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拾枫集代序》是对传统散曲的继承和创新(转自子翊原作)(一)
 本帖最后由 知味堡人 于 2012-6-9 22:48 编辑

       高履成先生的散曲套数《拾枫集代序》在某散曲栏目发表后引起轰动,好评不绝于耳,却在一年多后引起了争议并被强行撤下了帖子。我认为这是十分不恰当的非理性的举动。这种先扬后抑,罔顾事实的作风是与今日强调“求正、容变”、“继承”、“创新”,文化发展的政策道路背道而驰的,这样做不利于散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进一步提高。 《拾枫集代序》贯穿了传统散曲的基本形式和套数的艺术风格,语言风趣、情感真切、韵脚绵密、典故密集、一韵到底,对仗形式多样。尽见感慨戏谑,好词不绝于耳。层次跌宕起伏,有感而发,语出天然,本色当行,不失为当代新散曲之佳作。该曲并没有完全墨守固有的格式,虽未完全按照古人锁定的曲牌次序而稍有出入,亦有新调嵌入。但具备散曲的对称美、体材上的奇巧美、创作手法上精致美,语言具备大众化的通俗美的同时也不失古典雅致美,其中的语言特色上的峻峭、奇险更为出色。此作当是继承、创新尝试之作,硬说它不是散曲是不合适的,是仅仅依韵填谱学作散曲的初学者不能望其项背的。山西众多曲友论及此事时都为该曲所受到的不公的待遇感到不解,此文希望引起中华诗词网中华散曲栏目广大曲友的重新思考,理由如次:
     1、高履成其人及该套曲写作缘由
        化工部第二建筑公司年逾古稀的退休老工人高履成的家庭在上世纪4、50年代是老太原戏曲票友们常常一起聚会,畅谈心得体会文艺沙龙之所在。由于自小深得家庭中的传授、习染、熏陶。也由于自身不倦的热爱、学习,老来颇具有深厚的曲学修养,这也是得到山西省城散曲界广大曲友认可的不争事实。 高先生参加山西诗词学会近30年了,他除了积极做好学会交给的各项任务外,并创作了许多诗、词、散曲,出版有个人诗词曲作及诗词曲评论专集《昭馀存韵》。
     在他和山西诸多曲友的倡议下,2004年秋,山西诗词学会提出了“打散曲牌”的决策,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当代创作界的散曲组织“黄河散曲社”。这是继承山西诗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部唐诗半三晋,十分元曲六河东”的传统,以改变当代山西诗词在全国诗词排行上的矬后地位的重要举措。在众多散曲爱好者的同心协力下,山西诗词学会继会刊《难老泉声》后,在2005年春又推出了另一专门发表散曲创作界作品和评论文章的刊物:《当代散曲》,这在全国当为第一。他担任了黄河散曲社副社长、秘书长兼创联部部长的重要职务(见《当代散曲》创刊号尾页“山西诗词学会黄河散曲社组织名单”)。
       以他牵头组织的唐踪诗社是以太原河西区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诗词曲爱好者为主体的诗词组织,困难企业里的“草根”诗人相对比较多,诗人们经济普遍比较拮据。为了解决大家出书难的问题,担任社长的高履成先生采取了每人出500元钱,十个人出一本书的方法,出版了一系列“拾”字号的诗词曲书籍,他亲自操持张罗,让几十个诗人、曲友圆了出书梦。(萃、枫、韵、霓、吟) 他还非常注重发现青年诗人,在编辑十位青年诗人的诗词集《拾萃集》时,在印刷社的废纸篓里见到几页残片,上面有古体诗词,他便穷追不舍,结果是一位在河西茶城经商的福建青年茶商王玉成的作品,他如获至宝,再三联系相邀,让玉成参加到了《拾萃集》的行列里来。可惜的是,书成之日,王玉成便因为白血病永远离开了人世。正是由于高先生的慧眼识珠和不懈找寻,遂让一个颇具才华而寿考不永的青年诗人在中华诗坛留下了印迹。高先生含着泪水洋洋洒洒写下了悼念王玉成的长篇古风诗。 在编辑十位老年诗人诗词合集《拾枫集》书稿完成时,他带着疲惫和倦意,带着期待和兴奋,带着自勉和宽慰的心情写下了以散曲代序言的《拾枫集代序》散曲套数,行文数千言,这样的鸿篇巨制在古今散曲史上也是罕见的。
       继《拾萃集》、《拾枫集》、《拾韵集》、《拾吟集》后,十位散曲爱好者的《拾霓集》散曲集出版了,在张罗编辑这些书籍的几年过程中,他积劳成疾,患了严重的疾病,手术后不久,又投入到前跑后颠的诗词路上。孩子们拗不过他,给他安上了新的电脑,不会打字,买上了书写版。他又积极联系协调使“山西唐踪”登上了《中华诗词网》的神圣殿堂。
       2、《拾枫集代序》散曲套数是散曲继承、创新的实践
       我国自古以来的诗人词客曲家有一个好的传统:继承先辈的传统,从不否定先辈的业绩而且认真学之习之,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更趋于成熟、更加凝练、更合乎规则,又敢于创出自己的新意。师古而不泥古,既专注于中华诗词的发扬光大,又肩负着、实践着中华诗词向前发展的重任。比如元代曲家刘秉忠的《干荷叶》就是创新的典范而且被众多曲家所认可。他所创的这个曲牌在他以前是从未有过的,他创出来了并被后人固定了下来,成为现在人们常用曲牌。既然古人可以做到的,到了改革开放的现在,我们为什么就不可实验重新组合排列呢?散曲的音乐功能(演唱方法及实际乐谱)没有流传下来,已经不像当初十分重要了,有的人一天讲“要合乎散曲的音乐”,而谁又能把它的“清新绵邈、感叹伤悲、高下闪赚、富贵缠绵、惆怅雄壮、飘逸清幽、风流蕴藉、旖旎妩媚······”等等用演唱的节奏风貌还原出来呢?不能了,因为它们失传了,相反它的文学性突出了。《拾枫集代序》的语言带有中华诗词曲特有的神韵,带有散曲语言“奇、俏、险”的特色。不能单凭符合不符合后人所编辑的曲牌就把充满中华诗词韵味、具备散曲形式格式、语言诙谐幽默的这篇好作品一笔抹倒,从而不承认它是散曲,这不应当成为当代散曲界应当具有的宽容、大度、广纳的风尚! 我们来认识一下这首被删除的作品究竟是不是散曲:
        [楔子]   四泽三江一壶浇,九曲红梅雾中飘。七杯饮罢六欲消,拭双目拾枫完稿。研五色秋毫醮饱,管什么词儿寻罢句儿剽。
       (散曲套数主曲牌应当是新水令,但这个楔子仿照了戏曲开始的形式,并充满了一个老业余编辑、老诗人为操持众人的集体作品完成后的喜悦心情:喝一杯茶,揉一揉酸涩的双眼,不再为它们润色,不再为他们考虑是否引用对了古人句子而操心。)
         [新水令] 沉瓜浮李暑难消,躲脱些、闹喧烦燥。余晖宜弄色,斜阳丰彩调, 檀板轻敲,禁不住魂牵梦绕。
        (在酷热的夏天傍晚,没有闲杂人等干扰,欣赏即将成为充满油墨香味新书书稿中的上品佳作,在夕阳晚照中,摇头晃脑、满意欣慰之感觉跃然纸上,以至于晚上都在梦里寻思。)
         驻马听    表里河山大好,五千年碧水酿佳醪,三万册青史美名标。望不断太行山峰峭,听不尽壶口浪滔滔,鹳雀楼登再望高。
      (这一段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传统文化的热爱执着之情,在形容祖国大好河山时特别加强了对生兹养兹的山西故乡的歌颂:“黄河汾河太行太岳吕梁”确实为表里山河,锦绣山川。此处化元代散曲家张养浩 中吕·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的名句“表里山河潼关路”而有所改变。五千年中华文化这道“碧水”酿就了诗、词、曲这一坛坛“好酒”醉人心脾,三万册煌煌典籍将中华诗人及山右、河东诸多名家名录刻画其中。太行山峰俏丽、壶口激浪高溅、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油然而生,这是先生的深情,决心在创作实践中为山西对中华诗词曲的发展进一步发扬光大而出力。)
        川拔棹    天龙山翠叶娇,崛围山红叶烧。黄水滔滔,汾水浩浩,晋水迢迢。借窗外雨如瓢,把砚池灌饱,又一番抓起紫狼毫。
       (这一段进一步写了山西省城龙城并州太原的形胜,天龙山是北齐高欢的避暑行宫,为古太原八景之首。崛围山上至今仍留着山西文化名人、极具民族风骨的明清大诗人傅山先生极为珍贵的黑色笔墨真迹。这里还有一个继上联对仗句后的一个鼎足对“黄水滔滔,汾水浩浩,晋水迢迢”把源于西周的晋祠古迹及难老泉水也写了进去。三个水字重复这也体现了散曲特有、与诗词不同的“不避重字”的规矩。后三句更是夸张地将窗外瓢泼大雨为书桌上砚台磨墨用的水来使用。)
        前腔   怎忍得杂音儿乱了箫韶,怎忍得呕哑声搅了雅调,怎忍得南山草茂伤豆苗,怎忍得子陵浪恶惊垂钓,俺笑他南郭敢扬招,俺笑他东施闪断腰,把惊堂木狠狠敲,识迷途回头早。
      (起首尾声散曲特有的“四连对”,写出了作者对今时诗词曲坛的忧虑,都说自己是正统,都说自己是行家,岂不知并没有完全掌握中华诗词的精髓所在,只讲皮毛,只重声律而不重文采。这里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使用了一系列的典故:尧制韶乐;白香山《琵琶行》“岂无山歌与春笛,呕哑嘲折难为听。”;陶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东汉严光退隐垂钓子陵滩”;紧接着一个引典合壁工对对南郭先生“乱竽充数”、丑女“东施效颦”者做了嘲笑。且句句用韵,发出了应当全面继承中华诗词曲精华的呼吁。鞭笞了邯郸学步者忘记根本的浅薄之见。)
        借天时时乖运巧,腾腾腾跨步九霄,顾不得铺炕青毡,顾不得颜遮破帽,顾不得曲肘束腰,纵然是人迹板桥,风雪霸桥,已盼得喜字上眉梢。
       (首句赞今日政策的宽松,文化兴盛的时机又来,恨不得腾腾腾迈步上到凌霄宝殿。“腾腾腾”三字谁人不说是散曲语言特有的?顾不得经济窘迫,顾不得破衣褴衫,顾不得囊中羞涩,表现了真正散曲家不为名利,不顾一切的精神风貌,三个“顾不得”为又一个散曲特有的鼎足对。后三句也是化用古人词句中的精华表达心情:也不管起身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也莫计隆冬“风雪骑驴过霸桥”(孟浩然:风雪霸桥上,蹇驴欲何之)。只要自己心里喜欢就会有好作品出现。)
       新腔    果信的江山如画好,果信的人老心不老,早损了潘鬓沈腰,莫笑是残花 衰草,染春光一样俏。
    (此处及以后几处专门标明是新腔,是高先生在印刷社的角落里,用一根铅笔,几张废纸,顾不得查阅曲谱,凭着自己的记忆、凭着自己的散曲功底,写出了属于自己新创的曲调。潘鬓:晋潘岳年三十二鬓白,沈腰:南朝梁沈约老病,百日腰带孔数移。李煜:“一朝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书里的十位作者并不害怕自己老了,欣逢春天小草一样会有所作为。)
        新腔    赏牡丹踏破洛阳桥,游曲江挤断咸阳道,听弦调松涛,话耕读渔樵,看咱啊!朱点墨批兴偏高,管什么昆明湖垂钓,怎敢把大好时机耽误了。
      (思绪继续向十位作者倾斜,大家可以去洛阳写牡丹。可以去西安曲江访唐人踪迹。可以听取民间风云情调,联系底层民众生活。创作的道路宽敞无比,绝不学酸腐者爱发牢骚。“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怎么会舍得把大好的春光耽误了呢。)
        新腔   猛抬头万里遥,咱唐踪非是百里挑,纵然声声慢,也敢步步高。借少陵儒庄,右承禅意,太白道豪,将乱枝残叶一径扫。
      (这里又仔细检阅自古以来诗词道路漫长,鼓励鞭策诸位不要认为自己的作品是百里挑一,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但又无须妄自菲薄,虽然年龄大了步履蹒跚,也要敢于努力向前。“声声慢”对“步步高”用词牌对乐曲牌非常巧妙。要学习杜甫的儒庄正气、学习王维的隐逸闲适、学习李白的狂放豪情,三句为工对句。把自己诗词创作道路上的谬误纠正祛除。)
        新腔   莫笑咱笔尖儿褪毛,莫笑咱丝弦儿受潮,京昆杂乱风雪搅,自珍的是敝家帚,将山松野草带花挑。
      (先生的思绪继续发挥:虽然我写不出好文章,弹不出好曲调。写一首小曲也是京剧、昆腔相互杂乱搅挠在一起,但这是自己独创,是值得“敝帚自珍”的。只为了将山松、野草、小花的这些散曲的特点发挥到新的境地。)
        似春光依然山河笑,看天涯秋色更好,凭诗情画意总相邀,遍四海文朋韵友找。
       (这里充分表现了先生的旷达,虽然自己已经秋色迟暮,文化事业却正逢春天。以诗词曲赋来与广大诗朋曲友相邀,渴望将中华诗人曲家遍及五湖四海来寻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子翊帖
【散曲讲座4】梁耿丨〔双调·折桂令〕浅析(第3讲)
魏跃鲜丨学一句,写一句,历经寒暑苦
元散曲的体式特征
董文海:就散曲创作问题,访问上海著名诗人、散曲专家杨凤生先生(2) | 优秀签约诗人诗集
[山西诗人]魏跃鲜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