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山病一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2 岁,左利手,缝纫工,因“颈后痛半年余、左上肢无力伴肌肉萎缩 3 个月”于 2011 年 6 月 20 日人院。半年多前无诱因感颈后疼痛不适、左上肢发凉,3 个月前出现左手小指无力,后波及其余 4 指,寒冷时加重,发现左手及前臂肌肉萎缩。病程中无感觉异常、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否认颈椎外伤、脊髓灰质炎、毒物接触史。曾在外院诊断“运动神经元病”。生长发育史:2006 年 1 月至 2008 年 1 月身高由 158cm 增至 171cm。神经系统体检:脑神经无异常,左肘以下肌肉萎缩,以尺侧屈肌群明显,前臂呈现“斜坡”状,左大、小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图 1,2),右骨间肌、小鱼际肌欠丰满,伸展双手见震颤,肱二、三头肌反射及桡反射均左(++)>右(±),双 Hoffmann 征、Babinski 征未引出,左上肢肌力近端Ⅴ级、远端Ⅱ~Ⅲ- 级,余肢体肌力Ⅴ级,深、浅感觉正常。肌电图:双上肢神经源性损害(左 C6~T1、右 C8~T1 脊髓前角或神经根受损)。颈椎 MRI:中立位椎体 C5~6 对应下颈髓变细、变扁(图 3);屈颈位椎体 C3~T3 背侧硬脊膜前移,背侧硬脊膜外间隙增宽,其内见流空血管影,增强后均匀强化;对应脊髓受压前移,紧贴椎体后缘,以 C6 对应脊髓为甚,髓内信号未见异常(图 4~6)。诊断为“平山病”,给予颈托和营养神经治疗后出院。

1 患者左前臂尺侧屈肌群萎缩明显,肱桡肌相对轻,呈现“斜坡”状 2 患者左手大、小鱼际肌萎缩

36 患者颈椎 MRI,可见中立位椎体 C5~7 对应下颈髓变细(图 3),屈曲位椎体 C3~T3 背侧硬脊膜前移,背侧硬脊膜外间隙增宽,其内见流空血管影(图 4,箭头),C5~7 对应脊髓受压变扁(左侧为著,图 5、6)

讨 论 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Keizo Hirayama)于 1959 年首次报道,病变主要侵犯颈髓前角细胞,是一种良性自限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国内已有以双上肢肌萎缩为主要表现的类似病例报道。

本患者发现手部症状前有 2 年身高快速增长期,平均每年约长 6.5cm,这与丁岩等报道多数患者在青春期身高快速增长后 2 年左右出现症状相一致。而长期低头屈颈工作,颈椎 MRI 中立位和屈曲位特征性改变,符合发病机制关于“生长发育因素和脊髓动力学学说”。值得注意的是本患者肌萎缩重的左上肢腱反射较对侧明显活跃,有研究发现大约 10%~20% 的患者反射活跃(但出现病理反射罕见),结合 MRI 显示 C3~T3 背侧硬脊膜显著前移,说明脊髓受压范围广、程度重,有可能轻度波及白质锥体束,提醒应重视平山病的早期干预,防止病变扩展。

编辑: 雨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山病病人颈髓MRI表现(附5例报告)
早读 | 小心罕见「平山病」,稍有不慎就会漏诊!
平山病 Hirayama Disease
【专家详解】平山病(Hirayama’s Disease)
平山病( Hirayama disease HD)
18岁少年都肌萎缩了,医生却赶他回去不用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