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SLE活动误诊为结核引发严重药物过敏一例
患者 女,47 岁。主因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hpuserythematosus,SLE)1 年。反复发热 3 个月伴全身皮疹 2 d 于 2010 年 11 月 2 日人院。2009 年 11 月在某三甲医院确诊为“SLE、间质性肺炎”,并给予泼尼松 60mg/d、羟氯喹口服 0.2g/d,环磷酰胺 0.6g/ 次,每 4 周 1 次共 6 次,静脉冲击治疗,2010 年 7 月开始泼尼松 10 mg/d,羟氯喹 0.1g/d 维持治疗,2010 年 8 月患者开始反复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 38℃左右。无咳嗽,无腹泻,无尿频、尿急及尿痛。2010 年 9 月患者因发热到我科门诊就诊,门诊诊断考虑“SLE 活动”,泼尼松加量至 30mg/d 口服。之后患者仍间断发热,故 2010 年 10 月患者因反复发热 3 个月到某三甲医院就诊,并收入院,经过系列检查最后诊断为“结核菌感染”,感染部位不明确,依据是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以特异性抗原为刺激原。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nzyme-linked immtmospot assay,ELISPOT)提示有反应性。给予利福平 0.45g/d 顿服、异烟肼 0.3g/d 顿服、乙胺丁醇 0.75 g/d 顿服三联抗结核治疗 1 周出院。出院第 3 天患者突发畏寒、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 40.4℃,同时面部出现红色皮疹,渐加重延及躯干、四肢全身,呈弥漫性分布,遂于 2010 年 11 月 2 日到我科门诊就诊,以“SLE, 发热、皮疹原因待查”收入院。既往无特殊记载,否认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 39.5℃,呼吸频率 20 次 /min,脉搏 96 次 /min,血压 110/70 mm Hg(1mm Hg=O.133 kPa)。全身皮肤可见密集的红色小丘疹,以颜面部、躯干严重,压之褪色。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侧颈部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黄豆大小。质中,边界清,活动度好。双肺未闻及口罗音,心脏、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人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 8.3x10/L,中性粒细胞 0.891。血红蛋白 122g/L,血小板 106x109/L;C 反应蛋白(ClIP)88 m 虮,红细胞沉降率(ESR)48 mm/l h;血免疫球蛋白 IgG 19.9 g/L,IgA 3.37 g/L,IgM 0.96 g/L;补体 c3:1.28 g/L、C4:0.12g/L(正常);血抗结核抗体阴性。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肌酶均正常。尿、便常规正常。抗核抗体 1:300 阳性。胞质型。抗 SSA 抗体阳性,抗 AMA-M2 抗体阳性,抗可提取核抗原(ENA)多肽均阴性,抗双链 DNA(dsDNA)抗体阳性。胸部 CT:两肺下叶间质性改变,纵隔内及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少量心包积液。肥达试验阴性,血培养阴性,骨髓培养阴性。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跃高水平,粒红比正常,粒系增生活跃,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积分 35 分 /100 个成熟中性粒细胞,粒系、红系、巨系增生活跃。浅表淋巴结太小,无法行淋巴结活检,考虑诊断:①抗结核药物过敏性皮疹;②SLE 活动。双肺间质性肺炎。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并氯雷他定等抗过敏治疗 2 d 无效,皮疹越来越重,类似红皮样皮疹改变。仍然高热,体温 40℃左右。患者病情危重,急请全院大会诊。经皮肤科,感染科、呼吸科及我科大会诊讨论综合评估,暂不考虑“结核菌感染”。同意我科目前诊断,予甲泼尼龙 60mgd 静脉滴注治疗,第 2 天起患者体温正常,皮疹逐渐消退,3 d 后改为泼尼松 50mg 口服,20lO 年 11 月 13 日患者出院。后长期我科门诊随访。泼尼松逐渐减量至 10 mg/d,并硫唑嘌呤 50mg/d 维持治疗,体温持续正常。2011 年 6 月 8 日患者因头痛再次入我科住院。查头颅 CT 和脑脊液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血管性头痛。随访至今已 1 年余,无发热出现。

讨论 T-SPOT.TB 是以特异性抗原为刺激原,应用 EUSPOT 诊断结核感染的新方法,该方法由英围学者 Lalvani 建立:以 RDI 编码的结核特异性抗原相对分子质量 6000 早期分泌靶向抗原和相对分子质量 10 000 培养滤过蛋白肽段库为刺激原。检测外周血中结核特异性释放γ- 干扰索的 T 淋巴细胞,从而诊断结核感染的新方法。T-SPOT.TB 2004 年在欧洲、2005 年在加拿大被批准使用,美国食品药晶管理局(FDA)的审批在 2008 年完成。其优点在于 T-SPOT.TB 敏感性较高,T-SPOT.TB 的综合敏感性为 90%。Kim 等对 72 例疑诊肺外结核患者随诊的前瞻性研究显示。T-SPOT.TB 在活动性肺外结核诊断的敏感性较结核菌素皮试(TST)高,前者为 94%,后者为 47%,随诊患者中包括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肿瘤、移植及自身免疫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结核人群。有学者对 T-SPOT.TB 在鉴别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中的作用作了研究,潜伏性结核感染的斑点数有可能高于活动性结核。因此 T-SPOT.TB 难以鉴别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故目前对于 T-SPOT.T8 检测的特异性评价意见尚不统一。

SLE 患者出现不明原因长期发热,通常要考虑 2 个方面的以下原因:①sLE 疾病本身活动:表现为发热的同时,伴有皮疹、口腔溃疡、关节痛、肾脏损害、血常规异常、浆膜腔积液等表现,也有不典型的患者仅表现为发热,同时出现 ESR 增快,补体 C3 下降;②SLE 合并感染:特别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此类患者属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更要首先排除感染。此类患者易合并的感染通常有肺部感染。特别是结核感染及其他细菌感染;还要警惕颅内感染,如颅内结核感染、霉菌感染和其他细菌感染,颅内感染的患者通常在发热的同时伴有头晕、头痛及恶心等颅脑症状。本例患者发热同时不伴有头晕、头痛等颅脑症状,故颅内感染不考虑,且在其后的随诊中曾因头痛再次人院,行头颅 CT 和脑脊液穿刺均未发现异常,也证实无颅内感染;其次患者无咳嗽、胸痛,胸部 CT 仅提示两肺下叶间质性改变。未见典型的结核病变及其他细菌感染病变,虽然未做纤维支气管镜,但患者无刺激性咳嗽及痰中带血,支气管内膜结核及其他细菌感染的依据不足。根据患者长期发热,平素一般情况尚好。少量心包积液,血培养、骨髓培养阴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积分不高(NAP 升高提示细菌感染)、血抗结核抗体阴性,ESR 增快,综合上述分析,经全院大会诊后,考虑:结核感染可能性小,SLE 活动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当时病情危急,我们果断停用抗结核药,同时应用较大剂量的甲泼尼龙治疗,患者随后体温恢复正常,皮疹逐渐消退。随访至今已 1 年余,无发热出现,也未发现活动性结核感染,病情平稳。随访情况说明,患者反复发热为 SLE 活动,并不存在结核菌感染。T-SPOT.TB 检测仅为一种诊断结核的辅助手段,临床医生在遇到疑似结核病例时,特别是更容易对药物产生过敏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需谨慎做出结核感染诊断,需更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全面综合评估病情,更需谨慎使用抗结核药物,以防造成严重的过敏性反应危及生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3岁男子反复咳嗽、发热,抗感染无效!到底为什么?
COVID-19引发狼疮性肾炎 | 病例报道
真实案例2例,皮试阴性仍过敏,这些因素所有护士都应警醒
T-SPOT.TB在临床诊疗中的“问与答”
T-SPOT检测及临床意义
李玥教授 | 如何看待T-SPOT.TB对结核的诊断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