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泰坦尼克号”大小的小行星在木星上沉没

2009年7月19日,安东尼·韦斯利观测到这颗巨行星 上面的 一个深黑色标志,他警告了全世界的 职业天文学家。美国宇航局在莫纳克亚的 红外望远镜设备、双子北和双子南望远镜、欧南台的 甚大望远镜,甚至哈勃空间望远镜在随后的 一周内进行的 跟踪观测,让天文学家观测到撞击引起的 温度升高和化学反应。

科学家报告,撞击使得较低的 平流层变暖3-4开尔文,在云层顶部以上42公里的 高度上。虽然这一温度升高可能不那么大,在那样广大区域内的 温度升高仍然是有意义的 。岩态物体在通过大气层时,可能在云层内划出一条通道,在深层爆发,从而释放出相当于五吉(千兆)吨TNT的 能量。残骸沿着通道向后冲回到云层顶部以上,从深层挖掘出氨气并把它们带入平流层。

上面八幅不同的 影像是2009年7月19日一颗小行星 撞击木星 产生的 后果。影像提供:NASA/JPL-Caltech/IRTF/STScI/ESO/Gemini Observatory/AURA/A. Wesley.

“比较2009年的 影像,显示出撞击木星 的 不同种类天体之间的 微妙差异,”牛津大学的 雷·弗莱切说道。“两次撞击事件中,黑暗的 残骸、变热的 大气以及氨气的 上升是相似的 ,但是这次撞击中的 残骸烟柱没有到达那样高的 高度,没有加热平流层的 高层,包含以前没有发现的 碳氢化合物、硅酸盐和硅的 印记。碳氢化合物的 存在,一氧化碳的 缺乏提供了强烈证据,证明2009年的 撞击是一次耗尽水的 撞击事件。”

正如弗莱切所言,气体的 印记和硅的 探测,以及黑暗的 疤痕都暗示着,这次撞击比彗星 苏梅克列维-9的 撞击强烈得多,因此更加可能是一颗岩态小行星 。撞击天体发生解体的 深度不可能是一颗微弱的 彗星 能够达到的 。综合考虑各种证据,科学家得出结论,小行星 的 密度近似2.5gcm-3,约200-500米宽。

以前,科学家假设彗星 是撞击巨行星 的 主要罪魁祸首,但这次观测表明,在太阳系 的 这部分区域内也仍然有处于非常混沌状态轨道上的 小行星 。

“我们没有预料到会发现小行星 是这次撞击的 可能的 罪魁祸首,但我们现在知道木星 受到各种天体的 撞击,”美国宇航局近地天体项目办公室的 Paul Chodas 说道。“小行星 撞击木星 被认为相当罕见,和所谓‘木族彗星 ’的 撞击相比较。但现在看来,似乎有大量的 小行星 属于这类撞击。”

直径几百米的 小行星 预期每100000年撞击地球一次,因此,现在科学家将关注研究小行星 撞击木星 的 频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NASA 专辑宇宙美图(24)
太阳系里有多少海洋星球?
当彗星撞击木星的时候
买一个天文望远镜能看什么?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吸引着科学家关注
天地浩劫:人类准备好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