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致Wallenberg综合征一例

病例报告

患者男,41 岁。因突发头痛伴头晕、恶心 1d 于 2011 年 12 月 17 日入院。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精神不振,颈部抵抗,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颅 CT 示(图 1):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位于小脑幕、大脑纵裂池及双侧大脑沟回内,脑室系统正常。于 12 月 19 日局麻下行 DSA 显示(图 2):右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梭形,位于右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近端约 0.8 cm 处,大小约 3.6 mm×5.1 mm;左侧椎动脉正常。双侧股动脉穿刺置管,应用球囊闭塞右侧椎动脉起始部,左侧椎动脉造影显示血流经汇合部返流,右侧 PICA 显影良好(图 3)。全麻后用 Jasper 弹簧圈致密填塞动脉瘤,同时闭塞右侧椎动脉(图 4);左侧椎动脉再次造影显示汇合部返流良好,右侧 PICA 显影良好(图 5)。患者术后当天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右侧面部及左侧躯体痛觉减退等症状,四肢肌力 V 级,肌张力正常,下胃管鼻饲饮食;术后第 2 天开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肠溶阿司匹林 100 mg,1 次 /d×20,硫酸氢氯吡格雷 75 mg,1 次 /d ×9,低分子量肝素钠 0.4 mg,皮下注射,1/12h ×3 d,1 次 /d ×6。术后第 3 天声音嘶哑开始好转,术后第 8 天吞咽功能有改善,术后 17 d 行颅脑 MRI 检查提示延髓右背侧小片状梗死(图 6);术后 18 d 再次 DSA 复查,影像同前,无明显变化;术后第 20 天,吞咽功能大部分恢复,去除胃管,仍有轻微左侧躯体麻木感出院。

1 颅脑 CT 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2 DSA 显示右侧 PICA 近端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3 球囊闭塞试验阻断右侧椎动脉,经左侧椎动脉造影显示右侧 PICA 显影良好,夹层动脉瘤显影 4 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弹簧圈致密栓塞,右侧椎动脉造影未见上升血流 5 栓塞后左侧椎动脉造影右侧 PICA 显影良好 6 颅脑 MRI T1 加权像显示延髓小片状高信号梗死灶

讨 论

本例患者动脉瘤位于 PICA 开口近端,球囊闭塞试验显示对侧椎动脉代偿供血良好,因此考虑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夹层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后,虽然对侧返流代偿良好,仍出现延髓梗死,导致典型的 Wallenberg 综合征,其原因考虑返流血流不充分,引起病侧低灌注压,导致血流动力学卒中;另外,闭塞载瘤动脉后虽然 PICA 显影良好,但是闭塞部位近端形成盲端,此段椎动脉发出的供应延髓的细小穿支血管不能显示,这些小的穿支血管的闭塞可能是出现延髓梗死的主要原因。提示在行夹层动脉瘤和载瘤动脉闭塞时,尽管 PICA 显影良好,也要警惕延髓梗死的发生。

编辑: 雨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例误诊为延髓出血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治体会
宣武神外DIAS-“精致学手术”系列之002:枕动脉-小脑后小动脉搭桥 破裂小脑后下动脉瘤孤立术
血流重建方法治疗复杂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 |【中华神外】2019年第3期“临床论著”
【教学病例】夹层动脉瘤
无标题
椎动脉夹层致Wallenberg综合征合并面丘综合征及突聋一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