样的书?育什么样的人?
道德仁艺慢慢习——《论语》悟读【150】
《论语》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经典名句详解: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道无真伪,德分上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