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放 寄园以思
                               历时三年,精选700多吨石头、30多种古树名木,这是叶放和朋友共有的私家园林:南石皮记。叶放在此重拾文人“雅集”传统,邀请朋友来家作客赏玩。在这些囊括修行、学习、饮食起居的活动中,园林超越生活场所,成为他的生活方式。而去日本的园林修行、去欧洲的古镇体验“失落的世界”,是他生活的另一种向度。

“南石皮记”位于苏州的闹市中心。在你看来,城市与园林的关系是怎样的?
园林首先是指一个生活空间。早些年我们更多地融于大自然,后来慢慢城市化,慢慢远离自然,后来突然发现我们还是要自然,又再去刻意地寻求自然。园林是什么?园林是你没有离开你的城市空间,或者没有离开你的钢筋水泥筑起来的空间,也能够跟自然去亲近。园林的美,就是你随时能感受到自然和谐的美。
听说你正要去京都,到那里也会逛园林吧。日本的园林和中国园林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日本的园林毫无疑问是受到中国园林的影响,特别是日本的寺庙园林。它们是在中国的唐朝、宋朝时期修的,百年之后的维修过程中,又按照原样修回去——用原来的木材、原来的造型,所以维持了原初的风貌,就是几乎可以看到唐宋那个年代的建筑风貌。同时日本园林也融入了日本的文化,形成很浓重的日本特色的园林体系,但它的源头是寺庙。比方说,你会发现很多园林常常叫“方丈亭”。园林在日本更多的是被当成一个修行地,中国园林更多的功能是休闲,更严谨地说是“生活”。生活包括了修行,包括了学习和饮食起居,包括了吃喝玩乐。修行就是修行。所以它就有了功能的区别。
这种功能上的区别,对于园林的分享者,有什么影响?
你会发现园林和人的关系开始有差别了。在日本的园林,你更多的是对这个场景的静态冥想;在中国的园林,你可去可游可行。中国人要进去玩,要跟自然亲近融合,日本人不是,是打坐、冥想。所以日本园林的一种石头都是一个佛的象征。三块石头分别代表什么?五块石头分别代表什么?七块石头分别代表什么?这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代表性、不同的象征。虽然中国园林有很多象征、很多内涵,但不会那样去面对每一种个性符号,所以,中国园林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而日本园林就是生活的内容。

现在的中国园林大多是政府管理的,这和以前的私家园林有什么区别?
早先的中国园林是皇家的,私家园林是私家的,两者都只有亲朋好友可以来,别人进不去。有些比较大的园林在民国时候,为了让民众分享,就在某个节假日开放一天,把其中局部的空间拿出来,因为园林中的住宅、厅堂是不可能开放的。今天在中国,园林的主人是政府,它已经不是原生态的住家,园林就变成了旅游地。导游举着旗帜拿着喇叭带你去,走马观花一圈就出来了,你会发现看到的全是人,不是风景。风景跟你的关系也不是你可以在这里生活,你只是在这边感受、想象。它跟人的生命的关系没有了。而在日本,方丈亭有些是不开放的,有些开放也是为了给民众分享,或是传播佛的力量,还有就是让寺庙有一些香火收入,但它们还是属于寺庙的财产。但在中国,园林从私人家产变成国家的国产,那么就有一个很大差别,就是主体不一样,导致你的分享方式不同。逛中国园林就是旅游,而日本园林更适合于旅行。
请具体谈谈“旅行”和“旅游”的分别吧。一个是静,一个是吵。旅行是什么?
行是一种修行方式,在中国古代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说“游”万里路的,是“行”万里路。以前还有这样一个说法,叫“儒家修身,道家修行,佛家修心”。修行更多的需要行动。我觉得“旅行”是你跟自然去对话、去分享、去思辨,“旅游”的话,你更多像一个旁观者。
在“南石皮记”旅行,会是怎样的感受?
这是我的园林,逛园林就是到我家来喝茶聊天,是来作客而非旅游的,那么对你来说,这是特殊的旅行,但这个旅行中你更多的是体验到了什么。我觉得园林需要这样的体验。所以日本园林也有它的欠缺:它不能让你有太多的东西去体验,它只是一个分享者,让你走一走。体验就是住下来,享受一两天,进入跟主人一样的状态。
请推荐京都值得一去的园林。
有两个园林我是每次都去的,一个是苔寺,又叫西芳寺;一个是桂离宫。这两个园林出于保护的原因,不收门票,但是要预约,每天控制人的流量,都按规定的线路走,就不会影响园林的整体视觉。桂离宫是皇家公园,是最典型、最完整的日式园林。苔寺是养苔为主的,需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被太多人打扰,苔就养不好。
京都园林乃至整个城市能保存比较好的原始风貌,我觉得真的感谢梁思成——有一个说法,当年京都和奈良是在梁思成的建议下,才免于了盟军的轰炸。不管是真是假,它其实还是说这两个地方被最大限度保留下来,但它也受到城市文明的冲击,这是毫无疑问的。坦率说,在欧洲有许多的小城镇更能感受到历史的积淀。经过了千百年的岁月冲击,居然还能把这种文明很自豪地保留,这很不容易,更让人肃然起敬。
你去过的欧洲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古城镇和古建筑中,哪些让你印象深刻?
比如意大利的利古里亚地区海边有个五渔村,你觉得这美得像是电影场景,但它就是真实生活。人们的生活很时髦,就是它融入了当下现代生活,但它还是电影中的场景,非常难得;德国有一个地方很多人愿意去,这地方已经非常旅游化了,叫罗腾堡。罗腾堡的旅游化是因为它太像我们小时候搭的积木了。我们东方人都有小时候搭积木的习惯,但你记不记得积木上的图案哪里来的?全是西方的那种建筑样式,要么是西班牙的,要么就是像罗腾堡那样的,所以罗腾堡的东方客人特别多,他们是在印证童年时候的积木世界;到希腊,这个地方现在看起来不那么景气,但没有人能够否定那个时代的文明。著名的巴特农神庙,你去了那边也会觉得完全回到了一千多年前。
所以我在京都的时候常常会拿两边来比较,一个是比较中国,一个是比较欧洲,我会感慨东方文明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它有很多的失落。

欧洲和日本确实对其文明遗迹保存得非常完好,你觉得为什么我们自己的一些历史遗迹、文化遗产,就那么难保存?
这是个沉重的话题,因为它牵扯到文化的深度,今天我们只说现象。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都不太自豪,进入了一个物质至上的时代。中国的文化很有哲学性,所谓载道于器,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就是理想、思想、哲学、精神、情感,都赋予到器物上。今天如果说单要靠寻宝来感觉我们的过去是有价值的,那么它只是赋予物质的价值,忽略了背后更重要的精神,这我觉得是缺失。
从小生活在苏州,你对苏州这座城市的感情是怎样的?
苏州是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地方。有很多失落、很多遗憾、很多无奈。按道理是苏州人,不能太多地说家乡不好,但是你要我说家乡是怎么完美,又觉得很违心,但是你说我没有那份感情和爱,又没有道理,它毕竟是我的家乡。
苏州首先是必须要通过细节去欣赏的一个城市,没有细节就没有苏州。其次,苏州是一个曾经以文为尚的城市,这个是它的魅力所在。
现在的苏州,以我看来跟过去是不能比的,虽然以城市的风貌来说,好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比其他千篇一律的城市,苏州好像还有小城市的特点。为什么比上不足呢?比比真正保护得好的城市,它已经面目全非了,完全面目全非了。不保护的时候,日渐萧条,日渐颓败;保护了以后,变成摇钱树,就是这种面目全非。
以前有人说过一句比较刻薄的话,说苏州有很多水乡,很质朴,哪怕你觉得还不够完美,但它很清新自然、很朴素,你看它十几岁的时候很清新,到二十来岁就开始有沧桑感,乡村就是这样的。后来你保护它,给它漂亮衣服,给它胭脂花粉,它开始涂脂抹粉了,就像是打扮成妓女去接客了。那么朴素的女孩子被涂脂抹粉、穿红戴绿去接客,那是什么德行?那就是今天中国很多乡村的命运,说得很刻薄,但事实上是这样。
那么欧洲保存古迹的方式,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欧洲人仍然在那里生活,你不能把他的生活关起门来收门票,生活是大家分享的。这是第一。
第二,现在中国许多古镇收门票的做法我觉得是有违伦理和有违发展的。并不是说你收了门票,这个钱拿来发展就可以发展了,欧洲这么多年了没有收门票也发展得很好。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杀鸡取卵。
第三,古村、古镇的保护和园林保护还不太一样。保护首先是你要有一套严密的完整的法规,让你的建筑秉持现有的风貌。现有的风貌并不是叫原有风貌,现有风貌是多少年积累起来,这个村可能是宋朝就有,但是后来明朝重新建过,清朝又发展过,到今天它就是个历史的积淀。
那么做一些修整和完善,让它的艺术风貌看起来比较舒适和谐就够了,但不能替代,不能说拆了重新来一遍,变成假的,这样它的文化信息就被抽离了,也把人抽离了。任何建筑是为人而存在的,没有人这个建筑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京都私宅的小园林
叶绿水清苏州园林
「苏州老照片」35年前的姑苏风貌
日本京都风姿绰约 古物慈朴新物情浓
【每天老照片】-1万-1618-神奇京都 日本最有趣的城市
日本哪个城市最值得一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